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9235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

[易误点拨] 

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表现

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

城市化

对城市环境的改变

合理的城市化

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过快的城市化

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3.生态城市化

(1)目的

(2)目标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

(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

(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

(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加。

(4)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5)许多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提示】 

(1)×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

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2)×

 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3)×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

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

(4)×

 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5)×

 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

2.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1)A 

(2)D (3)B [

(1)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2)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说明城市化水平高。

(3)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

[合作探究·

攻重难]

城市化及其进程

(教师用书独具)

新华社北京2018年2月4日电,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一般认为,城镇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过程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再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中包含了1亿左右的常住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等因素,我国城镇化进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大。

【思考交流】

1.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

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3.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较弱,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归纳总结] 

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

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

(1)内涵

(2)标志

(3)动力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化水平

高低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现象及原因

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指点迷津]

正确区分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进程

距离

城市自身发展

主要发生国家

郊区城市化

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

居民、企业

郊区

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

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居民及工商业

农村或小城镇 

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1.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

(1)~

(2)题。

(1)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  )

A.农村劳动力过剩   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交通便捷

(2)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1)A 

(2)B [第

(1)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有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是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A正确。

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属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拉力,B、C错误;

交通便捷属于中间阻力减小,D错误。

(2)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B正确。

这个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

2.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2)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1)B 

(2)B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

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

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

读图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 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问题2 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问题3 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交通事故频发;

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

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

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技巧]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读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完成

(1)~(3)题。

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3

地表径流量m3

地下径流量m3

蒸发量(mm)

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区平原区

644

267

96

171

377

(1)北京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  )

A.地下水位上升B.径流总量减小

C.蒸发量减小D.降水量减小

(2)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量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小D.城市热岛效应

(3)为减少城市中心区雨季地表径流(  )

A.将城市中心区的水调到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小绿地的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1)C 

(2)C (3)D [第

(1)题,阅读表格可发现,中心区径流总量、降水量在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故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小。

(2)题,比较表中数据可发现,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降水量差别不大,但地表径流量比郊区平原区大很多,可推断水泥地面导致降水下渗量减小。

第(3)题,减少地表径流量的关键是提高降水下渗量,故使用渗水砖较好。

[图表解读·

悟技巧]

[图表探讨]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图1 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图

图2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

图3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图

探讨1.图1中显示出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是什么?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如今速度较慢,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

探讨2.图2中直观反映出的该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直观表现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面积扩大,集中连片发展。

探讨3.依据图3中的信息,总结该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的变化特点?

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读图方法]

1.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图的判读技巧(图1为例)

(1)读图—明确主题

①读坐标轴:

这是一幅坐标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

②读图例:

图中有三种折线,带有“黑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全世界,带有“白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发达国家,带有“三角”的折线表示发展中国家。

(2)析图—提取信息

①三条曲线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

②但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展速度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

(3)思图—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同,原因是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水平不同。

2.城区面积变化图的判读技巧(图2为例)

(1)看图例,比较过程中城市数目变化:

图2中比较乙、丙两个阶段可发现发展到丙阶段,增加了两个新的城镇,说明城市数目变多了。

(2)看城区面积的变化:

一般而言,城区面积逐渐扩大,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标志,图2中明显看出,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最后集中连片。

(3)看区域的交通网络变化,一般而言,城市发展初期,交通线路少,随城市化发展,交通网络会日益复杂化。

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的判读技巧(图3为例)

(1)根据横纵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

图中横坐标表示与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

曲线反映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人口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2)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市化发展阶段。

例如,④图和①图相比,④图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距离市中心约8km处人口密度增加,反映④时期,该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

(3)比较市中心人口密度数值变化,可推断城市化水平高低。

例如,比较①图和②图,前者市中心人口密度在12千人/km2以上,而后者在12千人/km2以下,表示从①图发展阶段到②图发展阶段,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人口逐渐向郊区迁移,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读图训练]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水平降低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较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1.D 2.A [第1题,2000~201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尚未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图中显示,2020~2030年的10年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上升10%,速度较慢;

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较慢,但水平仍在上升;

1990~1995年的5年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升了3%左右,速度最慢。

第2题,目前,安徽省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固双基]

题组1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及动力

1.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  )

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上升

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A [城市化的表现有: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数量增长;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

2.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  )

年 份

项 目 

1950年

1980年

城市数目(个)

1

3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城市人口(万人)

65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A.甲B.乙  C.丙  D.丁

D [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读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3~4题。

江西省

安徽省

1990年

20.40%

17.84%

2000年

27.67%

27.81%

2010年

44.06%

43.01%

3.与安徽省相比,1990~2010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10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10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4.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3.D 4.B [第3题,读表格内容可知,1990年,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比安徽省高,2000年又低于安徽省,说明1990年至2000年期间,江西省城市化速度比安徽省慢。

2010年,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比安徽省高,说明2000年至2010年期间,江西省城市化速度比安徽省快。

第4题,城市的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等是促使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题组2 城市化进程分析

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5~6题。

图甲

图乙

5.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6.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D.F时段

5.C 6.B [第5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第6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最大,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较小,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题组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年11月4日,北京再次出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为此北京市连续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结合下图,完成7~8题。

【导学号:

17252041】

十面“霾”伏

7.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北京市经常深陷十面“霾”伏中,其直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市民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剧增 ②商业、餐饮等服务业遭受客源危机 ③导致诸多生活用品的物价上涨④加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为应对雾霾天气,北京市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为减少公众外出,要求企业轮流停产

B.实行交通管制,汽车限行

C.鼓励市民家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D.污染类的企业一律关停

7.D 8.B [雾霾严重,说明了大气污染严重,会导致市民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同时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加剧交通拥堵。

从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来源看,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及工业排放的废气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解决措施应是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34活动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25%~30%以下,低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30%~70%,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教材P35活动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教材P37活动

1.1995~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20%,年增长率为2%,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2400万。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

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

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

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

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教材P38活动

a模式:

优点是可以净化郊区与城市间流动的空气。

缺点是无法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

优点是在a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作用有限。

c模式:

优点是在b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成网状分布,进一步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变得通畅,有利于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

缺点是使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利用率降低,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过于理想化。

改进意见:

一个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只有在30%以上才能达到自身调节的需要。

在布局园林绿地系统时,应强调生态平衡的主导作用,使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协调,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绿地引入城市之中,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