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6126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4示范校建设方案建筑Word下载.docx

现有专兼职教师26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2人,高级职称6人,济南市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2.3%。

近年来,本专业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每年暑假组织至少10名以上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

为满足专业发展,学校还从企业或社会上聘请了部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参与专业规划、课程建设、技能教学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三年,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说课、课件等教学技能比赛中,徐继东、韩伟伟、张化民等10余位教师获一、二等奖,刘善华、梁炜等5名教师荣获省、市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刘善华、李金翠、赵善武等多名教师在《现代技能开发》、《职教论坛》、《现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教学教改论文20余篇。

同时,部分高级教师积极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指导方案、教材的编写。

现有师资结构与组成一览表

学历情况

职称情况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职

其他

高级

中级

初级

专任

教师

基础课

7

1

5

专业课

14

2

12

6

3

小计

21

19

11

4

兼职教师

合计

26

24

8

实训设备及实习基地·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有CAD实训室、工程算量室、测量实训室等6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实训设备总价值为138.1万元,实训面积共3600平方米,能满足400余名在校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学校注重校企合作,主动与企业接轨,与济南一建、中铁十四局、历城建安公司等10余个企业合作办学,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按照“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工学结合、利于教学”的原则,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积极选用规划教材基础上,组织骨干专业教师编写了《CAD建筑制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校本教材,编写了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了既初具本校特色,又体现专业最新科研成果的教材体系,满足了学生日常学习、实习实训的需要。

双证率与就业率

本专业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始终坚持“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率”达100%。

学校建有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建立跟踪档案,注重学生就业有效率;

通过免费回炉再造,推行多次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

通过名生对接名企分层就业策略,确保学生就业成功率;

通过开设就业自主超市,关注学生就业满意率。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毕业生近三年就业情况分析表

年度

毕业生

人数

就业

就业率

有效率

稳定率

成功率

满意率

2010年

112

111

99.1%

92.3%

91.5%

93.8%

2011年

125

124

99.2%

93.4%

92.8%

95.2%

2012年

133

100%

97.7%

96.2%

97.1%

合计

370

368

99.4%

94.1%

93.5%

95.4%

(5)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创新

本专业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多停留在学生实习与就业的表面层次,校企零距离对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等深层次的合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课程及教材建设有待于强化

本专业尚缺乏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培养建筑行业适用性技术人才的需要。

师资水平有待于提升

目前,本专业师资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的需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实训能力有待于加强

校内、外实验实训装备及实训环境还不能适应学生规模增长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2.专业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种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借助济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与济南四建、历城建安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构建“二一分段滚动式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进程,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改革课程体系

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养,针对建筑行业和建筑产品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

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建设核心专业课程。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

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

改革各类课程和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

建设核心课程教材4门,施工教学录像1部,专业技术课程课件制作达到100%。

(2)师资队伍建设

两年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增聘兼职教师6名。

每年选派10名以上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2个月。

二年内,通过“聘、培、赛、派、研、创”等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养,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关系。

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建设集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用于建筑专业教学和建筑技术培训的校内外建筑实训基地,充分开发和利用新型建筑实训基地的功能,新建2个专业实训室,即建筑施工专项实训室和土木工程实验室;

继续完善CAD实训室、工程算量室、测量实训室等3个专业实训室;

按照工学交替需要,再新建5家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共建1处生产性实训基地。

(4)社会服务能力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能力。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为建筑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每年实现为本区域内建筑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1500人以上。

3.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实用性、特色性、协同性原则,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融入建筑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高起点制定项目建设计划,高水平规划建设内容,优化师资水平,强化实训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彰显专业办学特色,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对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明确建筑产业行业主要岗位设置标准。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职业教育专家作顾问,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广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工作,认真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实施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一分段滚动式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构建“二一分段滚动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为切入点,重点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培养,构建“二一分段滚动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

学生前二年在校学习,理论课与实训课滚动进行,第一年一边上理论课一边到实训室进行基本功训练;

第二年边理论边到实训室或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进行实场实景教学,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就了解企业生产的具体要求;

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基本形成专业加产业,教学加研发,学习加生产,培养加就业的有机链条。

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建筑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实施订单培养

通过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建筑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与济南一建共同举办订单培养班,校企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加大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力度,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济南一建培养一线施工员、预算员等,实现培养过程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

按照工作过程,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整合课程内容,并将建筑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标准与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中,校企共建,开发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使其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反映企业的典型案例;

体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

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

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等)、专项能力训练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工种与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

课程建设与改革,要突出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是创新教学内容

积极与建筑产业行业交流,探讨建筑专业发展趋势,以跟踪学科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建筑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

在保证课程体系总体建设的前提下,开发精品特色课程,稳定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强化核心课程实训内容。

坚持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结合,适时调整更新课程设计内容,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规范的中职教学系统,包括实施课程的规范、教学各领域的规范(核心)、教学评价的规范;

形成“三化”教学模式,即:

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化,专业理论课程的活动探究化,实训拓展课程工厂化。

规范、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

规范、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学生的探究化学习;

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

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实训教学,加强学生实训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落实“安全实训十要十不准”和“六讲六零三精心”制度,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实训课质量与效率。

坚持学生技能“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每学期一次技能大赛”制度,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练中赛规范化、常态化,强化学生技能。

③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一是科学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在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围绕“专业技能”与“核心能力”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编写核心课程教材。

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紧密围绕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工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规划,确定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实训等8个优质核心课程,修订核心课程教学计划。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任务与目标

建设

时间

负责人

建筑施工技术

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形式完成核心课程的建设。

2013

李金翠

建筑工程造价

2014

刘善华

AutoCAD建筑制图

韩伟伟

房屋建筑构造

徐继东

二是建设核心课程教材

按照“工学结合四对接”(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专业课程对接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顶岗实习对接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能够满足“生产、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方案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

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要求,遵循“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工学结合、利于教学”的原则,编写《AutoCAD建筑制图》等4本适合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核心课程教材。

④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

一是改革教学模式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实际,继续提升“滚动式教学”教改特色,尝试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训兴趣与效率;

增加感知教学和模拟实习,减少实习材料的运用和设备的消耗;

采用观看专业教学光盘、企业参观学习、教师讲解等感知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建构学生评价体系

按照建筑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民主、主体多元、与企业对接的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能力成果评价体系、教学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反馈评价体系等。

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严把技能鉴定关,推行“双证书”制度,抓好过程管理,严把期中、期末考试关,单科结业考试关,实施补考制度,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注重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确保人才评价模式多元、科学,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互惠机制,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量化指标及教学监控管理制度。

将教师工作量、教学业绩、师德考评等内容纳入学校制定的《教师工作量化千分制实施细则》,并将其与教师绩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着力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实训仿真教学软件,开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真实性,带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是建设多媒体课件资源库。

收录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多媒体课件,通过专业建设网络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同时,大量引进中职教育先进地区的优质课件资源,供教师们学习交流和使用。

二是搭建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比武)、常规考试试题库,实现计算机无纸考试和笔试的有机结合。

实现更广泛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两年建设期内,构筑起多媒体终端的信息化交流系统,以实现专业教学与全国领先水平接轨。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表

项目

完成时间

工程测量电子教案、课件及试题库

张化民

2013年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课件试题库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件试题库

刘景新

建筑施工技术电子教案、课件及试题库

2014年

建筑工程造价电子教案、课件及试题库

AutoCAD建筑制图电子教案、课件

2.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两年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

选拔刘善华、徐继东2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每年2个月的企业实践、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等一系列途径,使其在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教改能力等方面大幅提升,并能够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起到引领、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

(2)骨干教师培养

建设期内,培养韩伟伟、李金翠、张化民等6名骨干教师。

通过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兄弟学校学习、下企业锻炼等形式,使之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承担相应核心课程的教学,并有能力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

(3)“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通过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实践、校本培训等形式,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实操培训、实训指导培训,使他们能胜任专业理论、实训教学任务,具备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

每人至少掌握1项核心技能,熟练程度高,获得多个高级工及技师技能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从合作企业和本地行业中聘请6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对其做进一步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5)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四心”育人德育管理制度,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实施教研创新领航计划,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将教学研究融入教学过程,组织开展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使多数教师能上示范课,均能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题研究水平普遍提高,都有个人的研究课题。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健全校企合作的机制

①面向区域内建筑设计、建筑质检、建筑施工等领域,联合成立共建领导小组,完善“五共四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即“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与济南一建、历城第八建筑公司、济南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济南建筑装饰总公司、济南建筑协会等企业和社会组织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设立专家工作室,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促进专业的企业化发展。

②制定学生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重在制度建设,强化落实。

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的新机制,加大工学结合力度,拓宽工学结合广度,加深工学结合深度,提升工学结合层次,努力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③完善各种制度,引进企业文化,以经营专业的思路,形成专业管理的“企业化”特色。

建立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构,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监督和检查。

(2)集团化办学

充分发挥我校牵头的“济南市建筑工程施工职教集团”的功能,巩固与中铁十四局、济南一建、历城建安公司、济南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济南建筑装饰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按照“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建活动要求,推广“课堂进工地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的合作模式,完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发挥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功能。

完善“五共四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

实现校企合作在思想、理念、方法、措施、技术等方面深度融合,促进专业的集团化发展。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两年建设期内,新建2个专业实训室,完善3个原有专业实训室。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对接为导向,新建建筑施工专项实训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升级部分实训设备,完善CAD实训室、工程算量室、测量实训室。

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把企业管理理念融入教学内容,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创新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新建校内实训基地(室)一览表

主要

功能

主要设备配置

建设时间

建筑施工专项实训室

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仿真教学

砂浆搅拌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对焊机、钢筋调直机、双轮手推车、检测工具、冲击电钻、型材切割机、激光测量仪、各类量具、卡具等。

赵善武

土木工程实验室

实现建筑结构的仿真教学

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成型振动台、金属反复弯曲机、水泥电动抗折试验机、砼搅拌机、砂浆搅拌机、数显压力实验机、万能试验机、水泥稠度仪、水灰比测定仪、砼抗折试验装置、多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