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2716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节松动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被动角度牵张以骨骼为力臂来牵张紧缩的关节囊,能使疼痛加剧或造成关节损伤。

原因是:

力臂的存在增加了关节所承受的力量;

施加的力将造成骨骼转动方向上过度的关节压力;

缺乏滑移的关节转动是不正常的关节力学。

(2)关节滑动牵张以骨骼滑动来牵张紧缩的关节囊,是一种较安全的活动。

因为所施加的力相当接近关节面,而且力较符合关节的生理性变化;

力的方向与关节力学中的滑动相似,不会压迫到软骨;

动作幅度小,且能针对受限或粘连的关节囊或韧带部位产生牵张作用。

4.其他的附属运动

(1)挤压指两骨骼间关节腔减小。

挤压通常发生在载重的肢体及脊柱关节;

肌肉收缩时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挤压,可提供关节的稳定性。

一骨骼在另一骨骼上转动时,形成角度处的一端也会产生某些压迫。

正常间歇性的挤压负荷使得滑膜液可以流动,从而维持软骨的营养。

不正常的高强度挤压负荷会使软骨发生退行性变。

(2)牵引指关节面的牵开或分离。

特点是:

关节面必须被拉开才能在关节内产生牵张。

沿骨骼的纵轴牵拉时,称为长轴牵引。

当骨骼面成角拉开时,称为关节牵引或关节分离(图2—2—7)。

(三)关节运动的效应

1关节运动使滑液产生流动,这可营养关节表面无血管的软骨和半月板等关节纤维组织,避免关节制动后很快发生的关节软骨萎缩,

2关节运动保持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炎展性和张力.避免制动后关节内粘连及韧带,关节囊,肌腱等组织的生化改变,以及进一步的关节挛缩和韧带力量减退.

3关节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并由此提供位置觉和运动觉。

当关节损害或退变时,影响个体平衡反应的本体感觉反馈潜在地降低,关节运动相对提供了如下感觉传入:

(1)关节囊表浅处的Ⅰ型感受器传递静态姿势和运动速度的感觉。

(2)关节囊深层和关节脂肪垫处的Ⅱ型感受器传递运动速度的改变。

(3)Ⅰ型和Ⅱ型感受器和关节韧带的Ⅲ型感受器传递运动方向的感觉.

(4)Ⅰ型,Ⅱ型和Ⅲ型感受器传递肌肉张力的调整

(5)纤维关节囊,韧带,关节脂肪垫,骨膜和血管处的Ⅳ型感受器传递感受伤害刺激

(四)关节松动术的作用

1生理效应主要通过生物力学与神经生理作用而达到.

(1)促进关节液的流动,改善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

(2)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

(3)可以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

2保持软组织的伸展性关节松动术直接牵拉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保持或改善其伸展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感觉反馈可刺激位于关节,关节囊与肌腱内的本体感受器,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接受的冲动传入中枢神经,增加位置觉与运动觉

(五)关节松动术的缺点

1,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如风湿性关节炎或损伤的炎症过程).在这些情况下,治疗的直接作用是使疼痛降低到最小限度,保持关节可动范围,降低机械性限制的不良反应.

2,治疗师的技术可影响治疗结果.若随意应用技术,不能准确地评定患者功能或使用的力量过程,则可造成损伤

(六)关节松动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

关节疼痛;

肌肉紧张或痉挛;

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进在:

性关节适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等。

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术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并发症。

最佳适应证是关节附属运动丧失继发形成的关节囊、韧带紧缩或粘连。

2禁忌证关节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

关节的炎症;

未愈合的骨折;

恶性疾病等。

(七)关节松动技术的实施步骤

1.评定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是关节松动术的基础。

每种技本都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法术。

在治疗进程中应连续系统地评估,包括治疗前、中和后的各个阶段。

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首先应确定是那些因素造成的及疼痛性质,然后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

⑴检查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时造成的疼痛特征有助于确定病情及治疗剂量。

①如果在活动受限前即感到疼痛,如在急性受伤后或疾病急性期的疼痛(防卫性肌缩产生痛),可采用轻柔的抑制关节疼痛技术,禁忌使用牵张技术。

②如果活动受限和疼痛同时存在(如损伤组织早期愈合阶段的活动受限和疼痛),可采用轻柔牵张技术缓解紧张的组织,逐渐改善其活动,避免组织再次损伤而使疼痛加剧

③如果活动超过组织受限范围,牵张紧张的关节囊或关节周围组织时能引起疼痛,可采用关节内运动技术,以牵张僵硬的关节。

⑵如果关节囊限制关节活动且伴随下列症状者,可采用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活动度受限是因为关节囊挛缩所致。

以过度的压力作用于造成关节活动受限的组织,其关节活动终点为一种坚硬的感觉。

⑶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制了关节活动。

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节松动术,效果良好

⑷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满意。

2.患者的体位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放松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关节活动的评定和首次治疗时应采取休息体位(即关节囊最松弛的姿势位)。

4.固定一般固定关节的近端骨骼,可藉由布带、治疗师的手或他人来固定。

肢体的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

5.关节松动技术的等级或剂量有两种分级系统,即Maitland摆动技术的强度分级和Kaltenborn持续性关节微动技术的强度分级

(1)Maitland摆动技术的强度分级

①Ⅰ级在关节活动范围起始处做低幅有节奏的振动,适用于疼痛所致关节活动受限者。

②Ⅱ级在关节活动范围中间部分做大幅度,节律性的振动.不抵达限制点,适用于疼痛所致关节活动受限者。

③Ⅲ级在关节活动范围中末部分小幅度,节律性的振动,并使之受到组织的阻力,适用于关节疼痛伴僵硬者。

④Ⅳ级在关节活动范围的限制点做小幅度,节律性的振动,并使之受到组织的阻力,适用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者。

Kaltenborn持续性关节微动技术的强度分级(仅适用于产生关节分离牵拉的关节微动技术)

①Ⅰ级(松弛):

在关节囊不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小幅度的牵拉分离,而关节面无实质性间隙存在.适用于缓解因关节面压力所致的疼痛

②Ⅱ级(紧张):

应用足够的分离或滑动使关节面产生有效分离,并使关节周围组织绷紧。

适用于初始治疗时以确定关节的感受,并根据关节反应,对治疗强度加量或减量。

同时有抑制疼痛和保持关节微动的作用。

③Ⅲ级(牵张):

以幅度大至足以对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结构产生牵张的分离、滑动,适用于增加存在活动性降低关节的活动度。

(3)两者的比较:

两个强度分级系统中,Ⅰ,Ⅱ级强度不会导致对关节囊或周围组织的牵张力量,但Ⅱ级持续性关节微动术使松弛的组织紧张,而Ⅱ级摆动技术则仍处于松弛;

Ⅲ级,Ⅳ级摆动技术和持续微动技术在强度上相似,均在活动限制点施加牵张力量,但牵张的节律和重复速度相对不同.一般根据患者反应选择应用摆动技术和持续微动技术

①当治疗疼痛时,推荐Ⅰ级,Ⅱ级摆动技术或缓慢的Ⅰ级,Ⅱ级持续性关节微动技术(分离).患者的反应提示采用的治疗强度和频率。

②当治疗关节活动度缺失时,推荐应用循环的方法进行持续性关节微动技术,牵张力量保持时间越长,则结缔组织的弹性形变越大。

③当欲保持可动范围时,Ⅱ级摆动技术或Ⅱ级持续微动技术均可采用。

6.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治疗时施加的作用力,应靠近相对的关节面,愈近愈好。

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治疗的过程愈舒适,如使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拇指接触舒适。

l

7.治疗运动的方向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

所谓治疗法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到关节凹面中心的线的平面,些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些其位置是由凹面的骨骼位置来决定的,(图2-2--10).关节牵引技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疗平面,从面使两个关节面分离开来。

滑动技术的治疗方向是与治疗平面平行的。

滑动的方向应朝向骨骼运动的正常滑移的方向。

滑整的方向是由凸凹定决定的。

如果移动的骨端关节面是凸面,则治疗性的滑动运动方向与骨骼摆动的方向相反。

如果移动的骨端面是凹面,则治疗性的动运动方向与骨骼摆动的方向相同(图2—2—4a、b)。

必须注意移动整个骨骼,才能使一个关节面在相应关节面上滑动。

切不可将骨骼作为力臂,做出有弧度的摆动动作,否则会产生转动而压迫关节面。

8,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无论是缓解关节疼痛还是增加关节内活动,其治疗的开始都是相同的,即在关节休息姿势或是最大松弛姿势下使用第2级持续牵张关节面的技术。

首先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如何,然后根据关节的反应程度决定进一步治疗。

隔天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

如果关节疼痛或敏感度增加,则将治疗的力度降低到第l级的振动。

如果情况好转或没有变化,可进行以下任一步骤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维持关节内活动,则重复相同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增加关节内活动,则可进展到使用持续性第三级牵引或滑动的技术。

9.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第1、4级为快速的振动,如徒手振动。

第2、3级为均匀平顺的振动,连续1—2分钟,每秒振动2。

3下。

改变振动l的速度可达到不同的效果,例如低幅度高速的振动可以抵制疼痛,低速的振动可以放松防卫性肌紧张。

对疼痛的关节,给于间歇关节牵张7-10秒,中间休息几秒,可以多次重复进行。

应以患者对治的反应为依据,从面决定是否重复停止治疗。

对于运动受限的关节,给予最少6秒钟的牵张,接着稍放松,再3--4秒钟为间隔重复慢速的间歇性牵张

10.再次评定治疗后及下次治疗前都应再评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以治疗反应的情况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在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关节松动技术是整体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如果存在肌肉或结缔组织的因素,则在治疗过程中,应将关节松动术、抑制和被动牵张技术交替使用。

治疗内容包括适度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功能性技巧训练等。

二操作

(一)肩关节复合体松动术

生理性运动

1.前屈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在患者头侧,面向其足部。

握住患者的腕部及肘部使臂前屈。

将大腿(膝部)置于治疗床上,限定活动范围度数。

注意避免孟胧关节旋转。

前屈进级:

患者体位如上,但治疗师需用一只手的鱼际及拇指固定患者的肩胛骨,另一只手牢握住患者的肘部,在活动范围的最末端进行5或<5。

的小范围的IV度振动。

固定肩胛骨使运动成为纯盂肱关节的独立运动,并确保在关节活动范围末端没有肩胛骨运动参与。

2.外展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在其肩侧将一只手置于患者肩下。

掌心扣在肩峰上,四指展开覆盖肩胛骨,拇指放在锁骨上,以固定肩部。

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肘部,使其前臂放松搭在治疗师的前臂上。

治疗师可将大腿置于一定位置以将外展运动范围限制在一定度数。

重要的是要确保患者肩部被完全固定。

外展进级:

体位同上。

治疗师站在患者臂侧,弯腰,一手在下方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握住患者肘部。

在外展活动范围的末端进行小范围的IV度振动。

当肩脚骨被固定后,肱骨和肩胛骨之间的紧张结构将在运动中得到牵伸。

3.外旋

患者仰卧位,臂外展,屈肘90°

治疗师将一手掌心置于患者肘下,手指环握上臂使其固定不动,将这只手的前臂置于所需的外旋范围末端以限制外旋范围。

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使其稍屈曲。

使患者前臂沿约一定度弧线进行往返的外旋运动。

4.内旋

患者仰卧位,臂外展,肘屈曲90°

治疗师站在患者髂髋侧,面向其头部。

用离患者近的一只手支撑其肘部,握住肱骨远端,另一只手握住患者手背及腕部。

治疗师将前臂置于一定位置以限制内旋的范围。

使孟肪关节进行11和Ⅲ度内旋方向的振动。

内旋进级:

患者仰卧位,臂外展,肘前屈90°

治疗师站在患者一侧,与肩同一水平,面向其足部。

两只手分别握住患者肪骨的近端和远端。

使肩部内旋至最大范围,并在活动范围末端进行Iv度振动。

5.内旋手置于背后(十后伸)(+内收)

功能上很重要,常用IV度运动。

手置于背后,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上臂尽可能置于背后。

治疗师站在患者背后。

两只手分别握住患者肱骨的近端和远端。

在内旋活动范围的末端进行IV度振动。

+后伸:

体位同上,将患者上臂稍后伸,然后内旋,并进行IV度振动。

+内收:

体位同上,将患者上臂向下内收,然后内旋,并进性IV度振动。

6.水平屈曲

患者仰卧位。

治疗师站于患者健侧肩旁。

一只手握住患者患侧的腕及前臂,使其肘和肩前屈90°

,另一只手横跨患者固定其肩胛骨侧缘(以防止前伸)。

使患者上臂在水平屈曲方向上进行Ⅱ--Ⅲ度的振动。

水平屈曲进级.治疗师站在患者的患侧肩旁。

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并使其肩部水平屈曲至最大范围.另一只手放于屈曲的肘部附近,在水平屈曲方向上进行Ⅳ度振动。

应确保是纯盂肤关节运动而没有肩胛骨的活动。

7水平后伸

患者仰卧位,肩峰置于治疗床边缘,治疗师站在患者肩下方,面向头部,将离患者近的一只手置于肩峰下以固定肩胛骨。

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肘部,使盂胧关节外展90°

,使上臂后伸平治疗床下,直到最大范围,在水平后伸的末端进行振动

附属运动

1.关节牵引

作用:

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1级;

控制疼痛,采用第1或第2级振动;

一般活动采用持续第3级。

患者仰卧位,手臂置于休息姿势;

将前臂支撑在治疗师的身体侧方。

治疗师使用靠近治疗部位的手,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置于患者的腋下顶端;

另一只手握持肱骨外侧面。

以在腋下的手用力(作用力垂直于关节窝平面)将肱骨向外侧边移动

2尾端滑动

改善外展活动度;

肱骨头往上移时复位

患者体位同关节牵引

治疗师一只手置于患者腋下,提供第1级的关节牵张;

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蹼置于肩端。

上位的手将肱骨向下滑动,或用替换手法,即治疗师双手握持患者的手臂,利用

后倾的力量将手臂向尾端牵拉(即长轴牵引)。

尾端滑动进级作用:

当关节外展接近90。

时,改善外展角度。

患者仰卧,将上肢外展至最大角度,肱骨外旋位。

冶疗师面向患者足部,一只手握住患者手臂,将患者的上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上,躯干外侧转动即提供第l级的关节牵张;

另一只手拇指指蹼置于肱骨肩峰突远端。

在肱骨近端的手将贼骨往下滑动。

替换体位:

患者坐位

上举进级

上肢外展超过90。

时改善上举的角度。

患者仰卧,上肢外展并上举至最大角度,然后肱骨外旋至最大极限。

治疗师同尾端滑动进级。

作用力的手与治疗平面成一条直线;

另一只手握持肘关节给予第l级牵张力量。

手握住肱骨近端,将肱骨逐渐向前滑动。

施力方向取决于肩胛向上旋转及前突

的角度大小。

所施的力应该使肱骨头部能触及腋下关节囊下皱襞。

替换体位:

可采用坐位

 

4向后滑动

改善肩关节屈曲和内旋活动度。

患者仰卧,上肢休息姿势。

治疗师背向患者,站在患者的上肢与躯干间,将其上肢靠在治疗师躯干上作为支撑。

以侧边手握住肱骨远端;

上位手置于关节前缘远端,该手为作用力手。

治疗师移动上肢将肱骨头向后滑动。

向后滑动进级

当屈曲角度接近90°

时,改善向后滑动范围和水平内收。

患者仰卧,肩屈曲90°

,内旋并且屈肘。

上肢也可位于水平内收姿势。

患者肩胛下置一软垫,固定肩胛。

治疗师一只手环形握住肱骨近端内侧面,施以第一级关节牵张;

另一只手置于患者肘上。

沿着肱骨长轴,由肘部向下挤压,将肱骨向后滑动。

5向前滑动

改善肩关节伸直和外旋活动度。

患者俯卧,上肢放松,垂出治疗床边缘,由治疗师大腿支撑着。

以软垫固定肩峰。

治疗师面对治疗床头,靠治疗床的一脚向前跨步。

治疗师外侧手将患者手臂固定于

治疗师的腿部,为患者肩部提供第一级的关节牵张;

另一只手尺侧缘置于肩峰突后角远端,给予松动力量。

作用力方向朝前并且稍向内侧。

屈曲双膝以带动患者整个上肢向前移动。

注意不能将患者手臂提起造成肱骨向前成角,以免肱骨头向前半脱位

向前滑动进级

改善肩关节外旋活动度。

注意点:

在实施向前滑动时,不能将肩关节置于外展90°

位时再进展至外旋,这样会导致肱骨头向前半脱位。

松动手法:

首先将肩关节置于休息位,然后将肱骨外旋,再给予垂直于关节窝平面的第三级牵张

6肩锁关向前滑动

改善关节活动度。

患者坐位,在肩峰处固定肩胛骨。

治疗师站于患者后方,以侧边手的手指固定肩峰;

另一只手拇指置于锁骨后方,正好在肩锁关节腔内侧。

治疗师拇指将锁骨向前推。

7

(1)胸锁关节向后滑动.

改善关节后缩活动度。

治疗师拇指置于锁骨近端前面,屈曲示指,并将中指沿着锁骨尾面放置以支持拇指。

拇指向后推。

(2)向前滑动作用:

改善关节前突活动度。

治疗师拇指在下,其余四指在上,环绕锁骨。

拇指和手指将锁骨向前提起

(3)向下滑动

改善关节上举活动度。

治疗师手指置于锁骨上方。

手指将锁骨近端向尾端拉。

(4)向上滑动

改善关节下压活动度。

治疗师同向后滑动体位。

示指向上推。

8胸壁肩胛关节

改善肩胛上举、下降、前突、后缩、旋转等动作。

患者先俯卧位,然后侧卧位面对治疗师,上肢放松。

治疗师上方手置于肩峰以控制动作方向,下方手的手指勾住肩胛骨的内缘和下角。

可提起的肩胛下角,或是推动肩峰来松动肩胛骨。

(二)肘关节松动术

1伸展

病人仰卧在治疗床的边缘,前臂离开治疗床边缘。

治疗师握住病人腕部,食指背朝肘关节。

同时另一只手放在肘关节下面,进

行生理性运动手法。

2屈曲

病入仰卧,前臂旋后。

治疗师站在病人肩的后面,手放在病人身体和肘之间,用前臂作为屈曲的

阻挡物

治疗师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手,防止腕关节的随意活动,进行生理性运动手法。

3旋后

病人仰卧,前臂屈曲90度。

治疗师双手在下尺桡关节下方握住病人的手腕,四指放在前臂的前面(腹

侧)。

治疗师使病人的前臂从完全旋前到完全旋后,用身体控制运动的幅度。

治疗师面向病人。

进行1至4度手法

4.

(1)旋前

病人仰卧,前臂旋后。

治疗师的食指放在病人桡骨头的后面(背侧)

进行1—4度手法。

(2)旋后时的前后运动

治疗师的食指放在病人桡骨头的后面(背侧)。

治疗师活动桡骨头使其向前运动。

治疗师将拇指放在桡骨头前面并有节奏地重复以上动作。

(3)旋后时的后前运动

治疗师的食指放在病人桡骨头的后面(背侧),治疗师将拇指放在桡骨头

处并有节奏地重复后前运动。

1.肱尺关节

(1)关节牵引

测试及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2级;

控制疼痛,采用第1或第2级;

改善关节屈伸活动度。

患者仰卧,肘关节伸出治疗床边缘,肘关节放松,手

腕搭在治疗师肩部。

治疗师双手交叉环抱尺骨近端掌面。

与骨干呈45。

角的力量对尺骨近端施力。

牵引进级

改善屈、伸关节活动度。

患者同关节牵引。

治疗师同关节牵引。

无论肘关节处于何种角度,作用力方向与尺骨

均呈45度角。

(2)远端滑动

改善关节屈曲活动度。

患者体位及治疗师体位:

同关节牵引。

先以双手环抱方式牵张关节,然后再沿着尺骨长轴牵引。

2.肱桡关节

改善桡骨的活动度;

桡骨近端移位的复位。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手臂放于治疗床上。

治疗师站在患者前臂尺侧。

上侧手固定肱骨;

下侧手的大鱼际部及其余四指握住桡

骨远端。

|将桡骨向远端牵拉。

注意长轴牵引将会产生关节受牵引。

(2)桡骨的背侧或掌侧滑动

背侧活动可改善关节伸直活动度;

掌侧活动可改善关节屈曲活动度。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肘关节伸直并旋后。

治疗师在患者手臂内侧面固定肱骨,外侧手的手掌置于桡骨头的掌面,手指置于桡

骨头背侧。

用手掌将桡骨头向背侧推,或是用手指将其向掌侧推。

(3)关节挤压

改善肘关节半脱位。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

治疗师一只手的大鱼际部与患者手的大鱼际部相扣合,另一只手固定好患者的肱骨及

尺骨近端。

由手大鱼际部施力,沿着桡骨长轴推,同时前臂旋后。

3.桡尺关节

(1)近端桡尺关节

背侧滑动可改善前臂旋前活动度;

掌侧滑动改善旋后活动度。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肘关节及前臂休息位。

治疗师体位:

内侧手环绕前臂内侧固定尺骨;

另一只手手掌环绕桡骨头部,手指在掌侧,手掌在背侧。

以手掌将桡骨头向掌侧推,或是由其余四指向背侧拉。

(2)远端桡尺关节

固定:

尺骨远端。

背侧滑动可改善关节旋后活动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