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215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肿瘤内科学总结word版Word下载.docx

组织学分类

腺癌:

4/5

黏液癌:

1/5

未分化癌:

2%

其他:

鳞癌、鳞腺癌、小细胞癌等:

罕见

播散途径*

淋巴道转移:

首先到结肠壁和结肠旁淋巴结,再到肠系膜血管周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

血行转移:

多见于肝,其次为肺、骨等。

直接浸润:

结肠癌也可直接浸润到邻近器官。

如乙状结肠癌常侵犯膀胱、子宫、输尿管。

横结肠癌可侵犯胃壁,甚至形成内瘘。

种植播散:

脱落的癌细胞也可在腹膜种植转移。

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发展后主要有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腹痛:

早期症状,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

多为瘤体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

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如为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有一定活动度。

如癌肿穿透并发感染时,肿块固定,且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症状:

晚期症状,慢性低位不全肠梗阻,腹胀、便秘、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

发生完全梗阻时,症状加剧。

左侧结肠癌有时可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发症状。

5、全身症状:

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情晚期可出现肝肿大、黄疸、浮肿、腹水、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等。

晚期:

肝肿大、黄疸、浮肿、腹水、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等。

诊断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

①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②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④以下五种表现具二项以上者:

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对此组高危人群或对疑为结肠癌时,行x线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B超和CT扫描检查对了解腹部肿块和肿大淋巴结,发现肝内有无转移等均有帮助。

血清癌胚抗原(CEA)值约70%的结肠癌病人高于正常,但特异性不高。

用于术后判断预后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TNM临床分期

T(原发灶)

Tx原发灶情况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上皮内癌或黏膜内癌未穿透黏膜肌层而达黏膜下。

T1癌侵达黏膜下层。

T2侵达肠壁固有肌层。

T3癌已侵入固有肌层而达浆膜下;

或原发灶位于无浆膜层的结肠时,癌侵达结肠旁组织。

T4癌已穿透脏层腹膜或直接侵入其他器官、结构(穿透浆膜后累及其他段大肠时也为T4,例如盲肠癌侵及乙状结肠时)。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1—3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4只区域淋巴结转移。

注:

结肠旁脂肪组织中有直径>3mm的癌结节,但组织学未见其中有淋巴结结构残留时,作淋巴结转移分类。

但如此癌结节≤3mm时,则作为原发灶非连续性的蔓延分类,算T3。

M(远处转移)

Mx无法评估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分期

0期TisN0M0

Ⅰ期T1—2N0M0

Ⅱa期T3N0M0

Ⅱb期T4N0M0

Ⅲa期T1—2N1M0

Ⅲb期T3—4N1M0

Ⅲc期任何TN2M0

Ⅳ期任何T任何N1M0

0期与Ⅰ期相当于DukesA。

Ⅱ期相当于DukesB,其中T3N0M0预后较好,而T4N0M0预后较差。

Ⅲ期相当于DukesC,其中N1预后较N2为好。

治疗:

结肠癌

手术→随诊

Ⅰ期手术→随诊

手术→辅助化疗→随诊(血管、淋

巴管侵犯)

Ⅱ期*手术→随诊

手术→辅助化疗→随诊(存在高危

因素)

Ⅲ期*手术→辅助化疗→随诊

Ⅳ期全身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其他局

部治疗

直肠癌

手术→辅助化疗/视情况同步放化疗或放疗→

随诊(血管、淋巴管侵犯)

Ⅱa期手术→同步放化疗/放疗→辅助化疗→随诊

(血管、淋巴管侵犯)

手术→辅助化疗→随诊(存在高危因素)

手术→随诊

Ⅱb期Ⅲ期手术→同步放化疗/放疗→辅助化疗→随诊

术前同步放化疗/放疗→手术→辅助化疗→

随诊

Ⅳ期全身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其他局部治疗

高危因素

淋巴结取样不足14个

T4

血管/淋巴管侵犯(脉管癌栓)

病理分化程度差

分子生物学检测有不良预后因素

术前有穿孔或肠梗阻

乳腺癌

流行病学

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每年约以2%的速度递增,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每7-10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乳腺癌,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

我国近年来新病例数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超出全球1至2个百分点。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50岁发病率高,以后相对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70岁达高峰。

死亡率随年龄而上升。

乳腺癌的病理及生物学特性

组织学分类*

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

粉刺样型、实性型、

筛状型、微乳头型

小叶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导管癌早期浸润、

小叶癌早期浸润

浸润性癌: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特殊型癌:

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小管癌、粘液癌、腺样囊性癌、

乳头状癌

大汗腺样癌

鳞状细胞癌

乳头Paget病

其他罕见癌:

分泌性癌、富脂质癌、印戒细胞癌、富含糖原的透明细胞癌、伴嗜银细胞的乳腺癌、伴化生的癌

特殊形式的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副乳腺癌、男性乳腺癌

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病理特点*

(1)浸润性小叶癌:

癌细胞围绕导管呈同心圆结构而形成靶样图像。

(2)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部分区域内尚可见到导管内癌成分,但间质浸润成分不超过癌实质中的量,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硬癌:

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镜下呈小巢状或条索状细胞,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可发生胶原变性、钙化或骨化。

(4)髓样癌:

主质多,间质少,癌细胞体积大,核大,呈空泡状,分裂相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

肿块体积常较大,位于乳腺深部,质地较软,边缘整齐,与周围分界清楚。

(5)单纯癌;

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即癌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近似,其形态复杂、多样,癌组织常排列成巢、索、腺样或呈片状。

(6)粘液腺癌:

肿块大,切面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间质内有丰富的粘液,癌细胞分隔成岛状或小巢状。

转移方式*:

局部扩散:

侵及皮肤、胸肌筋膜或胸肌、胸壁。

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血道播散:

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

临床表现及检查*

1)无痛性肿块: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

注意发生时间、生长速度、生长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单发或多发、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同时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

癌累及乳腺悬韧带,使之缩短,皮肤表面出现牵扯状凹陷。

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而有橘皮样外观。

继而皮肤增厚、变硬、变色,陆续出现多数硬斑块,皮肤表现为铠甲状。

淋巴管内癌细胞继续生长,可发展为分散的皮肤结节,即卫星结节。

2)乳头溢液: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临床上约10%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乳腺疾病的症状中,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

颜色:

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

性状:

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

量:

可多可少。

3)乳头和乳晕异常:

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因肿瘤侵犯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一侧,进一步出现乳头回缩、内陷。

有时乳房内纤维组织挛缩,使整个乳房抬高,临床可见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乳头糜烂是Paget病的典型症状。

4)少数以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原发瘤小或找不到。

5)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散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

触诊时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6)远处转移相应症状。

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查体*:

月经来潮后第9-11天。

坐位,双臂自然下垂,光线良好,乳房较大或肥胖者,卧位肩下垫枕。

首先观察发育情况,然后乳头、乳晕、按顺序触诊。

检查腋下淋巴结时,患者坐位,手臂放在医生肩部。

检查锁骨上淋巴结站在病人身后。

诊断方法:

钼靶*:

直接征象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或结节影,伴毛刺;

小群微细钙化点占50%钙化点在1㎝内集中时恶性可能性大。

间接征象常有导管增生,一根或数根导管影从肿瘤向乳头伸展,乳腺结构扭曲。

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CEA和CA153,随诊指标,诊断符合率50%

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

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病程及发展:

倍增时间平均90天,隐匿阶段平均12年(6-20),降低死亡率的最好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

自然生存期26.5-39.5个月。

术后辅助化疗:

目的在于消灭全身的微小转移癌灶,降低远地转移的发生,提高长期生存率

术前新辅助化疗:

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为保乳手术创造机会,试验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消灭全身的微小转移癌灶。

国际上三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均显示,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保乳率但不提高长期生存率。

低危:

①肿瘤<1㎝;

②腋淋巴结阴性;

③组织学分级Ⅰ级;

④年龄>35岁;

⑤ER、PR阳性。

此外的全部乳腺癌术后患者均符合适应症。

食管癌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

无吞咽困难,症状不明显,可持续1-2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感一痛

三感:

1、咽下食物哽噎感

2、食物通过停滞感

3、食管内异物感

一痛:

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

早期食管癌:

癌肿局限于粘膜内,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

癌肿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2、中晚期症状:

典型症状:

进行性吞咽困难

表现:

难咽干的食物→半流质→水和唾液不能咽下

多数病人如果不治疗,可在梗阻症状出现1年内死亡。

吞咽困难与病理类型有关:

缩窄型和髓质型较为严重。

因食管是肌性器官,有良好的弹性和扩张能力,一般出现明显吞咽困难时,肿瘤常已侵犯食管周径的2/3以上。

2.中晚期症状:

吞咽困难(50%~60%):

早期可间歇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异物感,此后则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梗阻:

严重者常伴反流,持续呕吐粘液。

声音嘶哑:

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居多)致声带麻痺,出现声音嘶哑。

胸背部疼痛:

说明肿瘤已侵犯到外膜层或有深层溃疡。

呛咳:

可能已有食管气管瘘,可作碘油食管造影证实。

出血:

肿瘤若侵犯大血管可出现出血;

如胸主动脉等。

3、终末期症状和并发症:

恶液质、脱水、衰竭:

系食管梗阻致滴水不进和全身消耗所致。

肿瘤浸润症状:

食管穿孔至纵隔或气管,引起纵隔炎和肺炎。

全身转移引起的相应症状:

黄疸、腹水、气管压迫致呼吸困难、声带麻痹、昏迷等。

新辅助化疗有助于:

早期清除微小转移病灶

缩小肿瘤体积

降低肿瘤期别

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局部控制率

减少术中播散

降低远处转移

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①T3肿瘤侵犯食管壁

②T4肿瘤侵及食管周围组织及器官

③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④M1a胸上段食管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胸下段食管癌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的禁忌症:

①临床分期为T1、T2期且手术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

②患者高龄,合并多脏器疾患,KPS评分<

60分

小结

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患者有相同的生存受益

手术和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

食管癌的辅助治疗中同期放化疗所取得的效果最为显著

DDP为主方案为晚期食管癌姑息性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简称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腺上皮和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

肺癌的分类

按部位分:

中央型:

肿瘤发生在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即段以上的支气管)。

周围型:

肿瘤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按生物学分:

小细胞肺癌:

(15-20%)

非小细胞肺癌:

(80-85%)

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其它

扩散类型:

1、直接扩散浸润性生长沿支气管壁生长并浸润支气管壁向周围扩散侵入邻近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最常见途径交叉转移:

对侧纵隔气管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

临床表现:

一、肺内症状

1、咳嗽。

为最常见的初发症状,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全病期咳嗽,初期多为干咳。

2、咯痰。

患者以咯痰为初步症状的约占15%,视情况痰可白可黄或带血痰,大咯血发生率约5%左右。

3、胸痛或不适。

胸部不适发生最早,起初偶发,至终呈持续性,表现为胀满、疼痛或压迫感,当用力咳嗽或深呼吸时,患侧尤其明显。

4、喘鸣、气短。

因支气管部分梗阻造成狭窄,气流通过时即出现喘鸣,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胸水则气短较为明显,活动时或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

5、发热。

由于气管狭窄,排痰不畅易引起远端感染或肺不张引发发热,约占初步症状10%以内,占全部肺癌患者的20%-30%。

二、邻近胸廓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1、Horner-Bernard氏综合征(交感神经综合征)。

为颈上及第1胸交感神经节受累的表现,包括患侧眼球内陷、上睑下垂、下睑稍抬高、眼裂狭窄、瞳孔缩小、患侧颜面无汗和发红。

2.、声带麻痹所致声嘶。

左肺癌常因主动脉弓前下方淋巴结转移累犯左侧喉返神经造成左侧声带麻痹,或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累犯右侧喉返神经造成右侧声带麻痹。

3.、上腔静脉综合征。

是上腔静脉的部分或完全堵塞或无名静脉堵塞所致,此综合征约97%

来自恶性肿瘤(86%肺癌,7%HD,7%为其它癌转移),3%来自良性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常因肿瘤直接侵犯静脉(占68%)或静脉外压(占32%)。

主要症状为气短、咳嗽、面肿、头痛,卧位时明显,有上肢及颈部水肿,颈静脉扩张,皮肤见特殊的红色和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奇静脉入口下方受压仅表现为头颈部水肿,奇静脉入口下方或奇静脉本身受压,则上臂、胸腔和腹壁静脉扩张。

4、Pancoast综合征(肺上沟瘤或肺尖肿瘤)。

为臂丛神经累及。

5、膈肌麻痹。

膈神经受累,膈肌反常呼吸。

6、吞咽困难。

为食管受压。

7、心脏症状。

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三、肺外症状

1、肺外转移。

以血行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少见,主要为骨骼、肝、大脑。

2、杵状指。

为肺性骨关节病;

杵状指为慢性肺功能不全所引致的不同,其特点为常有疼痛,病情发展快,甲床周围常红晕,肺癌治愈后杵状指消失。

3、黑棘皮病。

对称性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角质增生和色素沉着,上皮肥厚,皮纹明显,常伴有皮肤搔痒,好发部位为四肢屈面、腋窝、腹股沟、会阴等处。

肺癌的早期危险信号

1、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

2、感冒后咳嗽持久不愈

3、突发痰中带血或鲜血丝

4、固定部位反复发生肺炎

胃癌

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胃癌的癌前变化、癌前疾病

胃腺瘤性息肉>2cm者有恶变倾向,多发>单发。

Huppler报道465例胃腺瘤性息肉中,20%的恶变率。

胃溃疡癌变率为5%。

萎缩性胃炎10%。

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约3/4有潜在的胃癌危险性。

残胃癌1.3%-8.9%,且与手术后经过时间呈正比,胃切除术25年后残胃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6倍。

胃巨皱襞症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异型增生,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胃癌的分型

1、按发生部位

早期胃癌

好发于胃窦部位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为多。

胃窦小弯最多,占43.7%;

其次为胃体小弯,占19.5%;

贲门部占9.0%;

胃角部占6.5%;

胃体大弯与胃底部最少见。

进展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占55.9%;

依次为胃底贲门部,23.0%;

胃体部15.0%。

定义:

胃癌细胞局限于胃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

胃癌细胞浸润超过粘膜下层侵及肌层——中期侵及浆膜或浆膜外者——晚期

2、按大体病理

Ⅰ型息肉型

Ⅱ型浅表型

Ⅱa浅表隆起型

Ⅱb浅表平坦型

Ⅱc浅表凹陷型

Ⅲ型溃疡型

特殊类型早期胃癌

小胃癌:

癌灶直径在6~10mm。

微小胃癌:

癌灶直径≤5mm。

一点癌:

胃粘膜活检为癌,手术切除标本系列取材找不到癌组织。

Ⅰ型,息肉型

Ⅱ型,溃疡限局型

Ⅲ型,溃疡浸润型

Ⅳ型,弥漫浸润型

胃癌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2、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

4、腹腔内种植

一、症状

多无症状或有轻度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

进展期胃癌:

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消瘦、进食梗阻和呕吐、呕血、黑便,转移到受累器官出现相应症状(肝、肺)。

二、体征

上腹部包块、上腹压痛、淋巴结肿大、腹膜转移可发生腹水、盆底种植结节——肛门指检、梗阻、黄疸、贫血貌、消瘦、恶病质、伴癌综合征(反复发作表浅性血栓性静脉炎(Trousseau征)、黑棘皮病、皮肌炎、膜性肾病。

胃的淋巴引流

第一站:

浅表淋巴结(大小弯、贲门、幽门、脾门

第二站:

深组淋巴结(脾A干、肝总A干、胃左A干、胰十二指肠后)

第三站:

腹腔淋巴结(腹腔A、肝门、肠系膜根、结肠中动脉后)

胃癌淋巴结清扫

胃周淋巴结清除范围以D(dissection)表示:

D0¡

ª

胃切除,N1未清除者

D1¡

胃切除,N1全部清除者

D2¡

胃切除,N2全部清除者IB、II

D3¡

胃切除,N3全部清除者IIIa

胃癌的化疗分类:

1、新辅助化疗

2、辅助化疗及辅助放化疗

3、姑息化疗

新辅助化疗适应症:

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2A)

胃癌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减少复发率

S1单药辅助化疗,提高了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率。

术后辅助放化疗,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复发率

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人群:

有淋巴结转移者或T3/T4患者,高危I期患者(分化程度差;

淋巴管、血管、神经受侵)

三药联合方案有效,但毒性较大,临床慎重选择。

DCF每周应用多西紫杉醇是一种可选择的低毒性方案

结论:

S-1联合顺铂较S-1单药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

胃癌手术根治程度

A级-D>N,即手术切除淋巴结的站别超越已有转移淋巴结的站别,切缘1cm无浸润。

是程度高效果好的根治术。

B级--D=N,切除1cm内有癌累及,也属根治术,但根治的程度和效果次于A级。

C级--仅切除原发病灶和部分转移病灶,尚有肿瘤残留者。

为非根治性手术。

手术方式

1.局限性切除--隆起型粘膜癌≤20mm和隆起型粘膜下癌≤10mm,可行局部的胃切除而不加淋巴结清扫。

2.内镜下粘膜切除--<20mm的Ⅰ型、Ⅱa型癌;

或凹陷型癌<10mm并且无肉眼的溃疡。

日本报道308例行这一手术,根治率64%,36%转行开放性根治术。

手术后复发率约1.3%。

常见并发症:

出血(9.1%)、穿孔(0.9%)。

3.腹腔镜手术

优点:

创伤小、能彻底根除病灶、术后恢复快、住院时日缩短。

适应症:

粘膜癌隆起型≤25mm,凹陷型≤15mm,且无明显溃疡。

4.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应切除食管下段3-4cm;

远端胃大部切除应切除十二指肠3cm以上

5.全胃切除术--目前认为只有多发性癌、残胃早期癌及BorrmannⅣ型癌才有必要行全胃切除术。

困难不在于外科手术技术,重要的是全胃切除所致的后遗症及营养障碍。

重建术式:

Roux-en-Y吻合术、空肠间置术

6.姑息性手术--C级手术

减量切除--切除局部病灶,残留远处转移灶;

减轻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而行胃空肠吻合术。

三级预防制

1、强调病因学预防

避免进食粗糙食物;

少吃或不吃盐腌食品;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牛奶;

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

改进饮食习惯和方式;

预防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强调普查早治

对于癌前疾病等;

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定期观察。

试题

WHO药物治疗癌痛主要原则:

按时

按阶梯

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

中—弱阿片类止痛药+/-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

重—强阿片类止痛药+/-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

以口服为主

剂量由小到大,根据止痛疗效确定

个体化给药

2.WHO癌痛药物治疗三阶梯方案及代表药物:

非阿片类消炎镇痛药用于轻度痛,阿司匹林。

弱阿片类镇痛药用于中度痛,可待因。

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重度痛,吗啡。

阿片类药物过量和中毒的解救药物: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措施:

头部抬高、吸氧、限盐、利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