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05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展示图片:

1.小猫为什么不怕热?

结论: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兴趣实验: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交流讨论:

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课件图片。

2.什么是化学?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后你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

知道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化学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初步了解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业:

记住并能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前10种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与人们有什么关系(应用在哪些方面)?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

②工业、农业、国防、卫生等;

③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

④高分子材料,新产品的研发等。

教后记:

第二课时:

(附课件绪言2)

1.什么是化学?

为什么要学化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探究实验:

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

把一块旧手绢浸入配好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的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地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变化?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讲授新课:

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

第一阶段:

发现和使用火

第二阶段:

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

1.冶金工业:

(1)铜的冶炼孔雀石铜

(翠绿色)(红色)

(2)铁的冶炼铁矿石铁

2.陶瓷工业

3.酿造业:

酒、醋

4.黑火药:

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

比例:

一硫二硝三木炭

5.造纸、染料

出示:

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图。

第三阶段: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第四阶段: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阶段:

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

四、如何学好化学:

1.树立信心。

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

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

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

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总结: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略。

1.记住并能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后10种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2.预习第一单元课题1(了解大概内容并能说出你认为的重点)。

3.配套练习绪言。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归纳。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镁条、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酚酞

2.蜡烛、小刀、火柴、酒精灯、试管。

一课时(附课件1.1)

提问回忆:

什么是化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呢?

观察实验:

1.纸条撕碎。

2.镁条燃烧。

3.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

4.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5.石灰石中加稀盐酸。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物质形态的变化(形状、状态)。

请同学们举例。

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常见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

有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例如:

灯泡发光、发热;

红墨水滴加到水中等。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2)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讨论:

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有何区别?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能燃烧。

(你能偷东西、你会骂人、你能跑。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的类型是,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7.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①酒精挥发②白糖溶于水③食物腐烂④铁矿石炼铁⑤汽车胎爆炸⑥电灯发光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④⑤

8.下列成语工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百炼成钢D.大浪淘沙

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小结:

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1.抄写并记忆下列元素符号: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2.P10页习题1、2。

3.配套练习课题1。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1.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酒精灯。

一课时(附课件1.2)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实验探究:

探究1:

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

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

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

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

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

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

有何现象?

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

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

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探究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

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

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步骤1:

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

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

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4:

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

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的处最先碳化。

蜡烛的温度最高。

1.P10页习题3、4。

2.配套练习课题2。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1.知识与能力: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可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讨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药品的性质、仪器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1.石灰石、二氧化锰粉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2.试管、试管架、药匙、量筒、酒精灯、火柴、试管夹。

三课时

(附课件1.3.1)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展示常用仪器,逐一介绍其名称、性能和用途。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能间接受热的:

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用存放药品的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仪加热仪器:

酒精灯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器分离仪器:

漏斗

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

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

(1)用途: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

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夹持试管。

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烧杯(烧瓶、锥形瓶)

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4.酒精灯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一查二看三禁止)

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流将火焰压入灯内)。

⑥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玻璃棒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转移固体。

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6.胶头滴管

用途: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

垂直悬空四不能

①使用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放。

③用过的滴管不能随意丢弃在实验台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不用冲洗)。

7.量筒

量取液体的体积。

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

②量筒底无“0”刻度。

③不能加热。

④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蒸发皿

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