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872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抽考语文word版Word下载.docx

D.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形成了围绕以湘绣、烟花、菊花石雕、陶瓷等为中心的八大优势产业。

4、C/A句式杂糅,去掉“是”或“来自于”;

B成分残缺。

“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前面加“提供”或“复印”等词。

D搭配不当,“文化体制改革”与“不断增强”不搭配。

句式杂糅,去掉“围绕”。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题3分;

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①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

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

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

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假设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假设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

假设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②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

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

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

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

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

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

断可知矣。

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

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那么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

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

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

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那么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那么田出,湖深那么田没。

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

又假设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

其笕之南,旧有缺岸,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

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

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注释】①钱唐湖:

西湖。

②官河:

运河。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具:

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帖:

文告

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假:

假托

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典:

掌管

5.B/下发文告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节限而放之B.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C、盗泄湖水,以利私田D、其笕之南,旧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A/而:

均为连词,表修饰,地。

B与:

上句,动词,给,放;

下句,介词,表对象,和、跟。

C那么:

上句,连词,表目的,来;

下句,介词,按照。

D其:

上句,指示代词,那;

下句,人称代词,他。

7.以下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A.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B.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C.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D.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7.C/假设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

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8、以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8.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假设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4分〕

译文:

⑵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

〔3分〕

⑶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

9.⑴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

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

〔假设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各1分〕⑵〔井与钱唐湖〕之间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

〔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1分〕⑶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

〔仍岁、尽究、其由,各1分〕

【参考译文】

关于钱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晓的四条,详细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

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排水管。

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顷;

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后待水位恢复时,可以灌溉五十多顷。

〔灌田前〕先要挑选两个心公身勤的官吏,一个站在田旁,一个站在湖边,会同本地界农户,根据农田面积,约定放水时间,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

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回地界,当天放水。

如果等待状纸递进州府所属各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下发文告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小吏,动辄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

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干旱。

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

从钱唐到海宁盐官镇地界,应该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运河,湖水由河道流入田地。

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先测量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毕,再使运河水位还原。

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

今年修筑湖堤,加高了几尺,蓄水量也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

倘或不够用,就再开挖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又〔用之〕有余了。

民间传说开决放流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县官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

有的说鱼龙无处安身,有的说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长。

然而鱼龙与民众的性命相比,哪个更要紧呢?

茭白、菱藕与稻米的利益相比,哪个得利更多呢?

这是绝对可以知道的。

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没水了,这也荒谬。

况且湖底部高,井口低,湖里又有几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涌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

何况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放完湖水,却要说井里没水,太荒谬了!

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当年任杭州刺史时开凿的,对百姓很有好处。

〔井〕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那么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总是充足的。

湖中里有十几顷免税田,湖水浅了,田地就露出;

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

田户常与主管官吏勾结算计,偷偷排放湖水,来使私田得利。

那石函桥闸、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时,都必须封闭堵住,经常派人巡视检查,有一点小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责任,就不会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

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吏巡视看守,预先做好防患工作。

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洪水暴涨,就在缺损处泄洪。

〔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同时用石函桥闸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溃堤。

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

担心后人想要知晓,所以刻在石碑上。

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修饰语言。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

辛弃疾中年屡遭谗劾,赋闲20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

请简要分析。

答: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醉。

〔1分〕

上片写“醉”的原因:

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

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

“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

——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总分值。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那么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

〔2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2分〕〕

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2〕锄耰棘矜,;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贾谊《过秦论》〕

〔3〕,不复挺者,。

〔荀子《劝学》〕

11、〔1〕丛菊两开他日泪白帝城高急暮砧

〔2〕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题3分;

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

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

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

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

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的。

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后不屈身降志。

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才华盖世的士人。

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

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反映了诗人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吧?

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

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

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让尽才的生命精神突显出来了。

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

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12.以下有关文中“尽才尽气”的说法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所谓“尽才尽气”,就是超量地付出才与气,也就是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

B、李白的消极自由包括他的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不能算作尽才尽气的表现。

C、无论是初盛唐的诗歌,还是中晚唐的诗歌,都表现出了“尽才尽气”的生命精神。

D、唐诗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12.D/A、“尽才尽气”并不要求“超量地付出才与气”。

文中说“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尽才尽气”“就是是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

B、根据文意,消极自由也是尽才尽气的一种表现。

C、说法不准确。

初唐诗歌表现了尽气的生命精神,晚唐诗歌表现了尽才的生命精神,盛唐诗歌表现了尽才尽气的生命精神。

13.以下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为哪一项

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第二流的诗人是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

B、韩愈“谏佛骨”,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白居易领导新乐府运动,这些活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C、与韩柳、白居易相比,李商隐和杜牧的才华受到压抑,一生中没有“亮点”,他们并没有“尽才”。

D、盛唐诗人活得“尽气”,而晚唐就有点气脉衰败,但晚唐诗人还是突显了“尽才”的生命精神。

13.D/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不仅是指李白和杜甫,也包括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和杜牧等人。

B、韩愈“谏佛骨”,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这两件事与后世中国文学没多大关系。

C、李商隐和杜牧一生中似乎没什么“亮点”,但他们用“美丽的诗歌”证明了“不负此生、不虚此生”,他们的才智在诗歌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也可称得上是“尽才”。

14.结合文本和自身,简要谈谈在现代社会该如何“尽才尽气”。

14.答案要点:

①所谓“尽才尽气”,就是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与气,就是要自尊自爱,追求自由,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②现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善待自己,勤奋苦练,高扬人性美好,活出精彩,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得分点:

准确理解“尽才尽气”的内涵2分,结合自我、社会谈如何“尽才尽气”2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1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⑴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

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⑵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⑶他说:

“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⑷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⑸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

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⑹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⑺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⑻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⑼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⑽我呢!

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⑾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⑿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⒀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

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⒁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

爱情圆满,维持恒久;

事业成功,平步青云;

父母康健,天伦永在;

妻贤子孝,家庭和乐;

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

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

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

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⒂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⒃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⒄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

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

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⒅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

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⒆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

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⒇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

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

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

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

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选自《散文选刊》1999年第4期

15、《可以预约的雪》内容不是写雪,为什么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

(6分)

15、〔1〕本文是写由朋友预约看菅芒花而引发的人生感悟,虽然没有写雪,但“菅芒花”和“雪”都有“可以预约”的相似点。

〔2〕“可以预约的雪”象征人生的美好、希望,形象地揭示了主旨。

〔3〕“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与文章清新雅致的风格一致。

〔一点2分〕

16、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6、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人们在生命的历程中,虽然常常抱有对美好的人生常态的愿景,但是在遭遇生活的变故或人生的不幸时,却无能为力,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

17、结合文意,概括文中“常”和“变”的内涵。

面对生活的“常”和“变”,作者是怎样的态度?

17、常:

指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变:

指的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所不愿面对的种种变化。

〔2分〕

面对人生的“常”,作者是渴望、向往的;

面对人生的不可预知的“变”,作者最初是畏惧、茫然的,但当作者经历了生命中的许多变化之后,认识到:

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

对待恒常要有祝福之念;

面对人生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

我们要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①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在感悟人生哲理后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借此告诉人们:

只要心中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人生就会灿烂美好。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

半年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看就知道。

母亲每周来一封信,开头千篇一律:

“我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

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

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我日子过得挺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

“好儿子,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好好保重。

盼你的回信,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

边读边轻蔑地蹙眉,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把白菜全啃坏了;

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走进宿舍。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

忙着熨衣,打听谁跟谁有约会等。

文卡等同房间的人走光后,锁上房门,坐到桌前,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前,他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

那位老乡问了他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责备道: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

冬天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要劈,要锯……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在白纸上方写上了一个数字:

126,然后在左边写上“支出”,右边写上“数目”。

他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写上:

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很不像话,村里人准会笑话。

他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

“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