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98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docx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部分

《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和温度计》。

这一课与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共同组成了该册的第三单元。

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了一定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

我的电子教案结构安排如下(课件出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科教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的内容。

教材分为四部分(课件出示四个部分一:

比较水的冷热。

活动二:

观察温度计。

活动三: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活动四:

读出温度计指示的度数。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知温度,并得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第二个活动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

第三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认读和记录第四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其中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的认读和记录,难点是引导学生识读零下温度。

二、依学情说目标

我所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温度和温度计没有很深的了解。

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

因此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课件出示知识目标:

使学生明白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三、说教学策略和学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课件出示:

巧设悬念-----实验感知---观察思考-----实践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在大胆想、充分做而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课件出示:

问一问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用一用)的方法来学习。

问自己不懂的地方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做自己研究的实验,说自己理解的内容,用所获的知识释疑。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学安排如下。

1:

魔术激趣,巧设悬念。

(课件出示一、魔术激趣巧设悬念)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教学相关的小魔术,神奇的现象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视觉上的感知提升到脑的思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因此,我设计教学程序的第一步是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通过伽利略温度计的雏形,把学生不熟悉的热胀冷缩现象呈现于他们眼前,通过简单神奇的小魔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2、在今天的学习中,你还想知道什么?

)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让我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热胀冷缩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问题多样性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设计实验,比较感知(课件出示二、设计实验,比较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两杯水的冷热,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由此引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接着让学生动手感知、比较桌子上的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要求动手体验,交流讨论,并做记录,最大限度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建立起自己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

在学生们充分实验感知后,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实验情况。

教师小结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自然地引出温度计。

3、观察思考,提升认识(课件出示3、观察思考,提升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的观察思考,互相交流观察中的发现,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对于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可以下组寻求别组同学甚至老师的帮助,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究空间。

在学生充分观察后,各小组汇报观察情况,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的数字,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的刻度,有的组发现温度计上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还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有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有了这些感性的发现,我进一步组织学生思考、探究,(课件出示:

1、温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当你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时,温度计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去探究,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很顺利的实现了温度计构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培养了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情致。

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实践运用,认读温度(课件出示实践运用,认读温度)在这一环节我要让学生掌握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引导学生准确的区分零下温度的正确读写并让学生知道温度读数时的方法。

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音动色的功能,设计了与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看听说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一种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成功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五、总结揭秘,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把教材知识和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的运用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解答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收获,有的学生说,知道了物体的冷热程度和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有的学生说知道了温度计的构成和每一个刻度表示的度数,有的学生说知道了用正确的方法读写摄氏温度,还有的学生说发现了温度计液柱随温度高低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在学生有了如此多知识收获的基础上,我再回到课前开始的小魔术,让学生又一次感受到科学带来的神奇现象,接着我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小魔术,让学生自己发现魔术的秘密。

最后我再做了总结揭秘,让学生对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有了生动、直观的认识。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布置学生课后设计一个自制的温度计。

任务的设计是对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为突出本课的重点我把对摄氏温度的认读作为板书的主线,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课件出示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摄氏温度6℃读作写作;-1℃读作写作)

总之,本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来搭建知识的结构。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了学生获取想知道,努力去探究,享受获得喜悦的心理活动规律。

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探索,快乐的学习,能动的发展。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多多指教。

谢谢《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教课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

本单元共七课,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芽,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

这一过程伴随着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思考、研究植物器官的作用。

教学任务旨在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过程中,学习栽培技能,研究植物变化规律,认识植物各器官的功能的关系,并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研究方法,为研究其他植物、动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w7*Qh'yb 

二、教材分析VjN}A;*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第一课,他的内容有三部分:

1、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鸡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

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

3布置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做好种植准备。

nq14=E7?

我认为本课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对植物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NeVDOj 

三、学情分析#\zL`_/~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植物问题了,并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但他们对植物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

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学习动物知识兴趣浓。

0`N`-OH 

好的开头就代表成功的一半,所以这第一单元第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共有七个方面:

1、科学概念2、过程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学准备5、教学活动实施过程6、板书设计[[7$plY7 

具体如下:

5K7D 

一、科学概念;S"Zf>

1、不同植物的种子,他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Hxbl.JQ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vV3E2x 

二、过程与方法unYUQP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内外形态特征,并填写观察种子记录表格。

rh9lo/ 

2、根据对植物的以有认识预测种子的内部结构,预测植物生长的过程。

;?

KDQ457r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T|U}l

jX 

1、激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4O`$Tr[O 

2、感受自然的美,爱护花草生命,并积极去创造美。

MHzX@N(i 

教学准备b2,VW 

花卉视频几盆开花植物H?

T'j

学生四人一组每人一份种子观察记录表h'[|pu 

每组2个放大镜一包植物种子(黄豆、绿豆、玉米、花生、莲子、芝麻、葵花子、西瓜子、凤仙花子、蚕豆、喇叭花子……),ZdXNk%dB( 

四、教学活动安排:

DTYt"f 

1、让学生欣赏开花植物,认识大自然的美SF"*Obh`~@ 

①观看大自然中的花卉视频,在黑板上张贴几张开花植物图片,出示几盆开花植物让同学们欣赏。

;%L([y,{ 

问:

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开花植物的美?

!

8,l,Ph 

②提出这些美丽的植物我们想不想要啊?

Dg)ks(u 

这样问是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植物的教育,不要随便采摘花草树叶。

然后引出我们要自己创造美,自己栽种,并思考栽种需要什么?

又引出种子。

)'65>_.

2、本课重点观察各种植物种子EhFF~W1Dc 

①问生知道些什么种子?

并用语言描绘种子特点。

q)D,$oGDB 

这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种子概念,注意要提醒学生要区分有的种子和果实的区分,如花生和花生米。

:

8w*F@JB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种子p,8N1#B 

a、我们将要观察种子,你们将如何进行观察?

v4x=n> 

主要是让学生复习上学期学习的观察方法。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两种有效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的教学。

{Q^2y'cR 

注意学生主要是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