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5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02版).doc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

花季雨季(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毕业抒怀)

1.青年团员之歌

2.毕业歌

3.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4.难忘今宵

5.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为什么要勤奋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珍惜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2.结合毕业班学习的特点,将爱国主义渗透在学习的具体行动中,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主要方法:

谈话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1)引言:

主持人自我介绍,致欢迎词,明确班会主题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来顾后,去空想)。

(2)让同学朗诵诗歌《做学习的主人》,使同学明白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做学习的主人;也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主持人点拔:

我们只有把握今天,把握好现在,才会无悔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3)让同学讲爱因斯坦珍惜时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向伟大的科学家学习,争取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4)游戏:

(10分钟男女二人拼诗句)主持人明确游戏规则, 奖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同学,罚没完成任务的同学唱歌。

主持人点拨;即使是一分一秒,未能把握好,也会失去大好良机,让同学们切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5)由谈珍惜时间过渡到九年级面临的升学考试,接着是同学谈自己是如何把握时间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心得。

(6)表扬成绩进步大的学生,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增强自信心,以促进后阶段的学习。

(7)让同学的发言,谈谈自己在月测中成绩进步快的体会。

(8)四位男同学表演小品,反映班中存在的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

(如:

闲话、闲思、闲事),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主持人点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如果现在不努力,长大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9)主持人:

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国应该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考好每一次试,掌握好每天所学的知识抓起,用爱学习的具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青年团员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青年团员之歌》旋律的聆听和分析,把握前苏联音乐风格的特点,了解以进行曲风格为主,兼有抒情色彩的小调歌曲。

2、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使命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个别音准和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时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授课类型:

 唱歌课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范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引出课题。

二、聆听

1、初听歌曲(教师范唱)

①提问:

歌曲的主音是什么?

属于几段体结构?

(歌曲《青年团员之歌》的主音是“6”,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为两个乐句,第二乐段音域拉宽,节奏拉开,同时出现了#5,把音乐推上高潮。

②启发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并说出歌曲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老师总结归纳。

2、再听歌曲

①分析、讨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强拍和弱拍起在不同段落所造成的不同音乐特点,大跳音程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调式与音乐风格等。

②对比:

《青年团员之歌》与《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进行曲的风格

不同:

主音不同,调式调性不同。

3、介绍歌曲《青年团员之歌》的创作背景、时代人物、鼓励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①苏联歌曲《青年团员之歌》是50多年前我国的流行歌曲,许多大中学生都会唱。

由伽里契作词、谢多伊作曲,创作于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歌曲之一。

《青年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

在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这首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几乎每一位中国新青年必备的歌曲,这首歌也成了当时中国共青团员的象征之一,该歌曲被很多人认为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歌。

②介绍前苏联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学生随音乐哼唱。

2、A段旋律学唱。

①听琴看谱,找出A段中旋律相同的小节(2、3小节和6、7小节相同)

②听琴看谱,找出A段中的附点音符,并在演唱时加以关注。

③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学生划拍演唱A段旋律(学生可按四拍子指挥图示划拍,也可以一拍一次的上下挥拍,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拍点准确,有助于演唱时的节奏准确和情绪到位。

2、B段旋律学唱。

①听琴看谱,找出B段中的变化音、最高音以及5度以上的大跳音程,并在演唱时加以关注。

②听琴看谱,给B段划分乐句,找出B段中的大切分节奏,分句演唱,准确的演唱弱起节奏和大切分节奏。

③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学生划拍演唱全曲旋律。

3、歌词学唱。

①朗读歌词,把握主题。

加强学生正确的咬字吐字练习

②指导学生把旋律中的附点音符、大切分节奏加注鲜明的标记,以便在看歌词时关注乐谱。

③在手风琴的伴奏下,演唱全曲歌词。

四、提高——艺术化处理:

聆听中国音协爱乐男声合唱团演唱的《青年团员之歌》,找出他们的演唱与我们唱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唱得更好?

①把握进行曲风格。

②演唱情绪要激昂振奋,声音要坚定饱满,以体现当时青年的信心和力量。

③从第3句开始的抒情乐句,速度不要慢下来;要掌握好在进行曲速度前提下的抒情。

④为丰富歌曲的表现力,演唱过程中可适当注意声音力度的变化。

结尾的地方可适当渐慢。

五、展现——自信的演唱

在老师的手风琴伴奏下全班完整演唱歌曲,全身心投入歌曲的意境,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声情并茂。

六、小结。

《共青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前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

这是战争年代青年的理想和抱负。

作为今天的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好的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呢?

《毕业歌》

学习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和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知道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了解聂耳这位年轻的革命音乐家的高贵品格及伟大贡献。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聆听分析《毕业歌》和《金蛇狂舞》,把握作品情绪和情感的基础上,了解革命音乐家聂耳的伟大贡献及我国新音乐文化的历史。

难点:

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既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唱《国歌》,老师演唱,自然导入

二、展开:

聂耳生平介绍,进一步展开教学,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激发学生兴趣及音乐作品

三、音乐作品。

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了解作品概况

四、深入:

学习《毕业歌》聆听、学唱

1、播放合唱《毕业歌》,仔细听,感受作品的魅力。

(1)歌曲表达了什么

(2)你的第一印象怎样?

2、歌曲创作背景。

介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学唱《毕业歌》,集体学唱

(1)教师范唱

(2)教师弹琴带唱

(3)钢琴伴奏,有感情放声歌唱,学唱毕业歌

五、欣赏《金蛇狂舞》

1、作品简介。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

2、播放音乐欣赏作品《金蛇狂舞》,感受作品的魅力。

3、总结聂耳作品的特点,反映工人阶级生活,揭露了社会的矛盾。

进行曲风格。

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拓展:

1、分组用不同形式对《毕业歌》进行分组活动,宽示学习思路,展示表演才能。

2、交流。

从聂耳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教学目标:

1、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2、畅想二十年来我国的变化及我们的理想是否成为现实。

3、引导学生认清,要实现理想,须从学习开始。

重点难点:

1、二十年后我们及祖国会有什么变化。

2、理想的实现需要知识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播放歌曲《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2、从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信息?

3、你知道二十年后的“我们”会如何?

4、揭示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我的理想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理想是什么?

2、小组汇总

3、班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谈自己的理想。

4、归纳理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为理想而努力

1、名人故事(为实现理想而勤奋学习)

2、讨论:

理想的实现应以什么做基础?

3、组内交流,为了理想的实现,我们现在应把重点放在哪里?

4、教师结合伟大故事向学生介绍。

要实现理想,必须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

(重点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

5、学生制订今后的实施计划。

(三)、展望二十年后相会的情景

1、展望二十年后祖国的变化

2、展望二十年后我的变化

3、议定二十年后我们相聚的地点以及相会的情景

三、教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逐句教唱(反复)

3、完整教唱(反复)

四、全体合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五、学生总结、教师归纳概括。

《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组织能力。

4、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

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宵》。

二、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

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

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生:

(答略)

(教师由其中的1、3、5、7、11、12、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用低头唱低音、抬头唱高音。

师:

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

(师唱改编成的音乐)

生:

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

师:

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甲):

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生(乙):

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

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

师:

(补充归纳)

师:

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

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

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

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

师:

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

(屏幕播放2001年“春节晚会”的《难忘今宵》)

师:

《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