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9768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0823格式修改版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立足太阳能高端产品制造业开发高效太阳能产品的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用关键零部件产业并在新型、大功率风电整机制造、安装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开发新型储能材料及电池系统、建设新能源微网及规模并网示范工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汽车产业未来几年的关键技术需求为:

自主品牌轿车和越野车的相关技术开发;

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技术开发;

开发自主品牌的纯电动轿车相关技术;

纯电动商务车的相关技术开发;

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比能量、增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集成性等相关技术开发;

高效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器的产业化技术开发;

充电站基础设施相关技术开发;

电动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相关技术开发。

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主要有:

在化学药方面,重点开展化学仿制药关键中间体和原料药合成工艺研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药方面,重点开展中药大蜜丸工程化、自动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生物药方面,重点开展抗体药物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科技需求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

生物技术引领籽种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设施农业升级的科技需求;

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安全保障的科技需求;

发展低碳循环农业的科技需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端产业的需求。

基于上述需求,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

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新品种创制关键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装备关键技术;

农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设施农业的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型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农业生物制品的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

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

农产品安全生产与产后技术。

都市型工业关键技术需求为以下几个方面:

时尚服饰新面料、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技术;

三维立体服装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

食品功能因子研发与应用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印刷产品与艺术品的数字化技术;

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

数字印刷关键技术;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新技术;

日化行业天然活性物及中草药应用技术;

新型表面活性剂开发技术。

一、北京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主动根据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全局性战略调整,成功实现了由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向服务型经济城市的转型,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

2009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见底、复苏、回升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水平向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人均GDP由1978年的797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6878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070美元);

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型快速向服务业主导型升级,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5.271.123.2调整到2008年的1.125.773.2;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增长6.1%,二季度增长9.4%,三季度增长12.8%,四季度增长11.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4.6%;

第二产业增加值2743.1亿元,增长9.7%,其中工业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8.8%;

第三产业增加值9004.5亿元,增长10.3%。

(一)全市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服务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高效,引领服务经济发展。

服务业对GDP的现价贡献率达到80.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信息、商务、科技四大行业对全部服务业的现价贡献率达到58.2%。

200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4004.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3%,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9.4%。

金融业比重最高。

2008年(下同),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14.2%,是首都经济的最大行业。

中央“一行三会”、全国四大商业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均集聚北京,外资法人银行、国际知名证券交易机构代表处纷纷入驻。

信息服务业全国领先。

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9.3%,比2000提高4个百分点,占到全国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的18,软件产业收入和出口额均占到全国13,网站数占到全国15。

商务服务业发展迅速。

占到全市GDP的6.5%,多年来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速。

企业管理服务占据行业收入12份额,咨询与调查业利润翻番。

科技服务业竞争优势明显。

占全市GDP的6.4%,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GDP的5.8%,高出全国4个多百分点,占到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17。

两院院士占全国的12,培养博士生规模占全国的13,在京国家级实验室占全国的13。

现代物流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中国远洋、国际航空、中铁快运等大型中央物流企业主导作用突出,实现增加值占到全行业的60%。

奥运物流、快递服务、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快速发展。

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表1:

2004-2008年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贡献状况

变化

内容

增加值(亿元)04-08年

相对增幅(%)

备注

GDP

6060.3

10488.0

4427.7

73.1

工业

1554.7

2198.5

643.8

41.4

服务业

4111.2

7682.0

3570.8

86.9

金融业

713.8

1493.6

779.8

109.2

商务服务业

276.6

686.3

409.7

148.1

科技服务业

276.5

662.0

385.6

139.5

批发零售业

587.7

1060.9

473.2

80.5

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活跃,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

200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现价增长22%,占到全市GDP的10.6%。

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业比重最高,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43.3%,广播电影电视增长最快,行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高达39.5%;

设计服务活跃纷呈,实现增加值现价增速高达28.7%;

古玩和艺术品交易总额占全国的八成左右。

全市累计认定了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涵盖了9大重点发展行业和13个区县,做到了向南城和新城进一步倾斜。

生活性服务业便民利民,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在全市衣、食、住、行、游设施不断完善,市民生活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个性化、特色化理念的新业态不断涌现,生活性服务产品结构日趋多元化。

2008年,商贸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10.1%,大型商业设施逐步建成,连锁经营稳步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商贸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明确公共交通公益性定位,实施低票价政策,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6.8%。

卫生保健、家政、托幼、养老、修理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服务逐步健全。

农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郊区连锁超市、便民店有效覆盖100%的乡镇和96%以上的千人以上大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

此外,服务业还引领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271.123.7转变为2008年的1.125.773.2,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

服务业也成为了节能减排的主导力量。

2008年,全市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38吨标煤,仅相当于全市万元GDP能耗的12,成为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36%的重要力量。

(二)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首都特色工业

效益与生产同步增长。

2008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198.5亿元,占到全市GDP的21%,30年来年均增速达到9%左右。

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1%,比1997年提高120.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先导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行业调整进退有序,实现较低能耗支撑快速增长。

1998年以来,我们主动对高污染、高消耗、低技术含量的“小纺织”、“小橡胶”等企业进行压缩淘汰。

2007年,全市工业能耗总量占到全市能源消耗的42.7%,比1990年下降19.4个百分点。

向开发区和新城集聚态势显现。

2007年,全市19个开发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4%,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3.3%。

(三)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四)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高效集聚

中关村、金融街、经济技术开发区、CBD、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全市7%的平原面积,集聚了全市44%的资产总量,实现了全市48%的利润,创造了全市42%的税金,支撑了全市36%的GDP。

集聚了全市90%的高技术产业、80%的现代制造业、55%的生产性服务业和52%的文化创意产业。

创造了全国16的集成电路、110的汽车和110的计算机,以及全球110的手机。

中关村科技园区:

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

总收入占到54个国家高新区的17,规模最大;

技术、专利、标准水平领先,承担了国家14的“863项目”和13的“973”项目

奥林匹克中心区:

积极打造国际文化体育商务园区,吸引和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和重大文艺演出

金融街: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金融资产占到全国的70%,控制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运用

商务中心区(CBD):

国际化现代商务区:

使馆、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在华机构高度集聚,首都国际商务活动要地、外向型总部经济首选地

临空经济区:

以枢纽空港和综合保税区为依托,临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际高端产业示范区:

北京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资源利用水平位居前列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的外部环境下,我市经济的基本面总体稳定;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经济运行正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经济总体还处于调整期,部分领域恢复比较缓慢,外部环境比较严峻,未来经济运行仍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工业生产稳中趋缓,经济增长速度好于预期。

2010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增加值增长9.7%。

中小企业、新兴领域生产较快增长。

1-7月,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2%和19.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3个和3.3个百分点,也高于大型企业13.1%的增速。

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4.5%,带动该行业增长16.7%,高于上半年0.6个百分点。

汽车、电子、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1-7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5%、25.3%和26.3%,但与上半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缓,分别回落1.1个、3.1个和1.4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5%,增幅高于上半年1个百分点。

几大高耗能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4.1%、5.8%和18.2%,增幅比上半年分别回落2.2个、2.2个和1.6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增速继续回落。

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24亿元,增长15.3%,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出口交货值为142.3亿元,与今年3月份以来月度140亿元的规模大体相当。

重点行业利润增长放缓。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9.9%。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增幅比1-5月回落1.6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总额426.4亿元,增长39.6%,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

其中,201年上半年,在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有16个行业增速比1-5月放缓。

上半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6%,增幅比1-5月回落14.5个百分点。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6.4亿元,增长1.1倍,增幅回落64.7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20.3亿元和17.5亿元,分别增长96%和10.3%,增幅分别回落22.9个和5.6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98.8亿元,增长43.5%,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20.1亿元,下降33.7%,降幅扩大11.5个百分点。

表2:

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实现利润情况 

 

上半年

利润累计

(亿元)

利润增速

(%)

比1-5月

±

百分点

全市合计

426.4

39.6

-5.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0.1

-33.7

-11.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4

——

医药制造业

28.0

20.6

0.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9

14.8

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8

25.8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3

96.0

-22.9

专用设备制造业

17.5

10.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7.7

73.6

-14.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3.0

26.8

6.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6.4

112.2

-64.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98.8

43.5

-48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上升,其他行业投资增速回落。

分产业结构看,全市一、二、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8.5亿元、164.6亿元和1973.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分别为0.9%、7.6%和91.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降低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持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251.6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为63.4%,比上年同期高出11.3个百分点;

交通仓储邮政行业投资为254.9亿元,所占比重为12.9%,同比降低6.3个百分点;

信息计算机软件行业完成投资为51.6亿元,占比重为2.6%,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水利环境公共设施行业完成投资为120.3亿元,所占比重为6.1%,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

教育卫生文化行业完成投资为60.8亿元,所占比重为3.1%,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如果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2.9%。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风景独好。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08月22日在北京发布的《产业蓝皮书: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北京传统产业优势不再明显,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将风景独好。

蓝皮书认为,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科技基础好。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是北京历年来最具优势的3个行业,但近年来,其优势不再明显,市场占有率逐渐降低。

从产品技术含量指数来看,2000—2007年,北京市的产品技术含量指数总体不高,处于0.1到0.25之间,整体呈下降趋势,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17位,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地相差很大,说明北京的工业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所占份额不高。

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基础和竞争实力。

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2.3%,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达17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3%。

预计电子信息业仍然是北京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同时,由于北京市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在了实现北京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首位,未来,北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将成为从研发到制造的“头把交椅”。

二、北京市产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首都经济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经济特征,不仅国内没有相仿的城市,与诸多国际大城市也不尽一致。

(一)中央总部经济特征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总部基地模式最大特点在于政府加企业的模式,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模式。

通过招商引资既要实现政府的区域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又要实现操作企业的基本商业手段和利润创造。

北京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其中各类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是首都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

2008年末,占全市单位数0.3%的总部企业,控制着全市单位61.3%的资产,实现利润占全市二、三产业单位的69.3%。

北京市二、三产资产总量是64.7万亿。

总部经济的突出特征也使得北京二、三产业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高达31%,仅总部都设在北京的金融业,资产就高达42.7万亿。

各类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更是北京总部经济的关键力量。

从资产上看,中央单位资产总额占到全市的83.4%。

从产出上看,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市的42.5%,主营业务税金占到全市的35.9%。

从布局上看,中央单位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和拓展区,两区域共集中了77.7%的中央单位增加值,其中核心区36.4%,拓展区41.3%。

六大高端产业区利润占全市47.3%。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资产总计占全市的36.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35.2%,利润总额占全市的47.3%。

北京总部经济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完成的《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荣膺2008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四名的城市是:

北京(85.60分)、上海(83.73分)、广州(76.22分)和深圳(73.75分),排在第5-10名的城市分别是:

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青岛和武汉。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85.60分,连续四年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之首,其中研发能力(90.94分)、商务设施(98.54分)、专业服务(99.96分)三个指标均排在第一名;

开放程度和基础条件也排在前三名。

表3:

2007年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情况

项目

中央(亿元)

占全市比重(%)

598.3

28.7

建筑业

159.8

37.5

2701.0

40.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1.6

73.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43.7

16.8

批发与零售业

211.4

24.0

住宿和餐饮业

38.7

15.7

936.2

72.8

房地产业

31.1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149.4

26.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318.6

59.1

水利、管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2

4.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4

6.7

教育

187.7

45.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53.2

34.4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172.9

76.0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77.9

26.5

全部

3459.1

37.0

(二)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的对称,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它具有三大基本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