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35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贫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汇报Word文件下载.docx

20XX年启动的176个重点村已完成规划任务的80%,新建特色产业基地9.3万亩,新(维)修村组公路1135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465公里,兴修水利设施480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5.1万人,帮助5万农民用上安全洁净水,实施“一建三改”7350户。

三是产业扶贫不断深入。

20XX年,全市投放扶贫到户小额贴息贷款5440万元,发补贴息资金272万元,支持1.98万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22个,入社农户累计达到2278户,农户入社资金93万元,发放贷款394万元。

四是扶贫培训全面完成。

完成各类扶贫培训37800人次,占年度任务的109%。

其中,“雨露计划”培训8952人,扶贫干部培训285人次(重点村支部书记196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567人次。

五是扶贫搬迁深入开展。

全市完成扶贫搬迁2834户11612人,占省下达任务2769户11076人的102%。

各地将搬迁扶贫与库区移民、生态移民、村庄整治、产业发展和整村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户生存发展条件,培植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六是老区建设得到加强。

启动24个老区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老区贫困乡镇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市老促会筹集专项基金300万元,为老区重点乡镇争取老区扶持资金20万元,市级老促会扶贫基金由过去的50万元增加100万元。

七是新一轮城区扶贫规划扎实推进。

认真编制并高标准启动了城区农村扶贫第二个规划。

启动实施城区农村扶贫项目132个,新建产业基地4500亩,新发展山羊2700只、养殖土鸡7万只,实施村庄环境整治9个村750户;

西沟乡和大川镇两个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启动实施;

茅箭区廖家和东沟两村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对接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八是试点示范取得实效。

全市“县、片、乡、村”四个层面的扶贫试点示范工作全面展开。

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在巩固20XX年49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75个试点村建设,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前列。

竹山县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已完成规划项目的87%,完成投资62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3%。

郧县连片开发项目全面启动。

房县整乡推进扶贫搬迁取得新的成效,竹溪县20个互助资金试点村全面启动,农业工业园建设得到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全市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对接工作全面展开,城区“两项制度”对接试点初见成效。

通过试点示范,培植了新典型,创造了新经验,探索了新模式,开辟了新路子。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以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一)抓深化认识促扶贫地位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针对贫困山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党政领导责任,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中之重来抓。

新阶段以来,我们始终将扶贫开发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历史性机遇之一,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十堰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全市“十一五”期间三大历史任务(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服务南水北调、扶贫开发)之一来抓,并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同时,我们按照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十堰实际出发,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把整村推进作为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努力以整村推进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整村推进水平。

市委、市政府先后于20XX年、20XX年两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20XX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统三分”战略;

20XX年,进一步提出了“一城两带”战略。

这两大战略的实施,都要求以扶贫开发为突破口,以“兴、建、创”(即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载体,全面抓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的扶贫开发工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牢牢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主动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适时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定期研究扶贫工作重大问题,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

先后在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人代会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5月份,市委、市政府又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在年终对责任状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市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分别就县市区扶贫责任制考核、“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扶贫工作目标考核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各职能部门围绕扶贫开发大局,围绕重点村整村推进,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了扶贫工作合力。

20XX年市级财政用于城区农村扶贫的专项资金由过去的7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将市老促会扶贫基金增加到100万元。

三是积极谋划“十二”扶贫开发工作。

根据省扶贫办统一安排,我们在全市扶贫系统组织开展扶贫到户专题调研,掌握扶贫到户的现状,了解基层群众对扶贫到户的呼声和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扶贫到户的对策建议。

此外,还开展了郧县农房保险减贫、竹溪县农业工业园模式、城区两项制度对接及产业扶贫互助资金等专题调研,一些建议已被省市“十二五”规划吸收。

同时,围绕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量掌握翔实数据材料,编制完成了《十堰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初稿,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抓责任分解促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强化县市区党委、政府的责任。

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坚持把解决贫困人口、重点村建设、雨露计划、搬迁扶贫、贫困农民增收、资金整合、社会扶贫和扶贫机构建设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百分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彰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同时,我市从20XX年开始,每年拿出1000万元分别奖励县域经济考核前3名,扶贫开发是其中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已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扶贫搬迁工作考核前两名的县市区。

通过强化责任,完善考评,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职能部门责任。

充分发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调沟通,推进“大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每年就年度重点村建设、扶贫搬迁、信贷扶贫项目申报、城区扶贫项目计划、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等工作,协调扶贫与发改、财政、民政、统计等部门沟通协商,共谋扶贫开发工作大计,形成了互商互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扶贫系统责任。

按照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中进行检查督办、年底严格考核兑现的工作要求,切实强化了扶贫部门扶贫对象的认定之责、扶贫计划的审核把关之责、扶贫项目实施督导之责、扶贫效益的考核评估之责。

四是强化责任考核。

20XX年5月上旬,市委、市政府组织3个考核组,由市级领导带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对20XX年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扶贫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予以通报。

同时,对市扶贫办实行了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并纳入全市行评范围,以考核促责任落实,以行评促政风转变。

(三)抓重点难点促整体平衡推进。

一是大力实施重点村建设。

紧紧围绕“三个确保”的目标要求,坚持“兴建创”不动摇,继续按照“验收一批、推进一批、启动一批”的思路,以整村推进规划为依据,大力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加强检查督办,不断提升整村推进水平。

先后对20XX年启动的10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对20XX年实施的174个重点村进行了督导检查,对20XX年实施的176个重点村进行了部署安排。

同时,高标准编制了176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举办了鄂西北片(含神农架林区)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召开了整村推进现场观摩推进会,使重点村建设推进有力、富有成效。

二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

我市连续8年将扶贫搬迁作为各级政府“十件实事”来抓,并实行县市区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搬迁方式和具体措施。

紧紧围绕“一统三分”战略,以整县脱贫奔小康、竹房城镇带和汉江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扶贫搬迁与库区移民、生态移民、地灾搬迁、单亲母亲和残疾人搬迁有机结合,做到规划先行,突出特色,集中安置,培植了一批扶贫搬迁与新农村相结合的新典型。

  三是多管齐下规范雨露计划管理。

组织开展了雨露计划专项检查,对少数培训基地存在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

开展了雨露计划培训基地重新申报认定工作,制定了因素法分配雨露计划资金方案,分解下达各基地年度培训任务。

9月份,我市在郧县召开了雨露计划专题工作会议,培训了业务,规范了操作,重申了纪律、推介了典型。

  四是扎实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

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试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制定了《十堰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和入户调查,全面完成了信息采集和录入任务。

  五是高标准启动新一轮城区农村扶贫规划。

研究制定了《十堰市城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0-20XX年)》,明确今后三年城区农村扶贫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及方式、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编制下达了年度城区农村扶贫项目计划,制定出台了城区农村扶贫项目考核验收办法,组织开展了城区农村扶贫重点项目观摩推进会,有效推进城区农村扶贫工作。

(四)抓重大项目争取促资金增量。

我们坚持把项目争取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密切关注政策信息,主动加强向上汇报争取,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实现了常规项目不减少,重大项目有进展,试点项目有增加。

20XX年,全市共争取扶贫资金52447万元,比同期增长5.7%,其中,无偿扶持资金20007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2440万元。

在继20XX年丹江口市纳入全省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竹山县列为国家“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之后,省委、省政府又研究制定了涵盖农发、财政担保、环保、小流域治理、国土、新农保、教育卫生、通村水泥路建设、安全饮水、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对口帮扶等10余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

郧县纳入20XX年国家连片开发试点县项目,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00万元;

竹溪县被列入全省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20个试点村安排扶持资金300万元;

房县门古寺镇被列入全省老区重点连片开发试点乡镇,扶持资金250万元。

(五)抓领导示范促对口帮扶到位。

我市31名市级领导除正常分工、联县包点外,从20XX年开始,每人带领1-2个市直部门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

20XX年,市委书记陈天会多次利用双休日时间,带领扶贫等相关部门深入到边远贫困乡镇和城际贫困村调研,并把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狮子沟村作为自己的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

市长周霁到十堰工作后不久,主动联系自然条件最恶劣、扶贫任务最繁重的郧西县,并把该县涧池乡泥河口村作为扶贫联系点,多次带领有关部门深入扶贫点指导工作。

时任市政府副市长、现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贺盛有先后5次带领扶贫办深入各地检查指导扶贫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据统计,去年以来,市领导到各自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达100余人次,解决重点村实际问题300余个,为市直部门和县乡驻点帮扶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市领导示范带动下,全市累计争取各类扶贫帮扶资金2.54亿元,其中,中直单位帮扶资金1.1亿元,引进项目55个、资金950万元;

省直单位帮扶资金1.2亿元,引进项目153个、资金450万元;

市直各部门帮扶资金2443余万元。

(六)抓系统建设促业务提高。

一是扎实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

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的要求,切实加强扶贫系统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提升扶贫工作水平。

二是注重扶贫机构建设。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强化扶贫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市政府每年为扶贫部门安排了专门的项目工作经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高效运转。

有条件的县市还配备了乡镇专兼职扶贫干事。

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省对县实行“四个直达”后,我们及时调整项目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实行了“一个规划统领、一个文件统筹、一个漏斗向下、一套机制规范”的“四个一”的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扶贫项目申报备案制、公示制、预拨制、审计制,杜绝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二、当前十堰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贫困人口多。

20XX年,全市还有贫困人口89.2万人,分别占全国3597万人的2.5%,占全省630万人的14.2%;

贫困发生率为36.3%,高出全国31个百分点、全省20.5个百分点。

2、发展差距大。

我市6个重点贫困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比差距很大。

20XX年,我市6个重点贫困县市人均GDP为20860元,是全国23560元的88.5%,是全省22050元的94.6%;

人均财政收入为2402元,是全国6109元的39.4%,是全省3350元的59.2%;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52元,是全国5919元的58.3%,是全省5832元的59.2%。

3、返贫机率高。

我市大部分农村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且多是革命老区、库区和地方病高发区。

农村致贫因素复杂,返贫机率高。

一是生存环境致贫。

全市约有65%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远山区、深山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且大部分地区资源贫乏,既便有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开发,造成长期贫困。

二是工程影响致贫。

1968年7月,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157米后,淹没我市四个县市区共30个乡镇,涉及人口60706户287361人;

淹没区内建国后十年建成的农田水利、广播通讯、文教卫生、集镇交通等全部付诸东流。

由于当时补助标准过低,内迁以后靠为主,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耕地面积少、土地瘠薄,生产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在贫困线上徘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1990年开始首次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后,我市所涉及的丹江、郧县、郧西三个县市,处在172米水位线以下的10余万人十年来被限制了发展,坐等搬迁,路不能修,树不能栽,项目不能上,投入得不到,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工程进入后靠内安的攻坚阶段,几十万移民仍然要面对重建家园、缺少资源、发展困难的难题。

三是自然灾害致贫。

十堰地质结构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农业灾害频繁。

“下雨三天淹,天晴三天旱”,经常性旱灾与局部性的洪涝、冰雹、霜冻并存。

全市大范围的“卡脖旱”历年平均1.3次,洪暴灾害两年一遇,极端低温冻害7年左右周期性发生,冰雹、秋寒、连阴雨交织出现时有发生,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一遇灾就返贫。

全市每年因灾返贫人口8万多人。

四是市场风险致贫。

近年来,我市农民有因产业致富的成果,也有因产业受挫返贫的教训,比如前几年的“姜贱伤农”、“猪贱伤农”、“药贱伤农”等,都是典型例证。

五是文化智力低致贫。

思想观念落后、缺文化、缺技能,越来越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

据统计,全市现有劳动力110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占25%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30%。

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为文盲、半文盲或小学,“等、要、靠”的依赖思想严重,致富无门,打工无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六是病残致贫。

目前,农村医疗条件虽有所改善,但有病看不起和大病治不起的问题仍然突出。

“120一响,半头牛白养”,“得个阑尾炎,白种半年田”。

一些农民得病后只能是“小病拖,大病扛”,“一人得病,全家致贫”的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同时,十堰也是地氟病、碘缺乏症等地方病高发区。

全市目前有12个地氟病区村,总人口1.17万人。

七是因教致贫。

特别是上大学仍然是农村致贫一个重要因素。

4、工作任务重。

全市89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远山区、深山石山区和库区,生存环境恶劣,脱贫难度很大;

全市行政村虽然基本上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覆盖人口不到50%,还有30%以上的村民小组不通砂石路,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全市还有128万人没有实现安全饮水;

还有2.9万户11.6万人需要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

省里提出到20XX年,全省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对十堰来说,任务繁重,压力很大。

三、几点建议与请求

1、恳请省政府向国务院扶贫及国家发改委争取将我市整体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秦巴片区)试验区范围,并优先享受国家片区开发的有关政策。

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选择部分贫困程度深、有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地区,制定专项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开展扶贫攻坚,争取明显改善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据了解,国家初步拟定11个片区并加上疆、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共14个片区。

目前,我省的黄冈、大悟等地已列入了大别山片区,恩施和宜昌的五峰、长阳两县列入了武陵山片区,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新阶段以来,我市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村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返贫机率高,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请求省政府积极向国家扶贫办、国务发改委等部门争取将十堰市整体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秦巴片区试点范围,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照顾,帮助十堰加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2、恳请省政府建立十堰汉江生态扶贫试验区。

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境内汉江段全长216公里,占汉江总长的13.7%,占湖北段的24.9%;

流域面积7339.2平方公里,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4.6%,占湖北段的11.6%;

覆盖郧西、郧县、丹江口市3个县(市)和张湾、茅箭、武当山三区,总人口171.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9%;

总面积1049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4%。

十堰境内汉江流域是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贫困地区,加上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扶贫攻坚难度非常大。

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内安后靠10余万移民,还将面对重建家园、缺少资源、发展困难的难题。

建立十堰库区生态扶贫试验区,有利于推进我市“一城两带”战略,加快十堰城区、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

有利于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协调发展,树立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绿色崛起新形象;

有利于适应国家扶贫开发新要求,探索解决特殊类型困难地区扶贫攻坚问题。

为此,请求省政府批准建立十堰生态经济扶贫试验区,比照全省大别山和武陵山扶贫试验区的有关政策,配套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鼓励节能减排、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创新扶贫模式的试验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当前,十堰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正面临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

我们将以这次考核为契机,按照考核组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为全面改善山区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十堰建设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