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145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docx

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桥工程总体施工设计

南京至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溧水二施工标段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南京至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溧水二施工标段桥梁至桥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2、有关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公路桥梁施工规范》(JTJ041-200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9—9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GB50092—96)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6—93)等

3、施工图:

由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

1)、本标段桥涵工程设计图

2)、本标段总体规划设计图

4、本单位拟用于本工程的施工设备,人员和技术力量情况

1.2编制原则

本着经济、合理、优质、高效的原则,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为依据,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和科学的计划安排,采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争创省优等要求,按期完成本工程。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概述

本工程位于溧水至常州沿304省道西侧,本次招标为二标段之桥梁工程,共三座桥梁,分别为下王分离式立交、白鹿分离式立交、K7+727胜利村中桥等。

其中下王分离式立交为高速公路上跨桥,桥梁宽度12m,设计形式为单跨76m后张法箱形断面刚架拱桥,净矢跨比10:

1,箱体为单箱双室,采用现浇方案;白鹿分离式立交桥为主线桥,桥梁宽度2*12.75m,采用六跨一联等截面后张法预应力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30m-4*38m-40m,现浇方案;K7+727胜利中桥工程属主线桥,宽度2*17.5m,采用三跨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跨径13.018m-13.035m-13.018m。

2.1.1下部结构

下王分离式立交工程:

桥梁基础采用Φ2000钻孔灌注桩,0#台桩埋深18m,共九根;8#台桩埋深15m,共十二根。

承台采用C25砼钢筋砼形式,厚度3.0m,台身采用实体式钢筋砼。

白鹿分离式立交桥:

桥梁基础采用Φ1500钻孔灌注桩,中墩桩长均为35.0m,全桥共20根,台桩埋深25.0m,全桥共8根。

设计桥台为轻形桥台,台帽采用C30钢筋砼结构;1#、5#桥墩采用Φ1400双柱式墩身,下设钢筋砼连系梁;其余各墩采用Φ1700独柱墩身,下设C25钢筋砼承台。

K7+727胜利村中桥:

桩基础采用Φ1200钻孔灌注桩,中墩长16.0m,全桥共12根,台桩埋深亦为16.0m,全桥共16根。

中墩设计采用Φ1000三柱式墩身,上设C30钢筋砼盖梁;桥台设计为轻型桥台,上设C20钢筋砼台帽。

2.1.2上部结构

下王分离式立交:

主梁为等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结构,断面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封闭箱形断面,宽13.0m,梁中心位置处高1.50m,顶板设1.5%的横坡。

主梁顶板厚度25cm,底板厚度22cm,腹板厚度55~70cm。

翼板下缘与腹板之间采用半径200cm圆孤顺接,腹板与底板边缘之间采用半径150cm圆孤顺接,从而使整个断面显得流畅。

主梁内配有纵向及部分横向预应力钢束,纵向预应力束分腹板束和底板束。

横向仅在各中横梁处施加横向预应力。

预应力筋均采用直径为φj15.24、抗拉标准强度为1860Mpa低松弛钢铰线,计算弹性模量E=1.95*105Mpa。

2.1.3桥梁附属构造

桥梁支座均采用GJZ及GJZF4系列矩形板式橡胶支座,两侧桥台为滑动支座外,其余均为固定支座。

桥台处设置MZL-160伸缩缝两道。

2.2地质条件

本工程地质情况基本以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为主,随埋深加大风化程度逐步减弱,并以弱风化为主。

上部局部覆盖有粘土、亚粘土以及杂填土等。

2.3地貌情况

下王分离式立交处于溧水至群力乡道与本工程主线交叉口,桥梁位于乡道之上;白鹿立交是主线跨304省道立交,除中墩(3#墩)位于位于304道路中心外,其余各孔均在304省道两侧农田内;K7+727胜利村中桥位于河道上,河道一侧为村道。

2.4现场施工条件

1、现场交通

本工程三座桥梁均有等级公路抵达现场,施工运输条件较好。

主要有304省道、本地区乡道、村道等出入口,陆上运输通畅,大宗材料及机械设备由此进场。

为保证场内交通,现场设置宽4.0m的砼道路自场外道路至现场项目部办公室,并在下王、白鹿两桥桥位沿桥位走向在全线设置宽4.5m的碎石路面便道,以方便工程施工。

在下王立交桥位置附近根据业主要求设置临时便道,保证乡道施工期间的交通运行。

2、施工用水、用电条件

现场经勘察暂无接用电网电条件。

临时用电首先向当地供电部门申请专线,然后由专线接至现场临时变压器,保证施工需要。

自临变至现场采用架空线接至配电间(箱),后由配电间(箱)用地缆线接至各使用点。

若以上未能解决,则经业主同意后,采用自发电供电。

临时生活用水由项目部负责打设3口深井取水,分别设置于项目部及生活区,保证职工生活用水需要。

施工用水采用打深井取地下水,用潜水泵翻至现场使用;为防止现场施工用水高峰期用量不足,在现场拌和站及用水量集中点设置蓄水池。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

3.1组织准备工作

3.1.1成立项目经理部

为了保证本工程优质高效的按期完成,选派并组建精干的项目经理部。

由刘建伟任项目经理,欧伟达任项目副经理,刘彬任项目总工程师,郑新颜任桥梁项目工程师,刘长辉任测量工程师,周洪元任试验工程师,沈志明、曹建华任施工员,邵法其任安全员。

3.1.2施工队伍的选择和培训

桥梁工程由公司101项目部总负责,该项目部在通启高速公路桥梁、无锡锡秀路跨高浪路立交等桥梁施工中均受到业主、监理等单位的好评。

队伍进场后由项目部结合本工程特点对其培训交底。

3.1.3组织机构图:

详见附图。

3.2施工技术准备

由项目部牵头,工程科扎口,组织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图纸及工程要点进行审查、研究,并做好记录、根据结果写详细的施工图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

根据现有设备情况、施工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中逐步改进。

3.3施工现场准备

⑴合理布局和搭设各类临时设施。

在各桥位附近搭建临时设施:

临时办公室采用砖砌墙;各搭设简易草房若干间民工住宿点(下部结构施工时搭设一部分,施工高峰期加盖);搭设其他现场仓库、配电间等若干。

同时作好防水、防盗的措施。

料场及拌和站设置位置应以方便工程施工为原则。

临时设施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图。

⑵施工前的复桩和测量放样工作。

工程开工前对业主、设计单位提供的现场控制桩,基准高程桩用全站仪现场复核,并根据现场情况加密和移位,并设保护桩。

根据复核,需做以下工作:

a、导线点的复测、加密、移位并做好保护。

b、中线的放样,报监理复测,确认无误后定出各墩台中心桩。

c、水准点的复测和增设,全桥设置临时水准点4个。

d、测设现场原状的横断面。

e、保护桩的设置。

3.4前期协调工作

⑴与地方、交通、公安部门建立联系。

⑵与当地群众沿线单位建立和谐正常的关系,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建设而带来的不便。

⑶管线协调工作:

与各管线单位加强联系,在建设单位的统一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计划。

第四章施工组织措施

4.1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的生产指挥、工作协调及经营计划等工作负责,以保工期、保质量、让业主满意、市民满意为目标。

4.2工作机制及职责划分

4.2.1工作机制

实行二级管理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项目经理部直接对现场各施工队。

4.2.2职责分工

一、项目经理

1.按照合同条款,全面具体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

2.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创优规划,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3.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搞好项目机构设置、人员选调、具体职责分工。

4.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正确地组织做出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计划安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5.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强化管理、推动科技进步,搞好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6.沟通项目内外联系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内外关系。

7.接受建设单位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工作。

8.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有权对事故直接人进行经济惩罚。

二、项目工程师

1.对工程项目质量负责。

2.负责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及ISO9000标准的有效落实。

3.主持编制实施性工组织设计(含质量计划),并随时检查、监督和落实。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科技成果和工法。

4.协助项目经理协调与建设单位、设计、监理的配合,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5.组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掌握质量现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案,并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改进。

6.组织定期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平定,领导有关人员进行QC小组攻关活动和创优活动,搞好现场质量控制。

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设计优化,协助项目经理制定保证工程成本不突破报价的主要措施并组织落实。

8.组织制定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

三、项目副经理

配合项目经理具体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负责施工方案、进行计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等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并对项目经理负责。

4.3施工队伍组成及任务划分

施工队伍组成及具体任务划分详见4.1表:

表4.1

序号

队伍名称

负责人

人数

负责内容

备注

1

桩基施工队

周建国

30

桥台、墩灌注桩成孔

2

木工施工队

李岳华

40

所有结构模板制作安装工作

3

支架施工队

杨建华

60

箱梁现浇施工支架搭设工作

4

钢筋施工队

沈志明

60

所有结构普通钢筋制作安装工作

5

张拉施工队

缪克勤

20

预应力筋制作、张拉、压浆工作

6

砼施工队

张洪星

50

所有结构砼浇捣工作

7

机械施工队

邵建华

20

8

拌和站

王锡其

20

所有结构砼的拌和工作

9

普工队

蒋新刚

120

其他土方开挖等杂项工作、与其他施工队的配合

注:

以上表格中人员配置为施工高峰期人员数量。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附图。

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5.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将直接关系到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施及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序进行,将按以下原则进行平面布置:

(一)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时建设施工的布置。

(二)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原材料和半成品堆放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二次倒运。

(三)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各施工单位相互干扰。

(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并满足施工防洪、防火要求。

(五)保证场外道路正常交通。

5.2施工总平面管理

5.2.1施工总平面管理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各分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定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以及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场调整计划,对施工平面实行科学、文明管理。

5.2.2施工总平面管理体系

由项目副经理欧伟达负责总平面的使用管理,并专人对现场平面进行分区管理。

现场实施总平面使用调度会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与调整。

5.2.3施工总平面管理计划的制定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