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548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粤教版文档格式.docx

——海伦·

凯勒

一个写作者写的东西可能比较复杂一些,但是你的心境还是应该单纯一些。

——铁凝

[知识·

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湓浦(pé

n)铮铮然(zhēnɡ)

倡女(chānɡ)贾人(ɡǔ)

悯然(mǐn)迁谪(zhé

浔阳(Xú

n)荻花(dí

管弦(xiá

n)轻拢慢捻(lǒnɡ)(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

o)幽咽(yè

水浆迸(bè

nɡ)船舫(fǎnɡ)

敛容(liǎn)虾蟆(há

红绡(xiāo)钿头(dià

n)

银篦(bì

)阑干(lá

呕哑(ǒu)(yā)嘲哳(zhāo)(zhā)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为

(2)命

(3)闻

(4)举

(5)迁

(6)言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明年秋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暮去朝来颜色故

神态、脸色、姿容。

指色彩。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年龄大了。

指兄弟排行第一。

(5)凄凄不似向前声

以前。

指方位。

(6)曲终收拨当心画

在……中心。

指小心、留神。

(7)铁骑突出刀枪鸣

奔突而出。

指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8)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9)弟走从军阿姨死

教坊的管理者。

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被动句)

译文:

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2)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状语后置句)

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4)转徙于江湖间。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5)送客湓浦口。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6)使快弹数曲。

(省略句)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常识·

速览]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

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歌行体

歌行体,诗体名。

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

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是:

篇幅一般较长,内容较为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的叙事特点,用韵自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

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九言。

人们称这种从古诗演化出来的,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特征的诗叫作歌行体。

标志着这种诗体正式确立的代表作是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发起的诗歌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12类。

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

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

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

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整体·

感知]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里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唤起了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抒发了诗人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

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

[文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①分别的感伤 ②赏曲的感伤 ③自我的感伤

[文本·

层析]

一、阅读小序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前小序有何作用?

                                   

【答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了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诗歌的开头,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 诗歌的开头,诗人写了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

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

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

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地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

3.如何理解“醉不成欢惨将别”中“惨”的含义?

【答案】 ①自然环境:

秋的寒意,又值夜晚。

一个“秋”字境界全出。

秋风、秋声、秋色(秋意)与夜联系起来,自然出现了一个秋夜阴冷、凄凉的境界。

②官场境况:

直言被贬,失意谪居,又送别好友,更是冷落寂寞,心情压抑。

与自然环境一起奠定全诗的基调。

再加上喝酒没有音乐做伴助兴,于是心情很不愉快,怀着凄凉的心情同朋友道别,见到的只有寒江冷月,即“惨将别”。

三、阅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请赏析“千呼万唤始出来……似诉平生不得志”。

【答案】 诗人委婉而含蓄地点出了琵琶女本不愿出场,但面对诗人的盛情相邀,又不便拒绝的复杂心理。

这是借动作刻画人物的精妙之笔。

诗人通过人物试弹的动作,写出了人物有意掩藏、压抑内心情感的心理活动。

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了铺垫。

5.找出描写音乐的句子,并指明描写了什么样的乐声。

【答案】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四、阅读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本段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遭遇,为什么又写她早年色艺出众,红极一时?

【答案】 诗人写琵琶女早年色艺出众,红极一时,极力铺叙渲染歌妓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做铺垫。

五、阅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7.诗人为什么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

【答案】 诗人与琵琶女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①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②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③都有从荣至衰的不幸遭遇(一个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

④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六、阅读第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8.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诗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

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

年少:

富贵人家的子弟。

缠头:

古代送给歌伎

舞女的锦帛叫“缠头”,后来用作赠送艺人财物的通称。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环境烘托法

本课成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法。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定义:

指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的手法。

作用:

①交代故事的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性格。

2.写法指导

①目的明确——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②具体生动——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③抓住特征——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3.迁移应用

以“考试失败后”为题,运用环境烘托手法,写出失败后的状态与心情,200字左右。

【答案】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地上,映得我的脸色发白。

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

窗内,依旧如故。

考试的失败,让我感到太累了。

我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

突然,我看到了它——白杨。

那白杨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地生存下来,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

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我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

一次考试失败并不意味着我是最终的失败者,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第一。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白居易是一位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一诗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

我们也应该像白居易一样,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要讨厌他,而应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帮助他;

即使不能帮助也要包容他。

天下最高的学问是什么?

同情弱者,帮助弱者。

【应用角度】 “关注弱者”、“同情”、“和谐”、“同舟共济”等。

2.精彩应用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他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夜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当时官场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

读了白居易的诗,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佳作·

领悟]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

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

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

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望女成凤。

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里是两个互补的角色。

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

这便是成功所在。

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父亲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他的疼爱有加了。

绝不做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

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

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

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

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

喜欢上了奇装异服,喜欢上了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路了。

要多谢我的父亲。

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

他一步步地引导我,既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

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伤的感觉。

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

爸妈笑了,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

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

最后,爸爸说:

“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中泣下谁最多?

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

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

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1.悟标题。

文章题目别开生面,“父母情”是文章的主体内容,“琵琶行”是一条结构线索,如同主体内容的伴奏。

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因这伴奏大大提高。

2.悟结构。

本文六引《琵琶行》的诗句作为小标题,以之构建了全文。

开篇引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胎教”之情;

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美好的幼年;

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出了入学之初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以“冰泉冷涩弦凝绝……此时无声胜有声”写出了“当叛逆之神降临时”的那一特殊阶段;

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伤的感觉”;

以“座中泣下谁最多”加上仿造的“掌上明珠双眸湿”写出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的结构真是别出心裁,令人称奇。

3.悟真情实感。

文章表现出真挚的情感,以情动人。

如“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

……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

‘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朴素的真情,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4.悟手法。

文中几大段表现成长的内容,属司空见惯,但《琵琶行》的反复穿插却实在是绝无仅有。

讲述“严父慈母”爱的“互补”,喻之以“大弦”、“小弦”的“嘈嘈切切”和“大珠小珠落玉盘”;

讲述“郊外踏青”,喻之以“间关莺语花底滑”;

讲述“叛逆之神降临”、父亲“和蔼和耐心”地引导“不再乖巧”的自己走出“黑色的日子”时,则用“冰泉冷涩”、“凝绝不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些句子,把白居易对音乐旋律的描绘转化使用,设喻奇特,真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绝唱。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银瓶乍破水浆迸 乍:

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

紧、迫

③寻声暗问弹者谁暗:

轻声

④琵琶声停欲语迟迟:

迟疑

⑤转轴拨弦三两声拨:

弹拨弦乐的工具

⑥为君翻作《琵琶行》翻:

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

A.②③⑤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④⑤

【解析】 ①中“乍”是“忽然,骤然”的意思;

⑤中“拨”是“调,拨动”的意思。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

20130081】

A.①又闻此语重唧唧 ②满座重闻皆掩泣

B.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

C.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D.①添酒回灯重开宴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解析】 A项,都是“再”;

B项,①暂时,②忽然;

C项,①说,②曲调;

D项,①重新,②看重。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的修辞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解析】 例句中的“丝竹”和A项中的“孤帆”都是借代修辞。

B项和C项是比喻修辞,D项用了拟人的修辞。

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B.⑦⑨⑩

C.③④⑥D.②④⑨

【解析】 ①古:

第二年;

今:

今年的下一年。

③古:

于是创作;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古:

突然爆发出;

鼓出来;

使超过一般。

⑥古:

容貌;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⑦古:

年纪大;

排行第一的人。

⑧古:

以前,先前;

指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⑩古:

整理;

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答案】 D

阅读“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翻作《琵琶行》”一部分文字,按要求完成5~7题。

5.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

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解析】 “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相见恨晚”的分析不符合诗歌的主旨。

【答案】 B

6.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强烈倾诉了诗人不幸贬官、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B.“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处境的悲凉。

C.以苦酒独酌,呕哑嘲哳的山歌村笛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强烈的对比。

D.诗歌以泪湿青衫作结,别有深意。

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诗人再次为自己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