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76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生产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土壤消毒后,配合施用“凯迪瑞”、“多利维生”等,进行土壤修复。

6.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防治病虫害。

(1)农业防治。

应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轮作(如蔬菜与水稻)等农业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

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置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减少病害传播;

在日光温室出入口,或者在日光温室四周通风口,铺设防虫网,棚内悬挂电子杀虫灯等,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3)生物防治。

采用丽蚜小蜂天敌、武夷霉素、浏阳霉素、苦参碱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学药剂,如氟吡菌胺·

霜霉威、异菌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等,防治日光温室蔬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虫害。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

引进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种,通过试验和示范,筛选抗病性能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2.引进筛选药剂。

引进3~5种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药剂,在日光温室蔬菜上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药剂,在项目区进行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用量。

3.开展减量施肥试验。

针对不同蔬菜作物,开展减量施肥试验,筛选并推广投入少、效益高的最佳施肥量。

4.完善集成配套技术。

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规程,并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在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济阳县、淄博市周村区、博山区、枣庄市新城区、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烟台市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蓬莱市、寿光市、济宁市任城区、泰安市岱岳区、荣成市、文登市、日照市岚山区、莱芜市莱城区、临沂市罗庄区、莒南县、平邑县、德州市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平原县、齐河县、临邑县、夏津县、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冠县、滨州市滨城区、惠民县、定陶县、鄄城县等3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承担单位共计38个。

(二)实施规模及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各安排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样板棚10个,核心示范区1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5000亩以上;

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

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

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增产800公斤以上,农药、化肥减少用量15%以上,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

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做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

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对项目的落实、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

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蔬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6.开展绩效评价。

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落实以及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

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3.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

培训2期,每期60人以上。

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专题技术讲座。

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

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品种、种苗、优质棚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

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组织测产和总结。

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日光温室蔬菜产量进行自测。

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的要求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

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4.5万元。

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指导费15万元。

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

3.检查督导费7万元。

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4.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费3.5万元。

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二)项目县的资金用途

各项目县的资金主要用于:

1.日光温室改造补助费3~4万元。

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的建设改造。

2.新品种引进筛选补助费2~4万元。

主要用于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的黄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种,安排试验筛选等。

3.技术培训和部署会议费8~12万元。

主要用于召开部署会议,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4.技术指导费2.5~4万元。

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5.示范基地补助费2~3.5万元。

主要用于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购置、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2.5万元。

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2年10-11月: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部署。

2.2012年11月:

落实试验、示范区域;

分解示范推广任务。

3.2012年11月-2013年4月:

举办技术培训班;

安排相关试验;

开展技术指导;

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2013年2月-4月:

分阶段、分作物组织进行测产;

研究制定技术规程;

开展检查、调度、督导。

5.2013年5月-8月:

开展典型调查;

搞好宣传报道;

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为组长,厅有关处站负责人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解决项目实施中经费的落实、组织协调、项目的督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成立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为组长、有关蔬菜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技术小组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召开观摩会议、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做好项目的技术支撑。

(二)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总体实施方案。

各项目区按照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的管理,将建立项目《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制度》、《专家巡回指导督查制度》和《项目实施区域技术人员量化考核制度》;

同时在项目区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结合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综合考评机制,与年终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项目实施中采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明确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强化责任,便于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调度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

(五)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大力开展各项技术培训。

组织相关专家精心编写培训教材,举办省级培训2次,使各项技术落实到位;

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

(六)加强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

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加强对推广项目的宣传推介,同时,在项目核心示范区要统一建立项目标牌,标明项目规模、目标、关键技术、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七)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为保证项目实施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文字和电子档案。

(八)抓好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

(九)强化检查督导

省农技推广总站会同有关市农技推广部门,在关键环节搞好检查督导和技术指导,强化中期调度和绩效考评。

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十)搞好总结验收

项目完成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并形成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

搞好典型调查和经验总结,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为下一步项目开展积累经验。

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2〕147号)的要求,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用菌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要求周年供应。

传统栽培设施一般1年只生产1季,不仅设施利用率低,菇农增收受影响,而且不能周年满足市场需求。

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即在同一传统栽培设施内,通过不同温型优良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以及选用高产配方、加强科学发菌和出菇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可实现1年栽培2~3季或1年栽培2~3个品种,达到食用菌传统栽培设施周年利用的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栽培设施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解决项目区菇农在项目实施前大棚闲置时的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1.选择适宜栽培设施。

简易大棚、生产菇房(无控温设备)等。

大棚包括简易冬暖式大棚,半地下冬暖式塑料大棚、菇房指无控温设备砖混式结构菇房、土坯结构菇房。

2.选择适宜的周年化栽培模式。

在不同栽培设施内,通过高温平菇等高温品种与中低温型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周年化栽培。

主要推广高温平菇(草菇)搭配杏鲍菇、高温平菇(草菇)搭配白灵菇、香菇不同温型周年搭配、金针菇搭配鸡腿菇等多种周年化栽培模式。

并筛选优良菌株,推广应用优质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周年化栽培的品种,且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

3.采用优化高产配方。

选用秸秆主料基质并经过验证的优化高产栽培配方。

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

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如白灵菇配方:

棉籽壳60,玉米芯40,麦麸15,棉籽饼粉4,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35~165;

高温平菇配方:

玉米芯60,棉籽壳40,麦麸15,棉籽饼粉6,玉米粉5,过磷酸钙1.5,尿素0.3,石膏粉1,石灰粉1.5,水145~170。

杏鲍菇配方:

棉籽壳40,玉米秸60,麸皮15,饼肥7,过磷酸钙1,石膏1,尿素0.3,水160(均以公斤为计量单位)。

4.科学发菌技术。

根据不同品种温型特点,进行科学的发菌管理。

如:

白灵菇发菌温度24℃~26℃,菌丝长满后在18℃~25℃进行30~50天后熟培养,菌袋生理成熟后低温温差刺激出菇;

杏鲍菇发菌温度20℃~22℃,菌袋发满后低温刺激出菇;

高温平菇发菌温度25℃~30℃,发满后直接出菇。

在不同品种搭配衔接过程中,对需要提前发菌的品种,控制好发菌的温度和时间。

5.加强出菇期管理。

根据推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科学出菇管理。

白灵菇菇蕾发育成小幼菇后,应逐渐增加菇棚通气量,温度在12℃~16℃;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150~300勒克斯较为适宜;

杏鲍菇温度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以300~800勒克斯为宜;

高温平菇菌墙内部菌料温度在26℃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菇棚中CO2浓度一般应控制在0.06%以下。

6.综合防控病虫害。

坚持以环境控制、栽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以喷洒走道或菌畦覆土为主,且要无菇、避菇使用。

在两季或三季栽培的衔接环节特别注意做好环境消毒。

1.引进筛选品种。

引进杏鲍菇、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香菇等不同品种,通过筛选试验和示范,筛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适宜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

2.优化高产配方。

根据当地推广的不同周年搭配模式,利用当地的原料资源,优化筛选验证适宜品种栽培的高产配方。

3.配套集成技术。

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不同品种搭配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与建设区任务目标

本项目在淄博淄川区、桓台县、东营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烟台牟平区、栖霞市、昌邑市、寿光市、梁山县、微山县、鱼台县、东平县、文登市、日照市东港区、莒县、莱芜市莱城区、费县、郯城县、武城县、莘县(2个)、滨州滨城区、惠民县、定陶县等共计25个县(市、区)26个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

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2012年继续承担实施该项目的单位要重新安排项目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具备20个以上成方连片的食用菌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等),有种植不同温型品种技术基础,组织保障能力强,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群众积极性高,交通便利。

每个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

全省安排26个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5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个以上。

(三)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安排1个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要求必须具备20个以上成方连片的常规栽培设施(简易大棚、无控温设备的生产菇房),且至少成功示范一种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00个以上。

全省安排26个以上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区,示范栽培设施数在520个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个以上。

项目核心示范区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提高15%以上,核心示范区产品质量95%以上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要求,核心示范区单个栽培设施纯收益较项目实施前提高80%以上,每个项目区培训能够熟练掌握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的生产技术人员20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

验证形成一套及以上不同品种搭配及周年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

聘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共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在食用菌生产关键季节,选择组织实施较好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搞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

前期,组织力量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中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在不同品种栽培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指导。

5.搞好测产验收总结。

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或委托市级农业部门对项目区食用菌进行适时测产和现场检查验收、总结。

6.开展绩效评价。

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执行、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承担单位

1.总体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为县级推广单位的,要负责组织管理实施好项目,选择的项目实施地点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力量,有一定规模,且推广优势明显。

项目承担单位由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承担的,县级推广单位在协助省市做好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协助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做好项目组织与协调以及材料搜集整理和汇总。

2.制定项目区实施方案。

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3.落实具体实施区域。

项目实施地点要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力量,有一定规模,且推广优势明显。

严格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每个栽培设施(大棚、菇房、土洞),并在每个项目实施区域张贴相应标识。

核心示范区要设示范、对比试验区域。

4.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对乡、村生产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

培训2~3期,每期40人以上。

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1期以上。

5.搞好物化服务。

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乡镇负责食用菌推广的部门和种植户落实食用菌相关菌需物资。

6.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7.测产验收总结。

按照省财政厅、农业厅有关要求,积极配合省农技推广总站或市级农业部门组织测产、检查验收,并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省级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

1.项目论证和制定方案费2万元,用于专家会议、材料印制、前期调研和现场勘察等。

2.技术培训与指导费10万元,用于专家授课、专家指导、技术材料印刷以及现场观摩会等。

3.检查督导费4万元。

用于站有关领导以及组织的有关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等。

4.绩效评价、总结验收费4万元,用于绩效考评、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验收等。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淄博淄川区、桓台县、烟台牟平区、鱼台县、文登市、莒县、莘县(莘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定陶县项目资金各为30万元,东营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栖霞市、昌邑市、寿光市、梁山县、微山县、东平县、日照市东港区、莱芜市莱城区、费县、郯城县、武城县、莘县(莘县同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滨州滨城区、惠民县项目资金各为20万元。

具体资金用途如下:

1.技术培训费6~10万元。

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2.技术指导费2~4万元。

3.试验、示范补助费8~12万元。

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菌种补贴、劳务费、示范试验等补助。

4.测产验收和总结费4万元。

主要用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等。

根据推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选择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1.2012年10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启动与部署。

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推广任务。

2.2012年10月-2012年5月,省、县、乡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安排相关试验、示范。

3.2012年11月-2013年6月,进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2012年11月-2013年8月,分阶段、分品种组织进行测产,并经过验证、论证形成不同的技术规程。

5.2013年9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做好总结与验收。

(一)加强组织与管理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技推广总站及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验收总结等工作。

成立由有关食用菌专家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现场测产等工作。

各项目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

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项目组织与实施,各项目县(市、区)举办的重要活动如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现场测产等要及时汇报省农技推广总站。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省农技推广总站制定省级总体实施方案,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框架下,各项目县(市、区)要按照分解的任务,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进行逐项落实。

(三)强化资金和档案管理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建立专门资金管理台帐,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报销用票据要保留复印件。

同时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实施的各种活动和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并明确专人负责,以备考核。

(四)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菇农的科技素质,提高项目区食用菌生产水平。

同时对于举办的重要活动要在市级以上媒体进行报道与宣传,努力提高本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抓好督导和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