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537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docx

分子生物学华东理工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第一章中心法则导论 

科学预见→分子生物学诞生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修正

遗传物质:

⑴能独立的自我复制,⑵对细胞的特异性有高度影响。

1958年Crick提出:

要点:

⑴遗传信息;

⑵信息的流动是单程

的;⑶序列假说。

 

1970Temin:

Nature《CentralDogmaReverse》

二、挑战

㈠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不一定来自核酸

⑴以蛋白质为模板的肽链合成

⑵遗传信息的翻译后加工

①切割,糖基化;②两段C端均切去一段小肽;③原来的N端和C端连接。

非DNA信息的加工过程

⑶朊病毒(Prion) 

Kuru.CJDScrapiemadcowdisease引起动物神经系统软化,共济失调

蛋白质性质

PrP两种形式:

PrPc正常PrPsc异常

被蛋白酶降解抗蛋白酶

可溶不溶

α螺旋40%α螺旋20%,β螺旋50% 

相互关系:

PrPc↓→PrPsc↑(转化)

种间障碍:

正常内源性PrPc是病毒作用的靶位点,体外PrPsc不能将PrPc完全转化为PrPsc 

同一宿主能被多种菌株感染

㈡RNA的信息不完全来自DNA――模糊基因

Eg:

锥虫的coxⅢ中167个位点上398个U插入,9个删除. 

探针.60%RNA编辑.gRNA. 

三、中心法则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细胞模板:

细胞膜

DNA参与一切,但不是决定一切

Eg:

朊病毒:

成核依赖的蛋白质多聚化模型

开放式中心法则:

如下页图所示。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什么是遗传物质 

一、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转化实验:

捣碎实验:

基因:

编码一条有功能的多肽链或RNA所需的DNA序列

DNA作为遗传信息的原因:

⑴信息量大,分子量大;

⑵双螺旋结构,能自我复制;⑶2’脱氧,稳定性好;

⑷易突变;⑸有T,无U。

(如右图所示)

第二节DNA结构 

一、.DNA的一级结构

定义:

核苷酸排列顺序,或称碱基排列顺序。

5’-ATCGGCTAAGGCTCCGACGA--3’ 

3’-TAGCCGATTCCGAGGCTGCT--5’ 

人类基因组计划――20世纪生物学最宏伟计划:

人类基因组的作图与测序。

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2005);计划耗资30亿美元。

人类基因组有30亿碱基对的测序。

二、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就是双螺旋结构。

受环境因素,如平衡离子类型、离子强度、特异结合蛋白、水合状态等的影响,以及DNA 

分子碱基的组成都可促使DNA分子取不同的构象。

DNA分子存在多种构象――二级结构的动态结构

㈠B型结构(右手双螺旋)

B-型结构也称右手双螺旋结构。

1953年由Watson和Crick首先提出。

这是水溶液(或相对湿度92%以上)中的主要构象。

提出双螺旋构象的根据:

B-型DNA构象的主要内容:

⑴右手双螺旋;⑵两条链反平行;⑶磷酸,核糖在外侧,碱基在

内侧;⑷一周螺旋,10个碱基,螺距3.4nm;⑸遵守AT,CG配对规律;⑹双螺旋分子存在大沟, 

小沟。

㈡A型结构

相对湿度<75%,矮胖型,直

径大。

㈢Z型结构

Wang等人在研究人工合成

的d(CGCGCG)单晶的X-射

线衍射

图谱发现主链呈锯齿排列。

Z型结构实验依据:

Z-型构象的主要特征:

⑴糖

-磷酸主链的走向呈之字形, 

分子呈左手螺旋构象每一

螺圈含12对碱基,距离为

4.46nm。

⑵糖环折叠不同于A或B型DNA,鸟嘌呤碱基绕糖苷键旋转呈顺式构型,而嘧啶碱

基仍是反式构型,前者的糖环折叠是C3-endo,后者是C2-endo。

Z-DNA仅有一条小沟,且

较深,含有较高的负电荷密

度。

Z-DNA较B-DNA细而“舒

展”,螺旋直径为1.8nm。

翻板假说:

影响因素:

DNA构象家族:

三种构象特征的比较:

㈣沟信息的识别

大沟和小沟的信息区别:

氢键O,N,受体a,NH2供体d 

大沟(a-d-a)A-T小沟(a-a) 

小沟(a-a-d,d-a-a)G-C小沟(a-d-a) 

㈤DNA二级结构的其他构象

⑴十字型――反向重复序列

生物学功能:

⑵DNA的四链结构

特征:

①鸟嘌呤四联体;②G-G首

尾相接,异常氢键;③片层堆积,

所有的方向一致。

生物体中可能存在G四联体的依

据:

⑶三螺旋DNA 

存在条件:

一条全嘌呤,另一条全嘧啶。

特征:

①两条全嘧啶链和一条全嘌呤链组成三螺旋结构;②氢键为Hoogsten氢键;③第三

条链位于正常双螺旋的大沟中。

三、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

形成条件:

类型:

性质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

拓扑性质:

通常以链环数(Linkingnumber)表示

超螺旋的的拓扑性质。

是指一个环状封闭双螺旋DNA分子

两条链彼此交叉的次数。

L=W+T(T:

代表双螺旋中的罗圈数,

数量=总碱基数/每一罗圈的碱基数。

W:

超螺旋的程度,双螺旋中心轴盘

绕的圈数。

松弛分子的W值等于零。

) 

举例:

一个200bp的环状闭合双链

DNA 

松弛型,没有超螺旋W=0 

L=W+T=0+200bp/10bp=20 

负超螺旋,形成1个超螺旋W=-1 

L=W+T=-1+200bp/10bp=19 

正超螺旋,形成1个超螺旋W=+1 

L=W+T=1+200bp/10bp=21 

具有完全相同顺序,而L值不同的DNA称拓扑异构体(Topologicalisomers)。

拓扑异构体的互变由拓扑异构酶催化。

发生一条链或两条链的断开和连接。

拓扑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碱基顺序,但L值不同的超螺旋。

分为I,II型

两种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I,II 

第三节DNA双螺旋的呼吸作用 

甲醛的变性实验

呼吸作用的定义

碱基对的稳定性

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DNA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一、变性(溶解) 

在某些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下,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

㈠性质变化

增色效应;黏度降低;沉

降速度增加。

㈡因素

⑴温度:

温度升高引起的

DNA变性称热变性。

加热

使氢键断裂。

可用热变性曲线描述热变

性过程。

见下图

融点Tm:

50%DNA分子解链时的温度。

融点与DNA分子中的GC有关,随(G+C)% 

的含量呈线性增加

⑵化学:

甲酰胺破坏氢键

二、复性

去除变性条件后,单链DNA在适当条件下重新形成双链,回复到原有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

㈠复性动力学

复性过程是两条单链DNA碰撞形成双链DNA的过程,是双分子反应。

服从二级反应动力

学规律。

控制复性反应的两个参数是C0和t 

Rateofreaction 

Thereactionfollowsthesecondorderequation 

CistheconcerntrationofDNAthatissingle-strandedattimet 

kisareassociationrateconstant. 

Progressofreaction 

Integratetherateequationbetweenthelimits; 

InitialconcerntrationofDNA=C0attimet=0; 

Concentrationremainingsinglestranded=Caftertimet 

CriticalparameterisC0t1/2 

Whenthereactionishalfcompleteatthetimet=1/2 

ThereforeC0t1/2=1/k. 

复性反应进行到50%时的C0.t为C0t1/2 

C0t曲线:

用已经复性的DNA浓度,即1-C/C0 

对C0t的对数作图。

如右图所示. 

C0t值的意义:

C0t1/2值可以用来表示反应体系

中DNA的总长度(单拷贝)。

这种总长度称为

DNA的复杂性。

通过测定复性动力学可以预测

基因组的大小。

真核基因组DNA的复性动力学:

第1是快复性动力学组分,高度重复序列。

第2是中复性动力学组分,中度重复序列。

第3是慢复性动力学组分,单拷贝序列。

X:

DNA的复杂性

C0t曲线特征:

⑴原核生物每种图形的现状

大致相同;⑵重复序列多,复性快。

曲线意义:

求DNA的复杂度。

三、分子杂交

原理:

基于DNA的变性与复性的特性。

双链DNA加热以后,变成单链,在去除变性条件

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互补顺序的DNA 

能再形成双链。

探针:

一种标记的一段DNA或RNA,与待

测基因序列的DNA或RNA互补

分子杂交技术的种类:

⑴固相杂交(待测核

酸固相化);⑵Southernblot,待测核酸为DNA;⑶Northernblot,待测核酸为RNA。

液相原位杂交示意图:

⑴Dotshybridization,点状杂交,待测核酸为DNA或RNA;⑵Colony 

orplaquehybridization,菌落或噬菌班杂交,待测核酸为DNA。

⑶Tissuehybridization,组织

原位杂交,检测mRNA表达和定位。

研究基因的定位,拷贝数,测序。

菌落原位杂交:

基因文库:

染色体DNA文库,cDNA文库。

第三章基因和基因组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

⒈特征

⑵通常含有质粒;

⑶操纵子结构;

⑷顺反子;

⑴只有一个染色体;

⑸有SD序列;

⑹基因重叠;

⑺一般没有内含子;

⑻只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

⑼以RNA为产物的基因往

往是多拷贝的,蛋白质基因

单拷贝。

⒉⑴фX174;⑵λ噬菌体

1.染色体、核小体结构

二、真核生物基因组

⑴染色体功能实现三要素:

①着丝点;②端粒;③复制起始点。

⑵基因组大小和C值矛盾

C值:

单倍体基因的全部DNA含量。

C值矛盾:

①与预期相比,C值明显过大;②同一物种,C值相差很大。

⑶基因组的基因数目(下表:

不同生物的基因数目)。

种类基因组大小(bp)基因数目

支原体1.0×106750 

噬菌体T41.6×105200 

大肠杆菌4.2×1062350 

酵母1.3×1076100 

果蝇1.4×1088750 

人3.3×10965000-80000 

⑷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特征:

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编码序列仅占一小部

分(3%),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

单拷贝序列;轻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不同物种中,重复序列/非重复序列的比例相差很大,原核基本不重复。

⑸真核生物的重复序列

①基因家族:

Ⅰ.珠蛋白;Ⅱ.rDNA;Ⅲ.tDNA;Ⅳ.组蛋白基因。

rRNA基因:

酵母:

140次;果蝇:

130~250次;人类:

300次。

10组蛋白基因家族:

左图1为组蛋白

基因家族,箭头

←→表示转录

方向,右侧数字

表示基因组重

复次数。

左图2为真核生

物基因组中不同

的多基因家族。

②Alu的重复序列:

Ⅰ.AG↓CT;Ⅱ.散布;Ⅲ.Alu序列;Ⅳ.约90%相同。

③卫星DNA 

Ⅰ.隐蔽卫星DNA 

Ⅱ.小卫星DNA 

Ⅲ.微卫星DNA 

A.单拷贝序列特征

a.含有内含子

内含子(intron) 

外显子(exon) 

内含子检测: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DNA的杂交内含子GT/AG规则:

 

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的序列特异:

内含子5’端为GT,3’端为AG,GT/AG规则. 

--------GT--------AG--------

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

B.存在不同的转录单位

a.简单转录单位

转录单位的基本组成:

 

b.复杂转录单位

转录方式不同,拼接方式不同. 

三、基因定位

遗传图: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

经典方法:

 

⒈遗传交换定位

⒉接合定位

⒊染色体爬行法

基因鉴定的方法:

外显子特征

⒈与RNA后cDNA杂交;

⒉Zoo-blot不同物种杂交;

⒊外显子捕捉;

⒋CG岛鉴定; 

⒌扣除杂交。

内含子GT/AG规则:

 

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的序列特异:

内含子5’端为GT,3’端为AG,GT/AG规则. 

--------GT--------AG--------

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

B.存在不同的转录单位

a.简单转录单位

转录单位的基本组成:

 

b.复杂转录单位

转录方式不同,拼接方式不同. 

三、基因定位

遗传图: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

经典方法:

 

⒈遗传交换定位

⒉接合定位

⒊染色体爬行法

基因鉴定的方法:

外显子特征

⒈与RNA后cDNA杂交;

⒉Zoo-blot不同物种杂交;

⒊外显子捕捉;

⒋CG岛鉴定; 

⒌扣除杂交。

第四章DNA复制

第一节复制概论 

⒈半保留复制

⒉复制的方向5’→3’ 

实验证据:

在反应物中加入dNTP。

⒊具有固定的起始位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⒋DNA聚合酶

⒌半不连续复制

一条链连续合成,称主导链LeadingStrand; 

另一条链分段合成,称随从链(随后链)LaggingStrand。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第二节DNA复制的酶学 

复制体系的鉴定

DNA基因:

与DNA复制有

关的基因

条件型突变体、温度突变

体研究DNA基因

快停突变体、慢停突变体

1.DNA聚合酶

3种klenow片段

聚合酶I活性

①5’-3’聚合活性

②3’-5’外切活性

③5’-3’外切活性

聚合酶Ⅲ:

主要的复制酶

聚合酶活性

第三节复制的基本模式 

1.θ型

2.滚环式

3.D型

第四节复制过程 

一、复制的起始

复制起始示意图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二、延伸过程

M13、G4phage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φx174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三、回环模型

在oriC和oriλ上起始涉及相同的反应

阶段oriCoriλ 

Ori的识别和解链DnaAO 

解旋酶的结合和解链DnaBDnaB 

DnaCP 

RNAPolRNAPol 

释放复合体DnaJ?

DnaJ?

 

四、线形末端的复制

解决方法:

1.成环

2.末端冗余

3.腺病毒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五、真核DNA复制

1.DNA聚合酶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DNA聚合酶αδεβγ 

位置核核核核线粒体

功能引发延伸修复,合成修复复制

酶活性PolI3‘-5’外切核酸酶3‘-5’外切核酸酶3‘-5’外切核酸酶

2.SV40DNA复制

(1)RNA引发,起始DNA合成

(2)DNAδ延伸

功能E.coliSV40 

起始蛋白DNAAT 

螺旋酶DNABT 

引发DNAGPolα 

聚合PolIIIαPolδ 

外切酶活性PolIIIεPolIδ 

滑动钳PolIIIβPCNA 

单链结合蛋白SSBRPA 

3.端粒酶

端粒TTGGGG 

富含TG结构,

不同生物重复次数不同

端粒酶性质

真核生物复制过程中的核小

体结构

亲本八聚体

全保留装配

图示详见武汉大学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第91页。

图7-23新产生的组蛋白

八聚体装配的三种模式

图7-24亲代组蛋白八聚

体和新合成的组蛋白八聚体

与DNA结合的可能方式,Ⅱ

是正确的。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第五章转录

第一节原核生物的转录 

一、转录的一般概念

1.转录是不对称的

模板链/非模板链;有义链/无义链;

正链/负链;编码链。

病毒的分类:

(1)RNA病毒:

RNA→mRNA(+链病毒); 

RNA→互补RNA→翻译(-链病毒)。

(2)DNA病毒

2.DDRP 

3.5’;3’ 

4.pppA;pppG 

5.RNApol忠实性

6.转录泡

二、RNA聚合酶

holoenzyme:

σ起始因子,核心酶

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特点

RNAPol位置产物相对活性对α-鹅膏蕈的敏感性

PolⅠ核仁28S,18S,5.8SrRNAs50%~70%不敏感

PolⅡ核质hnRNA,mRNA,某些snRNAs20%~40%高度敏感

PolⅢ核质tRNA,5SrRNA,某些snRNAs~10%片段特异,中度敏感

转录的抑制剂

抑制剂靶酶抑制作用

利福霉素细菌全酶和β亚基结合,抑制起始

链霉溶菌素细菌核心酶和β亚基结合,抑制起始

放射线素D真核PolⅠ和DNA结合,阻止延伸

α-鹅膏蕈真核PolⅡ和RNAPolⅡ结合

三、转录过程

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启动子高度保守

足迹法突变法硫酸二甲酯法

(足迹法图见下页起始过程左边图) 

CAP位点正调节位点

G敏感性操纵子

25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起始过程

1.模板结合,扫描式SCAN 

2.起始识别

3.活化

4.进入起始位点

26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延伸

终止

P因子依赖型终止子

P因子非依赖型终止子

通读效应

第二节RNA反转录 

64年:

抑制DNA复制的放

线菌素能抑制RNA病毒。

逆转录酶RDDP 

RDDPRNA病毒编码

活性:

cDNA制备

乙肝病毒

☆由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pol基因

编码。

是一种多功能酶。

☆有以RNA为模板和以DNA为模板合

成DNA的DNA聚合酶活性。

☆需要RNA或DNA做引物;

☆有核糖核酸酶H的活性(在逆转

录酶的C端),能从3’→5’和从5’ 

→3’水解RNA,使RNA与DNA的杂

交体分离。

逆向转录酶的生物学意义:

1.用于合成cDNA。

建立cDNA文库(cDNALibrary),获得基因或探针。

2.与PCR连用RT-PCR。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第三节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真核与原核基因转录的区别:

课件讲义第25页两张表和下表所示:

一、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RNApolⅡ 

二、启动子特征和转录因子

1.RNA聚合酶Ⅰ效率最高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2.RNA聚合酶Ⅱ

3.RNA聚合酶Ⅲ

基因内启动子/基因外启动子

1.RNApolⅡ 

核心元件上游调控元件远端调控区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2.RNApolⅠ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3.RNApolⅢ 

第四节转录后产物加工 

一、真核的mRNA 

帽子结构

polyA 

剪接

编辑

华东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上课讲义

二、基因间隔序列的去除

mRNA;tRNA;rRNA。

实验证据:

三、tRNA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