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5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管理委员会

二O一六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1

一、规划背景1

二、规划依据3

三、规划范围4

四、规划期限4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十二五”时期回顾5

一、取得成就5

二、存在问题8

第三章“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11

一、发展机遇11

二、面临挑战15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发展定位17

三、基本原则20

四、发展目标21

第五章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4

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24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7

三、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33

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35

五、加强招商引资工作37

六、推进两化融合发展38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9

八、创新改革管理机制40

第六章保障措施43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选聘引进43

二、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44

三、加强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44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45

第七章重点项目46

附表45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和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

“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只有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才能在“十三五”时期瞄准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坚战,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

其中,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全流域的协调协作,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和措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坚决贯彻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我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全省发展格局也从主要依靠珠三角驱动转向珠三角、粤东西北两大板块共同驱动。

为进一步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继续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科学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作为“三大抓手”着力推进,争取把粤东西北打造成广东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粤北中心城市的韶关,以省委振兴粤东西北发展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实施主动融入珠三角发展战略为指导,正大力促进与珠三角地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凭籍韶关老工业基地优势,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巩固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也积极打造新型产业,与珠三角地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方针的指导下,莞韶园积极谋划,以全面融入珠三角为主导方向,以打造国家级高新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园区为首要目标,以项目落地和提升服务质量为主线,以提质增效和管理创新为落脚点,紧抓与东莞的合作,积极利用省新一轮扶持政策,深入探索发展股权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新模式。

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物流、信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产业集聚区,将莞韶园建设成为韶关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创新驱动示范园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示范园。

二、规划依据

1、《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粤府办〔2015〕27号)。

2、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

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发[2013]22号)。

4、《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2010-2020)》。

5、《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6、《韶关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7、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粤府函〔2010〕132号)。

8、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粤经信园区〔2010〕649号)。

9、广东省专业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竞争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粤经信园区〔2010〕851号)。

10、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产业跨市转出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粤经信园区〔2010〕852号)。

11、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企业产能转移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粤经信园区〔2010〕853号)。

12、《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粤府[2009]54号)。

13、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粤经贸工业〔2008〕386号)。

三、规划范围

莞韶园位于韶关市区西南部,根据韶关市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莞韶园此次规划面积涵盖浈江片区、沐溪-阳山片区、龙归片区(莞韶城三期)、甘棠片区、白土片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仁化县产业集聚地和新丰县产业集聚地,面积约61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十二五”时期回顾

一、取得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莞韶园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创新进取的五年,是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五年来,园区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核心,紧密联系韶关地区发展新形势的实际,突出发展经济、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制造业,扎实推动莞韶园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莞韶园“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不断落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园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十三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莞韶园已基本完成首期规划面积的开发任务,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莞韶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14.16亿元,相比2010年均增长14.91%;工业增加值48.77亿元,相比2010年均增长16.27%;实现税收7.99亿元,相比2010年均增长16.6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2亿元。

2、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莞韶园着力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主导产业,借助高端液压、中机重工、韶配动力等优势明显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增资扩产,辅助发展智能玩具、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产业集聚逐步形成,现已形成机械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

装备制造业产值由2011年的23.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3.16亿元,年均增长率16.04%,五年来维持占据园区工业总产值25.73%左右。

2015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1.9%。

3、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十二五”时期,莞韶园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东莞、韶关联手出台多个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户企业不断增多。

投产企业由“十二五”初期的140多家增长到“十二五”期末的256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最初的62家增长到现有的117家,占韶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8%。

4、重点项目落实发展。

“十二五”时期,在韶关、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陆续引进“比亚迪”汽车零部件生产、高端液压油缸制造基地、丹霞生物制药、汉鸿木业等一系列项目。

莞韶城一期、东盈服装、广东紧固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动工兴建,近期引进东莞以纯服装、清园纳米科技、新星源总部及手机研发生产基地等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特别是已签订的粤商高科特种材料创新园项目,投资约18亿元,预计五年内年总产值可突破100亿元。

这一系列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极大提升莞韶园发展后劲。

5、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中有2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比重占到19.7%,相比“十一五”末的6家高新技术企业,有了大幅增长。

韶关液压件厂“冶金高频液压控制伺服元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宏大齿轮厂获省企业创新奖励类资金950万元,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莞韶城一期黄沙坪创新园已经动工,以打造韶关创新驱动平台为目标,加快产城融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十二五”时期,莞韶园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道路近20公里,并完成了配套管网工程,优先建设了园区环保设施。

位于浈江片区、沐溪-阳山片区、白土片区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从南至北覆盖园区整个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基本完备。

空气自动监测站、员工文化广场、创业服务中心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

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7、投融资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莞韶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投融资水平,取得了可喜的社会发展成效。

莞韶园成立鼎盛、圆融等融资公司,其中鼎盛担保公司共为79个企业项目提供担保,由初期的累计担保总额6.79亿元增长到14亿元,年均增长15.6%,为中小企业较好的解决资金问题。

8、劳动就业稳步增长。

“十二五”时期,莞韶园企业共解决劳动力就业45148人,其中:

本省29346人(本市24944人),外省15802人;技能人才6772人,高技人才2032人,专业技能人才4740人。

二、存在问题

1、土地、人才、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莞韶园发展。

莞韶园地处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并且随着近几年莞韶园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土地、资金、人才始终是制约莞韶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建设用地资源紧缺,随着莞韶园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企业竞相落户园区,莞韶园原已获批用地范围内早已出现许多企业等地落户的尴尬局面。

二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任务繁重。

三是资金不足,虽然省内对莞韶园有一定的资金补贴,但对园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2、各片区产业分散,产业集聚力不强。

莞韶园各个片区之间产业关联度较低,不利于莞韶园的后续发展。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珠三角地区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积极性有所降温,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动力也不高。

莞韶园各片区为了抓住有意向转移的企业,出现了一些招商引资的通病,引进的项目涵盖领域多,产业之间缺乏关联性,各片区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未显现等。

3、服务配套尚不完善,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莞韶园用地主要为山谷之间的带状形态,分片区开发,造成了区内土地、基础设施开发投入成本较多。

目前,莞韶园道路配套设施较完善,已初步建成连接园区内外的交通网络,但其他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等服务配套尚待进一步完善,包括技术平台,机械、食品检测平台等生产性配套;银行、医院、邮政、学校以及商业配套等生活性配套。

此外,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利于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

虽然近年来莞韶园承接了一大批项目,但总体而言,项目的总体规模偏小,企业知名度和产品档次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领能力有限。

4、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标准化体系尚需完善。

莞韶园暂无独立行政区域,辖内各片区投资开发主体不同,各有一套人马、一套管理体制,各片区社会和城市管理职能均由区政府承担。

莞韶园虽然行使了部分审批权限,但因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和机构队伍,造成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难以实行“一站式”、“一口子”服务;莞韶园各片区财政相对独立,须依靠市、区两级共五个税务征管机构,收入核算繁琐复杂,协调工作难度大,相关工作推进缓慢;城市管理缺项,违法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