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2734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2.管弦乐《火把节》

《火把节》片段选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诗》创作于1963年,时隔15年后于1987年首演,1981年获得“全国首届交响诗作品评奖”一等奖。

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交响套曲,生动地描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茶林春雨》好似一幅烟雨蒙蒙的音乐水墨画,寓意万物的欣欣向荣。

第二乐章《山寨路上》以脚步声的音乐形象,表现了人群自远而近,又逐渐远去的情景,音乐情绪喜悦、风趣、生机盎然。

第三乐章《夜歌》表现夜海的深邃和悠远,似有幻觉和传奇色彩,引人无限的遐想。

第四乐章《火把节》它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情景,也是回旋曲式。

3.歌曲《转圆圈》

《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民歌,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撒尼”是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

不少撒尼民歌中以“do”、“mi”、“sol”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调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快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富有舞蹈韵律感。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领唱长处的第一乐句节奏自由、速度徐缓,属引子的性质,随即第二乐句以合唱做应答。

4.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是以云南少数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具有撒尼民歌风格的歌曲。

素材简练,音调以“do”、“mi”、“sol”为主,歌词仅三句加上衬词“赛洛里赛呣哎欧”。

歌曲描绘了一幅地处红河两岸的人们,在月光下点起了篝火,欢乐地歌舞的生动情景。

歌曲由三个乐段组成。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3.背唱歌曲,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创编短小旋律。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2.能感受不同歌曲情绪,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民族乐器分类

1.拉弦乐器

(1)二胡:

二胡又叫“胡琴”、“南胡”,是各地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琴弦。

有琴筒、蟒皮、琴杆、弦轴、琴弦、千斤、琴马以及琴弓组成。

二胡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

(2)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是高音拉弦乐器,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高胡音质清亮、透明、华美、飘逸,穿透力强,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

(3)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

形状比二胡大些,张两根金属弦。

中胡银色丰满、宽厚,在民族乐队中是重要的中音乐器。

(4)板胡:

板胡又称“秦胡、梆子胡、大弦”等,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拉奏乐器。

音色清脆、嘹亮、高亢、刚健二热情奔放,特别富有乡土气息。

2.弹拨乐器

(1)柳琴:

又叫“柳叶琴”,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

音色清脆,表现力丰富。

(2)琵琶:

琵琶四弦由粗到细分别称为缠弦、老弦、中弦、子弦,定音为“A、d、e、a”.

(3)阮:

阮是“阮咸”的简称。

古琵琶的一种。

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富,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

(4)三弦:

又称“弦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许多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5)扬琴:

又名“洋琴”。

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约明末时期传入我国。

扬琴音箱木质,上张若干根钢丝线,用两根琴竹击奏发音。

(6)古筝:

又名“秦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

音箱如长方形木匣,桐木制成。

板面上张有多根弦,每弦一个音柱(琴马),用以调节弦长和固定音高。

乐队中常用的是十六弦传统筝和二十一弦改良筝,张钢丝弦。

【设计意图:

通过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个环节更好的欣赏歌曲做铺垫。

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导入:

师:

请同学们聆听这首《赶圩归来阿里里》,回顾这是哪个民族?

生:

彝族。

介绍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

2.初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主题,熟悉主题。

同学可通过唱、奏、跳等方式,来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1)出示主题旋律,拍一拍、唱一唱或奏一奏。

这段旋律的节奏与我们刚才拍的哪条节奏相同?

请学生随音乐唱一唱或用课堂乐器奏一奏主题。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4个乐句,1小节为1一个乐句。

(2)师:

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唱边跳,同时来感受乐曲5/4拍的韵律。

(动作为:

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课边拍手边喊“嗨嗨”。

走的方向为:

左右、前后。

随节奏律动。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请学生边听边数,当主题重复时用手指数表示)

14次。

你能听出其中的变化吗?

(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

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

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可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通过聆听、律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多种感官学习聆听歌曲。

三、演唱歌曲《转圆圈》

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

请同学们谈谈听过后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自由回答。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

随音乐学唱。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1)听教师唱旋律,学生边听边思考:

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

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1)师:

请同学们按歌曲提示的力度和速度记号来演唱。

(在演唱时提醒学生)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6.师:

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7.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阿细跳月》和《转圆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特有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爱唱歌的民族,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通过学习节奏,感受音的强弱及速度变化,让学生更深的感受歌曲中的音乐要素。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转圆圈》

三、学唱《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初听歌曲。

请学生谈谈刚刚演唱的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意境。

2.聆听歌曲范唱。

请同学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并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第一乐段可用慢速轻声齐唱,表现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河边,点起篝火;

第二乐段唱速稍快,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对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戏,尽情欢歌;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歌词不变,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强力度,还可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

5.分组演唱。

6.完整演唱歌曲。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

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与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请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聆听第1段。

(1)第一遍,请学生边听边用“xx|xxx”节奏型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

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o|ox”节奏型拍击。

(3)第三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

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

也可分男女生做(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5.完整聆听乐曲,表吸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请同学们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能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歌曲。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自学歌曲,小组之间做游戏等方法来教唱歌曲,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中学好歌曲,又提高了学生的歌唱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