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9541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参赛选手:

指导老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课型章节新授课第三单元课题二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一、教学总体设计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先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设计教学策略,编排教学流程、实施教学评价。

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即通过对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建立起直接、必然的联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课标对接  我们在初中学习酸与碱可以发生什么反应时,就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对于溶液中微观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从教学特点上看下特点:

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学科内容上看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钠的单质、对钠的化合物中氯化钠及氢氧化钠了解较多。

虽然对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性质了解不多,但对生活中的苏打和小苏打的颜色,状态及用途比较较熟悉。

2、学习方式已有知识和能力:

  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

  2

  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高一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并逐步适应探究学习方式未有知识和技能:

  ①于本节课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而高中生还缺乏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综  合处理以及应用能力。

  ②于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所以学生缺乏对微观层面  物质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3、局限  学生刚进入高中,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所有东西都强烈的探索欲。

并且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他们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和较高的智力活动很感兴趣。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会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

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4、情绪和情感特点  高中生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他们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大的易感性,又因为他们的自控力不强,会有冲动性,两极性的表现。

一方面,他们会因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

另一方面,他们常常会出现莫名及其的情绪波动、交替。

所以本节课也将注重感情的交流,利用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化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发酵粉主要成分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四、教法分析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从现象入手、合作讨论、并总结出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这样设计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对比实验策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碳单质与碳的氧化物之后,通过探究发酵粉的主要原理,并设定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总结归纳,形成概念和知识网络。

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使得课堂更加高效。

实验探究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4

  法,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

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

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

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STS教学策略  STS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会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

本节课以溶液导电问题贯穿整节课,从行人触电的引入到电解质导电的应用,无处不体现着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等目标的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学法分析  5

  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6

  新课导入发酵粉的功劳—美味蛋糕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溶解性对比实验酸碱性与HCl反应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巩固练习总结本课思路、知识点与方法。

对本节课回顾与巩固课后拓展了解“侯氏制碱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环节二:

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多媒体展示】展示一包发酵粉和美味可口的蛋糕、馒头等食物图片。

仔细观察【回答】想  利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探究发酵粉成分这一课题的学习兴趣。

【设问】这样一包小小的发酵粉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食物,大家觉不觉好神奇?

想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吧。

【实验】一:

取出部分粉末加10ml水溶解,记录现象,并滴入学生认真观察一:

部分溶解,溶液变红,证明发酵粉是碱性的。

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滴酚酞,让学生观察现象。

  二:

取部分发酵粉放到试二: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

  管,并加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设问】单单加热这种白色碱性粉末便能生成二氧化碳,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引导】加热后有固体产物生成,故不可能是NH4HCO3,那是否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就是NaHCO3呢?

【师生共同实验】请一学生帮忙,让其往试管中加入实验室带来的Na2CO3,并滴入几滴稀盐酸。

同时老师往反应产物中滴加相同滴数的稀盐酸。

让学生观察现象。

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学生讨论与思考,并【回答】NaHCO3、NH4HCO3积极思考  【回答】两者都有气泡产生。

  探究发酵粉成分的学习。

  通过师生共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挂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和抓住关键点的能力。

【总结】产物与Na2CO3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发酵粉的主要产物就是?

【板书】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回答】综上所述,得出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就是8

  环节三:

【过渡】既然NaHCO3可以生成Na2CO3,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异同与联系呢?

下面通过分组实验来完成它们的性质探究吧!

【分组实验】1:

溶解性,往装有Na2CO3NaHCO3。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以及归纳能力  碳酸钠、碳的试管中加10滴水,与环酸氢钠的节二溶于水的发酵粉作比性质较。

2:

碱性,往Na2CO3滴一滴酚酞,与环节二滴了酚酞的发酵粉作比较。

3:

与酸反应,往发酵粉中滴加几滴稀盐酸,与环节二滴了稀盐酸的Na2CO3作比较。

【板书】见板书设计【演示实验】热稳定性改进装置,同时加热Na2CO3、NaHCO3,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相关方程式。

【总结】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