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6209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步,做个笔记,小结经验。

(三)整改方法案例讲解

这里详细介绍一款医疗产品Re

F整改的每一步骤,基于保密和篇幅原因,但凡可以不提的信息全部略去。

整改第一步,初步了解产品、了解辐射骚扰超标具体情况

案例产品为医疗电子设备,塑料外壳,有两对输出长线连接作为电极的金属棒,电极用于连接人体不同部位,工作频率10Hz〜1MHz)可单一设定或程控交替变换。

客户称该产品八月份在美国做FDA测试时ReF,三个多月来一直努力改进,始终未获通过。

客户提供了此前每次整改前后的测试情况,简述如下:

1第一次,水平和垂直测试曲线August17FirstScan);

2第二次,线缆加铁氧体材料后改进不大;

3第三次用近场探头查找骚扰源;

4第四次把样机内外的线缆去除,没有负载状态时,测试曲线除了基底降低外几乎无变化;

⑤第五次箱体、线缆屏蔽后测试,结果改进不大;

⑥第六次24MHz和6MHz晶体振荡器接0.33Pf到地,电极和电源线上增加磁珠串接,测试结

果没有明显改进。

⑦第七次采取样品内部屏蔽、电极和电源线上增加磁珠串接,晶振接地等措施,测试结果没有明显改进。

⑧第八次测试Nov09,2005Rewithpadsremovedand160ohmResistors

connectecj),没有明显改进,RadiatedEmissions30MHz-1000MHz

水平极化测试数据如下:

EN55011Grp1ClassB(Pk-HEN55011Grp1ClassB(Pk-Vertical

垂直极化测试数据略整改第二步,了解产品电路原理,判断超标类型和骚扰源认真阅读说明书和电路图,可以把电路图示简化为如图1:

从客户所提供的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如下基本判断:

1、产品辐射骚扰严重超标,最大超标28

dB(uV/m以上;

辐射骚扰超标由两部分叠加,其一为24MHz在70MHz〜700

MHz的谐波,其二为120MHz〜300

MHz间的辐射群波骚扰;

为此需要对应两部分问题同时考虑整改措施。

2、24MHz在70MHz〜700MHz的谐波超标非常严重(几乎高出基底群波30dB

),必须从源头开始治理。

3、

从客户提供的第四次(把样机内外的线缆尽量多去除,没有输出、没有负载状态的)测试曲线结果看,线缆、输出线和负载是群波辐射骚扰的主要发射载体。

4、

从客户提供的每次整改后测试结果看,如下整改措施效果不佳:

箱体屏蔽、样品内部

屏蔽、线缆屏蔽,24Mhz和6Mhz晶体振荡器接0.33Pf

到地或晶振外壳接地,样品改接地点等;

恰好从电路、结构看,这些措施本来就不是好办法。

整改第三步,结合电路分析,安排必要的排查验证测试,确认问题症结所在

结合第二步分析,可以非常清楚看出,该案例Re涉及关键地方为:

24MHz

晶振电路、供电回路、地回路,24MHz晶振信号传输线,5V/72V

DC/DC模块,DC/DC模块输入输出电路,外接电缆端口。

从电路图看,主要问题有:

晶振与振荡管之间未接入磁珠以吸收晶振振荡谐波,24MHz晶振电路由5V

供电(一般3V供电的多,5V供电时24MHz

振荡幅度很可能会过大,能否降低一些?

),24MHz

晶振信号传输线和供电线未接入磁珠或安排任何EMI抑制虑波电路,

DC/DC模块输入端没有任何EMI

抑制电路或器件安排,输出电路正负极之间只连接一个104电容。

一句话,完全缺乏EMC考虑。

估计电路排版也非常糟糕(该案例没有电路排版图、内部结构图),Re超差才会这么严重。

拆开样品查看结构和电路排版,果不出所料,设计工程师没有EMC经验,不知道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越大,

EMI辐射会越严重,电路排版随心所欲,毫无顾忌:

整体电路分布安排欠佳,致使24

MHz

晶振信号传输线和供电线排得很长,旁边也没有安排相伴地回线;

输出端口与实际电路输出部位分别在两头且没有任何处置,正负极输出电缆分别连接人体不同部位,几乎形成开放性天线;

大多数地线形成孤岛和尖锐边角。

局部电路排版(反面)如照片1所示:

改进EMC

问题,如同诊治疾病,一定要先查清病灶。

以上根据电路和排版,作了一些初步分析,为了验证客户提供信息的真实可参考,把骚扰源头摸透彻,以便下一步实施整改时有的放矢,需安排必要的排查测试(一般产品120

MHz以上,水平测试较垂直测试骚扰超标会较严重;

本案例主要排查120

MHz以上骚扰时,只安排水平测试)。

排查测试一,样品未整改,正常状态下水平测试结果曲线如图Th1;

排查测试二,样品未整改,只有电源线、去除样机内外的输出线缆、没有负载状态,测试结果曲线如图Th2;

以上测试非常重要。

说明客户信息真实,可确认前述分析结果:

1产品辐射骚扰超标非常严重,以至于只保留需要的电源线、去除样机内外的输出线缆状态下,测试结果基本不受影响;

辐射骚扰超标由两部分叠加,其一为24MHz在70MHz〜700MHz的谐波,其二为120MHz〜300

MHz间的基底群波辐射骚扰;

224MHz在70MHz〜700MHz的谐波超标非常严重(几乎高出群波30dB),必须从源头开始治理。

借助高频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加上近场探头寻找主要骚扰源,初步确认24MHz晶振电路为70MHz〜700MHz的24MHz谐波骚扰源头,5V/72V

DC/DC模块为基底群波辐射骚扰源头。

24MHz谐波理论上也是6MHz晶振谐波,6MHz晶振电路对70MHz〜700

MHz范围内的谐波有多大程度的贡献?

放大电路对于基底群波辐射骚扰多大程度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确认,考虑安排如下几组排查测试:

排查测试三:

正常测试状态下,让24MHz晶体开路,没有24MHz

振荡信号时水平/垂直测试,测试结果曲线如图Thv3:

(上面一条&

水平测试结果)

排查测试四,正常测试状态下,断开放大电路72V

供电时水平测试,测试结果曲线与Th2相似,说明整个有用低频信号放大电路对辐射骚扰贡献很小,可以不予考虑。

排查测试五,正常测试状态下,断开5V/72VDC/DC模块的5V输入,让5V/72VDC/DC模块不工作(同时会影响低频信号放大电路也停止工作),天线水平极化,测试结果曲线如图Th5,可以看出,由于没有了原来凸起来基底群波,整个辐射骚扰测试曲线低了很多:

为进一步确认5V/72VDC/DC模块的缺陷,把5V/72V

DC/DC模块取出,进行单独空载测试,即只给输入,输出端没有任何连接,测试结果曲线如图:

水平Th6、垂直Tv7

基于DC/DC空载状态下,骚扰严重超出限值的情况,建议客户更换DC/DC模块。

如能更换,将会大大简化整改措施,否则,这种DC/DC模块在电路中输入和输出都未有抑制安排的情况下,免不了要加装或加焊常规共模和差模抑制器件,内部处理不能完全消减骚扰至合格水平时外部电缆就免不了要加套磁环,即外部要采用带磁环电缆,会引起费用增加和装配不规范等新的问题。

通过以上几步,问题非常明晰:

24MHz晶振电路为70MHz〜700MHz的24

MHz谐波骚扰源头,5V/72VDC/DC模块为基底群波辐射骚扰源头。

整改第四、第五步,综合分析结果,整改、验证

第一整改目标:

把24MHz在70MHz〜700MHz的谐波抑制到不高出群波3dB

(最大不高出群波5dB);

采取措施降低24MHz晶振信号幅度、消减24MHz谐波信号。

具体整改措施:

1)保证不影响样品正常工作,减小晶振幅度,实际IC1正常工作电压2〜6伏特,原5伏特供电调整为2.7伏特;

(2)利用合适的高频吸收器件,吸收晶振谐波,24MHz晶振回路与IC脚连接间串接102磁珠100MHz

时阻抗1000欧姆。

磁珠选择原则为在希望起作用的频率范围内,如案例中70

MHz〜700

MHz,阻抗大,等效电感小,电流限值足够,尺寸大小适合安装,选择原则下同);

3)(在电源线、24

MHz时钟信号线两端串接磁珠,减小晶振谐波的耦合、沿长线传播引起强辐射,特别避免晶振谐波不必要地从一个芯片传送至另一芯片被二次放大;

(4)地线完整性检查及改进,使电源线、信号线环路面积最小(必要时可增加电源线、信号线的伴随地线),消灭地线孤岛。

经过以上步骤,用频谱仪在同方位、同角度、同距离情况下比较未经改进和已经改进的两个样品的24MHz谐波信号大小,发现大有改进。

通过测试,证明效果很好。

第二整改目标:

把群波峰顶抑制到限值

6dB以下(最好在限值10dB以下);

降低DC/DC

模块导致的基底抬高、隆起。

整改具体措施:

(1)分别在5V/72VDC/DC模块输入和输出端插入典型电源EMI抑制电路,如图2;

(2)由于未更换电源模块,同时客户没有现成合适的抑制器件,加之安装不便利,DC/DC模块输入和输出端拟插入的典型抑制电路只能“偷工减料”实施一半(如照片2三个瓷片电容和两个差模线圈)。

由于内部处理不充分,外部电源线、两对输出电缆都要加套磁环或采用带磁环电缆。

经过以上步骤,用频谱仪在同方位、同角度、同距离情况下比较未经改进和已经改进的两个样品,发现改进情况很好。

安排效果验证测试八,正常状态下,水平、垂直测试图Th8/Tv8。

证明第一、二步整改措施恰当有效。

第六步,方案简化和综合验证

已整改的样品Re

合格,功能检验正常,性能检验时发现输出波形有一点点毛刺,好像最后工作输出波形有所变化,经进一步检查、对照未改进前样品波形,发现输出波形比以前有很大改进(原来毛刺太多,波形密集时连在一起看上去反而以为正常),去除了叠加在有用波形上的大部分无用信号,剩下很少的微弱不稳定毛刺,为了更好消除剩余杂波,放大电路光耦输入端串接的小电阻变更为差不多等阻值的102磁珠,结果输出波形更加漂亮。

一般说来,正确的EMC整改,只会提高产品性能。

考虑以上方案中,24MHz

晶振谐波和DC/DC模块导致的基底群波抑制效果很好,几乎都有10dB以上裕量,可以适当考虑简化整改方案。

试着取消电源线非晶振端的串接磁珠,取消地线完整性措施,(如果更换DC/DC模块可以取消更多第二步措施。

)按照简化方案再改多两台样品,安排最后验证测试,完全达到整改效果,仍有5dB

以上裕量。

安排效果验证测试九,正常测试状态下,水平极化测试图Th9较之Th8结果稍差,垂直极化测试图与Tv8几乎完全相同。

第七步,做个笔记,小结经验

整改工作完成后,一方面,要认真落实整改方案、跟踪检查,另一方面,建议把整改、测试相关资料整理存档,做个小结笔记-特别考虑如果重新开发一样的产品时,应该在设计中注意什么。

比如这次整改完成,对下批次或类似产品设计具有如下指导意义:

⑴重新选购合格的DC/DC模块;

⑵电路板重新排版:

在原有线路板层数和器件不变时,尽量减小所有的高速信号及时钟信号线构成的环路面积,使信号线紧邻地回路;

印制板分层原理与布线原理一样,电源平面与其对应的地平面相邻,相邻层的高速信号不跨区;

所有的信号层特别是高速信号、时钟信号与地平面相邻,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相邻;

(3)1/0排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线缆,屏蔽层可作为回线;

内导线采用多股双绞线,使空间场互抵。

(四)本文小结

整改成果不限于效果本身,最重要的是掌握整改方法,并从中意识到产品EMC重在设计、整改只是补救措施。

辐射骚扰超标是电磁兼容常见现象,也是最难对付的项目;

如整改思路明确,有步骤做实七步工作,关键是准确无误找到问题症结-这是整改核心,就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但治病不如防病,趁早考虑和解决EMC问题是最佳选择。

EMI快速诊断与对策电磁辐射骚扰的远场测量是指在半电波暗室或者EMC开阔场进行的测量,测量天线与被测物的距离一般为3米或3米以上,给出的结果是一张频谱图,即各个频率点的电磁辐射骚扰强度。

标准GB13837-

1997CISPR13)和GB43401995CISPR14)规定,应分别测试EUT外接连线,女吨源线、AV

线、耳机线、话筒线等线缆的骚扰功率。

传导骚扰是测试EUT运行过程中端口骚扰电压,包括电源端口、射频端口、天线端口、电信端口等。

如果被测设备有一个或者几个频率点的电磁骚扰超过了标准的限值,被测设备就不符合EMC标准要求。

如果设备没有通过EMC测试,我们从测量结果中,只能知道哪些频率点“超标”了,而这些频率的电磁骚扰是从哪里出来的,往往是工程师门最不容易发现、最难解决的问题。

EMI快速诊断方法就是针对EUT的原理,先推断引起EMI的原因和内部骚扰源可能是什么,再根据EMI产生的途径和机理,透过测试图,分析超差原因;

必要时,辅以高频示波器或频谱仪,从频域到时域,寻找产生EMI问题的对应电路和器件;

从而制定EMI對策。

在这里提供一些案例,通过解读测试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EMI变得直观易懂,供大家参考。

关于电磁辐射骚扰场强或功率测试分析案例:

辐射骚扰图1如右:

样品为CRT显示器频率点35.4MHz附近,30~45MHz之间大部分隆起超出限值,通常只有两个原因-开关电源电路或地线处置不良引起。

对策-显示器使用带磁环类型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电源输入端串接差模线圈,电源地线剪短就近接地。

辐射骚扰图2如右:

样品为微型计算机(改进后)频率点100MHz、366.24MHz等刚好符合GB9254-1998B级要求。

这是测试超差6dB后,机箱经过金属胶带密封处理后获得的测试结果。

象这种曲线底部未明显抬高,30~1000MHz频段有频率点超差现象,应该选择屏蔽较好的电缆和机箱。

使用带滤波器类型或带磁环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电源输入端串接差模线圈,会有益处。

辐射骚扰图3如右:

样品为微型计算机频率点35MHz、70MHz、170.76

MHz等附近超差,既有频率低端隆起超出限值现象,由地线问题;

也有30~1000MHz频段频率点超差现象,有屏蔽问题。

应该综合处理,选择屏蔽较好的电缆和机箱,使用带滤波器类型或带磁环类型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

电源输入端串接差模线圈。

值得一体的是,对于如果带电机的EUT,图3如果频谱图和时域波形图都带有较多毛刺,须怀疑电机骚扰。

骚扰功率图5如右:

样品为VCD播放机/AV电缆

频率30~300MHz之间大部分频段隆起贴近或超出限值,曲线底部明显抬高,通常只有一个原因-地线处置不良引起。

此外,频率点135MHz测试超差较大,图中可见每隔27MHz就有一个高点,该VCD

播放机解码芯片正好使用27MHz晶振,135MHz是27MHz

的5倍频。

如果地线改善后,该频点仍然超差,应减小晶振谐波辐射。

实际情况:

AV

电缆梅花接口在金属后壳安装处,未直接就近与金属后壳相连接地,

对策:

换用能够在安装处直接与金属后壳接地处理的AV梅花接口;

频率点135MHz平均值仍然超差5.6dB,在如下图:

对应箭头所指位置使用磁珠,即晶振与解码芯片相连脚上,

加串100MHZ/150QQ磁珠,测试结果通过。

骚扰功率图6如右:

开关电源/输入电源线30~80MHz之间大部分隆起超出限值,

30~300MHz之间

全是开关电源典型频谱图,

表明开关电源电路或地线处置不良。

经检查开关电源输入电源线地线只接了两个Y电容,并未与开关电源其它地相连;

虽使用了共模线圈,但开关电源输入端电路排版不对称,L布线较直,N布线弯

曲得厉害,查电源端骚扰电压测试L端如图7,N端如图&

由图可见,L端与N端电源端骚扰电压测试结果不对称。

图6

开关电源输入电源线地线与初级其它地相连;

电源输入端N

端布线串接差模线圈,串接差模线圈前端电源输入L端与N

端之间加接差模电容,差模线圈后L端与N端分别加一个到地共模电容。

处理后测试合格。

使用带磁环电源电缆测试效果更佳。

骚扰功率重新测试图如下图9,

图10:

DVD播放机在30~300MHz

之间有部分频段隆起贴近限值,应有接地处置方式可以改善。

图11:

VCD播放机骚扰功率测试曲线底部无明显抬高,表明地线处置良好。

图11图10、图11是明显的晶振谐波频谱,从骚扰功率图中看出较大的超差频率点为135MHz、108MHz、50.8MHz、189MHz,以及谐波频谱间隔,结合样机时钟晶振频率为16.9344MHz、27MHz,显然,要想通过测试,必须减小晶振谐波辐射。

整改时,减小VCD/DVD播放机晶振谐波辐射的主要措施有:

检查解码芯片供电电压是否合适、有无过高,过高则调低;

解码芯片供电连脚上是否有小容量电容就近到地,无则加一个,另加一个电抗较小、阻抗较大的磁珠,磁珠的阻抗在50MHz以上越大越好;

通过高頻示波器观察晶振

波形是否接近正弦波,否则调整晶振下地电容;

晶振与解码芯片相连脚上,加串电抗较小、阻抗较大的磁珠,电抗增加不多情况下,磁珠的阻抗在50MHz以上越大越好;

检查解码芯片供电回路、解码芯片晶振时钟回路以及高速信号回路面积是否过大,晶振旁边布线回路面积是否过大,如果是,则须设法解决。

如果以上措施本来已落实部分,其余措施难以实施,这只能在输出线上串磁珠,套磁环。

这些措施可说都是权宜之计,生产工艺上会有困难,唯一办法只有作设计改动。

如果工程师设计时能考虑到以上问题,就不会有这些麻烦,就可以省时省力通过测试。

本案例足以说明,EMC工作的重点、重中之重就是EMC设计。

EMC设计就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仔细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电磁兼容问题,从设计的一开始就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采用电磁兼容设计规范,目标是使得样机完成后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稍后介绍EMC设计内容。

处理注入电源骚扰电压测试图要决:

先看L/N两端是否对称,如对称,直接采用共摸电流抑制;

如不对称,先给较大骚扰的一端先串接差模线圈,加接共模电容,再采用共摸电流抑制;

根据产品电路原理和频谱图形,判明超差原因,是开关电源引起,还是晶振时钟(或其谐波)耦合引起,抑或是视频等高频电路泄漏引起,接地不良引起?

再对症下药.关于FM收音天线端骚扰电压和辐射骚扰超出限值,只要考虑改善天线端和本振电路间的隔离以及减小本振信号强度即可;

其它天线端和射频端骚扰电压是否超出限值,只取决于高频头、射频调制器的性能,与别的部分无关。

只要选购经过CCC或CQC认证的产品即可。

非间断性工作的样品,处于平稳常态时,测试中发现存在间隙性骚扰时,如果样品电源断开间隙性骚扰就消失,则该样品电路设计或连接可能存在故障。

先检查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

前面提到,必要时可以用频谱分析仪和近场探头做近场测量,进行EMC溯源诊断:

大电流低电压的源(电流源)主要与磁场关联,而高电压小电流的源(电压源)则主要与电场关联。

数字

电路使用低电压的逻辑器件;

近场区域内的磁场的波阻抗远小于电场的波阻抗。

大部分PCB的近场区域中的能量被包含在近磁场中。

比较大的骚扰频率点利用磁场探头进行诊断,探头尽量靠近被测区域,距离最好小于

2.5cm,可以定位骚扰源以及关键的辐射电流环、判明传播途径。

工程师可以用电场或磁场探头探测被测设备泄漏区域:

箱体接缝,CRT前面、接口线缆、键盘线缆、键盘、电源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