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76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docx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绪言及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撰稿:

赵彤   审稿:

魏国福   责编:

祝鑫

一、重点聚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的发展历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探究。

  4.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的使用;给物质加热的方法,仪器的洗涤。

二、知识网络

       

三、方法整合

类型一:

正确的理解和应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且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

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主要特点有:

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题1、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浓盐酸易挥发            【 】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 】

  (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 】

  (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思路点拨】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判断。

  【分析】

  

(1)浓盐酸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浓盐酸易挥发”属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酒精受热由液体变成了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里生产铁锈,是铁本身的一种化学性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一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石蜡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1)③

(2)①(3)④(4)②

  【解题规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在于性质往往要多一些关键词,如“能”、“易”、“会”、“难”、“不易”、“不能”等。

一定要抓住这些概念的内涵答题。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金刚石切割玻璃

  【思路分析】A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水;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D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

A、C、D是物理性质决定用途。

B可燃冰是甲烷,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提示】本题提到用途,实际上还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考查。

  【答案】B

  

  【变式2】小丽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做过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糖溶于水,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B.用铅笔芯的粉末打开生锈的铁锁

  C.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现象      D.利用木炭和棉花净化水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A、B、D中都无新物质生成,C中点燃蜡烛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解题时要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来判断。

  【答案】C

  

类型二:

观察实验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中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

对于观察实验现象的考查有:

判断实验现象的准确性、观察实验现象的全面性(眼、耳、鼻、手摸)、正确的表述实验现象等。

  

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

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

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   生成   (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      。

  【思路点拨】会区分实验现象和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析】

  

(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

  

(1)白色金属 白色固体粉末 化学变化

  

(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解题方法】

  1.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

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

  2.用化学术语正确的表达实验现象,①形态:

包括状态(气、液、固)、分层、溶解、气泡、气味等,②外观:

色、烟、雾、浑浊等,③能量:

物质变化中的光、电、热、声、爆炸等。

  3.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如:

“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

  【举一反三】

  【变式3】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思路分析】A、B、D都是用眼睛看到的现象。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

  【提示】描述现象不说出物质的名称,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

  【答案】C

  

  【变式4】下列现象中与蜡烛燃烧时所发生的现象不相符的是( )

  A.发出黄色的光 

  B.火焰上方如果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则发现烧杯壁上白色固体 

  C.蜡烛逐渐变短 

  D.蜡烛燃烧时火焰上方有黑烟

  【思路分析】蜡烛燃烧是火焰不是光,所以A不符合发生的现象。

B、C、D都是蜡烛燃烧的现象。

  【提示】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

  【答案】A

  

类型三:

对实验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此类题往往抓住科学探究的某个要素作为切入点,要求结合探究目的进行作答,考查探究能力。

如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设计一个程序合理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得出数据可支持的结论、评价研究结果与他人交流等等。

而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题3、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

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

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

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

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思路点拨】验证防晒霜的效果,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内,同一皮肤部位进行实验验证。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小英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如果两天天气情况不同,则没有可比性;小玲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因为不同的人的皮肤抗晒效果不同,所以也没有可比性;小红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因为手心和手背接受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也没有可比性;小敏选择同一时间内,同一人的同一皮肤部位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合理。

  【答案】A

  【解题技巧】此类题目根据提出的问题或猜测与假设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从而验证所提问题与假设是正确的。

要解答这类题目,必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验方案设计的考查,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要合理、有科学性,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做对比实验,要控制好变量。

  【举一反三】

  【变式5】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固体药品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

  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 

  C.用嘴尝其味道         D.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变化

  【思路分析】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

A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B考查其溶解性;D考查其化学性质。

A、B、D都是合理的方案。

实验室中不能用嘴尝任何药品的味道,C方案错误。

  【提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没有危险性。

  【答案】C

  

  【变式6】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3—1),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_______装置,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进行对比实验,须控制变量。

本实验要控制滴入相同石灰水的量和振荡操作。

所以选C

  【提示】对比实验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C

  

  

题4、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心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

请你和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

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

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

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心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做对比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

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实验结论要结合实验过程、数据分析、探究目的作答,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应考虑是否实用、实验误差等,实际应用价值从节约资源角度分析。

  【解析】由实验数据可分析出:

随着食盐量的增多,蜡烛燃烧时间逐渐变长,当食盐量较大时,燃烧的稳定性减弱,所以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但并非越多越好。

从实际应用来看,加入食盐后烛光亮度是否受到影响也是应该研究的。

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建议制造蜡烛时在烛心周围加入少量食盐。

本题的探究具有实际意义。

  【答案】

  实验结论:

①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

②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

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g时效果最好。

  实验反思:

①本空有多种答案,只要从实验方案的严密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举例:

A必须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值;B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的影响。

②建议蜡烛制造企业在烛心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

  【解题技巧】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解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中的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考查,在认真阅读题给素材,联想所学知识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打破传统,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灵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准确精练地表述。

评价时要紧扣实验目的和原理。

  【举一反三】

  【变式7】家庭使用的液化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结论。

  

  【思路分析】用罩烧杯的方法检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提示】液化气燃烧与蜡烛燃烧产物相同,借鉴蜡烛燃烧产物的方法验证。

  【答案】点燃液化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杯壁上有液珠出现,说明燃烧生成了水;再把此烧杯倒转过来,立即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变式8】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在一个门窗紧闭且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小华认为:

刚下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

 第二步: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

  【思路分析】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与少,使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对比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教室里要注意通风换气,保证人可以呼吸足够的氧气。

  【提示】借鉴教材对比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实验方法。

  【答案】

  [实验过程]第一步用排水法分别取教室内和操场上气体各一瓶,第二步各倒入少许等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盛有教室内空气的集气瓶使石灰水明显变浑浊,另一瓶瓶中变化不明显。

  [实验结论]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室外操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拓展应用]应注意教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下课后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类型四:

运用实验仪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命题常常综合考查实验能力。

很多知识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文字叙述的,有以图片展示的,有的将仪器的用途、名称纳入填空题、实验题和主观性简答题中的,还有给出多种仪器进行选择组装的。

  

题5、实验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药品称量练习如下:

  

(1)甲、乙都取5g砝码,移动0.4g游码,称5.4g食盐,但甲同学称量时将食盐放在左盘,而乙同学将砝码放在左盘。

  

(2)量取40mL水,甲先平视最低处读出读数50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再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10mL。

而乙同学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50mL,后又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10mL。

  两次操作:

  

(1)操作中______同学错误,实际取量______(填“<”“>”“=”)5.4g。

  

(2)操作中______同学错误,实际量取水________40mL。

  【思路点拨】正确的使用天平和量筒。

  【解析】

  

(1)应该将砝码放在右盘,所以乙同学错误。

乙同学把砝码放在左盘,实际上取的物质质量为:

     5-0.4=4.6g。

  

(2)仰视时,读数偏小;俯视时,读数偏大;所以实际取量都大于40mL。

  【答案】

(1)乙;<。

(2)甲、乙;>。

  【解题技巧】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熟悉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

对于天平,可进行天平的调整平衡操作,称量未知量的物质和一定量的物质的操作等;量筒的使用,练习正确的读数,俯视、仰视读数的误差分析等。

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类题目便不会出错。

  【举一反三】

  【变式9】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下列操作不当的是( )

  A.搅拌溶液   B.蘸取少量液体  C.捣碎固体药品   D.沿玻璃棒倾倒液体

  【思路分析】玻璃棒是使用广泛的一种化学仪器,它在物质溶解、pH测定、液体倾倒以及固体转移等基本操作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物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测定溶液pH时,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液体倾倒时可用玻璃棒引流。

捣碎固体药品应该用研钵,不能用玻璃棒,C错。

  【提示】应该在研钵中捣碎固体药品。

  【答案】C

  

  【变式10】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

在下表中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g)。

砝码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具体操作。

称量时,加砝码的顺序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先加50g砝码,发现重了,将其取下,再加20g砝码,发现轻了,再加20g砝码,又重了,取下20g砝码,加10g砝码,加上5g砝码,再将游码拨到1.8g处。

  【提示】涉及到添加砝码的顺序、游码的使用等内容,加砝码的顺序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

  【答案】 

砝码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

↓↑

游码(即“△”)应在标尺的1.8g处。

 

 成果测评

基础达标(A卷):

  一、选择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

  C.新型材料的合成

  D.化肥的合理使用

  2.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到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A.蓝色晶体  B.黑色粉末  C.绿色食品  D.银白色金属

  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4.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左盘的砝码的质量为5g,游

码的读数如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操作错误无法称量   B.物质的质量为5.4g

  C.物质的质量为3.6g   D.物质的质量为6.4g

  6.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下图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C.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  D.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

  7.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8.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mL~2mL

  B.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D.蒸发皿和烧杯都可以作为液体反应或给液体加热的容器,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9.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B.吃进的食物一断时间后被消化了

  C.淋雨后,自行车生了锈        D.水放进冰箱一断时间后结冰

  10.某同学配制食盐水需5g食盐,用天平称取5g食盐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添加药品   B.减少药品   C.增加砝码   D.减少砝码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滴管用于取用少量的液体药品,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的原因。

  

(1)滴管取液体要适量,避免药液进入滴管胶头,取液后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的滴管要立即洗涤干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滴瓶上的滴管却不能用水冲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宇同学完成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想试着做对固体加热的实验:

他取了一只试管,加入蔗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炸裂。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3.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

  研究课题:

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

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_______气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三、实验与探究题

  14.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代替胶头滴管,吸管可以代替导气管。

现有一医用注射器,请你思考他可以代替哪些常用仪器?

请列举三种。

  15.化学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请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化学知识,提出一个问题或描述一种现象,回答此问题或解释此现象。

能力提升(B卷):

  一、选择题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同心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D.铜丝用做电线

  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关于加热操作:

  ①加热试管前先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