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260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越时空对话旅游业Word文档格式.docx

理性:

长远规划是打造高品质旅游前提

首席执行官托马斯·

库恩,是个帅气小伙,管理着一家年游客量达21万人次的布汝尼缆车公司。

“我们只能算小公司。

”比起山对面年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的铁力士缆车公司,托马斯的话绝不是谦虚。

布汝尼缆车公司一个新缆车修建计划,已酝酿5年之久。

因为现有的缆车已运行了25年,按规划,新缆车将启用大量水能和太阳能,速度更快,更环保。

“但修个新缆车,绝不是有钱就可以办的事。

”托马斯说。

托马斯不仅要征得1300个股东的同意,要有环境评估报告,还要和山地农民联盟(山地所有者的联合组织)谈合作,甚至要和每一个受到影响的居民沟通。

只有政府、社区、居民全部投赞成票,新缆车项目才能上马。

“这很正常。

就算修个桥,规划评估可能要用三五年时间,一旦规划通过,这桥就要用上百年。

”瑞士联邦大苏黎士区经济促进署中国事务代表秦兰说。

在瑞士,任何政策的酝酿、制定、出台都不是“拍脑袋”的行为,其严谨、慎重、漫长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

“制定旅游政策,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旅游公司、当地居民都要全程参与。

”下瓦尔登州著名旅游城英格堡市旅游局局长弗雷德里克·

菲塞尼希说。

  就算政策草案出台,还得让所有利益涉及群众最后审查,只有在各方意见充分表达下才能最终敲定。

  瑞士小镇圣莫里茨就是一个因政策稳定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名城。

1978年后的30年里,达奴瑟一直是圣莫里茨旅游局局长,“只有确保政策生命力的延续性,才能让利益惠及各方。

”达奴瑟说。

在这里,“冬季运动天堂”的旅游发展战略很好地坚持和延续着,使得圣莫里茨成为惟一举办过两次冬奥会的城市。

充分的考量、理性的计划、长远的战略,正是瑞士打造高品质旅游的前提。

  底线:

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有收益

  素有“旅游业摇篮”之称的瑞士,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世界20个最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们不仅要问,瑞士靠什么吸引游客?

  “瑞士旅游最大的价值就是景色优美。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给了我们答案。

但有拥有美景的国家很多,瑞士却只有一个,成功的秘诀也许和瑞士人尊重自然的旅游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位于瑞士中部的少女峰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号称“欧洲屋脊”,冰雪与山峰、阳光与浮云,使这里成为瑞士的经典景区。

早在19世纪开发之初,瑞士人就考虑让游客更便捷地亲近少女峰。

他们放弃了投资小、见效快的缆车计划,选择难度和耗资都更为巨大的齿轨火车,目的很简单: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阿尔卑斯山原始风貌的破坏。

  这就是瑞士人对待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态度:

尊重自然,可以不惜力。

  瑞士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量超过全国人口。

“要明白只有当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才能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要在收益和保护自然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弗雷德里克·

菲塞尼希说,“一旦破坏了环境,就相当于破坏了旅游产品,就不会有任何收益,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环保是瑞士旅游发展底线,行走在瑞士,这条底线的痕迹随处可见。

瑞士山路大多随弯就势,景区依山而建;

公路狭窄,是为了减少破坏山体表层结构;

多数景区不让汽车进入,游客只能徒步而行;

再小的山村,也要建污水处理厂;

景区永远设有游客接纳上限。

  “虽然保护环境需要很大投入,但只有边发展边保护,才能确保瑞士的环境对游客仍具有吸引力。

”戴尚贤说。

  翻看瑞士旅游史,来自北欧的游客,早在150年前就进入了瑞士阿尔卑斯探险。

如今,除山上的齿轮火车外,那时的风景,其实和今天没有太多区别。

因为,瑞士人固执地维护着大自然原来的模样。

  核心:

兼顾各方关切的可持续发展

  “我等不了3年时间,不行,我就放弃。

”中国深圳商人高先生的异国投资计划,意外被一个70岁的瑞士老太太给按了暂停键。

  瑞士中部旅游城市英格堡市,最多时一天留宿两万游客。

2013年,高先生准备在这个山坳小城投建五星级酒店。

当一切进展顺利时,一位老太太却不干了,“酒店影响我的生活,我不想搬家。

”老太太说。

  没有强拆概念的瑞士,除了沟通谈判,政府也没更好的办法。

“如果老太太不同意,这个酒店的建设就有可能推迟三年,因为她有权利打官司,从市到州再到联邦,官司可持续3年。

”英格堡市旅游局局长弗雷德里克·

菲塞尼希坦言。

  老太太的坚持,让酒店规划几番修改。

“只有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酒店才能建设。

”瑞士环境署副署长约瑟夫·

赫斯说。

  是的,在瑞士,哪怕是一位普通居民,其影响政策的发言权也绝非虚有,而是有着决定性的价值。

由于旅游开发要得到当地人的充分认可,这让从事旅游的企业,不得不慎重保护当地人的利益。

  让市民参与,让全民受益,这是瑞士旅游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瑞士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旅游业全职就业数量达146.259万,旅游业占瑞士全国就业率的份额达到4%,山区的比例甚至高于城市。

  在英格堡,农民夏季割草养牛,冬季农闲时,就受雇于当地的缆车公司,每小时25瑞士法郎(相当于170元人民币)的最低收入标准,可以让他们过得相当体面;

当28家宾馆尚不足以应对大量游客时,很多家户就会腾出家里的床位,办起家庭公寓。

  瑞士英格堡市90%的GDP来源于旅游业,仅有的4300位居民,除了老人和100名公务人员,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这一切,正是因为兼顾了企业、社区和政府三方利益,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体系。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旅游成为政府的工作,也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让他们的成长与旅游相存相伴。

”约瑟夫·

  灵魂:

让以人为本的服务成为旅游名片

  为什么瑞士酒店、餐馆、厕所都如此干净?

听到这一问题时,瑞士铁力士山缆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彼特有一点懵,他说:

“把哪里都弄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这是我们的习惯。

  也许彼特还没有意识到,以干净、安全、舒适为代表的瑞士服务水平,也是瑞士旅游叫响世界的名片。

  瑞士国内拥有床位超过100万张,其中酒店超过三分之一。

不管是五星级酒店还是没有星级的旅馆,周到的服务和考究的卫生条件都是“标配”。

  “瑞士行”记者在瑞士十个城市分别入住了八家不同类型的酒店,发现所有客房都有一个小小的细节:

厕所马桶边,都配备了两卷卫生纸,而且全是并不洁白的再生纸。

为什么?

“虽然一卷基本够用,但如果客人上厕所时没有纸,那会是件很尴尬的事。

”服务员说。

  瑞士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打开酒店电视,总有一个频道会播放当地实时天气预报;

餐厅的刀叉边,总配有餐巾纸;

早餐的牛奶,会提供亚洲人喜欢的加热服务;

5000多公里的密集铁路网,除了整洁的列车,还有几乎不会晚点的服务。

  当然,以客为尊也体现在诚信经营上。

在景区买东西一定会被宰的认识,在瑞士是不成立的。

记者发现,同一款手表,同一把瑞士军刀,无论城市商场还是乡村路边摊,甚至是景区纪念品商店,都是同一个价格。

至于假货,那是不可能有的。

  “政府没有物价规定,最多只是企业有个建议销售价格,但大家都只卖一个价,没有人认为旅游景区商品卖高价是有道理的。

”瑞士著名旅游城市卢塞恩一纪念品店销售人员艾丽丝说。

  为什么瑞士能把服务水平提升到极致?

用贵阳话讲,叫“醒水早”。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当今全球最知名的酒店管理学院之一,121年前由瑞士酒店协会成立。

“100多年前,瑞士人就已经意识到旅游服务的重要性,从那时就开始重视对服务的研究、对人才的培养。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招生官说。

如今,瑞士已经有12所旅游服务学院,每年向全球输送数以千计的顶级旅游管理人才。

  ■采访札记

  坚守·

尊重·

平衡

  推开窗户,满眼美景,这是瑞士采访行的最大感触。

  没错,上天眷顾瑞士,给了它极美山水。

但上天也没有冷落着贵州,不仅给了我们青山绿水,还给了我们比瑞士更丰富的矿藏资源。

  瑞士与贵州,守着同样的美,也选择同样的旅游发展之路。

然而,瑞士老师的成功却不是轻易可以复制的。

把旅游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又不破坏自然,其难度不亚于人类登陆火星。

  瑞士官员、专家、学者,口中提到最多的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因素的平衡关系。

所谓的“魔力三角”理论,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民主决策方法的统一,瑞士的“魔力三角”关系深入人心,所有的发展必须遵循这个黄金定律。

  我们的发展路径中,从来不缺乏理论,缺乏的是对理论的具体落实和对底线的执着坚守,缺乏对“功利熏心”的抵制。

  贵州人有瑞士人的勤劳、朴实,也该学习瑞士人的较真、倔强。

只有较真地尊重自然,倔强地刻守发展规律,玩转“魔力三角”,才能玩转旅游,才能厚积薄发。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赴瑞士报道小组张可廖安辉黄思思况顺强俞莹/文周元杰/图、视频

  ■贵阳网记者贺敏蹇悦实习生夏敏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紫云格凸绝壁上的攀岩爱好者

热情的拦门酒是贵州民族旅游的一大特色

花溪十里河滩花海

南江大峡谷漂流

贵州和瑞士,同样的山高水长。

当人们惊叹于两地旅游资源的高度相似时,又不禁对两地旅游发展水平的差距唏嘘不已。

固然,起步早晚是个问题,但面对同等富足的天然赐予,勤劳的贵州人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好这篇山水文章。

“瑞士的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产品的开发,最值得我们学习。

”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说,贵州旅游基本要素的基础还比较差,交通等都是贵州发展旅游业需要率先完善的内容。

如果说,“山”是瑞士旅游的品牌精髓,那么“人”就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它结合了先天的优势与后天的努力,并一直保持着精妙的和谐关系,以致使相得益彰的效果不断良性循环。

对贵州来说,摆在眼前的好山好水已无需再向上天苛求,关键是,怎样以“山”为基,以“人”为径,如瑞士般,登临产业之峰。

靠山“靠”山:

把“山”做成品牌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太多,一度被认为是阻碍交通、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

但就是这些山,让贵州旅游成为外界的焦点。

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南方喀斯特的代表,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新成员。

2014年5月,跟随“全国知名博客版主多彩贵州行”队伍来黔考察的知名学者纪连海,连连称赞贵州的山,“贵州不仅山多还有灵气,这样的山景在北方太难见到了”“北方人最稀罕了”……虽然行程中并未安排贵阳市的黔灵山公园,纪连海也自己跑去了,他说黔灵山很让人惊喜。

而瑞士,山地旅游已发展为典范。

“瑞士把山做成了品牌,并且旅游产品也在跟进,贵州一样有这样的环境,同样山多,但贵州旅游不是在主推山的概念。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普认为,瑞士与贵州的山地条件很相似,但区别是,发展的理念不同。

说起贵州旅游发展优势,贵州省旅游局的相关文件是这样描述的:

“贵州旅游资源富集、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宜人的气候条件,构成了贵州省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

”这段文字当中,只字未提到贵州最有优势的“山”。

如何快速实现山地旅游突破式发展?

吴普认为,首要是挤入政策的渠道,比如海南,打造海的品牌,并有政策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

“贵州可以效仿海南,主推山地旅游,推动出台一个支持贵州建成山地旅游度假省的类似意见,在政策的带动下,一揽子推进招商、引资等。

规划先行:

协作的体系低碳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贵州黄果树景区遗憾出局。

事后,有专家总结,黄果树落选的自身原因有四:

半边街村寨人口太多太密;

部分违章建筑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人为痕迹和城市化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植被覆盖较差;

上游水土流失和污染较重。

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三旗认为:

“旅游规划失衡会给生态带来灾难。

贵州要学瑞士,先得制定合理的规划,然后制定全球通用的生态旅游技术标准。

贵州与瑞士同为典型高山地区,贵州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贵州和瑞士也都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年降雨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湿度常年保持在60~80%,且境内森林覆盖率高。

这些与瑞士相似的生态环境成为了贵州学习瑞士经验的天然基础。

今年7月在贵阳举行的“高山地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论坛上,如何在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嘉宾热议的话题。

在瑞士的旅游体系中,多方分担责任:

政府负责基础设施修建,远足路线、机场、铁路都涵括其中;

社区居民深度参与旅游开发。

另外,在瑞士,政府并不鼓励自驾游,一般由景区与铁路公司合作修铁路,瑞士全境修建了200条高山铁路,以及65000公里徒步登山道,“低碳直通”的理念贯穿全境。

瑞士圣加仑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克里斯蒂昂·

莱泽在谈到山地旅游时特别强调低碳理念:

“我们的旅游非常关注减少游客的碳足迹,瑞士所有的交通运输相关的车辆和设备都是低碳的。

还有观鸟、攀岩等常见的旅游形式,这样,既不需要大力的投资,又可以非常低碳。

服务唯“优”:

黔瑞人才培养合作值得期待

贵州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张晓松认为,做旅游的关键是做服务,瑞士每年向世界输出大量高端服务业人才是贵州学习的重点。

贵州财大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杨春宇也表示,瑞士有世界一流的酒店、旅游管理学院,培养了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但在贵州,旅游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校企合作在机制上有欠缺。

“学校注重理论,企业注重效益,双方没有达成共识,政府没有把双方的关系协调起来。

”杨春宇说。

贵阳有不少五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马来西亚等外国人士。

一家五星级酒店高层直言,在贵州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担当重任,“入行门槛虽然低,但有从业经验的人员并不多。

杨春宇说,如果能学习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通过政府推动,进行全球的师资配备、国家层面的相互交流,贵州也能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做成品牌。

对贵州与瑞士的合作,杨春宇非常期待:

“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如果能在贵州开分校,通过洛桑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可以帮助贵州实现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飞跃。

不收门票:

提供良好旅游体验才能留客

“物美价廉”,曾是贵州省赤水市旅游宣传的一个亮点,但就在去年,赤水市宣布5景区门票上调,平均价格是原价的2-3倍。

另外,过去曾经不收门票的西江苗寨、青岩古镇(不含景点)也分别从2009年4月1日和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门票,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纵观贵州各大景区,黄果树大瀑布,不含观光车180元/人,梵净山100元/人,小七孔景区110元/人……各个景区的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居高不下。

张晓松说:

“瑞士的景区是不收门票的。

瑞士人说风景是属于人类的、是全世界的,为什么要收门票呢。

“钱从哪儿挣呢?

服务啊,交通、住宿、设施……瑞士的旅游服务价格是比较贵的。

”张晓松说,但大家觉得瑞士旅游物超所值,当然是得益于它的秀美风光和完善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如果有一天贵州旅游可以从门票经济中解放出来,像瑞士一样,在服务业、交通运输以及消费方面,把游客的停留时间延长,收益就不是问题了。

■人物专访

再好的风景也要学会包装懂得营销

——专访瑞士英格堡市旅游局局长弗雷德里克·

菲塞尼希

虽然去过西江等不少贵州景区,但弗雷德里克·

菲塞尼希还是不断询问贵州的基本情况,他说:

“你们告诉我越多贵州的信息,我给的建议可能就更有帮助。

“贵州发展旅游首先要界定清楚,哪些是可以开发的,哪些是不能开发的。

发展要有核心的东西,住宿、餐饮等旅游系统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体验。

比如,英格堡市就是以缆车为核心,建餐馆、酒店,对山里的城市来说,缆车对发展旅游具有很强的带动性。

弗雷德里克·

菲塞尼希说,西江对游客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民俗风情。

但当他问有没有路可以到山顶或半山、山上有没有餐馆时,答案都是否定的。

“对旅客来说,这是非常不好的体验。

因为现代旅游不仅是基本的观光游,而应该是深度的体验游,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好的公关营销也对发展旅游很重要。

再好的风景,也要学会包装、懂得营销。

每年瑞士都会推出不同的国家旅游主题。

而瑞士景区,每年也会推出一些创新旅游项目,保持回头客的新鲜感。

”他说。

张可

■延伸阅读

贵州山地发展体育旅游有戏

贵州独特的山地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民族体育旅游。

有业内人士提出,黄果树、龙宫、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龙里等景区休闲度假资源,可发展以山地、湖泊、森林等为主题特色的生态体育公园。

事实上,贵州也已在这方面作出努力,马岭河景区的国际皮划艇邀请赛,梵净山景区的山地越野挑战赛、攀岩邀请赛,百里杜鹃景区的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贵阳白云国际风筝旅游节等体育赛事,加上若干漂流、登山、探险、徒步等户外活动,使贵州的山地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向往的目的地,体育旅游也随之兴起。

以六盘水为例,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包括野鸡坪(五里坪)、玉舍、海坪三个景点,设置有房车基地、帐篷露营基地,开展了滑翔伞等项目,集户外运动、露营、休闲度假于一体。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陈问菩/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