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90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B

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主动性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B

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A、破坏性

B、情绪性

C、目的性

D、情境性

【答案】D

4、分科课程的缺点是()。

A、对教师要求高

B、对场地和教学资源要求高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的主动性

D、以儿童为中心,忽视教师的权威性

【答案】C

5、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答案】B

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答案】C

7、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答案】B

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和()。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答案】B

9、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答案】B

10、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答案】B

11、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答案】B

12、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A、观察法

B、自陈法

C、作业法

D、心理测验

【答案】B

13、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孕育阶段是()。

A、十六世纪后

B、十五世纪前

C、十八世纪后期

D、二十世纪初期

【答案】B

14、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C

15、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答案】C

16、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答案】A

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答案】C

18、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答案】B

19、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答案】B

20、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B

2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22、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23、()的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答案】C

24、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种主要特征。

A、1

B、3

C、5

D、7

【答案】C

25、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答案】C

26、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在哪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

A、1991

B、1995

C、1992

D、1998

【答案】B

2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答案】D

2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B

29、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的出现。

A、有差别的微笑

B、出声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答案】A

30、“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答案】A

31、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B

3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答案】B

33、关于幼儿想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想像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B、想像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C、无意想像占主要地位,实质上是自由联想

D、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

【答案】B

34、麦克米伦姐妹最早于1911年在()建立了第一个托儿所。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B

35、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答案】B

36、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知识传授

D、全面发展的教育

【答案】D

37、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答案】A

3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答案】B

39、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

B、O~6岁

C、O~12岁

D、0~18岁

【答案】B

40、在()中,想像又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A、知觉想像

B、动作想像

C、有意想像

D、无意想像

【答案】C

41、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D

4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答案】C

43、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答案】A

4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45、下面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书目

B、索引

C、图书

D、检索性文摘

【答案】C

46、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答案】A

47、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答案】C

48、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答案】B

49、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父母的惩罚

B、榜样

C、强化

D、挫折

【答案】D

50、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答案】D

51、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答案】D

52、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答案】C

53、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D

54、驾驶执照考试、体育达标测验都属于()。

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答案】D

5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A

56、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答案】B

57、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答案】C

58、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A、科目

B、知识

C、跑道

D、讲授

【答案】C

59、儿童掌握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的顺序是()。

A、先是节奏,接着是歌词,然后是旋律轮廓和音程。

B、先是旋律轮廓,接着是歌词,然后是节奏和音程。

C、先是歌词,接着是旋律轮廓,然后是节奏和音程。

D、先是歌词,接着是节奏,然后是旋律轮廓和音程。

【答案】D

6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