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77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docx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

 

文件状态:

[]草稿

[]正在修改

[√]正式发布

当前版本:

2.0

编制:

审核:

批准:

完成日期:

版本号

发行日期

更改对象·更改内容

编制

审核

批准

1.0

新发行

2.0

采暖热水设计规范(第一版)修改主管道连接方式,修改了我司现有品牌及施工工艺及产品

为了在家用采暖热水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利用公司资源,保证设计及工程效率和品质,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好享家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好享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生活环境集成产品设计,包括壁挂炉采暖、壁挂炉生活热水。

本规范适用于南京地区,好享家生活环境集成产品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地板采暖系统设计

加热管道通常采用管径为φ12-16。

加热管在地面下不可设有接头,每个支路为一整根管道铺设。

加热管的铺设方式宜采用散热均匀原则,选择回折型(旋转型)和平行型(直列型)。

1.1.2加热管内的热水流速一般取0.3~0.5m/s且不宜小于0.25m/s,管道阻力一般在20~30kPa之间。

1.1.3分、集水器的分支路数不宜多于8路,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各支路管长应大致相同并小于90米。

1.1.4分、集水器一般布置在厨房、卫生间、设备间等其他墙体内,以便于检修。

1.1.5供水温度应小于55℃,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

1.1.6地热管间距可参考表1确定:

表1-地热管间距与供热量对照表

平均水温(℃)

室内温度(℃)

不同间距的盘管供热量(W/㎡)

300

250

225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45

18

92

102

107

112

118

123

129

134

139

144

50

18

114

126

134

139

146

153

160

166

173

178

55

18

136

150

158

166

174

182

191

199

206

213

1.1.7保温隔热板应符合表2要求:

表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

应用位置场合

厚度(mm)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20

与土壤或相邻不采暖的楼板上的绝热层

3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0

1.1.8家居层高超过3.5米以上的房间采暖必须设计地暖采暖的方式。

1.1.9钢丝网方格宽度应等于地暖管的设计间距,以利于地暖管的铺设固定。

1.1.10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区域特征

适宜范围

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

24-26

28

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浴室及游泳池

30-33

33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1.1.11家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应小于0.6MPa。

1.1.12家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必须设计与热源设备匹配的控制装置,以利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应保证每个区域的单独控制和运行。

1.1.13热源连接分、集水器的管道应设计保温,加热管道经过无需供暖的区域时应加保温套管进行隔热,橡塑保温隔热层厚度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橡塑保温隔热层厚度的规定

应用位置场合

厚度(㎜)

室内管道35~55℃,DN15~DN32

≥9

室外管道输送35~55℃,DN15~DN32

≥18

室内管道输送56~90℃,DN15~DN32

≥18

室外管道输送56~90℃,DN15~DN32

≥25

1.1.14在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垂直部件交接处应敷设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伸缩缝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1.1.15对于系统安装位置可能低于0℃的场合,系统应设计防冻措施,防止冰冻对系统的破坏。

1.1.16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宜优先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为面层。

如大理石、花岗岩、抛光地砖等。

1.1.17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7.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

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布置平面图、分、集水器、地面构造图等内容;

1.1.17.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加热管技术数据、规格(公称外径X壁厚);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以及绝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容重(密度)、规格、厚度等;

1.1.17.3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道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各环路编号、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等。

1.1.18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

填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1.1.19计算地暖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1.1.20塑料管道的水里计算表可按表5确定表5-塑料管道的水力计算表

1.2散热器采暖系统设计

1.2.1热水散热器系统管路设计应以水流分配均匀原则,选择采用分、集水器连接方式或同程环路方式。

1.2.2热水散热器设计每组散热量不宜大于2000W。

1.2.3热水散热器供暖系统设计压力不应大于0.6MPa。

1.2.4散热器选择宜选择表面积大,空气对流结构设计的散热器。

1.2.5热水散热器设计时应考虑水质的酸碱性,对散热器材质的影响。

1.2.6布置暖气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6.1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1.2.6.2两道外门之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1.2.6.3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岸一定比例分部在下部各层

1.2.7散热器宜明装。

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检修。

1.2.8散热器供暖系统配管管径的确定按表6确定:

表6-散热器系统配管

未端制热量(KW)

耐高温塑料管

钢管

铜管

Q≤3.0

Φ20*2.0

DN15

Ф16*0.75

3.0<Q≤15.0

Ф25*2.8

DN20

Ф22*0.9

15.0<Q≤36.0

Ф32*3.6

DN25

Ф28*1.0

36.0<Q≤65.0

Ф40*4.5

DN32

Ф35*1.3

65.0<Q≤120.0

Ф50*5.6

DN40

Ф42*1.3

120.0<Q≤220.0

Ф63*7.1

DN50

Ф54*1.5

1.2.9散热器供暖系统应设计为闭式系统,非采暖季节应充水保养。

系统最低点设排水管和排水阀,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系统主管上应设计自动泄压阀,并确保泄压阀位置不对其它造成影响。

1.2.10散热器供暖系统膨胀系统设计按照系统补水量的0.04确定膨胀罐的容积。

自带膨胀罐的热源设备,需复核系统的水容量和膨胀罐的容积是否匹配。

1.2.11散热器供暖系统设计应保证每个区域的单独控制和运行。

应设计与热源设备匹配的控制装置,以便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2.12对于需洗浴的卫生间,应优先选择以风机盘管制热为主,暖气片为辅的方案。

1.2.13对于系统安装位置可能低于0℃的场合,系统应设计防冻措施,防止冰冻对系统的破坏。

1.2.14室外管路需设计保温隔热层。

室内管道明装时可不设计保温,但应考虑管路的热量损失;室内管路暗藏安装时应设计保温隔热层。

管路保温层厚度参照表7:

表7-散热器管路保温层厚度

采暖管径

室内管道

室外管道

DN15(1/2″)

9㎜

18㎜

DN20(3/4″)

9㎜

18㎜

DN25(1″)

9㎜

18㎜

DN32(1-1/4″)

13㎜

25㎜

DN40(1-1/2″)

18㎜

32㎜

DN50(2″)

18㎜

35㎜

1.2.15铜铝复合式散热器和铸铝暖气片每组数量不宜大于20片组合,不宜少于5片组合。

钢制板式散热器,宽度不宜大于2000㎜。

1.3发热电缆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设计

1.3.1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外鞘表皮最高发热温度不应高于65℃。

线功率不宜超出19W/m。

1.3.2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1.3.3采用的绝热层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1.3.4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宜优先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为面层。

如大理石、花岗岩、抛光地砖等。

1.3.5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不得设计采用干法施工铺设。

1.3.6发热电缆铺设宜采用50×50方格(或更密)的钢丝网铺设与固定,有利于热量通过钢网的传递,增加传递效率。

1.3.7发热电缆铺设间距应大于50㎜,小于200㎜,最大不可超过300㎜。

对于热阻很大的区域应增大铺设间距,防止电缆过热。

设计可根据单位负荷按表8确定间距:

表8-不同间距的发热电缆供热量(单位发热量17W/m)

间距(㎜)

300

250

200

175

150

125

100

90

80

70

60

50

发热量(W/㎡)

55

65

82

94

110

131

160

183

206

235

273

326

1.3.8在需要供暖的一个区域(房间)中宜安装一根发热电缆,两个不同温度要求的区域(房间)不宜共用一根发热电缆;通过温控器,每个房间宜单独控制温度。

1.3.9温控器直接控制的发热元件,禁止超过温控器本身的额定电流。

1.3.10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的温控器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控温范围、额定电流、通断精度等因素选择型号、规格。

卫生间、浴室应设计采用双温温控器,以监测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

高大空间、游泳池宜采用地温温控器,一般房间宜采用室温型温控器。

1.3.11发热电缆温控器应避免安装于外墙、周围有散热体、容易潮湿遇水的位置。

1.3.12发热电缆必需有良好的电源接地,过流保护,短路保护。

每路发热电缆应单独设漏电保护双击开关。

1.3.13地温传感器穿线管应选用硬质套管,以利于维护。

1.3.14在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垂直部件交接处应敷设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伸缩缝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1.3.15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

填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1.3.16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6.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

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发热电缆布置平面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地面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