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176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章.pptx

第二章电气防火与易燃易爆品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之二,第一节火灾与燃烧,火灾及其危害,燃烧的基本原理,一、火灾及其危害,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而导致蔓延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做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的发生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一)火灾的概念,一、火灾及其危害,火灾科学的研究表明,火灾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双重性,也就是火灾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随机性。

火灾从发生、发展到最终造成重大灾害性事故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初起期、成长期、最盛期和衰减期。

火灾导致的直接损失约为地震的5倍,仅次于干旱和洪涝,而其发生的频率高居于各种灾害之首。

(二)火灾的特性,一、火灾及其危害,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大类。

(三)火灾的类型,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

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

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

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一、火灾及其危害,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火灾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三)火灾的类型,2,按照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划分,特别重大火灾: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火灾及其危害,(四)火灾的危害,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1,造成经济损失,2,影响社会稳定,3,破坏生态环境,4,建筑物火灾会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场大火,有时会吞噬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生命。

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以建筑火灾为主。

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建筑发生大火时,极可能使民众形成恐慌心理。

火灾的危害不仅会毁坏财物、残害人类生命,而且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二、燃烧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的本质,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燃烧的条件,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统称为可燃物。

按其物理状态还可分为气体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液体可燃物(如汽油、酒精等)和固体可燃物(如木材、布匹、塑料等)三类。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及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

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源)为着火源。

燃烧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二、燃烧的基本原理,(三)燃烧的类型,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的特征之一。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

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1闪燃,2自燃,3着火,4爆炸,自燃包括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自燃点是判断、评价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燃点越低,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着火也称强制点燃,即在可燃物质和空气共存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爆炸浓度极限可用来评定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标准。

第二节电气防火灭火知识,电气火灾的原因,电气防火措施,电气灭火措施,一、电气火灾的原因,电气火灾一般是指由于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的热能引起的火灾,也包括由雷电和静电引起的火灾。

电气线路往往由于短路、过载运行、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都极易造成火灾。

一、电气火灾的原因,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故障。

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电路年久失修、操作失误及设备安装不合格等造成短路故障时,其短路电流可达正常电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产生的热量(正比于电流的平方)使温度急剧上升超过自身和周围可燃物的燃点,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过载。

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至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电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

如电线中流过的电流量超过了安全电流值,就叫电线超负荷,也叫过负荷,包括:

设计或选择导线截面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电气线路的负载能力。

一、电气火灾的原因,接触不良引起过热,如接头连接不牢或不紧密、动触点压力过小等会使接触电阻过大,造成接触部位过热而引发火灾。

通风散热不良。

大功率设备缺少通风散热设施或通风散热设施损坏造成过热而引发火灾。

电器使用不当。

如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未按要求使用,或用后忘记断开电源,因为过热而引起火灾。

短路、电弧和电火花。

摩擦。

发电机和电动机等旋转电气设备,转子与定子相碰或轴承因润滑不良产生干磨发热静电。

静电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不同物体,二、电气防火措施,电气火灾要以预防为主,在未发生火灾时尽可能的排除安全隐患,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防范电气火灾的发生:

建立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的管理制度;建立或健全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重点电气防火场所烟火控制,设置禁火标志;建立防火教育制度,要经常性开展电气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用电教育;将定期的电气防火专项检查要与平时防火检查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三、电气灭火措施,首先应迅速设法切断电源,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要选择适当的切断电源的地点,以防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

如需切断电源线时,不同相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当一时无法切断电源时,为了争取时间,就需要采用带电灭火。

充油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灭火。

第三节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职责及管理要求,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爆管理,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列举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的能量就可燃爆。

(一)易燃烧爆炸,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

气体的扩散性受比重影响。

掌握气体的比重及其扩散性对指导消防监督检查、评定火灾危险性大小、确定防火间距、选择通风口的位置都有实际意义。

(二)扩散性,气体的扩散性,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

带电性也是评定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其带电性有助于在实际消防监督检查中,指导检查设备接地、流速控制等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三)静电性,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

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注意,而窒息性往往被忽视,尤其是那些非易燃无毒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氦、氩等惰性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均能使人窒息死亡。

(四)窒息性,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氧化性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明确列为助燃气体的,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一种是列为有毒气体,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氯气与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氟气遇氢气即爆炸,油脂接触氧气能自燃,铁在氧气、氯气中也能燃烧。

(五)氧化性,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特性,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

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六)腐蚀毒害性,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职责及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本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

(一)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保证本单位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履行以下职责:

职责,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职责及管理要求,

(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并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任职。

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爆管理,

(一)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

当需要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以消除各种事故隐患。

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爆管理,

(二)存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仓库应当有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内,储存方式、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出入库,进行严格的核查登记;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储存,性质相互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不得混存,堆垛要留有垛距、墙距、顶距、灯距,要定期检查、保养,注意放热和通风散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专用仓库的安全、消防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设置明显标志。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防爆管理,(三)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应当根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种类和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检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防爆、防毒、防潮、防雷、防静电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置、设备和通讯、报警装置,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正常适用状态,且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