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0807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

“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2)这座楼有多高呢?

(有百尺高。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危楼之高。

(3)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高百尺”只是一个夸张的写法,形容楼非常的高,而不是说这座楼有一百尺高。

以前我们也学过类似的句子,比如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并不是说就是三千尺,而是指瀑布非常非常的长。

(4)作者为了说明这座楼非常高,还写了一句“手可摘星辰”。

引导学生说一说“手可摘星辰”的大概意思。

(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

(5)是不是真的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

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

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在这里却形象的表现出了这座楼非常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高到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6)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的前两句,体会山寺之高。

3、过渡: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这么高的地方,诗人本应该高声的吟诵一番,可是他却——

(1)出示古诗的第三、四两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的朗读古诗第三、四两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2)全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站在高楼之上,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3)教师引导:

李白是一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里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4)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第三、四两句,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的时候,要读得轻一点,把作者“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情读出来。

(5)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两句。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小结:

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站在高楼之上之所见,借助大胆的想象,把一座高百尺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的写出了山寺楼阁的雄伟。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这首诗要求书写的“危、敢、惊”三个生字。

2、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三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全班交流讨论:

“敢”是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

右边是反文旁,四画,不能写成三画。

“惊”也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点、点、竖。

3、教师示范书写“敢、惊”两个字,边书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交流评价。

五、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抄写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加上拼音抄写四遍。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似”等5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草原的辽阔高远

课件、大草原的图片

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及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畅,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中的《夜宿山寺》,下面谁来把《夜宿山寺》这首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2、指生背诵《夜宿山寺》。

3、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敕勒歌。

4、读准“敕、勒”两个字。

教师简单介绍:

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5、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敕勒歌》,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畅。

2、指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似、苍”是平舌音。

“穹”是三拼音节,注意读准字音。

“见”在这里读“xian”,第四声。

3、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的读音。

4、出示标好朗读节奏的古诗,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好节奏。

5、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敕勒歌》,学生注意听,注意读好古诗的节奏。

6、教师领读古诗,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三、理解古诗,体会草原的辽阔高远

1、出示课本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和连绵起伏的山脉等等。

2、引导学生说一说大草原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

3、出示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引导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两句诗的意思。

(2)“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理解“川”是平地的意思。

教师指着插图上连绵起伏的山脉告诉学生,这就是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脉前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是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3)理解“穹庐”。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明白“穹庐”就是指牧民住的帐篷,这种帐篷顶子圆圆的,是用毡子做成的。

(4)引导学生说一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思。

天空像圆圆的大帐篷,笼罩着整个大草原。

(5)教师相机指导:

在这句话中,牧民们把天空比作自己居住的圆圆的大帐篷,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两句,读出草原的辽阔及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之情。

4、出示三、四两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1)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那里的天是什么颜色?

草原是什么颜色?

天是蔚蓝蔚蓝的,草原是碧绿碧绿的。

(2)引导学生体会“天苍苍,野茫茫”的意思。

“天苍苍,野茫茫”的意思就是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大草原无边无际。

(3)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天苍苍,野茫茫”这句话,并说一说读了这句话体会到草原有什么特点?

草原辽阔无比,天空高远广阔。

(4)学生再读“天苍苍,野茫茫”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草原辽阔无比,天空高远广阔的特点。

(5)理解“风吹草低现牛羊”。

教师设置情境:

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安静的吃草,这时一阵风吹来,草原上的牧草被吹得低伏下去,草原上的一群群牛羊全都显露了出来。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然后说一说这句话的大概意思。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三、四两句古诗,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天空广阔高远,大草原辽阔无比,草原上是成群的牛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该是怎样的自豪啊!

2、欣赏一组草原的图片,进一步体会草原的美丽和广阔。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草原的美丽和广阔。

4、背诵全诗。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5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

“茫”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下面是三点水加一个“亡”,不能漏掉三点水。

“野”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予”,不能写成“矛”。

“阴”的左边是耳朵旁,是软耳朵。

“似”右边是“以”,笔顺是竖提、点、撇、点。

3、教师示范书写“野”和“茫”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交流评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敕勒歌》。

2、抄写生字,把今天学的五个生字每个加拼音抄写四遍。

19、雾在哪里

第一课时

1、认识“雾、淘”等10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等4个字,会写“海岸、无论”等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3-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雾藏了哪些东西,想象雾把这些东西藏起来后的景象。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6自然段,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5、能仿照课文例句,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练习朗读课文,学习学习课文3-6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6自然段,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下雾时的景色图片。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生字和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体会雾的淘气。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用一个词语总结说一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题目是雾在哪里。

18、物在哪里

3、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读一读“雾”,看清楚“雾”的字形。

出示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

引导学生读一读,积累雨字头的字。

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者天气有关系。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好题目中的疑问语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课文中的雾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讨论,出示词语卡片"淘气"。

学习生字“淘”,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对"淘气"这个词语的理解。

拓展:

淘气的()

引导学生填空,说一说括号中可以填哪些词语,学习积累词组。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雾说的话,并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

学生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说一说雾把哪些东西藏起来了?

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板书:

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4、学习生字"岸"。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海岸",读准“岸”的读音。

出示海岸图片,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

词语积累:

海边可以说成"海岸",那么河边可以说成(),湖边可以说成(),河的两边就叫()。

4、学习生字"暗"。

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读一读。

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

所以,"明"和“暗”是一组反义词。

5、指导学生朗读雾说的话。

出示雾说的话,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体会雾说话的语气。

交流讨论:

雾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明白读这几句话的时候,要读出雾淘气的语气。

学生再读这几句话,读出雾淘气的语气。

练习朗读雾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教师引读:

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3到6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到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雾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了,这么多东西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全班交流:

2、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2、学习生字"街"和"梁"。

3、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和第二句话,仔细观察,发现两句话中共同的地方。

这两句话的句式是一样的,都是"无论⋯⋯还是⋯⋯都⋯⋯"这样的句式。

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体会这种句式。

句式练习

填空:

无论是上语文课,还是上数学课,我们都要()。

无论是(),还是(),小芳都学得很认真。

引导学生练习用"无论⋯⋯还是⋯⋯都⋯⋯"说一个句子。

3、指名读一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

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

学生再自由读一读第三句话,进一步体会"甚至"的意思。

4、出示课文第三、四和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的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比较一下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这三段话的段式是一样的,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雾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雾把东西藏起来之后发生的变化。

学生再读课文第三、第四和第六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这三个自然段段式的相同之处。

5、同学们,雾把大海、天空、海岸都藏了起来,他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

引导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来说一段话。

出示句式:

雾来到()。

“我要把()。

”于是,他()。

(),都看不见了。

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段话,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不足并加以补充。

6、教师引导:

雾把大海、天空、海岸都藏了起来,可是他还不满足,于是又把自己藏了起来。

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这个内容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讨论。

1、出示"岸、屋、论、切"这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仔细观察字形,、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岸、屋"这两个字,在字形上都是上短下长,在书写时一撇都要拉长。

"论、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在书写时注意左右部件位置的摆放。

3、教师示范书写"岸、屋"这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5、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点评。

1、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

2、抄写生字,把本课学习的四个生字每个加拼音抄写四遍。

第二课时

1、巩固已经学过的几个生字,再认识“躲、失”等生字,会写“于、久、散、步”等字,会写“于是、不久”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7-10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雾藏了哪些东西,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4、能仿照课文例句,用文中的句式说说雾去了之后周围的景色。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雾说话时的语气,了解雾的特点,感受雾的淘气。

朗读课文,注意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课件、同一个地方下雾的图片及没有下雾时的图片。

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雾的淘气。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藏起来。

”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

()、()、树木、(),()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3、雾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把大海、天空、海岸都藏了起来,他还把什么藏起来了呢?

当他把自己藏起来的时候,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雾在哪里》。

18、雾在哪里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初步体会雾的淘气。

2、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雾去了哪些地方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到6自然段,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讨论,明白雾来到了大海、天空、海岸这些地方。

(2)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3)指生读一读“躲”,说一说“躲”的近义词是什么?

(藏)

(4)引导:

“躲”和“藏”是一对近义词,他们组成的词语叫“躲藏”。

像这一类由一组近义词组成的词语还有很多,引导学生说一说并且积累由一组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积累、诵读、思想、昏暗)

(5)教师引导:

雾还会躲起来,他这样的举动真像是一个()。

(调皮的孩子、淘气的孩子)

(6)引导学生读一读上面三个句子,体会雾的淘气。

3、认识自问自答的句子。

(1)出示句子: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引导学生读一读,并联系下文说一说,这句话是雾问自己的,他自己有没有回答呢?

(2)引导学生在课文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示句子: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教师说明:

雾自己提出了问题,同时自己又回答了问题,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我们称之为设问句。

(4)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进一步体会设问句的形式。

(5)指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八两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

三、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周围的变化

1、雾藏起了大海、天空和海岸,接着他又把自己藏了起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周围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初步体会周围景物的变化。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注意停顿,读好长句子。

(2)理解词语“连同”。

引导学生再次读一读句子,数一数这个句子中几次出现词语“连同”,想一想“连同”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和)

(3)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中的词语“连同”替换成词语“和”再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词语“连同”的意思。

3、教师再次引导:

雾消失后,周围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尾巴悠闲的散步。

(2)理解词语“悠闲”

教师提问:

大家知道“悠闲的散步”是怎样散步呢?

教师在教室里面做一做动作,一是不紧不慢的边走边看,二是着急慌忙的埋头走路。

引导学生说一说“悠闲的散步”是哪一种?

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明白“悠闲的散步”就是指自由自在的、无忧无虑的散步。

(3)文中是谁在悠闲的散步?

(小黑猫)

(4)请大家读一读这个句子,说一说小黑猫是怎样悠闲的散步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小黑猫摇着尾巴悠闲的散步。

不过“悠闲的散步”一般是形容人的行为,而在课文里面作者却把“悠闲的散步”用在了一只小黑猫的身上,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拟人,就是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

(5)引导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小黑猫的悠闲自在。

4、练习仿写:

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周围的景物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请大家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他()。

路上走着行人,()也出现了,他()。

(2)全班交流,相机评价仿写的句子。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提问:

同学们,雾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科学知识说一说雾到哪里去了?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的“于、久、散、步”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四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于、久”是独体字,独体字一般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散”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左下部“月”的首笔是竖。

“步”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部宽而扁,下部窄而长,在书写的时候,下面有一点不能漏写,最后一撇要写得长并向左下方伸出。

3、教师示范书写“散”和“步”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提示学生要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作品,相机评价。

六、课后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感受雾的神奇。

2、把今天练习书写的四个生字每个加上拼音抄写四遍。

20、雪孩子

1、随文认识“累、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旺、浑、轻、赶”等五个字。

2、初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3、学习课文第1到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和雪孩子的可爱。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到6自然段。

随文学习八个生字,初读课文,学习课文1到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和雪孩子的可爱。

随文学习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课件

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及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雪孩子,说一说雪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说一说雪孩子的样子并体会雪孩子的可爱。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雪孩子》。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a、认识什么是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有什么好处?

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默读课文就是不要出声音,眼睛看着课文,在心里面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的好处就是不出声,速度快。

b、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默读的要求:

把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

c、学生按照默读的要求读一读课文第1到6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d、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默读课文第7到14自然段,思考第7到1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e、全班再次交流讨论,教师小结,相机表扬默读时能够做到不出声,专心默读的学生。

三、学习课文第1到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到6自然段,了解1到6自然段的内容,初步体会小白兔的快乐。

2、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师出示“累、柴”等八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

3、引导学生学习“柴”

读一读“柴”这个字,注意“柴”这个字是翘舌音。

出示木柴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