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家乡名人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章家乡名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家乡名人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加了胶高即、下普东、粉子山、灰埠、岞山庄、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周村、潍县、大汶口、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20余次。
1947年2月,在岞山庄车站战斗中,向孝书所在部队歼灭了国民党八军307团和交警15总队30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冲锋枪、轻重机枪和弹药,受到了胶东军区的表扬。
1947年5月,在著名的孟良崮战斗中,向孝书所在部队克服疲劳,昼夜兼程,先敌一步抢占马山,将敌74师逼上孟良崮主峰,为大部队合围并歼敌整编74师创造了先决条件。
在1948年的潍县攻坚战中,其所在团突入潍县坚城,偕同兄弟部队歼敌47000余人,被中共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授予“潍县团”荣誉称号。
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向孝书所在部队7连首先登上济南城撕开了口子,击退了敌人的多次疯狂反击,为济南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所在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孝书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1团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
在1950年12月的新兴里战斗中,他所在部队歼灭了美七师31团、32团大部,缴获了美军31团的团旗。
在争夺砧桥战斗中,向孝书所在部队日行120里,切断了李伪军5、7、9师退路,受到志愿军总部嘉奖。
战争年代,向孝书5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
1953年2月,向孝书回到祖国,任27军81师241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1954年10月升任团长。
1956年4月,他升任81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64年6月升任师长。
1965年2月他又调任79师师长,后曾兼任苏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9年8月,他升任27军副军长。
1972年6月,他调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1979年7月,向孝书调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副兵团职),1985年8月,任司令员。
建国后,向孝书长期在陆、空军及边海防部队任职,为共和国的安全、稳定和所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6月,向孝书离职休养。
2004年8月16日,向孝书在大连病逝。
向孝书曾被选为党的“十大”代表,全国“七届人大”代表。
1955年,向孝书被授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1988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向孝书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忠心耿耿,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
他勤奋学习,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他身经百战,业务精湛,指挥果断,治军严谨,具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工作领导才能。
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爱护干部,关心部属,受到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
他事业心强,工作积极,作风扎实,顾全大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严守组织纪律,从不向组织伸手。
他作风民主,待人诚恳,团结同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者、实践者、传播者。
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他离休后,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孜孜不倦,与时俱进,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在病房利用电脑了解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科技信息,撰写了大量有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论文和党、军史资料,著有长篇回忆录《战斗的回忆》。
沉思感悟:
把向孝书的事迹讲给父母听一听
盘点收获:
这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学习。
第二节海军将军-李耀文
1、了解李耀文的事迹。
文本内容:
李耀文,男,汉族。
原名张锡绅,1918年5月出生于高村。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海军上将军衔。
1929年至1931年,李耀文在县立第一小学读书。
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种种罪恶,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与同班同学曹漫之等,采取张贴宣传画、标语等形式宣传抗日。
他们的爱国行动轰动了全县。
1931年,县长张裕良是国民党左派,他赞成国共合作,打击贪官污吏,组织县政府科员阅读国民党“一大”的《宣言》等进步书籍材料。
当地土豪劣绅联名向省主席韩复榘告状,致使张裕良被撤销县长职务,由政治上反动的李学仁继任了县长。
为此,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发动进步力量,掀起了挽留张裕良驱逐李学仁运动。
县立“一小”以曹漫之、谷牧为代表的高年级学生也组织起来,积极挽张驱李,李耀文积极参加了这场斗争。
当时埠柳村有一个小学校长与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领着一支学生队伍到县城驱张迎李。
曹漫之等带领的县立“一小”的队伍便和这支学生队伍厮打起来,李耀文从学校厕所的墙上跳出去,同学生队伍一道砸毁了对方的铜鼓、洋号。
最后,把他们赶跑。
高小毕业后,因家境衰落,李耀文先后就业于荣成县教育局、图书馆、民众教育馆。
“九·
一八”事变后,在共产党员曹漫之影响下,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和马列主义著作,逐渐树立革命理想,积极追随共产党。
1933年,李耀文调到县民众教育馆当管理员,从这时起李耀文接受党分配给他的任务。
因为他能够出入县政府,曹漫之就让他搞一些情报。
李耀文通过在县政府当录事的朋友,了解国民党政府的秘密文件内容。
有时还把文件原件带出来给曹漫之看,曹把这些情报用药水密写后报告中共胶东特委。
在为党搜集情报工作中,李耀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4年,曹漫之兼任县民众教育馆夜校教员。
李耀文和曹漫之以民众教育馆为基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组织青年剧团,演出抗日戏剧;
编印并向学校农村散发“快报”。
1937年春由曹漫之介绍,李耀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七·
七”事变后,李耀文响应党的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遵照胶东特委指示,开始在本地发动、组织抗日武装。
不久,中共荣成临时县委成立,曹漫之任书记,李耀文任宣传委员。
县委成立后,开始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成立“民先”队部,组织建立了荣成县抗敌后援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并深入到国民党地方武装乡农学校进行秘密工作。
岁末,消息泄露,被国民党县政府通缉。
而后,曹漫之、李耀文、林乎加等共同组织领导埠柳乡农学校的武装起义,将起义队伍带到文登大水泊,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938年1月后,李耀文先后担任一路指挥部政委、“三军”政治部主任、胶东游击第三支队政委、第二十一旅政委、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五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五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
这期间,他参加了胶东5个月反投降战役及多次反“扫荡”战斗。
1942年底李耀文离开胶东,参加山东分局召开的扩大会议。
1943年9月,他调鲁中军区任四分区副政委兼莒(县)沂(水)安(邱)地区工委书记。
这个地区是刚从顽伪军手中解放出来的,群众基础差,斗争复杂。
但在主力部队配合下,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44年春,沂山地委成立。
霍士廉任书记,李耀文任副书记。
霍士廉去党校学习期间,他代理地委书记。
翌年6月,山东军区部队发动了夏委攻势,沂山地区的部队参加了讨张(步云)战役,协同主力歼敌五千余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
李耀文担任警备第四旅政委,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
12月,任鲁中军区第九师政委。
1947年1月,九师参加了消灭国民党军整编廿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的鲁南战役。
当月,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
鲁中九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
他继续任师政委。
此后,二十三师相继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
7月,八纵队在攻克泰安后,西出津浦路,转到外线作战。
9月,参加沙土集战役,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国民党五十七师,活捉中将师长。
接着,八纵队越过陇海路南下,转战豫皖苏边。
1948年1月,他任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
不久,部队普遍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
他带领纵队政治部工作人员深入连队,开展诉苦和“三查”运动,提高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性纪律性,大大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5月,他任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
6月,八纵参加了开封、睢杞(豫东)战役。
11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1月,八纵改为26军。
李耀文任军政治部主任。
4月,26军参加了渡江战役。
过江后,该军直指上海,参加了浙沪战役。
上海解放后部队进入市区。
由于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细致,指战员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
9月,他升任26军政委。
1950年10月中旬,正在负责上海守备任务的26军,奉军委命令,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地区的防御作战。
每次大的战役,李耀文总是深入到前沿部队和重要阵地了解作战情况、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6军作战中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受到志愿军总部通报表扬。
1951年底,26军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战地上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
26军回国前,李耀文与副军长张铚秀到平壤,分别向金日成首相和志愿军首长汇报了26军作战情况,金日成设宴招待他们,陪同看了电影,赠送了锦旗和纪念品,相聚了5个小时。
1954年7月,李耀文调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5年5月,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李耀文任军区政治部主任。
同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秋,李耀文和干部部长陈美藻随杨得志司令员一起来到驻徐州某团6连当兵。
他们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身背绿背包,谢绝军师领导陪同,从团部徒步来到连队。
在连队,为了让将军休息好些,连里夜间站岗总是把他们安排在头班或末班,他们坚决不同意,要求按顺序排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
他们与战士同吃一锅饭,同吃一样菜。
一天午饭,他们发现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便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下连当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后把菜倒在大菜盆里。
这件事深深感动了连队官兵。
6连是全训分队,训练课程很紧。
训练场上,3位将军身背冲锋枪,腰跨手榴弹,不怕风吹日晒,摸、爬、滚、打,样样不甘落后。
当兵一个月,4次冲锋枪实弹射击,3位将军弹无虚发,4次优秀。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消除了官兵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官兵关系。
他的《当兵日记》在解放军报上连载。
1960年,在广州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休息时,一位领导同志指着李耀文向毛主席介绍说:
“这是与杨得志一起下连当兵的李耀文同志。
”毛主席提问说:
“你们下连当兵情况怎样?
”李耀文汇报说:
“一个月当兵生活,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打掉了五气(官气、暮气、骄气、娇气、阔气),消除了官兵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官兵关系,保持了普通一兵的本色。
”毛主席高兴得称赞:
“将军当兵不简单哩!
好啊!
这是军队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好做法,是个发展。
”
李耀文在济南军区工作期间,重视运用典型,抓点带面,推动工作。
1961年至1966年,军区树立和培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和典型单位,如战士王永才、班长王杰、司务长孙乐义、指导员马国政、连长王佐文、领导干部何志远,以及红一连、安丘连、群山开路先锋连等。
这些先进典型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特别是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好司务长孙乐义,在全国和全军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5年10月,李耀文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他坚持原则,积极建议军区党委巧妙地与山东造反派头目王效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王效禹被撤职后,杨得志担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耀文被增补为常委、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负责解放干部,组建新班子,促进两派联合等项工作。
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批示,点名调李耀文到外交部任军代表、副部长。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他清醒地认识到外交部清查“516”的工作有扩大化的倾向。
于是,他报请周恩来总理同意后,采取先“抓两头”的方法,及时组织查处“火烧英国代办处”等四个大案要案,而对多数经审查确实没有问题的同志,及时解放,给予充分信任,妥善安排工作。
他的这种做法,在外交部遭到非议,被一些人批评为右了,还有人到毛泽东那里去反映并传达了毛泽东的批评。
面对这种情况,他经过反复考虑,坚信自己没有错,他没有人云亦云,没有见风使舵,继续解放了一批干部。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驾机外逃,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他和杨德中等人一起,根据我驻蒙使馆一秘孙一先在现场勘察的照片资料,对机上人员的身份、飞机坠毁的经过和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核实,为中央政治局判断事件的性质及制定对外口径,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李耀文参加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由李震、吴忠、于桑、杨德中等六人组成的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圆满地完成了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和安全保卫任务。
1972年4月,李耀文被任命为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大使。
他与坦总统尼雷尔及政府官员建立了友好和信任关系。
还带领使馆人员,积极做南部非洲其他一些正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组织的工作,帮助他们训练军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影响。
1975年,中国与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建交,他兼任驻马第一任大使。
1976年2月,他任期届满,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因故没到任)。
1977年4月,李耀文任国防科委政委。
8月,他出席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1月,他又兼任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副主任。
李耀文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科研人员,经常深入到研究所、工厂、试验基地和“三线”科研生产单位调查研究,为科研任务清障铺路,为科技人员排忧解难。
科委党委在张爱萍主持下根据科委知识分子多的特点,率先对科技干部评定了技术职称,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科委的做法得到总政治部的肯定,并在全军推广试行。
1980年10月,李耀文任海军政委。
海军是“文革”期间遭受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破坏的“重灾区”,历史遗留问题多而且复杂。
他上任就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许多领导干部向他反映情况,要求落实政策。
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1981年2月,他主持召开了上任后的第一次常委民主生活会,与会的常委坦诚相见,彼此开展了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较好地统一了一班人的思想。
4月1日,军委邓小平副主席找他谈话,对海军的拨乱反正、增强团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
不久,军委徐向前、聂荣臻副主席对海军的工作也都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等军委首长的指示,为解决海军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5月5日,叶飞和李耀文主持召开了海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邓小平等军委首长指示,在主要问题上分清了是非,统一了思想,从而促进了团结,增强了搞好海军建设的信心。
1982年9月,他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队的思想更加活跃。
在李耀文等主持下,海军党委和机关先后制定、修订和批转了《保卫空中防线十项措施》、《保卫海上防线十项措施》、《海军舰艇出海训练三阶段政治工作》、《海军航空兵飞行训练四阶段政治工作》、《做好分散小单位预防政治事故工作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海军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迈开新的步伐。
1987年10月,李耀文出席了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3月14日,越南海军三艘舰船突然窜到中国南沙赤瓜礁海区,并派武装人员强行登礁挑衅,首先向中方人员和舰船开枪、开炮,中国海军被迫进行有限的自卫还击。
他和张连忠司令员吃住在海军指挥所,实施全程指挥,直至战斗结束。
这次战斗有力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的南沙主权。
4月4日,他到南海舰队慰问部队,检查工作,要求认真总结南沙斗争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大力宣扬南沙精神和英雄事迹。
随后海军部队普遍开展了学习南沙精神的活动。
1988年9月,李耀文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
1990年4月,李耀文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把李耀文的事迹和朋友分享
链接知识:
李耀文退下来后,把周恩来总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名言,作为座右铭来规范自己。
他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政治学习,丝毫没有放松对国际国内大事的关注和研究。
他说,我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称号是永远不能退的,只要是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我都要尽力去做。
1992年10月,他出席了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8年7月,他离职休养,并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9月、2002年11月,他作为党内老同志,列席了党的第十五次和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要把李耀文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第三节张序登
1、了解张序登的事迹。
张序登
张序登,男,汉族,1925年7月出生于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张序登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困饱尝饥寒贫苦。
但父辈却对他寄予了厚望,再苦再穷也要培养他学习文化。
9岁时,张序登被送到学校学习。
但由于家庭生活的困窘,只学了三年就辍学了。
12岁那年,他不得不离家外出当学徒工,在文登县环海区所属完小学校半工半读。
当时学校的老师是地下党,看中了他苦大仇深积极上进,是一棵革命的好苗苗,对他进行了培养和教育。
由此,张序登开始接受了革命的熏陶。
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发动了9.18事变,侵占了奉天(沈阳),并逐步向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扩张。
张序登目睹日军的侵略罪行,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了革命的种子,立志抗日救国。
1940年,年仅15岁的张序登毅然投身革命,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坚定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决心,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2年2月,张序登参加了八路军。
当时正是胶东抗日武装最艰苦的岁月。
日军发动空前残酷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抗日武装组织了反扫荡。
在战斗中,张序登和战友们一道,英勇杀敌,带领和掩护群众冲出重围,胜利完成任务。
同年12月,他在火线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文东独立营副班长。
1943年,张序登在攻克文登县城南三里庙的日伪据点战斗中,带领战友架桥攻击,组织小分队冲入敌碉堡,从敌人手中夺取“七九”大盖枪,占领了敌人的据点。
接着又参加了解放文登、荣成、威海等战斗。
在解放威海郊区的战斗中,他带领全排英勇作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对群众秋毫无犯,战绩突出。
1945年,受到东海联合指挥部通令嘉奖,并被提拔为文登独立营营部政治干事、东海3团团部指导员。
1945年9月,为争取先机,夺取东北,张序登奉命跟随东海军分区3团调往东北,由胶东黄县蓝家口乘船渡海到达辽东,并参加了三保本溪的战斗。
1946年2月,他担任东北4纵队32团侦通连指导员。
32团在辽宁海城五道口战斗中作战失利。
他为掩护团指挥所转移,不幸左大腿中弹,孤身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仍坚持与敌人进行顽强战斗。
当部队转移到安全地点清点人数时,才知道他已负伤并被敌军围困,团长当即带人将他抢救出来。
由于当时中弹后抗击敌人,没有得到及时包扎,导致子弹由大腿向小腿游走,几年后才作手术取出,至今伤疤醒目。
张序登任32团司令部侦察参谋时,参加了四保临江、新开岭、鞍海战役和三插敌后等战役战斗。
在屡次战斗中,他均带领侦察部队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及时为部队作战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为历次战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先后荣立战功二次,艰苦功1次,并晋升为营副教导员。
之后,他随所在部队参加了夏、秋、冬季攻势,攻克了本溪、辽阳、鞍山、营口等战略要地,将沈阳以南之敌全部清除。
由于作战指挥出色,他被提拔为营教导员。
1948年10月,张序登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
在战役中,他率营坚守塔山右翼七号阵地,阻击华北援锦之敌,有力地配合塔山守备部队坚守塔山,为塔山阻击战的胜利做出贡献。
接着部队奉命入关,张序登参加了康庄、怀来、张家口、横岭等战斗。
后他又奉命转战平西、清河、海淀地区。
北平解放后,张序登率部参加了盛大的入城式,从德胜门入京,进驻西直门,担负北平的警备任务。
1949年2月25日,他与所在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军委及其他领导同志的检阅。
国共北平和平谈判破裂后,张序登随第四野战军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的号召,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解放广西等战役、战斗。
在战斗中,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序登任41军122师司令部作战科长。
在粤西方向的剿匪战斗中,他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发动群众,运用强大的政治攻势,促使大部分匪徒自新投诚。
对那些极其顽固反动的匪首,他组织指挥精悍的小分队,协助当地政府,进行坚决地清剿,圆满地完成剿匪任务,受到嘉奖表彰。
1952年,华南军区组织未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团以上干部轮战锻炼。
张序登被派到志愿军第12军任侦察处长。
在朝鲜战场上,他集思广益,善于总结敌人的行动规律,积累、丰富了在异国作战的经验,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1953年7月,台湾国民党军纠集万余兵力,向粤、闽交界处的东山岛进犯。
时任41军司令部侦察处长的张序登,奉命随部队支援东山岛战斗,参战部队经过一昼夜激战,共歼敌3300余人,击落飞机一架,击沉登陆艇3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残敌仓皇登舰逃窜,东山岛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1954年7月,组织选派张序登到坦克第一学校第六期深造班学习。
由于他学习刻苦,积极钻研,被学校评为优等生。
毕业后,他先后任122师参谋长、副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