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20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一六年九月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区域优势,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尤其是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发展建设,在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及效果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桂林医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和《桂林医学院本科专业评估通知》要求,现将康复治疗学专业情况自评如下:

一、康复医学系基本情况

(一)康复医学专业教学团队概况

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以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基础。

1979年成立理疗科,1996年按三级医院建设标准要求更名为康复医学科。

1993年开始承担学院的教学任务,培养二届中等学历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学生。

2000年成立康复医学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本科、护理本科、检验本科、全科医学等专业的教学。

科室分病区、治疗区(2个)及门诊。

年治疗人次70639人,年门诊12000多人次,年出院600多人次。

科室拥有齐备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设备,充足的病原及完备的医疗设备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2016年成立康复医学系。

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开始研究生招生。

2011年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及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于201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成为广西西医医学院校中最先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的院校。

目前在校本科生218人。

2014年获得国家及自治区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多人任职于国家及省专业学会,包括:

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分会常务委员、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治疗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康复学组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广西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二)科学研究

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卫生厅及市各类课题十一项。

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专著6部。

获得国家专利二项。

(三)技术服务

目前主要针对国家康复治疗学高学历人才奇缺的现状,据资料统计全国需要康复治疗人员30万,在目前全国70余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康复专业,每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到8000人,70%是专科学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科学康复的需求(摘自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讲话)。

因此加快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康复治疗学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但学科建设本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适应力强的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专业技术人才,对我国特别是广西地方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情况

(一)专业规划与定位

1.专业建设规划

康复医学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医学专业,《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要求:

“2015年全国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二级)均设立康复医学科并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我校是广西西医医学院校中最先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的院校。

为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医药卫生人才,充分利用我校优质的教学资源,结合我校情况,把握康复医学发展方向和趋势,立足广西,拓展全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和保障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将康复治疗学专业办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学专业,在广西高等学校同类专业建设示范作用。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体育运动机构、社区医疗、健身康复机构等部门从事临床医疗及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适应力强的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专业技术人才。

(二)师资队伍

康复治疗学专业目前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正教授3人,副教授9人;

35岁以下的教师占师资总数55.2%,36-45岁的教师占31.4%,46岁以上教师占13.4%,年龄结构合理。

分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赣南医学院、佳木斯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广西中医医药大学等不同大学的相关专业,学缘结构合理。

自该专业开设以来引进多名专业教师,其中包括康复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重点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的优秀本科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

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原有教师队伍的理论与技能的提高,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到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等国内重点康复机构进修学习。

在本专业开设的12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高级职称授课>

90%。

鼓励教师积极进行项目申报和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广西卫计委、桂林市科技局等资助的各类科研课题。

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参编二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主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的编写。

教师中在国家级及省内多个专业学会任职,包括:

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分会常务委员、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治疗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康复学组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西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

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临床学院组织的授课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2015-2016学年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2015年优秀带教老师,全英授课比赛二等奖、优秀奖,2015-2016学年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三等奖,2016年桂林医学院第二届微课比赛优胜奖。

(三)教学资源

学校不断加大支持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的力度,为扶持新专业建设,每年均下拨资金,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经费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学历教育收入、非学历教育收入、社会及校友捐赠收入。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康复医学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

本专业成立以来,实验室的建设得到学校和临床学院的大力支持。

目前建成并投入教学有三个实验室,包括物理治疗实验室(PT)、作业治疗实验室(OT)和康复工程实验室,总面积356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530万元。

主要仪器有:

高、中、低频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超声治疗仪,蜡疗仪,颈腰椎牵引治疗仪,平衡杠,姿势镜,认知训练组件,平衡功能评定训练仪,反负重训练系统,作业治疗台,模拟厨房,模拟卫生间,儿童评定组件,儿童训练组件,肌肉骨骼模型,关节活动度测定仪,拐杖,PT床等和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康复工程的实验设备。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校内主要实习与见习基地。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用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完整康复治疗区(物理治疗区,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语言治疗区儿童康复区等),康复医学科病区和康复医学门诊三大部分。

医院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的资金购置设备,科室拥有较完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物理治疗设备和技术。

康复病房目前有康复病床28张。

开展神经系统疾病、骨科、小儿科、内科系统疾病等学科疾病的康复治疗。

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挪威RedCordSET悬吊训练系统,德国MOTORMED上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下肢智能机器人,电动PT治疗床、手法床,体操垫,肋木,姿式矫正镜,常用规格的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手指肌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腕关节训练仪,滑软吊环,常用规格的拐杖,常用规格的助行器,助力平行木,减重训练仪、德国平衡功能训练仪,电动起立床等。

手功能检测箱、peabody量表及评估系统、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及检测工具,格塞尔发展量表及评估系统、言语发育迟缓评估系统,训练用垫和床,儿童用沙袋哑铃,治疗蹦床,儿童认知训练组件,训练用巴氏球及滚筒,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以及各种儿童玩具。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3D立体干扰电治疗仪,医用冷敷器,中频脉冲电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微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颈腰椎牵引仪等。

作业治疗:

沙磨板,分指板,插板/插件,套圈,重锤式手指训练器,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作业训练器,手功能组合箱,训练用球类,日常生活训练用具等作业治疗设备。

言语治疗:

电脑言语功能评定及训练治疗仪,言语测评和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语言交流用字画板。

以上设备和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满足正常的见习及实习的需要。

本专业目前有校内外实习与见习基地(单位)10余所,中山大学第一、二、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江滨医院是校外主要实习与见习基地。

本专业所有实习与见习基地(单位)均为学术水平较高的机构,带教教师学术水平较高,实验设施完善,能满足本专业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

康复治疗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技能的有效途径,本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紧密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建立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材、内容、方法、手段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采取先理论课,然后马上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突出了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大于1:

1。

加强三早教育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

晚上及节假日开放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2012届毕业学生实习的情况反馈,实习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根据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专业技术人才要求为指导,在开设专业初期通过向开设本专业较早的兄弟院校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赣南医学院学习取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学校相关教研室沟通,并通过座谈会、专题研讨会或问卷,广泛征求教学专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用人单位等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制订修改培养方案,课程计划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得当;

选修课安排得当。

其特点有:

(1)强化实践教学理念:

贯彻以“适应力强的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毕业后立即就业的工作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考核: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前后衔接,专业课程实行每章节内容理论课后立即进行实践课教学,每系统内容进行技能考核。

重视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以康复治疗专业执业考试为参考,设置考试内容。

2.教学改革

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及教育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