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25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训练Word格式.docx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

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

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2.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粗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表明文章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行提炼、筛选、合并等,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用词规范准确。

三.重点例析

例1:

幻灯出示《纳米卫星》

1.问题:

概括回答纳米卫星有哪些优势?

(1)

(2)(3)(4)

2.分析和参考答案:

这道题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要回答这类题目,就得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范围局限在哪些段落,然后采用找中心句的办法,标出段落中的关键语句和重点信息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解答这道题,我们在通读全文之后明确答案的范围局限在第3自然段,然后通过找出关键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第四”,和相关的信息加以概括就能准确地回答这道题。

故答案是:

1.成本低;

2.研制周期短;

3.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节约空间轨道;

4.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例2:

幻灯出示《改变一生的闪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首先采用粗读的方法先把握文章的概貌,明白这一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如解答第1题,在粗读全文之后已经明确这一文写了什么人和什么事,再从文中摘取关键的词语加以合并、概括就能准确的回答了。

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解答第2题,在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之后,抓住题干,找出“她所料想的那样”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就能快速地找出它所指代的内容,故答案是:

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例3:

幻灯出示议论文《接纳人生的不完美》文章:

典型题析: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

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次浏览,锁定范围。

(四种情况)

解答第2题,只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锁定范围,联系上下文,从中准确提取信息就能解答了,答案就在文中的第④段,故答案是一方面源自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或源自急于实现终极目标所产生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源自和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或源自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式而产生的自卑感)

四、训练提升出示

(一)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问题:

1.从上下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

爱恋、、、、、赞叹。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2.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出示

(二)“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

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的不同含义。

本义:

电脑业:

其他行业:

 

 

参考答案:

(一)1.喜欢、陶醉、迷恋、惊讶。

2.顽强而默默无闻,沉稳而奋发进取。

(二)本义:

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电脑业:

电脑操作系统。

其他行业:

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

第二课时思路分析

分析文章的思路

1.所谓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

理清、分析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为了真正透彻地理解文章,所以它是阅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步骤。

分析文章的思路就是要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

在中考阅读题中,这方面的考点主要有:

划分层次;

分析结构;

寻找线索;

找寻伏笔;

简析照应;

把握过渡等

2.要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要注意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这样有助于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对理清文章线索、找寻伏笔照应一类的题,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部的起承转合,要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关键信息中提炼。

三、重点例析

例1:

1.问题:

(1)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中作者描写景物所用的顺序,往往有着外在的语言标志,所以阅读时要有意识的捕捉那些标志性的语句,就能清楚、快捷的理清文章中的写景顺序。

如第3段中的“沿着石壁”——“从云端俯瞰下来”,第4段中的“榕树”——“榕树的背后”,从这些语句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即由下而上,由近到远。

第2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来达到“神聚”,其中包括要使到文章的结构严密,条理清楚,这就必须做到前后连贯、首尾呼应。

本文也是如此,开头写榕树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结尾写“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这样在结构上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在内容上更能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1.问题: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结构的能力。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要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可以通过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

阅读时,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抓住了"

牛鼻子"

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

如这篇文章,开头用设问句,引出中心论点。

据此便能很快地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十分显豁;

第二段是总提段,显然是了开启的论证;

六、七两段总结上文,回应开头,深化论点。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为引论,第二部分是二至五段为本论,第三部分是六、七两段为结论。

秃的梧桐典型题析: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把握记叙文线索的能力。

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体裁、内容、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中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如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秃的梧桐”,再分析文章中各个材料是靠什么纽带有机的联结在一起的,那就是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作者是以秃的梧桐在一年四季里的不同为线索来组织这篇文章的,故答案是:

本文以秃梧桐在不同的季节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四、训练提升

(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自然段的几个论据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

(二)蝈蝈

1.浏览全文,将自己的理解填写在括号中。

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写到()再写到(),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文章的线索、顺序是什么?

(一)1.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背诵。

2.古今中外

(二)1.不叫叫不停地叫。

2.时间蝈蝈。

第三课时要点概括

要点概括

1.理解段落意思,概括内容要点

理解段落意思是指在阅读文章或段落时能总览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根据作者的思路,

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找出段落的中心句、指示句、过渡句、总结句,体会段落中各段的含义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对段落的内容加以概括,并作点分析、评赏。

2.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概括内容要点,首先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逐段阅读,确定重点句段,根据题

干要求,把内容要点组成有条理的文字。

概括要点,应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

具体有以下方法:

(1)提取法。

即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2)组合法。

即段落中没有中心句,就要结合文中关键性词语或语句进行概括,

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

分析这几年的考题可知,考生在判断时切记要

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概全。

3.解题思路和技巧

(1)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对照考题,找到答案区间,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案的语言。

(3)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③④自然段用两个事例表现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这道题是测试概括事例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须先通览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根据提示的信息范围。

抓住③④两个自然段去筛选、提炼。

弄清每段中叙述的作曲家肖邦的“请求”,就可以明确答案:

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

典型题析

归纳出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所产生并愈演愈烈的原因。

这道题是考查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内容。

然后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第②段。

根据第①段提出的问题,抓住第②段开头“由于”这个词。

就知道第②段是说明“愈演愈烈的原因”的。

第②段共有4句话,前3句各说明一个原因。

可以直接用原句回答:

①西北的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

②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③荒漠化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建设力度不够。

例3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这道题旨在考查对没有中心句的段落意思的概括。

解答时,要仔细体会每段所写的内容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然后把几段意思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选文第1段先写要去赵庄看社戏时的心情,接着写伙伴们动身出发及行船的情形,然后写行进中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物等。

接下来的每一段,都写到了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所见所闻和“我”的心理活动。

把这几段意思归纳起来,就是写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如果不从整体上把握,而从某一角度就某方面内容(行船情景、景物描写或“我”的心理活动)去概括,就是以偏概全了。

因此,可以明确答案: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本文的论题是

2.本文是从三方面来展开论述中心的,请用三个短语或句子概括这三方面的内容。

(二)萌芽

1.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答: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

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

谈谈你的理解。

(三)

1.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必先读懂每一段文章,请将本文第2、4段的大意写在横线上。

第1段:

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问题)

第2段:

第3段:

月缺月圆与月亮地球旋转的速度有关。

第4段:

第5段:

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从来就未固定,将来也是这样。

2.这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1.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科学家,或成为一个好科学家的条件。

2.①广泛的兴趣;

②科学的实践(训练);

③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根究底的精神)

(二)1.第一件事:

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粗暴对待。

第二件事:

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暗中帮助。

2.答案要点:

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让人联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芽。

(三)1.第二段:

从两个方面对“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这一答案进行评价。

第四段:

“明月十五有”这个答案只适合“今天”。

2.“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或者:

“明月几时有”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

第四课时领悟情感

领悟文章的情感

1.情感,是指文章中流露的对特定的人、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比如:

喜欢、愉悦、爱慕、渴望、珍爱、激动、感激·

·

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忏悔、自责、愧疚。

文体不同,情感的体现方式也不尽相同,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主题、文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说明文的写作动机、议论文的论点,往往都是情感的最集中的体现。

2.一篇文章,从哪些具体的地方最能看出情感的流露之处呢?

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以及文中抒情议论的地方往往最能看出情感的流露之处。

回答整体感悟作品类题目,要求准确把握文章要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应直言其事,简洁明了。

回答分析类题目,要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挖掘文中的美点、看点、亮点、感点、妙点,要求写得深刻,有美感,耐人寻味,要先评说,然后再举例:

并用规范的格式完成答题要求,有的可用“妙在……”“美在……”“巧在……”等句式来表达,要求先总说,再分说,先概括,再细说。

回答启示感悟评价或价值取向类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或谈感想,或谈体会,或谈顿悟,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实际。

回答审美情趣或价值取向类题目,要求用理性的思索来整合文本的思想内容,最好能形成哲理性的观点,让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例1典型题析:

第四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

2.分析和参考答案: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中非常困难,父亲早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支撑家庭,50元的学费对于她来说,已是来之不易,她再也无法筹到47.5元以补足全部学费。

然而,为了儿子能升学读书,她拿出了家中仅有的一篮鸡蛋,让儿子送给老师,并且寄希望于老师的同情。

母亲的困窘与无奈,令他伤心;

母亲的拳拳之心,又令他深深感动。

这里的修饰语“呜呜地”正表现了这种伤心和感动。

文中加黑的“居然”为什么不能删去?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一直盼望有一只碎花布拼成的书包,现在终于有了,其喜悦之情可以想像得到;

而当“我”发现书包里面还有一个夹层,更胜过其他小朋友所有,自然由喜悦而惊喜,这里的“居然”就表现了这种意外的惊喜之情。

“居然”的上文“惊喜地发现”和“居然”的下文“独一无二的设计”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

“居然”一词不能删去,它表现了“我”意外的惊喜。

例3:

典型题析:

1.问题:

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事隔多年”“还能记忆犹新”,说明作者对月光饼印象深刻,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

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四.训练提升:

(一)母亲

1.母亲有很多可写之处,对母亲的介绍,作者为何只提到①段画线句一处?

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第②段画线句写的是一个重大事件,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

(二)穷人的自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寄托了女学生的父亲什么情意?

2.第4段两个问句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

3.请在原文中找出揭示主旨的一句话,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病人

1.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尾处“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和“大家觉得她的行为是不太正常”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

(一)1.母亲的刻苦自律影响着少年鲁迅,母亲的知书达理也熏染着鲁迅,对鲁迅以后走上文艺救国之路起着一定的作用,蕴涵着无限的敬意。

2.表现了作者对告密者卑劣行径的不屑和轻蔑,暗示了作者执著的人生追求。

(二)1.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2.表达了“我”对父女俩的尊重,对穷人的尊重。

3.文章最末句。

(三)1.对比鲜明,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2.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第五、六课时品味语言

1、品味词语2、赏析句段

(一)知识点提示

1.“品味语言”应包括哪些内容?

2.“品味语言”在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哪些考点的体现?

(二)能力点提示

1.品味词语

(1)解释词义

考题形式:

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等

解题思路:

A、联系文章的主题、论点、说明对象、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等来答词语的含义B、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

指代词指代范围广,能代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

(3)词语的作用(妙用)

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结合具体语境思考A、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B、这个词好在哪里?

C、不用行不行?

2.赏析句段

(1)哲理性句子的深层含义

A、紧抓关键词语B、结合具体语境C、结合文章主题D、结合写作手法、修辞方法

(2)段落的理解

把握文段的基本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品味文段的表达作用、辨析文段的组织顺序、揣摩文段的情感抒发等

A、要胸有成竹,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主要表达形式具体地进行赏析B、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C、依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迅速而准确的赏析段落、解读文章。

不幸的地球

1.结合语境,解释“孤岛”的含义。

2.在“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一句里,“只有”一词在句中起作用,这句话与第⑤段

四句中句形成呼应。

这两题主要是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表达作用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题1,文中“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中“孤岛”前有“茫茫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修饰词,就对孤岛进行了限制,实际上这正是“孤岛”在此语境中的含义。

题2考查的是副词的作用,“只有”在这里显然是“强调作用”;

“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这句话正好同文中第⑤段的

句遥相呼应。

(1).对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按要求作出回答:

①“这样”在文中指代的是;

②文中与“端倪”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

(3)“一个地,一个天”在文中的于意思是。

(2).文中第①段横线上应填的短语是(A、粗心与细心B、细心与粗心),理由是。

(3).文中“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是当代科技工作者……”两句中,加点词语“现代”、“当代”都是从方面起(A、修饰B、限制C、补充)作用,从而使表达更为准确严密。

2.分析参考答案:

(1)考查对词句意思的把握。

①按文章所说,“精细”、“严格”都属于科学精神,因此,“这样”应是指代上文这两方面的内容。

②是同义词识别,根据“端倪”后面括号里的解释,可知与“苗头”的意思相近。

③是对通俗语言含意的理解,这句话同人们平时所说的“天地之别”的意思相同。

(2)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上文先说“粗心”的行为,后说“细心”的行为;

下文先说“粗心”的结果,后说“细心”的结果,所以填空的词语应先说“粗心”,后说“细心”。

理由就是将上面的内容概括出来,答案是:

与上下文的分析与举例的语序一致。

(3)考查对语言表达准确性,严密性的理解。

通过词语的修饰,限制或补充,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严密。

中心词前面的形容词一般起修饰作用,中心词前面的名词、代词、数量词一般起限制作用,中心词后面的动词、数量词、形容词一般起补充作用。

本题表示时间的名词起限制作用。

我的四季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2)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1)首先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然后紧扣文章主旨,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这里的“土地”应该指“人生之路”,“由自己来耕种”可理解为“要靠自己去开拓”,那么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有谁来帮你走完,不管这条路多么艰难,都要靠自己去开拓。

(2)用“拨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说明这是不可能,用它来比喻“妄想”,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和文章的主旨,可知“妄想”就是指通过脱离实际的幻想去谋求事业的成功。

所以这句话就可理解为:

想通过脱离实际的幻想去谋求事业的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

总之,做这方面的题,一定要注意总体上把握语境,理解文章主旨,揣摩其感情色彩,来判定句子的含义。

还要考虑是否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以准确把握句子含义。

四.训练提升

(一)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