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687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是分布在民政、劳动保障、司法、工青妇等职能部门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

据统计,民政551人、劳动保障363人、司法354人、工青妇281人,其它98人,共计1647人(占社工从业人员总数的7.4%)。

此类人员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岗位上,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开展业务工作等。

从分布领域看,民政部门占到总数的33.5%,主要涉及社会福利、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慈善事业等7方面工作,并且具体职能落在各个处室,分别对应社会福利处、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优抚处、安置办、救灾救济处、社会事务处等部门。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通过机关效能建设、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争创学习型机关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公务员工作本领,提高工作效能,使公务员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因此,这类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高,开展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以市民政局机关为例,32名社工从业人员中有研究生1人、本科17人、大专13人、中专1人,大专以上占到96.9%。

二是民政、司法、卫生、计生、工青妇、教育、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以及乡镇(街道)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

据统计,民政2763人、司法2089人、卫生1749人、计生1121人、工青妇1085、教育931人、劳动保障660人、其它298人,合计10696人(占社工从业人员总数的48.12%)。

这些事业单位都由国家设置,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接受国家不同程度的财政补助,并在业务上由政府部门指导。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是我国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部门,也是从事社会工作人员最多的部门(这是我国与社会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大的不同)。

这类工作人员的数量受单位编制制约,并由主管部门统一招录。

以民政事业单位为例,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887人,占32.1%)、社区建设管理(704人,占25.5%)、殡葬管理(583人,占21.1%)和救灾救济(498人,占18%)等四个领域。

在市民政局直属28家事业单位中,涉及社会工作领域的就有19家,目前这些事业单位共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435人,其中社会福利类就有312人,占总数的71.7%,分布在第一社会福利院、第二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和儿童福利院等4家福利机构,为社会上的“三无”对象、老人和孤残儿童提供直接服务。

三是城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农村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基本上是村委会成员,目前兼职比较普遍,故本文暂不予论述)。

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承担着社区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援助、社区矫正、为老服务、青少年教育等多项社会服务功能,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居委会)703个,社区工作者5594人,平均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近8人。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全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逐步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局面,一大批文化程度高、年龄较轻、有开拓精神和管理经验的同志加入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

目前,全市5594位社区工作者中,文化程度高中、大专以上为5090人,占91%,其中大专以上2882人,占总数的51%;

党员数为2871,占总数的51%;

妇女数为3315人,占总数的59%;

平均年龄为39岁。

从过去以兼职为主,转变到现在以专职为主;

从过去以退休人员为主,转变到现在“老、中、青”结合;

从过去吃“杂粮”,靠“创收”解决工作经费和工资、福利待遇,转变到现在吃“皇粮”。

社区工作者的三个转变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社区社会工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从事社会工作的企业。

这些组织、单位和企业可以归类为从事社会工作的民办机构。

社会工作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民办社工机构也很发达,但国内包括杭州市民办机构力量却非常薄弱。

根据2006年民政事业统计年报,全市在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的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社团1577家,包括专业性社团435家、行业性社团416家、联合性社团592家,从业人员共计3000多人;

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02家,按照行业分类,卫生101家,民政55家,劳动保障49家,从业人员共计888人;

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社会工作的企业主要是婚介组织101家,从业人员400多人。

目前杭州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民办机构共计1880家,从业人员4288人,平均每家机构不到3人(其中有些社团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人员)。

由于普遍规模偏小、人数偏少,杭州的民间机构在推动本地社会工作发展上力量非常有限,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民办社工机构。

杭州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分布表

单位:

类别

人数及比例

职能部门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及乡镇(街道)工作人员

城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民办机构

人数

1647

10696

5594

4288

占总数比例

7.4%

48.1%

25.2%

19.3%

另外还有一支重要的社会服务力量即社会志愿者(又称“义工”)队伍,它在社会工作中扮演着参与和协助的角色。

自2004年3月杭州市出台《志愿者服务条例》以来,杭州志愿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出社会化参与、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整体化推进的良好态势,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较大提升。

杭州现有社会志愿者43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各个社会服务领域,提供方方面面的社会服务项目,主要有从事文明倡导的社会志愿者6.8万人、敬老助残6.7万人、环境保护4万人、会展服务2.2万人、城市管理2.1万人、旅游服务1.2万人,其中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志愿者2204人。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民政、劳动保障、计生、工青妇等社会工作相关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上,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创新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初步建立起一支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尤其在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1、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确保人员编制和经费,市委市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不少政策。

2005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条件的意见》,落实了社区工作的各项经费,包括人员配比、编制等,提出要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如增强政治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落实福利待遇等,为全市社区工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杭州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关于明确杭州市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等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范围、聘用、管理以及待遇问题。

在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计划生育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各级计生干部人员的编制和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员的配备等。

为增强基层劳动保障力量,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2003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站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建设意见的通知》,明确了管理站和服务室的工作职责,并对人员选拔配备提出了要求,制定了培训、考核和奖惩办法。

在加强工青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杭州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新时期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健全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法、加强组织建设、创造工作条件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为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2004年3月市人大颁布了《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开创了我市为公益活动立法的先河,也推动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从制度上规范了各部门的社工队伍建设,为全市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2、通过创新制度,开发岗位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一支较好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为推进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是初步构建了社区工作者制度体系。

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范围、聘用、管理以及待遇问题。

如在编制方面,明确规定按每400户配备一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其中“撤村建居”社区户数不足1000户的按3人核定,建党委的社区增配1-2名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标准;

根据工作实际调整人员配备,每个社区配帮扶救助站和劳动保障站专职人员各1名;

对超过500名退休人员的社区增配1名专职协管员;

对外来人口超过2000人的社区增配1名协管员。

在待遇方面,明确规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由职级工资、奖金福利、补(津)贴、住房公积金及社会保险等五部分构成,实行3档12级的职务等级工资和岗位补贴,规定每年经街道(乡镇)考核后晋级并发放年终奖。

按照不低于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确定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确保“水涨船高”。

为进一步提高待遇,保障社区工作者门诊基本医疗,市民政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社区工作者纳入企业在职人员医疗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住房公积金和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纳入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开创了全国先河。

二是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我市每年举办各类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轮训班,市民政局还会同杭师院举办了学历班,到2006年底,共有300多人完成大专文凭教育。

2003年来,全市逐步建立起应聘持证、择优上岗用人机制,并积极探索岗位资格认证制度,截止到2005年,杭州市区共有500多人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以西湖区为例,全区已有190名社区工作者完成了省级岗位资格证书考证工作;

街道社区45周岁以下居委会成员领证率达到100%。

三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几年来,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组织下派、退休留用等形式,明显改善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2006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等基层单位工作,计划到2007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2009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

3、以《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颁布为契机,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全市志愿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市本级和各区、县(市)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活动。

各区、县(市)建立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增强工作力量,做到“有人管事”。

为加强管理,团市委制定了《杭州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志愿者注册号编制规则》、《杭州市志愿者证管理细则》、《杭州市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团市委成立了杭州市志愿者培训学院,组建了讲师团,并推出了培训菜单,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初步建立了志愿者培训机制;

建立了考评激励机制,将“服务小时数”作为志愿者活动的考评依据,对先进个人和单位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尤其在服务大型活动、推进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4年以来,志愿者参与西博会等全市大型活动160个,约5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提供志愿服务时数570余万小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杭州模式”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团中央的高度评价,并作为典型在全国宣传和推广。

全市社会志愿工作在许多领域还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共同为社会提供服务。

以社区建设为例,全市共建有社区志愿服务站449个、服务基地586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2000多支,社区注册志愿者16万多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帮困助弱、邻里互助等服务,其中上城区湖滨、南星、望江街道和下城区天水、长庆街道还获得了“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街道”荣誉称号。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杭州市的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其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差距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化程度不高

一是专业社工数量不足。

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多少社工岗位,配置多少社工人员,在国际上大致有个比例,即社工总数基本上保持在总人口的2‰至2.5‰之间,如美国为2‰,加拿大为2.2‰,我国香港地区为1.85‰(其中社工与服务对象之比为1:

50)。

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2006年杭州总人口660万,至少需要1.3万社工岗位,配置1.3万个专业社工。

虽然杭州市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22225人,数量比较可观,但具体到某些部门还存在人员不足的现象,以民政系统为例,2006年民政事业统计年报显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077户、1544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814户、59370人,两者合计救助对象共计34891户、74818人,而救济救灾类社工从业人员仅948人,社工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比为1:

79;

抚恤、补助优抚对象为14948人,而优抚安置类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仅152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比为1:

98。

另外,由于还没有设置社工岗位和建立社会工作资格认证制度、注册登记制度,目前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真正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备专业社工能力的工作人员非常少。

二是专业服务机构数量不足。

以养老机构为例,2006年杭州老人数量(占总人口数)60岁以上93.7万(14%),65岁以上70.6万(10.6%),80岁以上13.2万(2%),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06年底,杭州市区共有59家城镇养老机构,实有床位6379张,入住老人数和平均入住率分别为4298人、67.4%。

按此计算,杭州市65岁以上老人的床位拥有率为90.4张/万人,入住人数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比率为0.61%。

如果以入住比率预定目标2%来计算的话,那么,2006年杭州市区的老年福利设施约需14120张床位,已有的6379张床位和887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全市老龄化的需求。

(二)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注册社工都要求有良好的学历教育背景。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规定只有本科毕业生才有资格从事专业社会工作实践,加入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参加各州举行的证照考试,都必须从合格的学校里获得本科或硕士毕业文凭。

2004年,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的社会工作者人数达67万人,其中有1/3-1/2拥有社工学士或硕士学位。

香港社会工作注册条例规定,注册社工必须持有注册局认可的社会工作学位或文凭,或在1982年3月31日或该日之前已担任任何社会工作职位,或在该日期之后已担任一个或多于一个的社会工作职位10年以上,目前98.1%的香港注册社工获社工学位或文凭。

相比较,杭州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差距巨大。

目前22225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仅455人,占总数的2.4%。

从社会工作毕业的从业人员分布来看,以民政系统最多(310人),司法、计生等部门还没有社工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

另外,对于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目前缺少规范统一的从业标准,也缺少对社工理念的教育和专业工作方法的训练,要达到专业化的要求存在一定难度。

以社区为例,实现社区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时,基本不限制专业,工作者的学历教育背景和社会工作差别大,所以对社会工作理念比较陌生,需要经过系统培训;

二是社区工作者干的很多工作是行政性工作,强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方式,而不是专业社会工作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模式;

三是工作中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个别化和尊严的理念,往往只局限于问题的暂时解决以及通过简单的说服教育方式和凭经验来处理问题。

(三)社会化程度不高。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化程度非常高,大量的社会服务由民间社工机构提供,香港有400多个民间社会工作机构,3800多家服务单位,占社工机构总数的3/4以上(全港61.7%的社工就职于这类机构,提供85%以上社会工作服务,只有法定服务如感化服务、对受虐待妇女儿童的保护等是由社会福利署直属机构直接提供服务)。

各民间社工机构从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资源实力出发,结合家庭和个人的需要,分别设置服务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服务模式,并聘请有服务专长和经验的注册社工提供服务。

同时还有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如社会服务联合会、社会工作者注册局、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总工会等,这些机构一般不提供面向社会大众的直接服务,主要是为社会工作者或社工团体提供服务,承担一定的管理协调职能。

上述两类机构70%的工作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并接受政府监察。

杭州专业社工机构还是空白,从事社会服务的主体是事业单位,民间机构非常少。

全市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民办机构1800多家,从业人员4800多人,平均每家机构从业人员还不到3人。

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例,自2000年开始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以来,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速25.5%,但总量还落后于温州、宁波等地,与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不符。

由于政策法规不配套、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社会捐赠有限等原因,目前全市民非单位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生存困难等问题。

市民管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杭州民办单位开办资金超过50万的不到1/5,年度资金有盈余的不到1/3,而且大多数在10万元以下,87.9%的民办单位表示没有接受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捐赠或资助意向。

(四)从业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也是一个得到社会认可,备受民众尊重的职业,社工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威望和收入。

在香港,社工的待遇相当于公务员水平,高于同等学历的一般从业人员。

如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担任助理社会工作主任职务,月薪为17000元,晋升为社工主任的月薪为43000元。

目前,杭州市大量的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待遇和地位普遍偏低,如人们往往将社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等同于传统的“居委会大伯大妈”,平常管理居民琐事等,而且收入也比较低,2006年社区工作者人均年收入只有2.39万,相当于全市上年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从事社区劳动保障岗位,一个月纯收入还不足千元。

在社会福利中心,92名一线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临时工身份,工作岗位辛苦,压力大,但人均年收入仅1.57万元。

由于待遇太低留不住人才,如该单位曾招用大中专毕业生7名,其中3名社会工作专业、4名老人护理专业,但都因为待遇没跟上,与社会其它部门差距太大,最终使这些大学生放弃了本专业,去从事其它热门行业。

下城区社区帮扶救助站近年来招聘了68名工作人员,现只留下23人,人员流失率高达66%,主要也是因为待遇较低,工作压力较大等。

三、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一)“十一五”期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总目标,要求建立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民政部提出,到“十一五”期末民政系统将争取培养近千名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近万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近十万名初级社会工作人才的数量目标。

上海市委市政府把社工、志愿者的发展指标列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明确到“十一五”期末,每10万人发展200名社工、2000名志愿者的目标。

目前,杭州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2006的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3440.99亿元,人均GDP52136元(67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奠基了经济基础,也为发展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参照国际惯例、上级部门的精神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从杭州实际出发,我们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市实现高级社会工作人才10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100名,初级社会工作人才1000名的工作目标。

(二)推进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工作内容看,要求建立健全社工运行管理机制,社工培训、引进、使用、评价机制以及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从工作过程看,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实现社工从业人员向专业社工的平稳过渡,不断提高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因此,我们认为推进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社会工作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统分结合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社会工作分布广泛,涉及部门较多,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工作的发展。

可以借鉴其他人才的管理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以民政、劳动保障、司法、计生、工青妇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部门协调等事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负责全市社会工作的开展,如政策制定、岗位设置、薪酬设计、职业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等具体工作。

各成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负责本领域的社会工作发展。

(2)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

开展社会工作,既是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合作的过程,也是社工、志愿者、群众良性互动的过程。

因此,要建立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就必须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性传统工作模式,采取一种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大众化的方法开展公共事务的管理,逐步理顺社会工作与政府、社会、机构的关系,理顺社工、志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