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1330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件下载.docx

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4.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该国青壮年中男性人口较多,这和当地多青壮年男性从事的产业有关,即与产业结构有关。

政局动荡时青壮年男性所占的比例会下降,自然灾害对男女的影响差别不大,生育观念影响的是0~4岁婴幼儿所占的比例。

第4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多为重工业或采掘工业,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具有类似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北美、西欧的国家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南美洲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 3.C 4.B

  1.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的对策

2.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3.人口性别结构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4.人口文化结构,即人口素质过低产生的问题

人口素质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可能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缺乏开发利用新资源的知识和能力;

对资源的利用往往不充分,甚至产生全社会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

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②特殊变化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2017年世界总人口约为73亿,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

读2016年中国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代表两个年龄段),回答1~2题。

注:

中国人口数据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数据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

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

C.F人口高峰与E人口关系密切

D.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

2.预计到2022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原因可能是(  )。

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

B.印度有大量人口迁入

C.印度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D.中国每年净增人口远超印度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推知,M处为31~35岁和36~40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

E、F两年龄段人口相差约20岁,最有可能是E年龄段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其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

我国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而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这是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的主要原因;

印度劳动力工资低,医疗卫生水平也低于中国,不可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目前,印度总人口比中国少,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超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于中国。

答案▶ 1.C 2.C

考点2 人口空间变化规律及影响

▶ 结合具体地域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影响因素

  (2016年全国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通过材料“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导致外来人口减少。

第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

答案▶ 1.A 2.C

▶ 结合户籍人口的变化判断省份

  (2018年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的和流出的;

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

读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

图中只提供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信息,只涉及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故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

而重庆市位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答案▶ 1.C 2.D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经济因素

年龄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

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2)其他原因。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人口迁移。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高端技术人才迁入。

区域引入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吸引普通劳动力迁入。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②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推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3.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图示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在逐步放开人口的生育,这会导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放开人口生育的原因是我国人口走向了老龄化,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第2题,平均初婚年龄降低和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答案▶ 1.A 2.B

  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是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15、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统计情况。

3.图示省级行政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

C.就业机会的差异

D.人口性别结构的差异

4.与2015年相比,2016年许多省级行政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原因可能是(  )。

A.生育率提高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经济水平提高D.青壮年劳动力增加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广东、福建、北京、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的省级行政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而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级行政区为传统工业区,退休职工较多,加上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差异对就业职工和退休职工人数影响很小,对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几乎不产生影响;

短期内,新生人口不会成为劳动力,更不会退休,因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对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没有影响。

第4题,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意味着参保职工人数小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生育率提高不会导致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

经济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上升;

青壮年劳动力增加也会使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上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城市的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

下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是由于(  )。

A.疾病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C.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

6.预测我国沿海城市未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的变化是(  )。

A.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加快

B.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减慢

C.常住人口增速加快,户籍人口增速减慢

D.常住人口增速减慢,户籍人口增速加快

解析▶ 第5题,人口密度下降可能是人口数量减少或区域面积增大所致。

而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则城市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只可能是城市面积扩大所致;

图示2003年城市人口密度突然下降,可能是行政区划在这一年进行了调整,把周边农村变为城区所致。

第6题,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说明城市需要的人口主要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务工人员,而高级技能型人才数量有限,故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增速将会减慢。

答案▶ 5.C 6.B

02 城  市

考点1 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规划

▶ 结合地价变化判断城市功能分区

  (2018年海南卷)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B.工业园区

C.住宅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市中心附近;

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

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第2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空间结构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

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宜建设公共绿地;

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

答案▶ 1.A 2.D

▶ 结合土地利用强度判断城市功能分区

  (2018年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 第1题,Ⅰ区位于市中心,土地价格高,建筑物高大稠密,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垃圾填埋场应布局在城市外围,不可能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Ⅱ区;

商业网点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Ⅰ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Ⅳ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城市热岛效应最弱。

第2题,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接近100%,说明市中心的土地利用压力很大。

为了分担城市内部的压力,部分功能区转移到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卫星城的规模扩大,使得甲地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答案▶ 1.A 2.D

考查角度3

▶ 结合地租等值线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2016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析▶ 第1题,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读图可知,该市西北与东北地区地租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其地租梯度变化较小,交通通达度高。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不是最近,南方最近。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的优势主要在交通方面,结合选项,最需要现代交通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答案▶ 1.C 2.A

  1.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区位选择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

择原因

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污染大、对市区交通影响大

位置

分布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相联系;

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基本方法

在合理布局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污染严重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应远离城市,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

(2)立体图的判读

(3)等值线图的判读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会出现多核心化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土地价格和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

1.影响图中8~20km地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

B.人口密度和环境

C.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和环境

D.人口密度和交通

2.仅从地价推测,该城市距城市中心8km处附近(  )。

A.常住人口密度最小

B.公交线路最多

C.商业活动最频繁

D.生活便利度差

解析▶ 第1题,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据此可判断影响图中8~20km地价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2题,距城市中心8km处附近地价较低,据此可推测此处可能交通不便,生活便利度差。

考点2 城市化及其影响

▶ 结合土地利用变化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2019年天津卷)读W城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和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均增加;

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区比重增加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即新建工厂增加较多的地区集中在南部,居住用地增加较多的地区集中分布在离乙河较远的偏东地区,即新建住宅集中在离乙河较远的偏东地区。

第2题,读图可知,居住用地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该城市的北部地区,工业用地明显增加的区域集中在该城市的偏南部地区,说明该城市出现了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离,居民上下班通勤距离增加,交通压力增大。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减轻交通压力。

答案▶ 1.B 2.D

▶ 结合生活情境考查城市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