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601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2)企业产品和运营不断升级13

(3)重点拓展国际市场14

四、行业竞争格局14

1、国际竞争格局14

2、国内竞争格局15

(1)市场化程度16

(2)竞争格局18

五、行业主要壁垒20

1、产品质量标准要求高壁垒20

2、销售渠道壁垒20

3、技术壁垒21

4、规模经济壁垒21

5、资金壁垒22

六、影响行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22

1、有利因素22

(1)能源需求决定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22

(2)油气整体探明率低,能源勘探开发尚有提升空间23

2、不利因素24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对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采取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

负责机械行业的宏观管理,其职责包括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目标及产业布局;

研究拟订、修订产业政策并监督实施;

审核行业重大项目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

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

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

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

管理通信业;

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

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此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环境保护部等政府部门分别负责生产许可、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是公司所处行业的全国性协会,主要任务是:

调查研究行业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提出建议;

受托承担本行业的经济技术信息的统计收集、研究分析,撰写和发布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准则,协调会员关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协助组织制定、修订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组织和推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

2、行业监管体制

(1)产品生产许可、认证制度

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

根据《关于公布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的公告》(总局2010年90号公告),国家对防喷器及防喷器控制装置、钻井悬吊工具、抽油设备等钻采设备依法审核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②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制度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相关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改造单位,以及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制造单位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制造、改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③API会标使用许可

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美国石油学会)是美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商业协会,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最成功的制定标准的商会之一,拥有API标志的石油机械设备不仅被认为是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先进水平。

API会标是API的注册商标和使用商标,API将会标使用权授予合格的许可证持有者,证明使用者已经获得会标的有效权力,同时使用者通过会标使用向买方保证使用会标的每项产品均符合相应的API规范,取得API认证的制造厂生产的产品可进入国际市场。

石油机械类产品只有达到API标准要求并经API指定的审核员实地审查后,在生产设施及生产程序合格时才被授权在产品上使用API会标,授权有效期为三年。

对于属于API标准范围内的产品,境内外用户一般会选择通过API认证的产品。

(2)油田用户的供应商资格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是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最大的需求者,三大石油公司采购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品及服务实行招投标方式公开选择产品供应商,在供应商网络内推荐供应商。

以中石化为例,中石化实行供应商许可供应产品目录制,严格限定供应商准入时的许可供应产品,规定采购部门只能在许可供应产品目录范围内采购,严禁超许可供应目录采购;

实行供应商年度评审制,每年各直属企业采购部门牵头组织生产、设计、机动、技术等部门和使用单位,对交易供应商资质、经营状况、生产装备、产品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跟踪剖析潜在隐患,防范采购风险,停止综合评审不合格供应商的交易资格。

中石化全面实施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对每笔采购合同实时评价,对每家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结果向业绩优秀的供应商实施订货倾斜,培育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群体,淘汰实力弱、业绩差的供应商。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2)主要产业政策

二、行业产业链构成

1、行业范畴

油田服务行业是能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

油田服务行业包括从地球物理勘探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技术服务活动,广义油田服务行业包括石油装备和器材制造业务。

2、油田服务产业链

根据油气勘探开发的流程,油田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物探,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建设、采油、增产等六大类。

三、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1、油气勘探开采资本支出规模决定行业市场规模

石油产业链大致包括了石油开发商、石油设备制造商和油田技术服务供应商等群体。

石油开发商一般只从事油田勘探投资、油田生产管理、原油集输、石油炼化和成品油销售,把与石油开采有关的绝大部分作业环节、油田专用设备制造及维修等业务外包给石油设备制造商和油田技术服务供应商。

因此,石油开发商的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决定了油田服务、设备等领域的市场规模。

为应对国内油气资源紧缺局面,国有石油公司在常规油气增产、非常规气开发以及海外找油等领域内开始加大投资力度。

油气田增产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制定了“三个大庆”和“五大会战区域”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油气产量方面均有增长目标。

2006年,我国两大陆地石油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支出总和为1,369.22亿元,2007年环比递增37.86%,2008年环比递增13.7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勘探开发支出出现下滑,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2011年的勘探开发支出环比增长3.43%,2012年环比增加38.29%。

2、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业稳中趋升

2000年以来,受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长和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石油公司逐渐加大油气勘探和开发力度,拉动各国石油上游产业投资逐年加大,石油勘探资本开支的增长拉动了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与技术服务的需求稳步增长。

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生产总值2008年以后虽然总量一直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特别是金融危机蔓延以来,行业全年产值增速由2008年68.03%骤然降至2009年15.60%。

尽管如此,面对复杂多变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仍保持平稳增长,总产值由2007年仅有的576.42亿元增至2012年1,990.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达到28.12%。

资料来源:

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

3、国内石油公司海外权益投资将引导国内设备和服务出口

我国产品具备成本优势,大致为国外同类产品成本的30%~50%。

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钻机、钻头、防喷器和采油树等制造工艺成熟、具备出口竞争力的系列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

中国近几年来加大了海外石油扩张,我国海外作业产量的提高有助于我国的石油钻采设备开拓国际市场。

凭借与国内石油公司的多年合作关系,国内石油公司海外权益投资的逐年增加将逐步引导国内设备和服务供应商走出国门。

由下表可以看出,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从2007年的97.27亿元攀升至2012年219.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64%。

4、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生产商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另一类是新兴的民营企业。

目前,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尚处于整合阶段,缺乏具备绝对实力的领军企业,主要原因为,国有老企业经营体制处于转型期,历史遗留问题和人员负担重,市场适应能力有限;

而新兴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但由于规模小,缺乏技术和资金实力,产品单一,资金链脆弱。

由于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专业性强、市场准入门槛高,其他机械制造领域的巨头亦难以参与该市场。

同时,本土生产商存在巨大成本和技术适应性优势,不存在外资借助强势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可能,所以竞争风险要远远小于其他传统产业。

但油田客户需求十分庞大,跨机电、钢材、化工等诸多领域,以胜利油田为例,2013年度胜利油田全年生产原油2,776.20万吨,超年初计划6.20万吨,同比增加21.20万吨,连续18年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全年完成二维地震1,273千米、三维地震1,348平方千米、完成探井77口。

新增控制储量8,175.09万吨、预测储量9,128.21万吨,仅该市场每年就要采购56个大类、共计12万项物资,采购资金达数百亿元人民币,胜利油田物资采购模式亦呈现集中化、标准化趋势。

因此,未来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业组织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市场集中度将向实力雄厚的综合型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商倾斜。

(2)企业产品和运营不断升级

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如何融入国际大市场并参与世界同行业竞争,是各企业面临的生死存亡问题。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行业中各企业纷纷在产品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结构调整、基本建设、技术改造上优化升级,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商正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成套设备承包商、交钥匙工程方向迈进,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经营方向发展。

(3)重点拓展国际市场

西方国家石油装备价格很高,不但一些亚非拉产油国在寻找替代产品,部分西方石油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也在寻找替代产品。

我国在部分用量较大设备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如井口装置、抽油机、抽油泵、钻具、管材等,因此提高了此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使国内产品更多地打入国际市场,使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国内各项产业政策亦给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出口带来便利,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品将在世界石油装备制造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

四、行业竞争格局

1、国际竞争格局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石油钻采,但只有20多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制造石油钻采设备,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和罗马尼亚等少数国家竞争能力较强,能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质量较好的油气钻采所需要成套石油钻采设备产品。

就陆地钻机而言,美国和中国石油机械公司是市场主导,同时还存在德国、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小型制造企业。

美国石油钻机年生产能力在400~500台左右,产品出口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包括原苏联其他成员国)石油钻机年产量在200台左右,主要供应国内使用;

罗马尼亚石油机械制造历史较短,和我国基本相同,但发展很快,能够年产系列化的陆地和海洋石油钻机100多台,除自用外,还向20多个国家出口,石油机械成为罗马尼亚主要支柱产业。

美国Nov是世界最大钻机和钻采设备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全球钻采承包商;

除本土外,在加拿大、阿联酋、挪威、荷兰和中国等地设立制造企业,Nov在钻机设备上占有绝对垄断份额。

从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相比美国和欧洲等国,中国的石油钻采设备在机械产品方面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中国的石油钻采设备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钻机、钻头、防喷器、采油树等机械产品积累的制造工艺已日趋成熟,配合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的石油钻采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已经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2、国内竞争格局

油田服务行业是指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能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上的油服行业还包括石油装备和器材的制造业务。

国内油田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与石油开发领域所独具的专业性以及国内石油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随着国内石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在新技术应用的推动下,形成了产业链各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格局。

(1)市场化程度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作为油气服务行业细分行业之一,其市场化程度随着国内石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升。

国内石油体制改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1998年,主要标志是石油总公司成立,完成政企分离。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属各大油气田企业初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确立了以油公司为核心,以专业技术服务和设备生产公司为辅、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多种经营等业务单元的集团公司管理体制。

这一阶段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方式形成的生产组织运作模式和封闭经营的原有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形成了石油工业勘探、钻井、油建、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生产技术与服务市场的垄断竞争局面。

第二阶段:

1998年至2001年,主要标志是三大石油集团成立和上市,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实现了油田主业与服务业的分离。

1998年,三大石油集团成立,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并且相互竞争的格局。

随后三大石油集团上市,推动了三大石油集团分别展开了大规模的“主辅分离”的经营体制改革,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将石油勘探、采油、炼油等核心业务作为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而将包括测井、射孔、录井、测试、机械设备等非核心业务从主体中分离,从而围绕三大石油集团的下属各油田,形成了为油田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公司,通常被称为存续企业,虽然这些公司仍保持国有控股架构,但在体制上由过去的一个市场主体转换成了油田主业和服务业务两大独立市场主体。

由于油田存续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按照油田区域配置的,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其重点服务的客户基本围绕各区域的油公司开展,这个阶段的专业服务公司具有典型的区域垄断性。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随着石油体制改革深入,服务性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实现了服务性与区域性分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三大石油集团的上市,投资者对其效益和成本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后开放油田服务领域成为一种趋势,推动了国内油田服务企业的进一步改革。

三大石油集团通过专业化重组来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在强化专业性和总体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弱化了各油田存续企业的区域性特征,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化程度。

在石油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油田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油田客户基于提高油气产量和利润水平的考虑,已将石油机械对外全部开放市场,面向全社会招标,选择行业中技术先进、质量较高的优势企业进行合作。

因此,相对于油田技术服务细分市场,石油机械装备市场开放程度更高,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尤其是钻采设备,采油设备,固压设备等大宗设备基本是完全竞争。

目前,中国的石油机械装备体系已经能够提供油田所需的80%以上的设备。

国产化程度高的主要是钻井设备,采油设备和固压设备。

但是高端的装备,以及一些工具由于受制于加工能力和一些关键材料工艺的因素,还需要国际进口。

(2)竞争格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将油田技术服务、设备制造及维修从石油开发业务中剥离,经过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竞争者:

①转制的国有存续企业,三大石油系统下属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基础较好,技术积累有一定优势

中石油拥有37家石油和石化装备企业,在石油装备领域,拥有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济柴动力总厂,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6大基地,产品主要包括石油钻机系统,石油钢管,三抽设备,钻修机,固控系统等。

中石化拥有江汉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和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4个油田企业共22个二级单位开展石油机械装备和仪器工具研发业务,主要生产的设备包括固压设备,高压管汇等作业设备和牙轮钻头,测录井系统,随钻测斜仪,井下工具等。

②石油系统改制剥离后形成的民营企业,以及离开国有体制的员工创办的民营企业

这类企业在原有区域市场方面具有客户优势,机制较活,发展速度很快。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油气田勘探、开采面临越来越多难题的出现,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管理创新,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五、行业主要壁垒

1、产品质量标准要求高壁垒

由于石油钻采作业高危性特质导致其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这些安全性主要依赖高质量、高可靠性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来保证,因此各油田均制定非常严格产品技术标准和采购技术要求,包括相关国家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此类标准从指标水平、质量可靠性和验收检验都提出高要求,这些标准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障碍。

2、销售渠道壁垒

受产品销售半径影响,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具有客户成分单一,高度依存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产品销售区域分布较为集中,这种特点决定进入该行业具有销售渠道壁垒。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具有较强专业性和针对性,石油公司选择产品时主要考虑技术性能、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各大油田多年在采购钻采设备时,习惯采购已经经过现场使用验证品牌产品,非常重视所采购产品使用经历。

一个新品牌产品进入油田使用需要经过许多程序,包括技术论证、现场试验、小规模使用,最终才能进行全面推广,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严格评价。

因此,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厂商领先市场地位一旦确立,很难被市场新进入者动摇。

3、技术壁垒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应用于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不同作业环境和作用习惯要求不同技术和设备,特种技术和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整个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技术密集度很高,要求企业具备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

由于各油田地质构造和成油结构的差异,勘探钻井和石油开采技术多样性,以及在勘探开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对勘探开采作业设备及工具的性能、质量、稳定性、针对性均有较高要求。

因此,对行业内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

对新进入者而言,由于缺乏对行业正确认识,缺乏对用户需求了解,缺乏一定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其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适用性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很难在短期内开发生产出适合油田使用的中高端产品。

4、规模经济壁垒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属于高端产品,其规模经济性要求非常高。

由于在油井作业现场有一定危险性,如高温、高腐蚀性、防风防爆等特殊情况,所以对油井技术工艺要求及其高,对设备制造商的加工设备、企业规模、材料要求、产品安全标准提出了很高要求。

然而,和国外同类产品设备制造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产品技术水平、质量稳定性以及运作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国际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业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其规模经济性壁垒很高,沉没成本较大,中小企业难以生存。

5、资金壁垒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该类客户对产品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单一制造商通常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具有多种产品生产能力的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生产所需生产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人员成本高,大型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品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需求多变”等特点,流动资金占用量大;

新产品开发需要大量研发资金投入。

此外,行业特有销售模式导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供应商面临资金压力,通常公司先将产品交付客户,客户验收合格后3~6个月付款,通常还需扣留5~10%左右的质保金。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也阻止了一些现金流不足的公司进入该行业。

因此,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存在较高资金壁垒。

六、影响行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能源需求决定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我国原油消费总量从2002年2.25亿吨攀升至2012年4.76亿吨,复合增长率为.78%,而我国同期原油产量却增长缓慢,仅从2002年的1.67亿吨增加到2012年2.07亿吨,复合增长率仅为2.17%。

能源供需矛盾不得不依赖国外进口来解决,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依赖率已高达58%。

根据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天然气消费保持25%左右的增长,在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

而天然气产量增速只有15%,远低于消费增速,2015年产量只有1,700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2015年将达到900亿立方米。

对于国有石油公司而言,首要任务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资本支出计划除了受国际油价影响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

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保持高位,天然气缺口凸显。

自产油气不足以满足国内对能源需求,长期来看保证油气供应仍是国有石油公司的战略任务。

因此,随着国内对能源需求的攀升,我国油气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为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带来发展机遇。

(2)油气整体探明率低,能源勘探开发尚有提升空间

我国油气对外依赖度日益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勘探开发设备、服务等因素导致探明率还很低,因此石油天然气勘探尚有发展空间。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表明,中国石油地质探明率为26%,勘探处于中期阶段;

天然气探明率为15%,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

根据国家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率也只有12.1%,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

一方面是石油需求巨大,依存度不断提升,一方面是探明率不高,石油供给不足。

解决这一矛盾就必然要加大勘探力度。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2年,地质矿产勘查投资总额1,259.24亿元,其中,油气矿产勘查投资749.10亿元,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510.14亿元。

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渤海海域蓬莱9-1油田、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靖安油田和红河油田新增探明储量大于1亿吨;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四川盆地成都气田、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千亿立方米,截至2012年底,全国石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5.2亿吨。

胜利油田在勘探领域完成重大突破,2012年新增探明储量1.32亿吨,控制储量1.44亿吨,预测储量1.59亿吨,其中东部探区连续30年新增探明储量1亿吨,连续10年新增三级储量均超1亿吨。

因此,较低的探明率以及勘查开发技术进步为我国领土内的能源勘探开发留下发展空间。

2、不利因素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制约了新产品尤其高新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影响行业持续国际竞争力。

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主要采取模仿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国外先进产品进行研发试制,引进技术往往停留在消化阶段,缺乏原始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相对缺乏。

同时,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急速扩张,行业专业人才处于严重紧缺状态,这也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