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林学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学概论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以一定年龄时的林分平均高作为评定立地质量的高低。
⑩材积和蓄积量材积:
任何形式木材,如:
立木、原条、原木、方材、板材等的体积,单位:
m³
。
蓄积量:
简称蓄积,指林分中一定面积森林的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和。
3.植被分布规律:
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纬度地带性
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2)经度地带性
森林植被类型由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依次为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Ø
在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森林垂直带依次出现的具体顺序,称为森林垂直带谱。
森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关系的一般规律
森林垂直带由下向上的变化规律,与森林水平带由赤道向极地的变化规律一致。
森林垂直带谱愈近赤道愈完整,愈向极地愈少。
森林垂直带的变化以水平带为基础,森林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在纬度的水平地带性森林一致。
森林垂直带幅窄,而水平带幅宽。
4.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
(1)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3大植被区域:
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2)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地形的复杂,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东西两部分各不相同。
我国东部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我国西部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较少,且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大型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割断纬度渐变的影响。
因此,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为:
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北方林区。
5.森林的多功能属性和效益的涵义及其现实意义
森林在生态方面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
主要表现在:
(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通过固碳释氧,维持空气组成成分的稳定
(2)涵养水源、净化水质(3)保持水土、控制风蚀、防风固沙(4)调节气候、减灾防灾(5)保护生物多样性(6)净化大气、防治污染
森林的生态作用影响空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作用强,效益显著。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种重要的基因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能源。
森林在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
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生存所需的生物质产品和再生能源,可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
森林在社会公益方面的作用
森林的社会公益作用是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并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社会发展保障等方面。
6.三大效益含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生态方面
森林的生态作用影响空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作用强,效益显著,也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种重要的基因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能源库。
(二)在经济价值方面
(三)在社会公益方面
(1)森林的教育文化功能
森林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
森林是人们增长知识,进行科普教育的最直接的场所。
森林除了为文学家、艺术家提供安静、舒适、优美的创作环境外,还为他们的创作灵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对象。
(2)森林能产生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森林产生的芬多精即精气、香气,有天然杀菌作用,可净化人体、预防百病。
森林中丰富的阴离子,可使人增强健康活力,消除都市文明病。
林中漫步能恢复身体韵律,有利于形成优美、健康的身体。
森林的自然景色美,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清爽,是重要休憩场所和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
(详细内容与高中生物及林业资源概论相同)
双名法规定:
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第二个字是种名。
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应大写)和命名年份。
光周期:
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光周期现象:
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2.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6大类群。
3.被子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要形成果实。
4.植物组织及功能:
根据其担负的主要功能不同和形态结构的特点,植物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5.叶和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1)叶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叶:
叶片、叶柄、托叶
单子叶植物叶:
叶片、叶鞘
(2)花的结构
裸子植物花穗:
雄花穗:
小孢子叶、小孢子囊、轴、长枝、短枝、针形叶
雌花穗/球果:
苞鳞、种鳞/珠鳞、胚珠、轴、大孢子叶
6.果实的类型:
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
花的其他部分参与果实的发育而成为果实的一部分的果实称为假果。
根据果皮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通常把果实分为肉质果和干果;
裸子植物果实统称为球果。
根据果实形成的方式,果实分为单果、聚花果、聚合果。
第三章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
2.森林植物的主要种间关系
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捕食、寄生、偏利作用、互利作用
3.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
在同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群落为另一种森林群落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演替。
广义的森林演替是从裸地开始,由简单的先锋植物入侵、定居,逐渐改变环境条件,导致后继植物入侵、定居,形成新的群落,经过不同植物群落的更替、发展,最后形成复杂而稳定的森林群落的过程。
4..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改变,主要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的改变,甚至是全部物种就变化,就标志着群落进行了演替。
第四章
1.概念
土壤:
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2.典型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自然土壤
淋溶层(A层):
处于土体最上部,故又称为表土层,它包括有机质的积聚层和物质的淋溶层。
淀积层(B层):
它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
母质层(C层):
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产生明显的成土作用的土层,其组成物就是前面所述的母质。
耕作土壤
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3.五大成土因素:
气候
母质
生物因素
地形
成土时间
4.林业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1)寒潮
(2)“凝冻”和“冻雨”
(3)霜冻
(4)台风
(5)龙卷风
(6)雷暴
(7)冰雹
(8)干旱灾害
(9)洪涝灾害
(10)大风与干热风
5.森林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规律
1、限制因子定律
(1)什么是限制因子?
森林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2)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元素,在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2、耐性定律
(1)什么是植物耐性范围?
森林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只有处在这两个界限范围之间的植物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范围就是植物的耐性范围,即生态幅。
(2)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衍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过多或不足时,超过了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就不能生存甚至灭亡。
(3)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
阶段性作用
大气成分对森林的作用(不是重点,原文件的错误)
1)大气成分与森林
①二氧化碳与森林
森林是大气CO2的贮存库,是大气CO2的吸收“汇”和缓冲器,能起到遏制现今气候变暖的作用。
森林的采伐和利用过程是CO2的排放过程。
当森林破坏后,森林植物和土壤中贮存的大量的碳将以CO2的形式向大气排放。
②臭氧、氧气和森林
森林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制造者,森林植物是大气中氧气和CO2量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大气中的臭氧层对森林植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③氮与森林
氮通过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分解过程对森林发生影响。
有的氮氧化物如NO、NO2,会激发光化学反应,对森林植物带来一定的危害。
④大气污染与森林
大气污染物会通过雨、雪和雾对森林造成灾害性影响。
如酸雨。
森林和森林植物,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浓度条件下,对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能起到过滤、吸收和吸附作用。
许多森林植物都是监测大气污染的天然指示器。
2)辐射(光)与森林
①辐射(光)对森林的作用
光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照显著影响树木的形态。
②森林对辐射(光)的影响
森林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影响到光质、光强、光量等多方面,使森林的净辐射方程各分量及森林能量平衡方程各分量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对地区及全球气象与气候产生影响
3)气温与森林
①气温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通过对植物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而对植物的代谢过程发生作用。
直接作用:
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影响植物的内部生命活动和形态。
间接作用:
通过影响其它生态因子而对植物产生影响。
极端温度对森林植物的灾害性影响:
寒害、冻害、霜害、日灼等。
②极端温度对森林植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随纬度、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而有明显变化。
从赤道向极地随温度递减,可分成几个气候带,各气候带生有相应的树种和森林类型。
4)风与森林
①风对森林的影响
风的有利作用:
促进树木的蒸腾;
风媒传粉。
风的不利作用:
大风或干旱风影响树木的生长;
大风影响树木的结实;
大风对树木具有机械破坏。
②森林对风的影响
森林具有减低风速、改变风向的作用。
5)大气水分与森林
①水分对植物及森林的作用
A.水是植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水是植物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介质,植物生命活动的一些生理生化活动需要水分的参与。
C.水分影响森林植被的分布
D.水分影响植物的产量
②森林对大气水分的影响
森林会增加水平降水,对垂直降水是否增加还存在争论。
③极端水分条件对植物的影响
6.地形因子的概念:
地形即地表形态,指地表面分布的固定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其中,地表起伏的走向称地势;
地表起伏的整体形态也称地貌。
7.地形因子的间接作用:
地形是间接的环境因子,它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重新分配而对地表植被的分布起作用。
8.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最佳场所。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每一种物种的灭绝,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消失。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动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
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
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1 保护方式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离体保护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建立全球性的基因
11.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相互作用原理
(老师说此题是延伸题,根据所学自己整理,发挥)
第五章
1.角规的概念: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2.角规的用途:
利用角规可以测定以下因子:
林分单位面积总断面积,这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
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蓄积量
林分生长量
林分平均高(垂直角规)
3.立木材积表的种类及用途:
(1)一元材积表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一元材积表未考虑树高和干形对材积的影响。
即胸径相同的立木,其材积则不同。
所以,一元材积表适用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一定局部地区,使用范围较小,故一元材积表又称作地方材积表。
它不能用于查单株树木的材积,只适于计算林分蓄积。
一元材积表只需测定胸径一个因子,利用比较方便,我国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2)二元材积表
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二元材积表。
因二元材积表的编表资料是同一树种取于较大的地域范围,其适用地域较大,故又称为一般材积表或标准材积表。
它是最基本的立木材积表。
(3)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按树种或树种组,分别树高级编制的一元材积表叫做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树高级材积表是介于二元和一元材积表之间的一种表。
(根据直径与树高的关系,把相同林分平均直径对应的不同林分平均高分为若干等级称作树高级。
一般分3~7级,用罗马数字表示。
用树高级材积表测算林分蓄积首先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确定该林分所属树高级,然后用该树高级的一元材积表计算该林分蓄积,计算程序同一元材积表。
)
第六章
1.引种的概念
引种是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2.乡土树种的概念
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其为乡土树种。
3.种源的概念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
(在我国,通常种源以县为单位,繁殖材料或种子来自的县名即是种源名。
国内人们有时也将某一种源的树木群体简称为种源)
4.母树林的概念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对生长比较快的速生树种也可选用优良苗木营造。
5.种子源的概念
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6.采穗圃的概念
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7.生理成熟的概念
种皮松软、含水率较高,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子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8.生理后熟的概念
种子外部形态虽已具有成熟特征,但种胚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达到生理成熟,称为生理后熟。
9.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内在因素
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
种皮的机械构造
种子含水率(贮藏种子的含水量以安全含水率为度,种子安全含水率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贮藏期间保持其生命力的最适宜的水分含量。
种子的成熟度和损伤状况
(2)环境因素
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通气条件
生物因子
10.种子贮藏的方法及其使用条件
(1)干藏法
是把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种子在贮藏期间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贮藏方法,含水率低的种子适于干藏。
干藏法一般在可控制温湿度的种子库中进行。
普通干藏法
密封干藏法
(2)湿藏法
是将林木种子贮藏在湿润的环境中,在贮藏期间使种子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适于安全含水率高的种子,如栎类、油桐、油茶等。
湿藏法的温度应控制在0℃左右,最高不超过3℃为宜。
露天埋藏
室内贮藏
11.林木良种选育的途径
外来树种的引进、种内变异的选择、杂交育种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诱变育种、生物工程等是现代育种的新技术
12.树木遗传的品质和播种品质的内涵
遗传品质指繁殖材料的遗传背景,例如:
速生、丰产、优质、稳定性、抗逆性好等,以及对经济林来说的早实、优质、稳产等。
主要通过:
引种、选种、杂交育种来实现。
播种品质是影响田间播种质量的因素,包括种子物理性状、发芽能力、生活力和优良度。
第七章
1.实生苗的概念
直接由种子繁殖的苗木叫做实生苗。
2.胚芽的概念
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轴的顶端,是能发育成枝(茎与叶)的原始体。
3.自根苗的概念
采用扦插、压条和分株方法等无性繁殖方法获得的苗木称为自根苗。
4.假植的概念
假植是将苗木的根系用湿润的土壤上进行的暂时的埋植,分临时假值、越冬假值两种类型。
5.苗圃测试设施育苗的类型
现阶段林业苗圃的设施设备有以下类型:
(1)苗木生长控制设施设备。
如:
育苗容器、育苗基质、育苗架等。
(2)育苗环境控制设施。
温室、大棚、带遮阳网的炼苗场、全光下温湿度调控设施设备。
(3)试管育苗综合配套设施设备。
6.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容器育苗具有节省良种,育苗周期短,便于育苗全过程的机械化,所培育的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但是容器育苗也存在育苗成本高,容器苗窝根等问题。
7.设施育苗方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1)种类
温室育苗
容器育苗
组织培养育苗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
(2)优缺点
育苗材料萌发快,出苗率高;
繁殖率和成苗率高,节省繁殖材料;
苗木生长速度快,生长期延长,当年生长量大;
幼苗免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
育苗可以不受树种生长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育苗经济与技术成本较大。
8.营养繁殖苗的种类及主要方法
根据所用育苗器官和育苗方式的不同,营养繁殖育苗方法可具体分为:
插条育苗、埋条育苗、插根育苗、压条育苗、根蘖育苗、嫁接育苗等。
(2)主要方法
利用树木的茎、枝、芽、根等营养器官繁殖苗木。
9.苗圃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自然条件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结构、肥力和酸碱度等。
水文条件
水源、地下水位等。
地形地势
植被状况
病虫及鸟兽为害情况
(2)社会经济条件
苗木供给地区和范围
交通条件
周边地区劳动力状况
电力等能源供应条件
当地林业机构与造林与苗圃育苗的历史
10.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1)内因
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
扦插母株的种类、品种不同、生根能力不同,根据生根难易程度不同,分为易生根类、较难生根类、极难生根类。
母株采穗年龄
插穗的生根能力随母株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母株的着生位置及营养状况
一般阳面枝、侧枝、萌蘖枝比阴面枝、顶梢枝、树冠枝易生根。
(2)外因
多数花卉扦插温度在20--25°
C。
嫩枝扦插宜在20---25°
C,热带植物可在25--30°
C以上,耐寒性花卉可稍低些。
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3--5°
C有利于插穗生根,反之则利于插穗萌芽。
湿度
土壤湿度以50%--6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
光照
扦插需要一定的光照,但扦插初期应适当遮荫,光照太强不利于插穗成活。
氧气
扦插基质应能充分供氧。
11.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规律
(1)出苗期:
从播种时开始,到幼苗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部出现侧根为止。
生长特点:
不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营养来自种子贮藏物质。
地上生长较慢,而根生长较快。
需适宜的水分、温度和通透性较好的土壤条件。
(2)幼苗期:
从幼苗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幼苗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时开始,到幼苗的高生长大幅度上升为止。
前期高生长缓慢,根系生长快,长出多层侧根;
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数厘米至十余厘米;
地上部分的叶子逐渐增多,叶面积逐渐增大;
地上部分生长由缓慢加快。
(3)速生期:
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为止。
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