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034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4

9月20—24

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观察记录气温统计

5

9月27—10月1日

铅笔影子的变化

8

10月18--22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实验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实验

9

10月25--29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实验

10

11月1--5

地球表面的地形

11

11月8--12

寻找土壤的成分

12

11月15--19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

14

11月9—12月3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5

12月6--10

测量物体重量大小实验

16

12月13--17

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水准关系实验记录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17

12月20—24

自行车上的设计

“飞驰号”小赛车设计方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使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使用水平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水平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即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水平、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和“声音”五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水平。

2、本册的主要活动:

(l)、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实行观测。

(4)、对磁铁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5)、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水平。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点;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协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实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理解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使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水平,实际操作水平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增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

一、增强领导:

1、学校教导主任具体分管科学实验教学领导。

①分管领导有听课记录。

②实验教学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教研活动及工作检查记录。

③有全校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进度总表》,并将该进度总表张贴在墙上。

2、学校有专职实验教师及仪器管理员。

①能熟悉所担任的科学课教材。

②能熟练使用仪器或教具。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按要求开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科学科任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2、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每节实验课(包括演示、分组),教师应填写完整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单》,并按年段分班整理,学期结束后装订保存备查(出示《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单》样张,对填写、整理“通知单”、“记录单”的要求实行讲解说明)。

兼任仪器管理员的科学教师,可不必填写《实验通知单》。

3、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即时注销每次实验前,实验教师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必须试做准备开设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操作要领。

实验后要认真检查仪器或物品是否损坏或丢失,确保下次实验的正常实行。

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填写完整的《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至少每学期整理一次,级学校领导审批后即时在《仪器登记卡》中注销。

5、各种单据整理存放,以便检查《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记录单》、《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应整理存放于仪器室管理,以便检查。

6、积极展开研制自制教具活动。

研制自制教具能够补充补充学校仪器不足的问题,是一项既省钱,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认知世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水平的目的。

教师要从自然学科所特有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废弃的东西都是可能利用的。

7、具体实验完成计划表: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页码

指导完成时间

我们都是科学家

视觉停留实验

P6

九月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P7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观察蜗牛或蚂蚁,并完成一份观察记录

P18-20

生命之源——水

挤出蔬菜或水果里的水

P28

十、十一月

观察水的特点

P29-30

6

水的毛细现象

P31

7

水的表面张力

P32

水的压力

P33

水的浮力

研究水的溶解

P34

它们

是什么

做的

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水准

P44

十一、十二月

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P45

13

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P47-48

研究金属的性质

P49-50

提出

问题

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

P57-58

十二月、一月

探究乒乓球反弹高度和什么因素相关

P60

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

编号

白天

黑夜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 

P2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P3

制作简易太阳钟

P5

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

P9

光与

色彩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P17

十月

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P20

研究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P23-24

制造彩虹

P26

简单电路的连接

P30

导体与绝缘体的检验

解暗盒

P36

探究磁铁的性质

P38-39

做指南针

P40

制作电磁铁

P42

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

P43

呼吸和

血液循环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进与呼出的气体

P49

十二月

测量肺活量

P50

18

测脉搏

P53

解释与

建立模型

19

黑盒子模型

十二、一月

20

纸筒模型

P6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个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个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实行观察,理解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

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

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实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有,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协助他们理解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并设计了相关理解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协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协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相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水平,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升,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点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理解。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准确实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实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

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充足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实行。

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

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

知道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

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能够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能够获得对一些问题的理解。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

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实行观察,提升科学探究的水平,学会与人合作;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准确方法;

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使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理解,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实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经历对蚕实行养育的过程中,能实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实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实行比较和测量。

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理解,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

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

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

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实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实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实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持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使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使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使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实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理解活动,让学生去亲自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使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 

要求学生提升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 

要求学生不但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实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四、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土壤与岩石”、“和谐的自然界”、“热与我们的生活”、“透镜与我们的生活”和“地球与我们的生活”五个单元组成。

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透镜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实行观测。

对植物、生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植物向哪里生长,动物适合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

对地球运动的探究从地球昼夜开始,通过对日出、日落的观察的实验,研究探讨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交流并观察月亮的变化情况。

五、基本措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501班同学活动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504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水平,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

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理解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因为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使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

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理解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总来说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展开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1、整体概述:

本册学习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协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理解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很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相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实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理解发展过程。

理解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持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使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实行推理、论证,持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理解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3)第三单元“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