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663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docx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

张东霞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8班

摘要通过阅读多篇关于失眠的文献资料,本文总结并得出在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对药物依赖的前提下提出了不同的中医,药物治疗的方案,并且,根据不同程度的失眠病情,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无任何毒副作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关键字失眠中医药物非药物

【前言】在《内经》中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为各种原因导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1】。

而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并且临床将具备以下临床症状:

(1)睡眠潜伏期延长:

入睡时间超过30min;

(2)睡眠维持障碍:

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3)睡眠质量下降:

睡眠浅、多梦;(4)总睡眠时间缩短:

通常少于6h;(5)日间残留效应(diurnalresidualeffects):

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的称为失眠【2】。

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失眠率也高达10%~20%。

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3】。

失眠发生的范围也很广,不管男性或女性,健康与否,老人或青年,均可发生。

因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杀手西医医治失眠症主要采用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虽然起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潜在的成瘾性,并且部分药品价格高或疗效不稳定,而中医药以其辨证治疗、疗效稳定等特点,成为现代治疗失眠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1.失眠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噪音、光照、高温、严寒等影响睡眠的环境因素;时差、夜班等昼夜节律变化出现失眠的生理因素;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各种疾病如疼痛、抑郁症等引起失眠的疾病因素;咖啡因、茶碱、酒精等引起失眠的药物因素等等。

梅国强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相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谓: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可知本病病位多责之于心。

又《灵枢·本神》云:

“肝藏血,血舍魂”;“肾藏精,精舍志”《,素问·逆调论》引《下经》云“:

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失眠与肝(胆)、肾、胃(脾)亦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上根据病性可将失眠分作虚、实两类。

虚者常见于阴血不足、心胆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实者则多见于心肝阳亢、火热扰心、痰浊内阻、瘀血阻滞等;若病邪久羁,亦多虚实相兼为患【4】。

早期中医学关于失眠的发病机理在《灵枢·大惑论》就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骄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即所谓阴阳不交之不寐证。

在五行关系中,太阴属土,厥阴属木,木克土,因而木处于主导地位。

失眠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激动、压抑或思虑过度致使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或暗伤心脾而成。

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为肝气太过的表现,在阴阳开合中则合太过,心脾暗伤则由土被木克所致,脾气不足,则收藏之门开启受限。

因而失眠主要由于收藏之门关闭太过,开启不足,阳气不能收藏所致。

肝藏血,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瘀血内生,由经入络,脉络阻滞,则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经脉功能失调日甚,气血失调日顽,因而血瘀是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瘀血不除则气血失调难以恢复【5】。

现代中医在临床上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

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胆气虚所引起,一般来说,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实证较多;因内伤所致的不寐,以虚证为主。

两者以内伤所致为多见,如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耗损五脏的精气,使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志所伤导致的不寐;劳心过度,伤心耗血,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血虚肝旺,魂不守舍,或暴怒伤肝,血虚肝旺而致不寐;心气素虚,遇事易惊,心神不安,终日惕惕,心虚胆怯引起的虚烦不眠;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度,火炽痰郁,痰热等内扰而致不寐【6】

2.失眠的治疗失眠在西医上的药物治疗已经历了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药物3个阶段。

非苯二氮卓类佐匹克隆和唑吡坦为80年代研发成功,特点是血药浓度达峰值快,T1/2短,排泄快。

在临床上的优点为快速诱导入睡,不易产生耐受性,对记忆不良影响少,停药后失眠反弹少,但仍有苯二氮卓类的宿醉【7】而且人体对药物的依赖以及对人体的损伤也不容忽略。

但与之相比,中医的治疗的副作用就比较小,总的来说,中医根据不同程度的失眠的治疗分为三类,即非药物治疗,药膳调理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很多情况下,非药物治疗应是失眠治疗的首选方法。

非物治疗有以下几种:

1)睡眠卫生教育:

帮助患者理解睡眠的生理过程,分析睡眠环境、心理社会应激事件、生活方式、酒药使用、运动等因素在失眠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帮助患者安排合适的生活作息时间,重建良好的睡眠。

卫生习惯。

2)心理治疗:

对于大多失眠者来说,都必须重视和强调心理治疗,向他们说明睡眠减少是由于正常的焦虑情绪或可治愈的躯体疾病所致,并无严重后果。

给患者提供疏泄焦虑的机会,有助于恢复其正常睡眠。

对于睡眠结构和方式发生正常变化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解释,并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指导他们放松自疗。

3)放松治疗:

自我放松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失眠症患者的心理、生理高唤起状态,促进自主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诱导睡眠的发生【8】。

4)生物反馈通过视觉,听觉的反馈,帮助患者控制某些生理性指标,如肌肉紧张,目的是降低躯体觉醒水平。

5)睡眠限制治疗,以患者主观感觉到睡眠时间为根据,逐步缩短卧床时间,以提高睡眠效率,从而延长睡眠时间。

6)认知治疗,目标是纠正患者关于睡眠的负面性认知,代之以健康有效的观念以及正确的情感和行为,打破因过度担心能否入眠和夸大失眠的后果,进一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觉醒,使失眠问题加重的恶性循环【9】7)五音治疗,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五音疗法理论,五音疗法在失眠治疗中进行辨证选乐。

具体运用:

①肝火扰心证,可选用《草木青青》、《绿叶迎风》、《一粒下土万担收》等角调式音乐曲目,以调节肝胆的疏泄功能,促进人体气机的升发条畅;②痰热扰心证,可选用《汉宫秋月》、《喜相逢》、《百鸟朝凤》等徵调式音乐曲目,以助养心气;③心脾两虚证,可选用《秋湖月夜》、《鸟投林》、《闲居吟》等宫调式音乐曲目,以调节脾胃的升降功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④心肾不交证,可选用《昭君怨》、《塞上曲》等羽调式音乐曲目,以助养肾气,促进人体气机的下降【10】。

8)自我按摩治疗,①用双手食指靠近拇指侧的内缘,磨前额30次。

其后用两手拇指内面或中指指端柔两侧太阳穴30次。

再以两手拇指内面或指端自颈部两侧由前向后推柔30次。

然后用手掌掌根拍打囱门10--15次。

最后两手拇指指端按柔两侧风池穴(枕后发迹凹陷处)30次。

②用手掌大鱼际按顺时针方向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5分钟)③接着按摩神门穴位(位于掌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数十次,然后俯卧双手握拳,两拳相叠后放在上脘穴(腹正中线脐上五寸处)与中脘穴之间的部位让身体很自然的压在拳上2—3分钟,此时,注意力集中在受压的部位,再取左侧卧位作深呼吸数次,右侧卧位深呼吸数次,最后恢复自然体位,自然呼吸,不久即可入睡。

④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从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直接至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一寸处),反复两分钟。

然后用拇指揉百合(后发际直上7寸处)、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一寸处)三分钟。

再用拇指揉攒竹(眉头凹陷处)、鱼腰(眉心的中心)、丝竹空(眉外侧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安眠(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三分钟。

再以双手大鱼际抹前额两分钟,抹眼球两分钟。

最后五指从正中线向后分按推至风池穴,并揉风池穴两分钟【11】。

药膳调理药膳食疗根据患者的个体症状予以下相应的药膳食疗。

①桑椹茉莉饮:

桑椹、百合各20g浓煎候滚,倒入盛有茉莉花5g之容器,加盖静置即可饮用,频饮或代茶饮用。

适用于肝郁证者。

②大枣茯神粥:

大枣15枚、茯神15g细锉煎煮浓缩去滓,与粳米60~100g同煮,温热食之,每日1次。

适用于心脾两虚证者。

③心脾双补汤:

龙眼肉、莲子、大枣各15g,煎汤,饮汤食龙眼、莲子、大枣,频饮。

亦适用于心脾两虚证者。

④人参龙眼醴:

将人参5g、龙眼肉200g,浸泡在1000ml高粱酒中,加盖密封半月即可早晚可饮,一次20~25ml。

适用于气血两虚证者。

⑤酸枣仁粥:

炒酸枣仁50g,加水煎煮20min,去药留汁,与粳米75g武火煮20min,再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成,每日1次。

适用于心神不安证者。

⑥养心安神肉:

瘦猪肉250g洗净,切小块,与莲子、龙眼各30g以及百合20g共入砂锅内,文火煲熟,调味即可,每晚佐餐食用。

适用于阴虚证者。

⑦安神梨甑:

雪梨2个洗净,梨顶切开一盖,挖去核,将炒枣仁10g,冰糖15g装入其中,盖上梨盖,用竹签插入盖牢,放入碗中蒸熟食之,每日1次。

亦适用于阴虚证者。

甘麦大枣汤:

淮小麦30g大枣10枚,炙甘草10g,每日1剂,早晚各服1碗。

适用于心神不安证患者。

治疗期间患者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不饮浓茶和浓咖啡,少食多餐,规律饮食【12】。

药物治疗由于引起失眠的原因不同,故失眠的药物治疗应因人而异。

2.3.1痰热扰心而致失眠,以清热化痰为主 中医认为痰浊内阻所致之失眠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型,而其中属于痰热内扰者尤其多见。

由于各种压力不得疏解,肝胆气郁则化热;饮食欠规律或过于精细、肥甘,脾胃不和则聚湿生痰,如此即形成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临床多见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彻夜不眠,伴心烦,惊悸,胸闷,头晕,或呕恶,,舌苔白厚或厚腻或薄黄而腻,脉弦滑。

常用方剂有:

温胆汤、柴胡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等。

2.3.2枢机不利而致失眠,以运转枢机为要 中医上,对许多疑难杂证多考虑“以和为贵”,对于病情复杂的失眠常用和解、调和的方法,往往能收桴鼓之效。

枢机不利,气血、阴阳不和,或因外感,或因内伤,木郁气结,郁而化热,内扰心神,加之肝魂不守,则见久久不能入眠。

《血证论·卧寐》说:

“肝病不寐者,肝藏魂.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

”木失疏泄,则胸胁胀满,急躁易怒,或善叹息;肝郁乘脾,则见纳差,苔白或略黄痰,脉弦细等。

此时多采用运转枢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法,常用方剂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2.3.3血瘀气滞而致失眠,以行气活血为重 对于慢性、顽固性失眠,由于病情久羁,影响气血运行,多致血瘀气滞形成,此时当以行气活血为要,而不能单纯安神。

临床多见失眠日久,形体消瘦,神情多抑郁,善叹息,胸闷,舌质多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多细涩。

部分患者可无其他特殊症状,但往往舌质、脉象可资鉴别,女子亦可参考月经经色、质地及经期伴随症等变化,判断是否与瘀血气滞相关。

常用方药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

2.3.4肾阳不足而致失眠,以温壮肾阳为首 《证治要寥·虚损门》曰:

“年高人阳衰不寐”。

中老年人出现失眠,日久不愈,亦有心肾阳虚者。

以其肾阳渐衰,若不能蒸腾肾阴上济于心,则既虚之心阳必然动荡不安,以致失眠多梦,夜寐早醒,或呓语呢喃,伴见小便淋沥,夜尿频多。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故腰脊酸软无力,阳虚不能温养形体,故兼形寒肢冷,精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苔白、灰而润或滑,脉沉等一派阳气虚弱之征。

此时当以温壮肾阳为要,首选《金匮要略》肾气丸。

2.3.5阴虚阳亢而致失眠,以滋阴清火为主 正常情况下,肾水能上济心火,则心火不致偏亢;而心火必蛰于肾水,则肾水不寒,而行氤氲之气,此为心肾相交,交者,泰之正局。

今肾水竭于下,则心火亢于上,扰及心神,如临证所见“,心中烦,不得卧”,常伴见口燥咽干,舌尖红绛,苔黄,脉细数等。

治疗宜滋阴与清火并行《,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为其代表方。

2.3.6胃气不和所致失眠,以调理脾胃为先 “胃不和则卧不安”,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病者常伴失眠之症,而形成机理多样,如饮食不节,宿食停滞,或便秘,导致胃气不和,升降失常,以致症象复杂,如睡卧不安,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便秘,腹中胀痛,舌苔腻,脉滑,为胃肠积滞之象。

其他或因湿热中阻,或因脾胃虚寒,不一而足,均可导致胃气不和,此时当以调理脾胃为先,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安神药,患者虽常有疑虑,然导师多成竹于胸,根据病机立法,遣方用药,脾胃和调,失眠自愈。

方如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建中汤类等等。

2.3.7心脾两虚而致失眠,以补益心脾为主 临床上,通常脑力劳动者或性格内向、多谋善虑之人,罹患失眠者居多。

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因久患失眠之症,机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思想、身体负担过重,寝食俱减,遂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终致心脾两虚。

常见于工作、学习劳累之后,加之平素性情忧郁,或久患失眠,寐而易醒,伴多梦,健忘,心悸,气短,面色萎黄,精神疲惫,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常用归脾汤加减治疗【4】

2.3.8肝郁化火证:

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泻热,佐以安神,方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

2.3.9阴虚火旺证: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用黄连阿胶汤并配服六味地黄丸治疗。

2.3.9心脾两虚证:

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安,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宜补养心脾,益气生血,方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2.3.10心胆气虚证:

夜寐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6】。

3 失眠治疗的难点及热点问题

虽然,失眠的中医治疗的好处很明显,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药尤其是汤药服用很不方便,而且,中药显效慢。

所以西药仍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选择。

根治失眠也是当前的医学难题。

3.1 药物局限性 尽管大多数催眠药物在短期内使用有效,但目前尚没有研究数据表明这些药物的长期效果。

大多数对照研究持续时间比较短,常在1~6周,追踪也常限于停后1~7d。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常出现如下问题:

睡眠阶段改变,药物残余效应,反跳性失眠和药物依赖。

大多数催眠药物可以改变睡眠脑电图结构,使用催眠药物后,虽然睡眠的效率、连续性、持续时间有所改善,但睡眠质量也会降低与苯二氮类药物相比,第3代镇静催眠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耐药性是药物治疗失眠的另一大难点问题,虽然耐药性有一定个体差异,但大部分药物在每晚使用后会逐渐失去疗效,而需要增加剂量达到以前的疗效,从而使患者身体逐步陷入危险当中。

当治疗剂量的药物不能达到催眠作用时,任何形式的停药都可引起更加严重的失眠。

这样患者又会进入失眠和服用药物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

为保证药物有效和防治耐药,目前有学者提倡的小剂量间断服药模式,有些患者习惯每周服用药物2~3个晚上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因此这一模式也是导致患者自我持续使用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药物治疗失眠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还有反跳现象,特别是使用短效催眠药物时,这种反跳性失眠往往伴有严重的焦虑,从而进一步增加失眠治疗的难度,并增加患者对催眠药物的依赖。

此外,白天出现镇静、认知和精神损害、药物的宿醉现象都是催眠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失眠患者时应权衡利弊。

除外上述催眠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口服药物治疗失眠还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已形成明显药物依赖,或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或是需要夜间唤醒进行工作的人员,以及伴有严重失眠的孕妇,现有的药物都存在禁忌。

该如何改善这些人群的睡眠以及更少不良反应的新药研发,仍是睡眠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3.2 对药物治疗的过度惧怕现象 由于催眠药物的上述不良反应问题,目前在患者乃至不少医务工作者中都存在对服用催眠药物的惧怕、抵触情绪,认为一旦服用即可能造成成瘾性,从而终身依赖药物助眠。

很多患者因此更愿意接受一些中药制剂进行治疗,认为中药制剂没有不良反应、不会造成成瘾。

然而目前的中药市场仍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状态,现有改善睡眠的中药制剂大多缺乏科学的双盲实验及不良反应实验,且对睡眠结构的影响问题也缺乏研究。

对服用催眠药物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很多失眠患者不能正规接受治疗,由短期失眠转为长期失眠、顽固性失眠。

因此对催眠药物的正确理解和宣教也是失眠治疗的重要任务。

3.3 药物滥用问题 相对于对催眠药物的过度惧怕,滥用问题同样突出。

药物依赖性失眠越来越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现象。

这种依赖性与焦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类似,性质上心理因素多于躯体因素,并非一夜就能形成,而是缓慢发展而成。

典型的患者是当遇到急性应激、住院等情况时使用药物,以后长期自动地慢性使用药物,即使在失眠缓解后也不敢停药或不停药。

如何有效避免药物滥用,减少药物成瘾及依赖,不仅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13】。

3失眠治疗的展望

失眠是涉及多种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综合行慢性疾病,因此在诊治失眠患者时,切不可就失眠而治失眠,要全面了解病史,尤其需要识别导致失眠的心理障碍。

认知疗法、行为矫正疗法等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消除顾虑,适当地安排工作和学习,排除心理压力,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可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帮助患者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失眠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失眠患者切不可过于急躁,从而加重病情。

大多数失眠是一种由常期心理焦虑和神经紧张引起的生理病变,心病还需心药医,因此,失眠的治疗应以心理干预治疗为主,配合以药物治疗,增加患者的治愈信念,缩短治疗周期!

失眠患者也应尽量减少食用咖啡,茶叶等易使神经兴奋的食品,最后,失眠患者应不断的调整自身心态以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5参考资料

【1】《内经》论治失眠浅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 王中琳

【2】《对失眠的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的探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518116)赖荫光

【3】《失眠的研究进展》李玮综述,周华东校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400042)

【4】<<梅国强教授治疗失眠经验>>张智华湖北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430065)

【5】《解郁活血汤治疗重度失眠48例》赵伟东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530003)

【6】《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贾新焕JiaXinhuan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河南郑州 450005

【7】《失眠的用药选择》王瑞霞魏兆甫

【8】《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与展望》陈朱莹1 何国金351133福建莆田武警8710部队医院内科

【9】《慢性失眠的治疗》张伟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83)

【10】《中国传统五音疗法治疗失眠疗效观察》颜延凤,王 旭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11】《失眠的自我按摩法》朱茂福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330006)

【12】《中医药膳治疗失眠36例》查伟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15600)

【13】《失眠的研究进展》李 玮综述,周华东审校△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4000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