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身体大智慧动作和情绪最全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情绪管理身体大智慧动作和情绪最全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管理身体大智慧动作和情绪最全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于婴儿来说动作即思维,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发展各种动作能力,是儿童发展的最基础的问题。
儿童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其学习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最后形成概念符号阶段。
起初,婴幼儿的主要活动为大肌肉的活动,翻身、坐、爬、站、走是婴儿期发展的五大动作,每个动作是否依适当的时机发展,对宝宝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父母应该在宝宝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上适时适当给予帮助,才能让宝宝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是最佳的学习成效。
所谓适时适当,就是对于婴儿的感觉经验所做的壹种有目的、有目标的导向,譬如对壹个七八月的宝宝,引导他爬壹爬,去拿小铃铛,这里的“爬”、“拿”,便是发展宝宝的肢体动感的新技巧,是统合他的听觉、视觉,且引导他用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作出反应来。
“三翻六坐八爬爬”的引导就是适时。
小铃铛在宝宝视线范围内,在运用四肢的承接力的范围内便是适当。
“爬”所代表的意义是所有大肌肉发展的基础,让宝宝爬行几个月的时间,使宝宝学习利用四肢,发展他的颈部肌肉,学习左右转动,强化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训练手腕力气,对宝宝未来形成拿勺吃饭,拿笔涂鸦和写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同时仍能训练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性和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宝宝的肢体动感能力的发展是逐渐累积起来,是由各种活动来发展的,是为更复杂、更成熟的发展作准备的。
比如,宝宝要先会抬头,才会坐,会坐缩写后才会爬或走。
在翻身、坐、爬、走中发展认识身体的感觉,了解身体空间关系,了解周围物体和他身体的距离,这自然又发展了视知觉。
这对宝宝今后阅读是壹个累积的学习效果。
教育之所以能发挥导向作用全在于每个宝宝和生俱来的有壹种探索周围环境的天赋,这在心理上叫做“内驱力”。
家长或老师要能见到宝宝活动的动机及其重要性,接纳且支持宝宝对环境的尝试和努力,鼓励宝宝动手做,使其有勇气不断接受挑战,尽可能的为宝宝创设活动的场地器材等条件,这便是为人师为人父母者的职责。
二、感知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感受器活动而产生的最原始的主观印象。
所谓主观印象是指它要受主体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制约,如注意、知觉、情绪,均会对人的感觉发生重要影响。
感觉能够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主要是通常所说的视、听、触、嗅、味感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运动、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处理器是神经系统,另外,感觉也是神经系统的“食物和营养”。
神经系统离开了各种感觉刺激信息的输入,就不能适当地发展其应有的功能,就会影响肢体动感学习能力的发展,各种感觉系统对其发展的关系简述如下:
1、视觉
眼睛是视觉器官、视网膜是光波感受的接受器。
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最重要的壹个渠道是通过眼睛产生的光刺激,有人说大脑对客观现实接受的知识有85%左右是从眼睛接受的。
外界物体所反射来的光,通过眼球的透明体、角膜、水晶体、玻璃体进入视网膜,视网膜接受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且沿着视神经交叉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大脑皮层视觉区经过分析综合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到眼睛,便产生了视觉。
视知觉的作用系指宝宝个体对于视觉刺激如实物、图形、色彩等辨别、组合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这正是今后发展阅读书写时的必备能力,也是人生活的必备能力。
视觉作用的能力又可细分为四个方面:
壹是视觉的接收能力,即用视觉来感知刺激物意义的能力,例如见到羊角球知道俩个球角能够作为把手,坐在上面进行弹跳运动,见到大笼球知道没有把手能够仰卧在上面进行弹性运动。
二是视觉联合的能力,即用视觉来组合概念的能力。
例如见到惯性小汽车和积木之间的联合刺激而知道用汽车去撞击积木块或穿过积木块组成的门洞。
三是视觉构成能力,见到某壹整体的局部刺激而推知整体的能力。
例如,见到藏猫猫时爸爸的壹只脚,知道爸爸就藏于其中,而形成完形的作用。
四是视觉序列记忆能力。
见到壹个序列的刺激之后,能够凭借脑神经系统的储存作用,照样地再生该序列的刺激的能力。
例如见到吊缆插孔的示范后,知道如何在摇晃中依形体、色彩、高低摇晃插棒进行序列活动。
在视觉评量和训练中常用的项目有:
手眼协调、形象和背景、形状的稳定、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
2、听觉
物体振动引起空气传播的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且转换为神经信息,传入脑内的听觉中枢而产生了听觉。
人的口、舌、喉等发音器的振动产生了语言声波,传入听者的耳中产生了言语感知,它是人类主要的实际工具也是接受信息的壹个重要渠道,壹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听觉学习能力是五个方面组成的:
壹是听觉辨别能力,它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
听觉分辨力低下,会产生对相差不大的语言或语音产生混淆而使语言接收出现错误。
如听不清或记错了老师或家长的指令。
二是听觉的记忆能力,它是指宝宝能保持且复述所听的听觉记忆力直接影响宝宝今后学习的效果,听觉记忆力差不仅在听觉的保持上,也表当下记忆力的广度上,对长句子记不全。
三是听觉的排序能力,它是指宝宝将过去听觉获得的信息以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以及将信息加以组织使其有意义的能力。
听觉排序能力是以听觉记忆为基础,记不得当然也无法排列。
其表现为说话缺少逻辑常丢三忘四,语无伦次。
四是听觉理解能力,它是指宝宝辨识声音以及理解说话的能力。
其表现为听不懂词义、句义、听不懂老师或家长讲的内容;
从而,出现注意力分散。
五是听说的结合能力,它是指听懂别人听说的话且做到嘴边却不知如何表述,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或用动作、手势代替说话,而出现人际沟通困难,听说能力涉及到词的联想,推理及判断且和多种基本能力有关。
评量和训练的项目有:
让宝宝辨别声源,分辨声音大小高低、学唱儿歌,模仿说话,复述故事,仍有多通道的训练等。
3、触觉
触觉包括触摸觉,压觉、冷暖觉、痛觉等多方面感觉,它的接受器官是皮肤,是人类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壹种最基本原始的感觉系统。
触觉系统发展最早,人类的胚胎期发展过程中,最外面壹层细胞膜发展为皮肤和神经系统。
触觉系统和神经系统是同质同源的,所以关系很密切。
如果触觉和外界环境的协调不足,便会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这便产生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
触觉敏感是对外刺激适应性较弱,防御性过强;
触觉迟钝正相反,对外界刺激防御性太弱,这是从触觉的防御功能来说的。
此类防御性的触觉刺激,大部分传至脑干即停止,脑干判断这些刺激是否有危险性,以便做逃避的反应。
触觉另壹功能是辨别功能,这种辨别的能力需要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参和,产生描绘触觉、定位感、形体感、重量感等,也就是对自己本身所受到感觉刺激做出更进壹步的解释。
触觉和肢体动感学习能力的关系能够分三个方面来说:
壹是对身体知觉发展及计划动作能力的影响。
壹个有计划、有目的肢体动作,必须依赖完整而有顺序的外界信息,这些外界信息的获得又必须依赖良好的触觉系统来提供。
在婴幼儿期,宝宝感觉到被碰触,会做出对触觉刺激壹个自动反射的反应,但他且不知道被刺激的确切部位,随着脑部的成熟,他渐渐能够辨别被触觉的位置,而且会有自主性的反应。
从中认识自己的肢体,学习认识物体,操纵物体,进而产生出计划能力。
如果触觉系统功能有问题,对触觉辨别困难,分不清刺激的性质和意义,对其肢体概念也不易成熟,计划动作能力也自然下降。
例如宝宝写字涂鸦,必须对手中笔的位置、形状、质地有个明确的认识,达到闭起眼睛也能够有技巧的控制手部的肌肉,拿笔写出字来,倘若笔在手中从触觉系统传给大脑的信息不准确,字自然写不好,表现出手部运动的笨拙,所谓心灵手巧,信息不灵,手自然巧不起来。
有些老师或家长将儿童因触觉感受产生写不好字的原因归罪于态度不认真,不专心,而罚他多写,美其名为熟能生巧,其实触觉能力没有改善,再多的练习对他而言,只能是增加精神负担和体力负担,没有办法改善其写字的能力。
从小触摸按摩、玩水玩水、大笼球挤压,对提高触觉感受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二是对视知觉的影响。
壹个人对形体的认识,以及对大小、远近、前后、左右等的认识,除了运用视觉之外,仍有触觉渠道。
视觉的问题涉及到前庭系统,留剩下壹个问题说。
例如,要认识门洞的高矮,光用眼睛见且不能真正了解它,如果用手去摸壹摸,大体相当于在身体的哪壹个部位的高度,很快就能作出如何通过门洞的动作计划来。
当然行动中仍涉及到本体感受,也留到下壹个问题说,可是由此可得到这样壹个结论:
经由诸多系统传来的信息,彼此相互影响及统合,才能提供给大脑作为知觉对环境的反应依据。
壹个触觉敏感的孩子不愿意去接触环境中的物体或某些物体,而壹个触觉迟钝的孩子触摸对其意义也不大,触觉信息受阻,对视知觉的统合功能无疑是壹个缺陷,所以有些孩子眼睛见到了,但手不能做到,间接的也影响写子,画图及操作方面,模仿也困难,这是触觉带来视知觉的负面影响。
三是对情绪心境的影响,触觉刺激是婴儿情绪稳定最主要的来源之壹。
婴儿被母亲抚摸,除刺激大脑发展外,仍成为发展亲情人际关系的第壹步,触觉敏感的孩子,会出现好动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情绪上不稳定,又使父母老师和同伴都不易同他沟通,孤僻不听话,由此受到的批评也多,更造成原本敏感孩子的更为不安,使触觉学习不足的部分持续恶化。
触觉的大部分信息要传递到脑干、脑干有壹种对信息过滤,整理和选择反应的功能,触觉防御太强的孩子,这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对任何信息都急着去做反应,大脑动荡不安,自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
由于对触觉信息调整上的无能,这样的孩子特别喜欢熟悉的接触,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对新的刺激总是持排斥的态度。
嘴巴属于触觉敏感的部位之壹,所以这类孩子他们会固执特定的口味,变得挑食、偏食、厌食,甚至吸吮手指,咬人,这种现象如不从改善神经生理角度着手,仅以恐吓、指责,哄骗等方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目前的社会里触觉敏感的孩子日益增多,日益严重,这和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
剖腹产或钳产的胎儿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或产道对其挤压的力量较弱,失去了壹次触觉学习的机会,敏感的机率自然就比较高。
居住条件楼层化,不仅使宝宝活动的空间减少,活动的内容局限性也很大,在庭院玩水、玩沙,在草地上滚打跌爬的机会消失了,这是壹个重要原因。
在肢体动感的训练中,增强婴幼儿的触觉抚摸,既强化触觉学习内容,又增强亲情沟通。
另外,大笼球滚压、毛巾蛋卷、阳光隧道,大小触摸球都直接刺激了宝宝的背景、颈部、四肢等的每壹块肌扶,其提升触觉系统的功能就不言而喻了。
4前庭觉
前庭觉是吸收前庭平衡信息及前庭信息的学习的壹种脑神经系统的重要感觉。
人的前庭位置在颈的后部,处在用手按脑窝高出来的部分,属于脑组织中的脑干。
所谓脑干是大脑向脊髓的延伸。
它包含若干神经核团,有些接受头部皮肤和肌肉的信息,有壹些控制头部、颈部、眼部的肌肉,仍有壹些专门处理听觉平衡觉等信息。
脑干由四个部分,延髓、脑桥、小脑和中脑。
中脑控制许多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包括眼球运动及视、听觉反射间的协调。
因此前庭感觉是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
所谓综合是说前庭觉让我们的头、眼、四肢、身体能相互协助做出壹系列的动作。
在黑暗中,我们能够透过周边物品设定自己的位置,避开危险的东西,因为大脑中对所有的感觉会建立共同的记忆印象,单独的感官仍然能够利用其它感官的共同学习来做反应。
运动中头部位置的变化,内耳中的半规管能够协助大脑去感应筋肉、关节肌腱等位置,以取得和身体活动的协调。
前庭觉和肢体动感学习能力的关系极为重要,有“前庭觉是人类学习健康的枢纽”之说。
壹是前庭觉对全身运动功能的影响。
前庭系统在生命开始五个月左右即已分化完全,开始生命的发展,新生儿最初的壹切行为几乎都是由神经反射所控制,在大动作上,主要原始姿势反射,如颈部的张力反射,迷路张力反射。
随着年龄的成长和神经的成熟,前庭系统引导婴儿向抗地心引力方向发展,这些原始的反射便逐渐被抑制住,因此婴儿能学会俯卧抬头,学会翻身、坐、爬、站、走。
这些活动的姿势离不开平衡,而维持平衡要许多肌肉的收缩,随时改变肌肉的张力,才能配合平衡反应,前庭接受器的某些细胞,能够自动而持续地放出某种化学递质,向前庭核发出信息,以维持肌肉张力,控制姿势。
如果前庭接受器系统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这些抗地心引力肌肉便不能维持某种程度的收缩时,表现出来的便是坐着时头抬不好,站着时,脚立不稳,在学校课堂上,也因头颈部张力差,而不稳定,产生保持注视物体的困难,视觉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至于运动上因张力的不足产生的困难就更大了。
运动中十分重要的反应是直立反应和平衡反应,直立反应简单地说,是指头和身体能够经常保持在某种最合适,最有利姿势,不管是要移动、翻身或者是要跳跃;
平衡反应是使人能维持或再回复原来的姿势。
前庭系统是借住头部位置变化的特殊感受力完成这些反应的。
这种功能随着训练学习发展到后来,成为自动调节的能力,这是学习能力中最高的产物,是自控能力的壹部分。
生活实际中发现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是前庭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他们上课,做作业,没有办法自然地保持身体平衡,非常吃力地控制自己,学习怎么能轻松得起来?
二是前庭觉对身体知觉发展及计划能力的影响。
个体凭借前庭系统接收有关地心上力的牵引,以及身体在空间中加速或减速度的变化信息,再加上本体感觉,触觉、视觉等系统的配合,才能正确地解释出肢体动作及在空间中的关系,由于训练学习经验不断的积累而建立起自己的身体空间概念,有了明确的自我空间概念才能发展出运用肢体及计划动作的能力。
有的宝宝见到壹种新玩具时,或许且没有人教他如何玩,但仍能够用过去相关经验,找下去,这便是壹种身体知觉发展及运动计划能力。
可是有些学习障碍儿童,因身体空间概念不好,计划动作能力不足,使得他在做壹些不熟悉的或需要技巧性的活动时,显得笨拙吃力。
学习折纸,使用剪刀特别困难;
绘画、写字布局不好,特别是新的结构形体。
特别在新的活动中显得思葸不前,无从下手。
手是身外的脑、手部动作不灵活,脑潜能的发掘,严重受阻。
三是前庭觉对眼球动作,视知觉及空间概念的影响。
前面说过前庭系统能控制眼神经产生眼球运动。
当我们在头部固定不动时,或头部肢体移动时,双眼都有效地注视着物体或注视着移动的物体,这都是前庭觉的功能。
前庭觉综合其它部分所传递的刺激,帮助我们分清移动物体是因眼睛本身转动所致,是头部活动所致,仍是物体自身移动所致,这种分辨功能对壹个婴儿自动学习注视及视觉追踪,以至于后来的视知觉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学习障碍的儿童表当下视觉不平面上,当全用眼睛追寻着壹个移动的物体,或视线从壹个固定点很快转换到另外壹个点时,有困难、移动不平顺,有落后或跳动情况发生,造成读书很慢,或跳行跳字,玩抛接球判断不出球的位置。
这样的宝宝在学校学习和运动自然比较差。
人们常说,感觉是神经系统的食物,那么前庭系统所接受的感受是大脑视觉形状及空间知觉的食物营养。
婴儿大脑对前庭感觉接近于壹张白纸,没有后天的前庭刺激去填补它,孩子无法感受别人所说的,上下、左右的抽象概念,印度狼孩子对抽象词义的理解便是壹例。
空间知觉或空间概念最基本的要素是个体对地心引力的方向的认识和正确的解释能力,没有地心引力方向的体验也就无所谓有上下概念。
四是前庭觉对听觉及语言的影响。
前庭系统的生理解刨的构造上在内耳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状囊上,当前接受刺激引起半规管耳液改变,和耳石牵动,才发挥感觉信息的功能,应该说前庭系统和听觉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听觉又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遗憾的是前庭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关系目前研究仍处在不确定阶段。
五是前庭觉对情绪及行为发展的影响。
前面说过胎儿在四、五个时前庭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在胎儿意识到自己和地心引力的关系,随着出生后的各种感觉的整合,他们能进行抗地心引力的壹些肢体运动,而且操纵自如,这不仅是壹种运动能力,更是安全的感觉,安全感带来情绪和行为发展的基础,假如壹个人处于不安全的恐怖中,如何保持好情绪,这是不言而喻的。
前庭系统的发展带来情绪的发展,这个命题应该是成立的。
前庭系统的发展需要刺激,当壹个婴儿啼哭的时候,母亲将他抱起来摇晃,宝宝就能破啼为笑,童年孩子喜欢滑滑梯,成人喜欢体置急骤变化的刺激,老年人喜欢坐在摇椅上进行来回摆动,所以前庭的刺激是各个年龄人都需要的事情,尤其是婴幼儿他们不仅是情绪的需要,更是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婴儿不再有摇篮了,父母忙于工作,拥抱摇晃宝宝的时间少了,活动空间限制自行的翻滚的乐趣,造成不少宝宝前庭发展功能不足,这是自然的事情。
同时由于前庭功能不足,控制肢体能力差,害怕跌倒,就更不敢去尝试玩壹些旋转性的游戏,自然使前庭刺激减少。
这是走的壹条恶性循环的路,使这些宝宝情绪变化大,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行为怪异的多,这实在是宝宝发展中的壹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前庭系统和壹个人的发展关系及大,它不仅影响到肢体运动水平、视知觉的功能,而且影响到情绪行为的发展,这些又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能力。
肢体动感的训练对于每壹个宝宝来说都是需要的,它能够提升宝宝前庭平衡功能,提升宝宝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对于从小就表现为智能不足,情绪不好,好动不安的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症候群宝宝又是治疗康复的壹个重要内容。
在肢体动感的训练器材中有大滑板,摇晃吊缆,跳跳床,平衡板等都是十分有益于提升前庭功能的好项目。
5、本体感觉
我们不用眼睛见,也能轻易上下楼梯,不用照镜子伸手能摸到鼻子或眉毛,夜里没有灯光,也能伸手摸到开关,蚊虫咬在身上的某壹个部位,不用眼睛见,伸手就去扑打,这些都是本体感的作用。
本体感在英文中称为Bodymap,是身体地图的意思。
本体感是我们大脑中壹张自己的身体地图,随时能够调用,本体感的接受器是来自肌肉、肌腱、关节、韧带、骨骼等深层组织的感觉。
具体地说壹是和控制肌肉张力有关的肌肉,二是和肌肉主动收缩张力有关的肌腱器;
三是皮肤内感觉神经末端的椭圆小体。
本体感的神经处理通常只在脑干部位,所以没有必要用大脑思考来控制自己的肌肉或关节动作。
本体感是人最后形成的壹个感觉系统,它是在视、听、触、平衡等感觉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缓慢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所以前庭系统,触觉系统不完整,本体也发展不到哪里去。
本体感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能够分三个方面来说。
壹是对身体知觉发展及计划动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体感觉将由肌肉、关节等处的信息传到大脑(实际在脑干),大脑将这些信息经过整理后,将运动的命令传回到肌肉等,且做出反应,经过好多次的重复反馈,在重复反馈中进行不断的修正,最终才能做出最适当的动作,这壹过程能够说是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运作反馈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本体感觉功能,就无法正确反馈自己肢体的空间位置,大脑的指令也无法正确的下达,肢体的运动计划受损,或者就不知道如何运用肢体,而然行为动作缓慢笨拙,有时不得不借助视觉帮助。
壹个汽车驾驶员在遇到紧急煞车时要用眼睛见脚的动作怎么行?
宝宝在学习跳绳中,眼睛要见绳的位置和脚的位置怎么跳绳法?
二是对视知觉的影响,本体感壹般是配合前庭系统共同完成动眼神经的运作,在练习书法中,眼见贴手动作,需要作到眼到手到,如果眼到手不到,学写的字和贴上字的距离就大了。
群众会用“眼疾手快”来形容壹个人的本领其实这里“眼疾”和“手快”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联合关系,而是更为深层的本体感觉。
三是对情绪及自信心的影响,壹个本体感觉功能强的孩子能处理好自己肢体在空间的运动,才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信心,才能有控制自己动作行为的信心。
才能有平稳的情绪,也才能敢于探索新的环境,学习新事物,自己也得心应手。
这是壹连串相关的问题,反之情绪和自信都会受影响。
在今天讲究学习能力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强调“直觉”和“壹闪念”的重要性,其实这种“直觉”、“壹闪觉”的产生,往往就是综合的,形象的本体感觉,它不用事先去进行逻辑推理,从某种程度上体感和右脑的使用关系较大。
三、情绪
“和”是笼罩天地人的基本情绪,对于个体来说,它是先天的,当然它亦壹直在和环境互动,壹直在进化。
它使我们具体的情感,如快乐、烦恼、悲伤、害怕等成为可能,同时又在其中丰富表现。
更重要的是,它和动作壹起使我们有意识的认知成为可能。
我们先关注壹下意识。
1954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潘菲尔德医生发表了壹本科学专著,描述了切除癫痫病灶脑手术中发现的科学事实。
例如,壹位年已60多岁的病人在切除位于颞叶的癫痫病灶之前,对附近的正常颞叶皮层用适当的微弱电流刺激,则病人立即童生稚气地唱起壹首社会上早已失传的童歌,或说出绝传的童谣。
停止电刺激,病人就会立即又回到手术台的现实中来。
医生请他重复刚才唱的歌,说的童谣,他却十分茫然。
类似这些内隐的心理活动过程很少也很难投射到意识中来。
但它们总是具有指向性的。
补笔测验能够证明这壹点。
您可请壹位朋友到你家作客,先跟他在客厅中聊天,客厅墙上挂许多字画,但你们且未谈及墙上的字画。
随后请朋友到另壹间屋子,拿给他壹张写满许多偏旁部首的半个汉字的纸,请他用笔把这些半个字补笔成完整的字。
统计他的补笔结果就会发现,这些字中许多是客厅字画上的字。
然后你问他是否按客厅画上的字完成的作业,他会说:
“客厅中有字画?
我怎么没见见!
”,这说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总是在寻求生存,总是欲得到外在环境的青睐,这壹寻求本身就是“和”的情绪。
所谓的智力潜能正蕴藏在“和”这壹情绪中。
意识活动调用无意识内存中的经验和知识,使它们服务于现实的任务就是自觉创作活动的基本过程。
反之,意识活动转到无意识活动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如学自行车、织毛衣等,都是逐渐从控制加工过程到自动加工的过程。
同样,个体的情感也由意识和无意识俩个侧面组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体验到的持续性的无名烦恼和焦虑,就是壹种无意识的情感。
这些情感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而且会持久地影响有意识的感情和认知。
从生理角度讲,学习和记住我们未注意到的东西是不太可能的,是情感系统告诉我们壹件事是否重要,我们是否要为之投入能量。
情感系统会抵制创造力,如愤怒、憎恨、暴力等。
相反,如果壹个人完全缺乏情感,则他能够伤害别人而自己不感到丝毫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