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0679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入行论第172173课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癸二、修分别彼之对治

癸一、胜义中受不成立之理分二:

子一、遮破之理证(173.01);

子二、破彼之回答(173.02、173.03、173.04)

子二、破与分支不相连之身

手等外无他,云何有彼身?

172.01

癸二、身执说为迷乱

无身因愚迷,于手生身觉,如因石状殊,误彼为真人,众缘聚合时,见石状似人,如是于手等,亦见实有身。

172.02

壬二、支分不成立

手复指聚故,理当成何物?

指亦指节聚,指节犹可分。

分复析为尘,尘析为方分,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172.03

壬三、摄义

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

如是身若无,岂有男女相?

172.04

辛二、受念住

壬一、受之自性

癸一、胜义中受不成立之理

子一、遮破之理证

苦性若实有,何不损极乐?

乐实则甘等,何不解忧苦?

173.01

子二、破彼之回答

若谓苦强故,不觉彼乐受。

既非领纳性,云何可谓受?

173.02

若谓有微苦,岂非已除粗?

谓彼即余乐,微苦岂非乐?

173.03

倘因逆缘故,苦受不得生,此岂非成立,分别受是执?

173.04

第172课学习笔记

上师开示:

1.听法的时候威仪一定要如法,应该聚精会神地闻受所传法义,以恭敬心来谛听。

1)听法之前,该做的事情必须先做完。

2)在听法前后的念诵阶段,要把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部放下,一心念诵,最好同时用上转经轮。

使用转经轮是很好的一个习惯,作为一个修行人,不闻法的时候,应该随时拿着念珠和转经轮。

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

“真正的修行人,不离念珠和转经轮。

”法王如意宝在晚年时,最精华、最广大的发愿就是弘扬转经轮,对于转经轮见闻忆触,是往生极乐世界非常殊胜的因缘和方便,千万不要轻视这些善根。

3)在听法的一个小时中不要有其他行为,华智仁波切说过,甚至念珠和转经轮也要放下来。

子二、破与支分不相联之身:

【颂词分层与解释】“手等外无他”。

众生除了在分支中安立身体,在分支之外,不可能安立所谓实有身体的存在。

“云何有彼身”。

怎么可能在身体之外,还有实有身体的存在呢?

在手脚等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身体可以得到的缘故。

为什么说在分支之外,会存在一个实有的身体呢?

【重点难点与分析】

观察的方式有两个。

第一个是和分支相联,第二个是和分支不相联,会不会有身体的存在呢?

1.除了五蕴和支分,并无身体存在。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五蕴聚合,不会执著其他东西为身体。

其实身体只是手脚等支体聚合的设施处,仅仅是一种形状而已,真正去寻找,什么都没有。

无论与支分一体还是他体,身体都不存在,它只是一种错乱执著,毫无实质。

2.明白法无我的道理之后,务必要进一步修行。

根登群佩大师说过:

“以理观察的时候,我确实不存在,但当自己的手接触小小针尖时,我又似乎真实存在了。

癸二、身执说为迷乱:

“身执”就是讲我们对身体执著的心态。

把身体执为实有,实际上是一种迷乱的心态。

如果不是迷乱,执著和对境应该相合,对境怎么样,我的心也如是认知,这是正常的心。

真正来讲,一切万法的本性是无自性的、空性,以及进一步一切万法光明的智慧,就是如理如实存在的状态。

我们的内心如果和它相应,就是正常的心识;

如果不相应,就是迷乱的心识。

对于佛陀,一切的法界如是如是的存在,佛陀如是如是的照见,这是最正常的心智。

菩萨入定、出定位的时候,虽然有一部分稍微有一点迷乱,但是一部分是正常的。

凡夫人恒时处在迷乱的状态。

如果想遣除迷乱,首先认识到我们自己处在迷乱当中是很重要的。

其次要对治内心的执著。

办法就是观察对境。

观察我们所执著的实有的身体,其实并不实有。

因为对境和自己的心识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通过很多理论观察,身体其实不是实有的,是虚幻的,没有实有的身体。

当知道对境无实有的时候,我们执著它实有的心态也就放松了,不会再执著它是实有了。

第三要实修,避免不能做的事情,做有益的事情。

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经常性地修持。

要产生感受,要产生作用,除了所缘的法要正确,时间或者精进也是很关键的。

以前堪布慈诚罗珠也讲过,如果我们所修的法是正确的,修了很长时间没有相应,可能是因为缺少福德资粮,缺少忏罪。

所以我们必须要积累资粮,必须要忏罪。

学习佛法想要受益的话,只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

只有认认真真去做了,你自己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别人面前做得很好,私下自己根本就不想,没有精进学习。

这样还想得到解脱,就成了因缘不具足还想得果,这是外道的观点。

外道说,没有因就可以得果。

无身因愚迷,于手生身觉,如因石状殊,误彼为真人,众缘聚合时,见石状似人,

如是于手等,亦见实有身。

——以比喻来说明:

执著身体是一种迷乱。

【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

1-6第一层,无身是真实的状态,但是众生因为“愚和迷”产生认为我有身体的感觉。

愚就是愚痴无明,迷就是迷乱、迷惑。

众生的迷惑表现在,在手等分支上认为有真实身体,而且执为身体是实有的。

把没有身体认为有身体,这是很严重的迷惑。

为了配合这个意义,宣讲了一个比喻。

在众缘聚合的时候,比如石头的形状有点像人的样子,下面身体大,上面头小,这是第一个因缘;

第二个因缘是我们自己见过人;

第三个因缘,当时距离太远,或者光线的问题,看不清楚。

通过这几个因缘,在众缘聚合的时候,看到石头的形状,我们认为它是真人,有时候产生恐惧。

7-8第二层。

比喻的意义。

“如是于手等,亦见实有身”,同样的道理,众生现在也是因为迷乱,对于手等上面,见到有实有身。

实际上没有真实的身体,但是因为愚痴、迷惑的缘故,于手脚等上面产生了实有身体的感觉。

打个比喻讲,就像因为特殊石块的形状,把它误认为是一个真人一样。

因此在众缘聚合时,看到人状的石头,把它当成是人。

同样道理,对于手脚等聚合,我们也看到好像有实有的身体。

1.假立的法可以有显现。

1)有两个原则。

第一,只要是很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都是假立的,是没有实有的。

第二个,只要是因缘和合的法,它一定是假立的。

假立的法可以有显现,显现有它的作用,但是没有真实性。

手等上面本来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但是众生会在手脚头等上面,执着有实有的身体。

真正通过分析,根本无法安立一个所谓实有身体的存在。

由此了知,身体的执著就是一种迷乱。

执著身体是不合理的,而打破身体的执著就是合理的。

2)之所以我们从小到大执著身体实有,是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

由于缺乏善知识的引导,再加上无始以来的深厚习气所致,我们将本不存在的东西执为存在,将手脚等支体的聚合误认为身体,这种感觉是非常不合理的。

诚如龙猛菩萨所言:

“譬如幻化象,无来亦无去,唯心愚痴尔,实则无而住。

3)我们执著的身体,本质上与假人也没有差别。

《三摩地王经》云:

“如幻作多身,谓男女象马,是相非真实,诸法亦复然。

”总之,大家产生任何一个执著时,一定要观察所执著的东西到底存不存在。

2.对身体不要走极端

没有修习正法的时候,对身体执著得不得了,一旦说不能执著身体,马上就开始虐待它,这是没有必要的。

应该像佛陀讲的一样,安住于中道。

真正中道的生活,并不是按照富裕和贫穷来划分的。

佛陀、上师们讲了,如果自己的财富,不需要很大的勤奋就可以得到,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要紧。

因为你得到财富比较容易,并不是得不到,拼命去追求。

每天脑袋都在高速运转,想着怎样去发更大的财。

如果是这样,自己的心就在不断攀缘,不能安立在平静的状态。

如果以正常的勤奋,就得到很多财富的话,可以尽管享用。

佛陀说,这是你的福报显现的东西,没有过失,没有罪过。

你不要过度去追求就行了。

壬二、支分不成立:

前面讲到身体的整体不成立,整体没有,支分也是不成立的。

我们现在根深蒂固执著的身体,最后就像虚空一样,连微尘都不存在。

分复析为尘,尘析为方分,

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1-4第一层,比较粗大的观察方法。

5-8第二层。

比较细微的观察方法。

再把指节的部分进行分析,就可以逐渐分析到很小的微尘上面。

首先是肉眼能看到的小肉块,很多小肉块组成一节。

每个小肉块变成了整体。

再观察小肉块的时候,它由很多更小的肉沫组成的,小肉沫也是由更小的微尘组成。

这样分下去的时候,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实有的概念就一层一层消失了。

所谓身体的分支,以手为例,所谓的手也是手指的集聚,五根手指组成一只手。

手怎么才能实有呢?

再看手指,所谓的手指由指节组成,比如食指,三节组成一根手指。

实际一根手指也是假立的。

“指节犹可分”,三节中的一节还可以分为更小。

“分复析为尘”,最后分下去就可以把所谓的指节分为微尘。

微尘分析为无方分的微尘。

最后方分也是离开它可分的部分,最后就像虚空一样,微尘也是不存在的。

1.支分不存在的安立

首先来看身体,整个身体除了手脚等支分之外是不存在的。

其次以手为例,手也是指聚故,包括手掌、手背和五根手指。

一个手掌就是五根手指的集聚,每个手指上面都没有手,手掌也不是覆盖在整个分支上面,每一个分支上面也不是一个整体的手掌存在,整体的手是假立的。

因此认为手是实有的也是一种迷乱。

第一、它也是因缘和合的法,因缘和合的任何法都是假立的。

第二、它是分支组成的整体,所有分支组成的整体都是假立的。

第三再分析手指,手指也是指聚故,之前作为分支的手指现在变成整体了。

它是三节组成的,有指甲、皮肤、骨头、肉、血管、脂肪、骨髓,还有很多分支组成。

所有因缘组成的法是假立的,所有分支组成的整体法是假立的,手指概念就消失了。

原则上来讲,每一个整体都是这样,只要我们还可以缘的时候,它都是由很多法组成的。

按照小乘的观点,色法分到最后最小的单位,一切粗大的法组成的基础叫做无方分微尘,有些叫邻虚尘。

这是最小的,再不能分,再分就没了。

一般来讲,七个最小的无方微尘组成一个微尘,七个微尘组成再大一号的微尘,以七倍递增。

阿罗汉入定直接安住在微尘上面,就相当于见无我。

出定的时候,还是显现粗大法,但他不会认为是实有的。

2.法无我如何破无方微尘?

1)中观抉择的究竟的法无我,就不能留任何执著。

怎样破最小的微尘?

既然七个最小的无方分组成一个微尘。

我们分析,比如把最小的无分微尘放在中间,六方——东南西北上下的六个微尘夹住这个微尘。

就是说中间的微尘有六个方面,六个小微尘把它积聚在一起,术语叫“六尘绕中尘”,即六个微尘围绕中间的微尘。

我们就观察,中间这个最小的微尘有没有靠近东边、南边、西边、北边、上下这六部分?

1)一个可能性是,当六尘绕中尘的时候,中间的微尘仍然有朝着六个方向的部分。

如果有的话,就说明还可以分,它不是无方分,而是有方分,因为它还有朝六个方向的部分。

2)没有朝六个方向,不能接触,就没有方分了。

比如以东边的微尘和中间的微尘接触一下,就成了一个微尘了。

同理,西边的微尘和中间的微尘没有接触的方向,也成了一个微尘,这样所有的六个微尘就成了一个微尘。

它就不可能长大了,因为六个微尘成为一体了。

这就是六尘绕中尘,也是名言中的“一个微尘上面就有一个须弥山”。

如果不接触的话,中间的微尘就会容纳六个微尘的体积,而中间的微尘也不会长大,长大就意味着有接触。

简而言之,如果有方向就变成可分;

如果不可分没有方向,最后六尘成一尘,须弥山王在一尘中安住了。

《唯识二十颂》云:

“六尘同时触,微尘成六分;

六尘若一位,山王成尘许。

2)有些众生只能接受有一个最小的微尘为单位,以这个最小的单位做累积,逐渐形成大的法。

名言当中,可以这样承许,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就可以了,不用涉及实不实有的问题。

3)中观宗认为,什么时候因缘和合,什么时候法就显现,根本不需要什么实有的无分微尘作为基础。

若能通达诸法本体皆空,空性中又可显现一切,这是最稀有的道理,圣天论师说过:

“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

”现代微观物理学中,许多人担心最小微尘若不存在,面前杯子中的水就没有了,构造庞大的世界就失去所依了。

这种想法,其实小乘行人也有,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中说,有部宗和经部宗认为如果万法都空了,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由何而显现呢?

二者的担忧完全相同。

但以中观和唯识的道理来观察,这种担心纯属多此一举,因为万法是在缘起中显现的——“缘起”在胜义中怎么观察,世俗中怎么了解?

4)任何一个法都可抉择为空,这是佛教独一无二的超胜理论,世间上的科学再发达、技术再卓越,最多也只是朝这个方向迈步而已,根本无法达到最究竟的观点。

3.法无我的观察结论

刚开始强烈执著的身体,然后到身体的某一个分支手掌,然后到手掌的手指,手指到指节,从指节到一个微尘,最后如虚空一样,连微尘都不存在。

观察到最后,我们现在看起来活生生的身体,摸起来感觉到的身体,在究竟胜义谛实相当中,连微尘许都不存在。

最后全部变成了一种概念而已,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可得。

胜义当中,虚假的身体、真实的身体都没有。

名言谛当中有虚假的身体,但是没有真实的身体。

壬三、摄义:

1-2第一层“聪智者”并不是世间的聪明,而是真正具有福德、甚深智慧的人。

是了知自他身体虚幻不实、如梦如幻的修行者。

《四百论》云:

“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

”这种人首先愿意修持,其次对于无生空性能够契入。

这里的聪智主要是指智慧,是一种正智。

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智慧,有能力来了知万法的空性,有能力接受身体的无自性、身念处等等。

有智慧的人知道了身体的本性,知道了身体的状态,他就对如梦一样的身体不会再贪著了。

我们贪著身体,主要是以为身体是实有的。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假立的,我们还去贪著它做什么。

3-4第二层,“如是身若无”,如果整个身体的概念都不存在,“岂有男女相”?

男女相属于差别的法。

首先有身体,在身体上面来显现男相、女相。

如果身体都没有,身体上面显现的男相、女相怎么可能有呢?

在实相当中,身体的自性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男相、女相的差别也不可能有,《父子合集经》云:

“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

”禅宗有一则无男女相的公案,舍利弗曾劝一位天女要转女成男,天女告诉他:

“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有聪明智慧的人,谁会贪执如梦如幻的身体呢?

整体身体如果都没有的话,怎么可能有男女之相呢?

包括身体在内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

1)虽然从佛经的角度来讲,女身有很多障碍、过患等等。

但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讲,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

身体本身是空性的,既然身体是空性的,男女相怎么可得呢?

真正了知这个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安住在身念住——念就是正念,就是当下观察身体本身,安住于身体空性当中——谁还去管男女相呀?

2)所以男相和女相的本体是空性平等的。

在世俗显现当中,不同的业显现不同的身体,显现男女。

在世俗当中有差别,在胜义当中完全平等。

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身体和身体是平等的,没有好坏、高低、矮胖、黑白等等,什么都没有。

3)在名言当中,缘身体有很多执著。

比如白人看不起黑人,男人看不起女人,女人看不起男人,个高的看不起个矮的,胖的看不起瘦的。

缘这方面产生很多的贪心、痴心、嫉妒、傲慢、骄傲。

有些长得漂亮的,看不起长得丑的,长得丑的好像很自卑。

但是真正来讲,如果能安住在身念住当中,这一切的麻烦都不会有,这一切的执著都不会有。

4)《金刚经》也说: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世间上一切相全部是假象,非假象就是佛陀的相。

第172课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1、请从一体和他体的角度观察,身体是否真实存在?

对于这一点,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答:

1)一体的角度:

见913题

2)他体的角度:

除了五蕴之外,人们不会执著支分以外有一个身体,谁都觉得肢体聚合才称为身体,因此,这种身体并不存在。

因此,无论以何种方法观察,也不可能从色身内外,找到一个自性成立的身体。

2、请以比喻说明,执著身体是一种迷乱。

为什么这样说?

请以最能说服你的理由进行分析。

这如同人们在昏暗中,看见那些形态殊异的石堆等物时,往往会误认为人或猛兽等。

有些农民为了不让鸟兽吃庄稼,往往会在田地中做一些草人,让它们穿上衣服,戴上草帽,远远看上去就像真人一样,野鸟、野兽很容易受骗而不敢靠近,有时候人们也会因昏暗等因缘,误认这些草堆为人。

同样,身体只是假立的一种名言概念,除此之外毫无实质,但众生因愚痴迷乱所惑,在本无自相之中而妄执为有,将骨肉的堆积执著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身体,进而产生男女执著,生起各种贪嗔之心,其实执著“身”与执著假人无有差别。

3、有人认为:

“经过一一剖析,整体的身体虽不存在,但手脚等支分仍现量可见,因此手脚等支分应该存在。

”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这样观察下来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际上,这类分支也无有自性。

譬如所谓的手,也不能成立有自体,因为手其实是由手指、手掌、手背等很多部位聚合而成,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这些部分上并不存在手的自体,那么所谓的手又在哪里呢?

再观察细致一点,手指等支分是由上指节、下指节等组成;

指节是由皮、肉、骨、髓等组成;

指节上的一小块是由血、肉等许多微尘组成;

微尘又可以再分,成为不可分割的无分微尘;

用六种微尘的方法观察,无分微尘也不存在……这样观察下来,任何支分都不能成立为自体,最后得出结论:

一切万法皆是空性的。

4、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哪些方面可以证实佛教的合理性?

与佛教的究竟观点相比,它存在哪些缺陷?

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现代科学家认为,物质分析到最后,可以承认是能量,能量虽无有颜色、形状等,但它存在于真空当中。

这种能量就是“场”,或者叫做“零点能”,它是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零点能与真空二者互相起作用,产生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他们所谓的“真空”,相当于佛教中的空性,而“场”相当于空性中的显现,他们的观点与佛教现空双运的道理有一点相似。

但这只是相似而已,科学发展得再先进,也无法摆脱实有执著。

他们的观念其实如同许大种为胜义的外道一样,是一种实有执著的邪见,即使他们再努力,实际上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究竟结果。

5、内道和外道很多人认为,形形色色的万法不可能“无”中生“有”、凭“空”产生,必须要有一个最小的微尘存在。

对此应当如何破斥?

怎么样建立现空双运的观点?

现在很多科学家都害怕一说万法不存在,就什么都没有了,一旦地板没有了,那自己就掉下去了。

佛教有部宗和经部宗也认为,不能什么都空了,无分微尘必须存在。

可是若以正理来抉择,无分微尘也不存在。

大乘唯识论师说:

“六尘同时触,微尘成六分,六尘若一位,山王成尘许。

”若无分微尘实有,那么它们组成粗尘时有六尘围绕中尘,中间的无分微尘与它上下前后左右的无分微尘是否有接触呢?

若有接触,那它应成有六分,而不成为无分微尘;

如果没有接触分,那上下前后左右的六尘与它只占一个无分尘的空间,按这样推理,组成山王的诸多微尘,也只能成为一个无分微尘大小,而不能增大。

所以,实有无分微尘不能成立,它实际上如同虚空一样,只有名言而无实质,其本体无法成立。

一切诸法本体皆空,空性中又可显现一切,这是最稀有的道理,圣天论师运:

”这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存在中可以显现,显现的本体根本不存在,这即是现空双运的观点。

第173课学习笔记

法师辅导:

1.其实并没有实有的分别心可以被消除,因为分别心的本身也是无自性的,只需要我们安住在分别心的本来无生的空性当中,就已经足够了。

辛二(受念住)分四:

一、受之自性;

二、受之因触;

三、受之对境;

四、执著不成立。

1)首先,我们观察受的自性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没有实有的自性。

第二,我们要观察受的因——触,接触就是受的因。

第三,受之对境。

我们所感受的对境,苦和乐也是如梦如幻的。

第四,既然是这样,我们所谓的执著是不成立的。

2)所谓的感受,按照大小乘的论典归纳,主要分为乐受、苦受、不乐不苦的舍受三种。

上至天人、下至地狱之间的众生,所有的感受就是这三种,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感受了。

受念住要抉择的是,求乐、避苦、无记状态的感受表面上存在,但在名言中全部是痛苦的本性,再进一步抉择,胜义中它是空性的,本质一点也不成立。

3)受念住。

所谓的受其实是一种心所法,它是心王和心所当中的心所。

所有的心所法,不是离开了心王之后单独存在的心所,受是感受,就是心所。

在五蕴当中,身体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四名蕴属于心法。

一般来讲,受就是感受,受为领纳性。

是一种亲感觉,自己的感受、感觉。

受一定要领受到痛苦、快乐或者不苦不乐的舍受,是以领纳为自性的。

4)从受本身并不是一切祸根。

受的本身是一种因缘所产生的显现而已,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法。

但是我们对于受的本性没有认知的缘故,缘它产生了很多的非法,引发烦恼。

由于受的缘故产生烦恼、产生罪业的情况非常普遍,一般的众生都难以真正驾驭受等法的缘故,所以直接从这个现象来说,耽执受就是一切烦恼、罪业、痛苦的来源。

苦和受的关系

5)佛陀首先了知受在世俗谛当中的本性,相应于小乘的根基,在小乘经典的教言当中,佛陀就讲到诸受是苦,一切的受都是苦的自性。

因为所有的苦分了三类,苦苦、变苦、行苦。

在三种苦当中,只有苦苦是平时我们讲到的普通人愿意远离的苦受。

而变苦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快乐。

因为这种快乐是无常的、会变坏的缘故,有些地方就把变坏的本身安立成一种苦。

因为你没办法驾驭它,虽然想一直拥有快乐,但是快乐必定会变坏。

对于不苦不乐的舍受安立为行苦。

行苦既不是苦,也不是乐,但是行苦是苦和乐的根本,是苦和乐的因缘。

如果有了这种舍受,在舍受的基础上,就会安立快乐、痛苦,或者可以安立变苦、苦苦。

行苦本身是痛苦的因,从它是一切痛苦的因的角度,安立成苦。

在共同乘当中讲诸受是苦,就是让我们远离对于乐受的追求,远离为了刻意避免苦受而造罪业。

6)一般来讲,地狱等恶趣的苦苦非常明显。

在欲界天、色界天的一部分,快乐变苦方面比较明显。

人道有苦苦,也有变苦。

地狱基本上没有什么乐受,也没有什么舍受。

但是在饿鬼界,有时会有舍受;

人道、旁生道当中会有舍受,天界也会有些舍受。

主要在色界、无色界,安住在很甚深的禅定当中,主要是非苦非乐的舍受。

他们知道,苦当然会超离了,快乐是耽执的状态,也是生厌离的对境,对快乐也不追求,只追求禅定的舍受。

主要是在第四禅、无色定当中,觉得不苦不乐的舍受状态,是最适合的。

7)了知了受念住,能够让我们把注意力从追求世间的享受,转移到追求从受当中解脱的状态中来。

因为了知了一切受是苦的缘故,让我们不再耽著苦受和乐受,要从这里超离出去。

如果你一直在轮回中,一直不解脱,永远会有这种受的存在。

8)诸受,不是一般普通人认为实有的快乐等等,也不是小乘者所认为实有的诸受是苦。

它讲到一切的受,不管是苦受、乐受,都是无自性、空性的。

在胜义当中,完全没有本体可得;

在名言当中,只有如梦如幻的苦、如梦如幻的乐而已,它是假立的妄执。

9)所谓的受,前面讲了有苦受、乐受和舍受。

苦受、乐受和舍受又分了两类,一个是身体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