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722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docx

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

技巧4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中无论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还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对考生的行文组织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行文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要全面

高考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

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得分点”一定要多。

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

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

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绝不是长篇大论。

2.格式要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的作答中来。

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像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如果要点较多时,采用数字符号,使其清晰化。

3.层次要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

每个问题的解答要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需要按因果关系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

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

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内部,再将知识要点化。

4.语言要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

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

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例5] (2013·海南单科)(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7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文字和表格,深刻理解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回答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把1858~1901年和1901~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作比较,要求考生分析1901~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材料反映出1901~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表格反映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重工业投资比较大。

在读懂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分析相关的问题。

答案:

(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1.(2013·吉林长春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

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力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任寅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1620年赴北美大陆在大西洋五月花号船上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源头,1639年北美出现了《康涅狄格根本法》,宣称主权属于全体人民,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宪法。

(此后)1791年法国宪法问世,1908年大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私有财产、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治、人权等原则。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材料三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

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早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17~18世纪美国宪法制定和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分别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法治)建设的认识。

 

2.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绩,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3.(2013·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答案:

(1)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奴隶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民主制度;国王的权力有限,受元老院议会制约,这样的传统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2)美国:

渐进性,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才得以最终建立;首创性,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影响不断扩大(拓展性),对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国《钦定宪法大纲》都产生了影响;阶级性明显,强调保护私有财产;彰显了民主性,强调主权在民和人权。

中国:

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理论;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

(3)民主政治建设以相应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程度为基础;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建设应该以促进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为宗旨。

解析:

(1)问,注意从经济、政治、社会等角度分析。

(2)问,“特点”要注意从不同点分析,说明两者的区别。

第(3)问,从民主法治与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长期历史进程、历史作用等角度来归纳。

2.答案:

(1)政治状况:

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军事斗争:

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

动摇了(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错误估计:

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政治愿望:

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积极因素:

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解析:

(1)问,第一小问首先根据材料一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前的政治形势,其次联系北伐战争的背景回答;第二小问注意从两个方面作答。

(2)问,第一小问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和忽视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总结。

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得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积极因素”从民族感情、历史传统及“九二共识”等方面作答。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2013·大纲全国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

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

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

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

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

“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