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06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 量 仪 器 的 选 配.docx

测量仪器的选配

测量仪器的选配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量仪器的选配原则,相关要求及评定方法,以达到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目的。

[关键字]选配原则、准确度、检测能力指数、参数检验、参数控制、参数测量

目前,大多数单位购置测量仪器都严格遵守标准测量器具和被测量器具准确度比列关系(即三分之一原则),但在科研、生产和试验检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大多数未进行测量、技术和经济特性评定,特别是有的单位仅仅满足测量仪器有无的问题,至于测量仪器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如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力等)大都没有进行确认。

因此,掌握测量仪器的选配原则、相关要求及评定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对确保测量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都有好处。

一、测量仪器的选配原则

选配时应坚持与本单位科研、生产、试验和经营相适应的原则,即要考虑仪器的先进性又不盲目追求高技术指标,还要注意经济实用,以达到“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目的”。

选配决策时,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类型或服务对象、技术指标、工艺流程等特点。

其具体原则是:

1.实用原则。

坚持按被测对象的实际需要选配测量仪器,如:

产品的结构、批量、技术性能参数;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测量和监督的有关参数;化学分析中需要检测、控制和调节的参数;进料、出库、投入以及经销方面测量需要;能源计量、安全与环境监测的需要;建立计量标准开展量值传递的需要等进行配备。

2.选配测量仪器应从测量、技术、经济特性综合考虑。

(1)测量特性

明确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以及为确保计量特性的必要条件是:

1﹥测量仪器应具有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特性,包括准确度、稳定性、测量范围、分辨力和灵敏度等,保证测量结果可靠是首要条件。

2﹥测量仪器应能实现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要求。

测量仪器的检定或校准能符合现行有效检定规程或校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3﹥检定或校准方法和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的方法要科学、合理、可行、简便。

4﹥具有合理的检定周期(或确认间隔)。

5﹥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2)技术特性

明确测量仪器的基本而通用的结构特性,而不对测量仪器的技术发展不加任何限制,必须达到以下目的:

1﹥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在使用中保持不变。

2﹥测量结果可靠,简单明确。

3﹥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靠。

4﹥运输、拆卸、组装、安装方便、并易于检定或校准。

5﹥在使用保存期间,易于防护、防损坏、防污染、抗干扰性能良好。

6﹥对环境、操作人员条件要和合适,不苛刻。

7﹥特别要注意使用计算机软件的测量仪器不能出现欺骗行为。

(3)经济特性

1﹥测量仪器购置费用少。

在保证测量准确度和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准确度、价格昂贵的测量仪器,如当技术指标和准确度等级指标相同的情况下,首选国内产品。

2﹥操作、维护、保护、检定(或校准)费用少。

3﹥能修理、使用寿命长。

4﹥利用率高。

5﹥使用时所需场地小。

6﹥需要操作人员少。

除以上

(1)~(3)条外,还有一些其它综合影响因素也需要考虑。

1﹥测量仪器应有CMA(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修理许可证英文缩写)标志,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如型式批准书、产品合格证、质量体系认证证明等),对购置进口的测量仪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凡进口或外商在中国镜内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的计量器具,必须办理型式批准手续,型式批准包括计量法制审查和定型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的附录。

2﹥测量仪器标准化要求。

审查生产厂商是否有制造该仪器设备的企业标准。

3﹥部分类型(如专用测试设备)没有检定规程或计量校准规范,应首先解决量值溯源和校准方法等问题。

如签订技术协定时,必须明确验收时的校准方法。

4﹥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测量仪器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器”。

特别是“虚拟仪器”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计算机是动力,软件是主宰;高质量A/D采集卡、调理放大器与传感器是关键。

这些新的技术怎么进行综合评审,需要确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5﹥应排除传统习惯影响。

总之,测量仪器选配在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利润、利益的基础上,对诸多因素进行技术论证、评审和裁决活动。

其中最关键是测量特性的选择,特别是准确度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

二、准确度选择

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正确度:

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1.正确区别和使用测量误差、准确度和不确定度。

1)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见表1所列)

表1

序号

内容

测量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

1

定义

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是一个差值。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

表明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一个区间。

用标准偏差,标准偏差的倍数,或给定概率下的置信区间的半宽来表示。

2

分类

按出现于测量结果中的规律,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它们都是无限多次测量的理想概念。

按是否用统计方法求得,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

它们都是以标准不确定度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必区分其性质。

若需要区分时,应表述为“由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由系统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3

可操作性

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得到测量误差的值。

当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测量误差的估计值。

测量不确定度可由人们根据实践、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而可以定量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值。

4

数值符号

非正即负,不能用±号表示。

是一个无符号的参数,当由方差求得时,取其正平方根。

5

合成方法

各误差分量的代数和。

当各分量彼此独立时用平和根法进行合成,否则应考虑加入相关项。

6

结果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时,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测量结果。

不能用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对已修正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时,应考虑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7

结果说明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误差属于给定的测量结果,相同的测量结果有相同的误差,而与得到该测量结果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无关。

测量不确定度与人们对被测量、影响量、以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关。

合理赋予被测量的任一个值,均具有相同的测量不确定度。

8

实验标准差

来源于给定的测量结果,它不表示被测量估计值的随机误差。

来源于合理赋予的被测量之值,表示同一观测列中,任一个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9

自由度

不存在

可作为不确定度评定可靠程度的指标。

10

置信概率

不存在

当了解分布时,可按置信概率给出置信区间。

注:

1)系统误差: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即:

系统误差=平均值-真值

2)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减去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即: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平均值

2)测量结果、测量仪器和计量标准的误差、准确度和不确定度的区别(见表2所列)

表2

测量结果

误差

定义: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测量结果-真值)

测量结果的误差与真值或约定真值有关,与测量结果有关。

是一个值,有符号,不能用(±)号表示。

测量结果的误差等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

准确度

定义: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不要和数字连用而将其量化。

不确定度

定义: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表示一个区间,无符号。

用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测量仪器

误差

定义:

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真值之差,也称为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与真值有关,实际上常用约定真值而得到示值误差的近似值。

示值误差是对于某一特定仪器和某一特定的示值而言的,同型号不同仪器的示值误差一般是不同的,同一仪器对应于不同示值的示值误差也可能不同,最大允许误差是对某型号仪器的人为规定的误差限,它不是误差,实际上扩展不确定度的概念。

准确度

定义:

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

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但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或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来定量表述。

目前不少说明书上给出的准确度,实际上指最大允许误差。

不确定度

无定义,因此尽量不要用“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这种说法。

有时,将由校准得到的仪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简称为仪器的不确定度。

在计量标准建标或考核中,如果没有给出仪器的示值误差,或虽已知其示值误差,但未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则可将“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理解为在测量结果中,由仪器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计量标准

误差

无定义

有些计量标准直接就是实物量具或测量仪器,可参照仪器的误差。

准确度

有定义。

对直接由实物量具或测量仪器构成的计量标准,可参照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不确定度

无定义,因此尽量不要用“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这种说法。

对于某些能提供一量值的计量标准,则可将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理解为计量标准所提供量值的不确定度。

在计量标准建标考核中,可将“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理解为在用量标准进行测量时,由该计量标准对测量结果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2.准确度选择原则

检测能力指数Mcp:

Mcp=

(1)

T—测量量值时的测量允许误差范围或检验监控时的受检参数允许变化范围(或公差);U--测量仪器的测量扩展(区间)不确定度。

1)检测能力指数Mcp值分级的确定

在量值传递过程中,为确保其量值的准确性,通常选择标准器的准确度为被检量具准确度的1/2~1/10。

具体讲,在高准确度的量值传递中,考虑到标准器制造的困难和经济性,尚可取1/2;在一般准确度的量值传递中取1/3~1/5;在低准确度的量值传递中是取1/6~1/10。

在测量领域中通常所谓准确度系数(在机械零件检测中,也叫精度系数)来选择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结合上述原则即可确定[Mcp]值。

测量准确度系数定义为:

k=

(2)

式中:

k—测量准确度系数;U—测量仪器的测量扩展(区间)不确定度。

;T—测量允许误差范围或允许公差范围。

(2)式代入

(1)式:

[Mcp]=

若k=1/2~1/10

则[Mcp]=1~5

按上述原则,可根据参数检验、参数监控和参数测量不同,要求分别确定[Mcp]值。

2)测量仪器的测量扩展(区间)不确定度U满足下式,则准确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U≤U0(3)

式中:

U0---测量允许误差极限。

3)测量允许误差极限U0的确定

U0=(4)

4)测量允许误差下极限U

当U≤U0,并且U>U,则准确度满足要求,且准确度适中。

则U=T/2.6(测定量值)(5)

或U=T/10(检验或监控)(6)

a.参数检验、参数监控的[Mcp]值

根据参数检验、参数监控的特点,要求U

因k的范围是1/2~1/5,故[Mcp]值取在1~5的范围。

我们把[Mcp]值1~5的范围分成4档,即“3~5”、“2~3”、“1.5~2”、“1~1.5”;再加上“<1”共5档,如表3所列。

表3检测能力分级及Mcp值(适用检验和监控)

级档

A

B

C

D

E

Mcp

≥3-5

≥2-3

≥1.5-2

≥1-1.5

<1

误判率

0.3-0.16

0.6-0.3

1.0-1.6

3.2-1.3

>3.2

能力评价

合适

基本满足

不足

严重不足

b.参数测量的Mcp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