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114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D.AlMg

3.下图中的三个实验都是用来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的,正确的说法是()

A.实验1只为了说明分子有质量

B.三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实验2只为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实验3只为了说明氨气能够使酚酞变红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D.

闻气味

5.下列做法与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C.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逐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

C.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会产生氨味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7.如图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标签上含锌6.5mg,这里的“锌”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8.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2H4+N2O4点燃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

B.NO2

C.NO

D.HNO3

9.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

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B.试管: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C.灯泡:

我通电后发光,给学生带来光明

D.浓盐酸:

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变小

二、多选题

1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分子运动

B.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比较可燃物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选择填充题

11.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

A.食物腐败

B.汽油燃烧

C.炸弹爆炸

D.______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_____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_______。

13.下列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这五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④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②③⑤都是稳定结构,都属于阳离子

D.②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

14.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Y

Z

Q

8

2

40

5

待测

24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其中X、Z为反应物

B.反应后生成Y、Q的质量比为24:

C.反应后X的质量为0

D.______________

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区分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B

实验室制取CO2

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

加入碳酸钾溶液,过滤

D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_____

四、填空题

16.学习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等知识。

⑴判断下列物质的类别,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④碱⑤盐

物质化学式

HNO3

CuSO4

物质类别

⑵按要求写化学符号:

铝离子________;

两个甲烷分子________。

⑶在下列横线上填写“>”、“<”、“=”。

①热稳定性:

氯化钠________碳酸氢铵

②耐酸、耐碱性:

棉纱线________腈纶。

⑷现有以下四种物质:

A.硝酸钾

B.熟石灰

C.碘酒

D.尼龙,根据下列要求用字母填空:

①能用作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

②可用作钓鱼线的是________;

⑸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氢气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

17.下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

(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写出右图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__________。

五、实验题

18.图1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1)写出如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度相对较大的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制取二氧化碳时,如需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填字母),使用装置H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原理:

室温下,块状不溶性的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另一产物为硫酸亚铁)。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②若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

③已知硫化氢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易与NaOH溶液反应。

请在图2方框内补充完整收集硫化氢气体的装置图。

六、简答题

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寻找规律,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空白________,________。

(2)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a=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3)如图3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1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七、推断题

20.将少量的黑色固体A加入到一定量的无色液体B中,混合后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红热的E在D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

(1)A物质的名称为____,A物质在此反应中起____作用;

(2)B物质为____;

(3)E+D→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4)一定量的A和B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C和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

八、流程题

21.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氢氧化钠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它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

以粗盐为原料的“氯碱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氢氧化钠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清洁剂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操作①②间除杂质时所加的三种试剂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均过量),能否将BaCl2溶液改用硝酸钡溶液?

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用___________溶液代替BaCl2溶液和NaOH溶液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4)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6)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先过滤而后加盐酸,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再写出一种粗盐提纯的试验方案,添加试剂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科学探究题

22.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Ⅰ.探究CO2的收集方法:

(资料卡片):

一定范围内,CO2在水中溶解越多,所得溶液pH越小。

(实验一):

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2,并测定C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CO2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

②_____。

(2)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观察到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3、K4,充分振荡丙装置,测得丙、丁装置中溶液的pH值分别为5.7和6.5。

说明溶解的CO2体积丙装置中____(填“>”或“=”或“<”)丁装置,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乙装置吸收HCl气体,目的是____。

(实验二):

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选择合适收集方法。

(5)如图是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有:

Ⅱ.CO2减排新进展

(6)我国CO2减排的战略是CCUS(CO2的捕集、利用与储存)。

①捕集:

氨法吸收的原理是在水溶液中氨(NH3)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利用:

超临界CO2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时,溶剂是____。

③储存:

天然矿石中MgO与CO2反应,生成长期稳定存在的碳酸镁,从而使CO2固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3.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

不相等;

猜想2:

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_____产生,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

____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偏转。

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中进行。

(改进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但是从物理学角度考虑仍有不足,试着指出其不足_____。

(得出结论)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

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十、计算题

24.小丽同学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3

4

6

稀盐酸(g)

10

20

30

50

60

生成气体质量(g)

0.88

1.76

2.64

3.52

(1)第____________次稀盐酸是过量的。

(2)求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