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087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3章讲义Word格式.docx

【讨论交流】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点拨】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讨论交流】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点拨】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

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

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点拨】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

实验1:

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

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

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

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假设实验3:

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点拨】没有必要。

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

我想问:

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

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

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

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

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

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演示】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演示】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实验操作

体积变化情况

分析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出现体积差异的原

因是微粒之间有空隙。

水与酒精混合时,相互

占据了微粒之间有空隙。

50mL水+50mL水

100mL

50mL酒精+50mL酒精

50mL水+50mL酒精

小于100mL

【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

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2

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

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

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

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

【点拨】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

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

【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

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

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题解析】

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

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

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

答案:

B。

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

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

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课堂小结】

(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身高而增大;

(3)微粒之间存在空隙,一般气态空隙最大,固态最小。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相对原子质量及其概念的形成。

【导语】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等人就认为:

万物是由极细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构成的。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才开始揭示原子内部奥秘,那么,原子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交流讨论】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小结】构成水、氧气、氢气的微粒是不同的,不同的微粒性质不相同。

电解水时,构成水的微具有氧气和氢气粒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氧气、氢气的微粒,因而水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体会感知】观察课本图3—6、图3—10。

认识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模型,领悟它们是不同的微粒感知水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由大量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是氢气,氧气由大量氧分子构成。

领悟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与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水分子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指出】不同的分子大小虽然不同,但都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见。

一滴水中约有1.7×

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

10-26kg,若将一滴水的体积放大到与地球一样大,那么一个水分子只相当于一个乒乓球那么大。

【小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二、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交流与讨论】水通电分解这一实验,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结合课本水分子分解的模拟图,思考在水电解的过

程中,发生的变化的是说什么?

不变的微粒是什么?

【指出】科学上把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叫原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组。

【小结归纳】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常见的金属、某些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

【思考】原子的体积一定比分子小吗?

【体会想像】根据课本图3—11,想像氧原子的体积大小,体会“原子是很小的”含义。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转化关系是什么?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之处?

【小结】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是最小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而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原子重组。

【总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布置作业:

第3课时

一、原子的构成

【讨论交流】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

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什么?

(2)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原因是什么?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什么?

【提示】

(1)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金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较大的空间,大多数α粒子都顺利通过金箔。

只有极少数α粒子撞到金原子核上,被弹回来。

【阅读课本】了解

(1)原子由哪两部分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什么?

【体会想像】结合课本图3—15,想像原子的结构。

【提示】原子核的体积十分小,若将原子的体积放大成一个大型体育中心,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般大小。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猜一猜】原子核能被打开吗?

阅读课本“拓展视野”后思考:

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它们带电荷情况如何?

【点拨】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以及核电站发电的原理都是利用原子核被打开时释放了巨大能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小结】

(1)电子与质子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

(2)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讨论交流】下表中列出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1

6

8

11

12

17

18

9

(1)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的中子数为零。

(2)原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

(4)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同。

二、原子的质量

【议一议】原子的质量很小,直接使用和记忆是否方便?

如何科学地表示原子的质量呢?

【提示】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即原子的相对质量。

国际上统一使用C—12原子质量的1/12.

【阅读】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算一算】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点拨】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

2=44

【提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三、离子

【议一议】化学变化中,原子可能会失去或得到电子。

原子若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带电荷?

带什么性质的电荷?

形成的微粒叫什么?

【提示】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

原子若失去电子将带正电荷,叫阳离子;

反之则叫阴离子。

【归纳总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或构成新的分子;

或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或直接构成物质。

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找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并了解相关信息。

4.初步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能根据组成元素会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5.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联系生活常识,了解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体验化学就在身边。

2.逐步积累化学用语,体会用化学用语来表示的方便和特定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及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的简单分类;

4.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区分方法。

[引入]补铁、补钙广告中的“铁”、“钙”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元素?

一、元素和元素符号

【阅读】教材P73内容,要求熟记表3-4所列元素符号。

【过渡】你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

把课本翻到149页元素周期表,该表共有多少种元素?

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点拨】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的种类却有几千万种,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

比如:

氧元素不仅可以组成氧气(O2),还可以组成臭氧(O3),一种元素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那不同种元素相互组合的情况可想而知。

【疑1】既然都是氧原子,为什么再称之为氧元素?

【疑2】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难道同一种原子之间还有区别吗?

【答疑】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由于核内中子数不同,就可以有几种氧原子。

其他的大多数原子也是这样。

如果忽略这种差别,就可以把所有的氧原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氧原子称之为氧元素。

【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1】有一则饮品广告称:

“本品纯属天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问题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mg/L):

硒:

0.0130,锶:

0.596,锌:

0.00162,钠:

18.4,钙:

4.36。

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原子?

【讲解】元素符号的读写。

【讲解】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的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目和正负。

如钙离子用Ca2+表示、氯离子用Cl-表示、10个钠离子用10Na+表示。

【讨论交流】元素周期表是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发现的?

元素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小结】从元素周期表中可获得元素的以下信息:

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电子数等。

第2课时

【导语1】我来当医生:

下列病人缺少了什么元素导致患病?

甲患有大脖子病,乙患有软骨病,丙患有严重的龋齿,丁贫血。

【导语2】你知道吗?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过渡】有了元素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标准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教材P74后回答:

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

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探究】填P75表3-5

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提问】自然界中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含的元素不同,在不同的物质中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

【阅读】图P753-21、22、23,分析在地壳、海水、人体中元素分布,太阳中呢?

【活动与探究】查阅资料,了解在地核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指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依次是:

O、

海水中主要元素含量依次是:

O、H、Cl、Na;

人体中主要元素含量依次是:

O、C、H、N、Ca;

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H,其次是He。

三、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对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必需元素。

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往往不能由别的元素来替代。

【思考】1、元素不足和过量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2、膳食标准

3、10种最好的食品、10种最差的食品

【交流讨论】从化学角度怎样衡量食品的质量?

【活动探究】请从家中找几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想想看,如果让你来给这些物质分类,你怎么分类?

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1.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2.记住常用元素、根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3课时

【导语】写出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已知的化学式,思考化学式中原子(离子)的个数比为什么有确定的数值?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活动探究】怎样用化学式表示水的组成?

什么是化学式?

【小结】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化学式是物质客观组成的反映,化学式还能反映物质的微观构成情况,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一种物质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讨论交流】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单质的组成?

【归纳】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一些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标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活动探究】如何用化学式表示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组成?

【做一做】仿照例子,写出下表中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名称

所含原子或离子个数比

化学式

氧化铜

Cu、O1:

CuO

氯化钙

Ca、Cl1:

2

CaCl2

二氧化硅

Si、O1:

SiO2

碳酸钙

Ca、CO32-1:

CaCO3

【议一议】“CO2”能表示哪几层含义?

(1)表示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小结】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

表示某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或离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指出】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如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第2课时

【导语】1.哪些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哪些单质是双原子分子?

2.化学式可以表示哪些含义?

“Cu”可以表示什么?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指出】金属元素符号在左,非金属元素符号在右;

氧元素符号在右。

【交流讨论】有哪些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