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源配置.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17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资源配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卫生资源配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卫生资源配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卫生资源配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卫生资源配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资源配置.ppt

《卫生资源配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资源配置.ppt(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资源配置.ppt

第十一章卫生资源配置,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主要内容,卫生资源配置概述卫生资源配置原则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第一节卫生资源配置概述,一、卫生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必要性

(一)卫生资源配置概念1.卫生资源(healthresource)广义:

人类开展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

狭义:

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包括:

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卫生装备)、卫生财力资源(卫生费用)、卫生信息和技术等。

(1)卫生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数量和质量的集合,体现了卫生领域劳动者的智力、知识、经验和技能、体质等。

是卫生资源的第一要素。

2007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003年1.48人增加到2007年1.5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1.00人增加到1.12人。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的规划或配备标准的规定主要依据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

根据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的总目标,“到2015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2000年的559.10万人增加到657.51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64人左右,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1.26人左右,执业护士数达到1.26人左右”。

预计“十一五”全国卫生人员数量还会适当增加,每年递增约10-12万人。

(2)卫生物力资源,指医疗部门的基本建设、卫生装备、药品与卫生材料等物质材料。

2007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数达31.5万个,其中:

医院19900个、卫生院4.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07个。

与2003年比较,卫生机构增加2.4万个,其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监督机构和医院有所增加,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变动不大,乡镇卫生院随着乡镇调整继续减少。

(3)卫生财力资源,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资源。

通常用卫生费用来表示。

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4)卫生信息与技术,是指运用与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资源与技术,它们既是提供卫生服务的要素,也是制定规划和拟定政策及决策的重要依据。

2、卫生资源配置(healthresourceallocating),卫生资源配置是决定在何处筹集、组织和消耗卫生资源的一种决策过程。

卫生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三个要素:

何方式筹资、什么要素组合、多大水平产出。

概念,卫生资源可根据时序分为存量和增量两部分。

存量是指以前所拥有的卫生资源总量;增量是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量。

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又称卫生资源的初配置。

如当年计划投入的卫生经费、计划购进的新诊疗设备、计划新建房屋、计划引进的卫生人力和技术等。

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又称卫生资源的存量再分配,是指通过对原有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达到优化的目的。

3.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和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

区域卫生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一定限度的动态平衡。

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

区域内卫生资源的组合与分配,达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卫生服务产出和最高的健康收益的状态。

概念,

(二)卫生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资源稀缺”与“选择”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分配问题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如何分配?

应该生产什么类别和组合的医疗服务或产品?

在用于生产医疗服务和产品时需要哪些类别的卫生资源?

谁应该得到这些服务和产品?

1.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

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三)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卫生总费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配,2.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我国近8年来80%的卫生总费用是投向医院的,而真正应该由政府负责的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还不到20%。

3.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4.卫生资源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依据,卫生机构主要按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实行多部门管理。

导致卫生资源配置的无序和缺乏统筹规划。

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5.资源存量规模不小,资源总体质量不高,2009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占人数的30%左右。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乡村医生学历,现状,二、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保证重点,兼顾全局原则成本效益(效果)原则,三、卫生资源配置理论,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供求平衡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

此时,人们对各种产品的有效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同时,又没有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资源分配获得了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

(二)公平与效率,1、公平(equity)

(1)健康状况的公平性指不同收入、种族、性别的人群应当具有同样或类似的健康水平。

如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提出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分布和儿童成活率分布指数作为健康状况公平性的重要指标。

2005年,农村人口婴儿死亡率是城镇人口的2.4倍;农村孕产妇死比是城镇的2.5倍;欠发展地区的平均期望寿命,如甘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岁左右。

判断健康状况的公平性(whitehead,1992),

(2)卫生服务筹资中的公平性,水平公平是指具有同等支付能力的人应对卫生服务提供同等的支付。

垂直公平是指支付应当与支付能力成正相关,即支付能力高的人应当多支付;,(3)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是指公正、公平地分配各种可利用的卫生资源,使所有人都能有相同的机会从中受益。

水平公平性(horizontalequity)是要求对具有相同卫生保健需要的人群,应提供相同的卫生服务,即相等的需要获得相等的利用(equityofuseforequalneed),这里,利用是卫生服务可及性、利用量和费用的总称;垂直公平性(verticalequity)则是具体到每一个个体,对所处状态不同的每一个体,应给予不同的处理。

我国卫生服务公平问题,卫生服务利用量公平性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在城市是93.0%,农村为76.7%,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富裕地区低10-25%左右;农村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其产前检查率相差30%左右。

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在某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之间,其卫生服务可及性相差1.8倍。

在另外一项比较男女性别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同一收入组,男性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女性的2倍左右。

政府卫生补助分配的公平性农村一半以上的门诊服务发生在村卫生机构,但是政府对村级卫生补助只占农村整个卫生补助的3%;在城市,提供近11%门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得到的政府卫生补助不到城市补助总量的1%。

2、效率,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的卫生产出。

一是不浪费资源;二是以最小成本进行生产;三是产出的类型和数量符合人们的需要。

(efficiency)经济学中的效率通常运用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来反映,技术效率(technicalefficiency)是指最少的投入要素组合生产出特定的服务或产品。

测量指标:

医生人均诊疗人次、医生人均负担住院床日、病床使用率、多投入与多产出比较(投入价格通常包括人力价格和资产价格,用在职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代表人力价格,用每服务量卫生材料费和年实际开放床日数来反映资产价格;产出变量可用年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等代表)。

配置效率(allocatingefficiency)是指生产人们赋予价值最高的产品类型和数量,即资源一定条件下的最大产出。

测量指标:

卫生总费用的流向,即卫生总费用在不同卫生服务项目之间的配置、卫生总费用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比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比例;不同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机构、医务人员配置)、城乡人均卫生费用比,等等。

3、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um),帕累托标准是指如果一种改变可能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的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也称经济效率,在这种状态下,资源的改变不会在任何人的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即不可能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提高任何人的福利的情形。

帕累托最优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不存在任何改变能够总体上提高所有人的福利,有效的经济必然已经穷尽了所有能够增进共同利益的手段。

帕累托低效率:

如果通过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不减少某个人的效用的状态下,提高了其他人的效用水平。

帕累托改进:

如果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数量和结构,提高了效率,则这种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三)以需要和需求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通常认为卫生保健需要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则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诺曼丹尼尔斯对卫生保健需要的定义:

卫生保健是特殊的(优先考虑);特有物种功能(生存水平);公平的机会均等性。

对以需要为基础进行分配的经济学批评:

无底洞(生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需要的决定不能无视成本(任何社会的财富都不足以实现其所有社会目标的最大化),要考虑到机会成本。

四、卫生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之所以区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主要基于市场和政府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而言。

对于大多数国家和社会来说,多处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即需要政府和市场采用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的手段共同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问题一:

新医改中指出,我国的卫生改革发展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如何认识几项政府主导的质疑:

国有医院占主体地位是不是就是政府主导了?

国有医院的垄断局面及其不良结果是不是政府主导的必然结果?

政府投入水平低是不是就不是政府主导了?

问题二:

既然已经政府为主导了,为什么还要提政府主导?

1、政府主导的目的达到了吗?

2、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吗?

3、政府主导地位巩固了吗?

4、提出政府主导有没有策略性考量?

问题三:

政府主导为什么表现出如此结果?

(二)区域卫生规划Regionalhealthplanning,区域卫生规划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社会资源,对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做出“选择”,运用计划手段为主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五、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一)评价内涵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对区域卫生资源分配方式、资源规模、布局进行重新调整与配置,是有限的资源充分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发挥卫生资源的最佳效率,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评价依据以健康/需求为基础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卫生系统的目标,三)评价指标四)评价方法1.综合评价法2.评价的内容公平(资源分配、服务利用、筹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