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544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故能长久,为世神宝。

”这篇《钱神论》所讽刺的“唯钱是图”景象发生于下列哪一政权统治时期?

( D )

A.魏国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A )

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旨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B)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4.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

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

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

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5.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6.西晋政权骤起骤灭,其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根本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B)

A.阶级矛盾的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7.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C)

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

8.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D)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生活的生动写照( B )

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女真族D.西南少数民族

10.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20千米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25千米。

这充分说明了(A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11.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B)

A.匈奴族B.藏族C.氐族D.羯族

二、非选择题

12.识读下图,请回答

(1)仔细观察图片,你会发现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有什么规律?

 

(2)为什么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3)请说出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哪些。

 

(4)你认为人口迁徙有利还是有弊?

请简要阐述。

(1)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受汉族文明的吸引,大量内迁;东汉末年开始以及从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3)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4)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利:

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调整地区人口的密度;增加就业机会;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优势互补等。

弊:

地区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冲击;可能增加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可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等。

但是,一些矛盾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得到缓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总体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神论》

材料二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七上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回答,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你如何看待这种风气?

(2)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八王混战”指当时的什么动乱?

这场动乱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3)八王混战的目的是什么?

混战对当时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答案:

(1)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八王之乱;晋惠帝。

(3)争夺皇位;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晋走向衰落。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选择题

1.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 C )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

2.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

“诸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

”这一规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A )

A.“八王之乱”  B.西晋灭亡

C.十六国的建立  D.西晋的统一

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4.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5.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D )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

6.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三国尽归司马懿。

”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这“另一个人”是指( C )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

7.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A )

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

8.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B )

A.世人崇尚文学B.世人金钱至上

C.政府鼓励消费D.朝廷打击商业

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B)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0.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下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B )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

二、非选择题

11.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

(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1)西晋的历史非常短暂,请回答下列关于西晋的问题。

①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于哪一年统一全国 

②西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这与哪一朝代相似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各迁到什么地方 

(3)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什么

(1)①280年。

②秦朝。

(2)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2.东汉、魏、晋时期出现的人口迁徙浪潮及其影响。

 

(1)人口迁徙

①北方民族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蒙古草原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

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②中原人南迁:

由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南逃,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影响

①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也最终使西晋灭亡,北方地区民族政权林立。

②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1)材料一中晋武帝采取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答:

(1)被封的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2)八王之乱。

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纷纷南迁。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3.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D.蜀、魏、吴、东晋、西晋

4.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弋文化博物馆”之称。

下列关于山西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天的西晋城高平市

B.魏晋时期內迁到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鲜卑、匈奴、氐族

C.山西在元朝时归属中书省管辖

D.发生在山西地区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6.西晋“八王之乱”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西晋走向衰落②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③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④人们生产生活遭到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