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489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养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病死猪填埋井是混凝土结构,深3米,直径1米,井口加盖密封。

(5)、粪污处理区:

也是项目的环保设施及其构建物的集中区的占地面积15亩约为10000平方米。

以上的具体各功能区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附后。

2、猪舍10栋,建筑面积为7125平方米,具体养殖功能如下:

(1)、分娩保育高床育仔栏猪舍二栋;

面积1000平方米

(2)、高床育仔栏猪舍二栋;

面积1800平方米

(3)、公猪栏猪舍一栋;

面积225平方米

(4)、配种、怀孕栏猪舍一栋;

(5)、仔猪保育栏猪舍二栋;

(6)、生长育肥栏猪舍三栋;

3、年出栏育肥生猪5000头;

小猪1000头

三、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运用

(一)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三)资金运用

1、猪舍建筑面积7125平方米,投资200万元。

2、饲料用房600平方米,兽医室、化验室、办公宿舍食堂用房等750平方米,造价400元/平方米,63.3万元。

3、围墙大门厂区建设等投资13万元。

4、引进种猪10头,15000元/头,投资13万元;

母猪150头,8000元/头,投资120万元;

合计,139.5万元。

5、设备投资引进自动饲喂设备81万元。

6、其他设施投资63万元。

7、环保设施与构建物的占地面积15亩为10000平方米,环保项目投资40万元。

四、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

一年。

五、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育肥猪5000只;

小猪1000只,

直接经济效益65.7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建瓯市简称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地处东经117°

58’-118°

57’、北纬26°

38’-27°

20’之间。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

为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635万亩),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

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1121个自然村、2054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7万,其中农业人口41.9万。

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10个少数民族。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6.71亿元。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政府对养猪生产支持力度的加强,某某乡的养猪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共有牧场14家,奶牛存栏1.25万头,牛奶产量2.98万吨;

生猪出栏22万头;

肉羊出栏3.2万头;

家兔出栏12.5万只;

各类家禽出栏328万羽。

肉类总产量20448吨,禽蛋产量5548吨。

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31万吨,其中特种养殖2826亩,产量2959吨。

建瓯市在养殖户免受市价波动而遭受经济损失,建瓯市乡镇已连续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养猪大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生产,较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猪肉是我国民众最为喜爱的肉类之一,占国内肉类消费量的比重超过6成。

作为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我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今年猪肉生产达5970万吨,猪肉产品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人均猪肉消费量33.8千克,仅略低于香港地区、欧盟和台湾地区。

近几年来,我国生猪生产质量稳步提高,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散户养殖稳定增长。

畜牧业扶植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养猪生产,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平抑居高不下的猪价。

例如这两年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等。

为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我国还陆续出台了生猪大县奖励政策、生猪良补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良种繁殖等优惠政策。

我国大量进口猪肉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是一个生猪的生产大国,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猪肉生产增长率为每年5.1%。

目前仍然是出大于进,大量进口生猪的可能性不大。

据海关统计,中国也一直进口一定数量的猪副产品,也有少量猪肉进口。

受国内旺盛需求影响,今年以来广东省猪肉进口持续高速增长,进口价格保持平稳。

2010年生猪市场前景光明

今后的供需矛盾将朝缓和的方向发展,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生猪价将呈现走高的发展态势。

虽说事事难料,但今年的行情是有波动性的,养殖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健康环保养殖不失为一条出路,养好准赚钱!

  国家对家禽、水产等养殖业的扶植力度以及我国民众肉食消费的结构性调整都将对猪肉需求产生影响,这将对生猪养殖和猪价走势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总体上看,2010年以后生猪的养殖与供求形势仍看好,预计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快资源开发,促进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通过资金技术的投入,把传统的简单、粗放养殖向优质、高效、生态、规模化养殖转变,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二)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变粮——经二元种植模式为粮——经——饲三元模式,将大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同时生猪养殖过腹还田,不仅为农田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种植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产量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形成以农养牧,已牧促农,农牧发展的良性训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养猪业的发展,将有效带动屠宰、肉类、奶类和皮革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延伸,扩大就业机会,富裕了农民,增加的地方财政收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2007年和2008年的大幅波动之后,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可持续的向上发展的势头。

从猪肉价格来看,自2009年6月中旬开始,我国猪肉价格已经从2008年的连续下调当中开始止跌反弹,到2009年第三季度猪肉价格已经出现了持续十多周连续上涨,从第四季度开始,节庆消费市场的启动对猪肉价格的上涨会起到强烈的支撑作用,猪肉价格的上涨会使生猪行业的利润趋于正常水平,为生猪行业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提供基础。

从猪肉供给市场来看,一方面,自2009年2月开始,我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数量从月度环比数据来看,总体呈现向上的趋势;

从月度同比数据来看,更是比2008年的屠宰量出现大幅的增长;

另一方面,2009年1-8月中国生猪存栏数量与2008年年底相比基本维持平衡,但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则出现连续的下降趋势,下半年生猪供给将存在一定的压力,促使生猪产业走出过剩的局面。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生猪产业有望于2010年迎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在配合2010-2011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泥潭和我国经济率先回暖的大背景下,本轮生猪的上升周期有望比以前来的更加的迅猛,也给生猪投资提供了更大的保障和机遇。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国内外对生猪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发展生猪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猪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带动其他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扬,对城乡居民生活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畜牧业生产由最初全国各地的分散生产,逐渐向适宜生产区域集中,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长江流域、中原和东北为中心的生猪产业带,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生猪产业带,以中原、西北牧区、西南地区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为主的肉羊产业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禽肉产业带和以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省份为主的禽蛋产业带,以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城市郊区为主的奶业产业带。

畜产品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政府对养猪生产支持力度的加强,建瓯市的养猪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呈现出了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态势,使生猪养殖呈现出周转快、效益高等特点,连续3年全市年饲养量稳定在10万头以上。

在增加养殖户免受市价波动而遭受经济损失,极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该市已连续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养猪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

较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畜牧业扶植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为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我国还陆续出台了生猪大县奖励政策、生猪良补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良种繁殖

  今后的供需矛盾将朝缓和的方向发展,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生猪价将呈现走高的发展态势。

 目前生猪业发展的情况中发现生猪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养殖效益稳中有升,农民养殖积极性较高;

从生猪业发展走势上看,尽管我国生猪育肥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但事实上我国生猪产业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

示范带动作用强,可操作性强,建设标准高,资金投向正确,经济效益显著,依据投资总额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确定建设规模。

二、建设规模

1、建设猪舍10栋,7125平方米;

2、饲料用房、办公用房等1350平方米;

1000小猪;

4、环保设施与构建物的占地面积15亩为10000平方米。

5、养殖基地生猪存栏规模与品种结构

猪存栏规模与品种结构表

单位:

妊娠母猪数

临产母猪数

哺乳母猪数

空怀断奶母猪数

成年种猪数

后备母猪数

180

10

30

15

245

24

成年公猪数

后备公猪数

仔猪数

保育猪

中大猪

生猪存栏数

3

460

430

1475

2537

说明:

生猪存栏数2537头;

可年出栏育肥生猪5000头;

1000小猪

第五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选址原则与要求

南平市建瓯市小桥镇富井村樟垅的建设地点选址在距村镇居民区较远2000米,这里交通便利,水电齐全,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居民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条件要求。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优越。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

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三五”普法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单位、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党建工作先进市、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省计生一类县(市)等荣誉称号。

(二)饲草资源丰富。

建瓯市的农业经济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畜牧、木材、茶果、水电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13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

全市农业总产值23.33亿元,其中畜牧、竹木、茶果三大主导农业产值占49.8%。

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34万亩,粮食总产量22.11万吨;

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现有林地面积501.8万亩,林分总蓄积量19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1.5%。

其中,用材林面积188.67万亩,商品材采伐量41.91万立方米;

毛竹林面积124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竹材采伐量1346万根,鲜笋产量17.23万吨;

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8.4万亩,产量6846吨,居全省第四位;

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全市水果面积22.68万亩,其中柑桔15.4万亩,产量15.78万吨;

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建瓯锥栗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评审,锥栗面积41万亩,产量1.4万吨,居全国首位,“武夷”牌锥栗先后荣获“福建省著名农产品”和“中华名果”称号。

蔬菜面积30万亩,产量38.37万吨;

食用菌生产5405万袋,产量5500吨。

烟叶面积8895亩,产量31053万担。

此外,还盛产松脂、莲子、泽泻、山苍子、仙人草等多种土特产品。

笋制品、茶叶、莲子、大米等12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这些为草食家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区位优势明显。

建瓯市位于南平地区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与延平区、建阳市、邵武市等南平市高考生源较多的县市(区)相邻。

横南铁路、国道205线与省道204线、303线贯穿而过,银福高速和浦南高速在建瓯市均有出入口,从这些县市(区)乘汽车到建瓯仅1个多小时,建瓯距武夷山约2小时车程。

公路交通非常便捷,“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县乡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为畜禽及其产品外运提供了有效的运输保障。

(四)水电管网完善。

项目建设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养殖基地通过打60米的深水井可满足养殖基地的人畜用水,通过城乡电网改造后,确保了乡镇村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电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供电可靠性。

(五)生猪养殖基础好。

猪肉市场价格始终在高价位运行,养殖效益好,群众发展养猪积极性高涨。

(六)政策环境优越。

市委、市政府把畜牧养殖业作为振兴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

一是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用地视为农业用地,用电执行农业电价;

并做到水、电、路“三通”;

二是在资金上提供支持,金融部门优先为养殖企业提供贷款,市政府对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除执行上级的优惠政策外,另奖励现金1万元;

三是对畜禽或畜产品市场流通减免各种税金;

四是购置饲料加工设备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为秸秆养畜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七)劳动力资源充足。

建瓯市总人口51.7万,其中农业人口41.9万。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集镇距建瓯城关29公里,总人口4.05万人,每年小桥镇及周边乡镇的新增劳动力130多人,我市乡镇农民素有饲养生猪的传统和经验,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饲养、购销、管理等方面的劳动力资源。

四、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养畜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养畜可把秸杆转化为肉、奶,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养畜可大大减少秸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是粪便,可采取制作沼气等方式加以解决,这样即可减少了污染,又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有机肥。

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

一、生猪养殖技术方案、工艺流程

本项目引进原母猪150头,种公猪13头。

采用本交与结合人工授精方式,生产中心以周为单位,进入生产流程,生产方案如下:

公猪:

13头;

其中8头用于人工授精,5头用于试情。

生产工艺流程

生猪:

种猪饲养→配种→怀孕母猪进入怀孕猪舍→进入产房产仔(猪仔约18天断奶)→猪仔进入保育猪场饲养(55-60天)→猪转入商品猪场饲养(75-80天)→检验、出售

小猪:

猪仔进入→保育猪场饲养(55-60天)→检验、出售

二、品种:

1父本纯种(D或Y)或二元杂交猪用作父本,纯种公猪必须来自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种猪场,二元杂交公猪需选自良种双亲的后代,血缘来源清楚,血统记录齐全。

生产性能要求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饲料转化率高。

2母本 

原则上采用二元以上的杂交母猪,可以二个外来品种间杂交或一外一本杂交。

母系生产性能要求繁殖性能强、母性好、仔猪育成率高。

3商品猪生产应选用适合本地的优良猪种,原则上采用三个以上品种的高效杂交组合,提供规格化的商品肉猪。

三、饲养管理

1猪群结构

  1.1各生产阶段的猪群结构按GB/T17824.2-1999执行。

  1.2猪群存栏头数与结构按GB/T17824.2-1999执行。

2猪群管理

  2.1全场的猪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及不同生理生产阶段,进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喂给各种配比适宜,营养均衡,满足各生产阶段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保证各类猪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2.2根据猪种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确定繁殖节律,商品猪生产实行连续、均衡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

  2.3配种和妊娠前期母猪,应抓好母猪发情配种,提高受胎率和分娩率。

母猪产仔期抓好母猪泌乳,使仔猪吃好初乳,过好出生、补料、断奶关。

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期的饲养,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仔猪体重。

  2.4初生仔猪应作好挂耳标、称出主体重、断尾、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工作。

断奶前作好驱虫、公猪去势、称重等工作。

  2.5商品肉猪第一次转群时,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3分阶段饲养

  3.1后备母猪

  3.1.1后备母猪120日龄(体重60kg)前的生长期,应充分调动一切营养和管理手段,提高增重速度。

体重达60kg以后进入后备猪阶段应实行限饲,60kg~90kg,日粮为体重的2.5%~3.0%、90kg以上,日粮为体重的2.0%~2.5%。

  第二次发情后至下一次配种前10天-14天,实行短期优饲,日粮每天3.5kg~4.0kg。

  3.1.2后备母猪限饲期间可补充粗饲料,以增加猪胃的重量和大肠的长度,日推荐量每头补充干草粉或稻草粉100g~300g,如补充青草为300g~1000g。

3.1.3后备母猪应控制生长速率,约180日龄第一次发情时体重达到90kg。

  3.1.4分群饲养,从120日龄起通常5头-6头为一群,注意充分运动与日光。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一、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执行标准、控制目标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项目建成后主要对养殖场的废水废物等进行综合治理。

执行标准:

《环境保护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

控制目标为:

废气影响不超过大气环境二级标准;

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固体废物以无害化处理为控制目标。

(二)项目建设地址的环境状况

生猪养殖基地建在村外,距城镇、村庄较远,远离国道与省道周围无工业污染源,同时在大门和各区门口设置有消毒池、消毒室等设施,场(小区)内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无公害,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三)项目建成后的污染物排放

项目建成投产后,所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猪粪尿以及少量的生活污水。

除此之外,整个项目的经营活动中没有其他污染产生。

l、废水。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清洗猪舍的废水和少量的生活污水。

2、固体废物。

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来自猪粪和少量的生活垃圾。

项目投入经营后所产生的污染中基本上没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对周边环境没有大的直接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处理。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可采取泄水沟直接排放、多级净化,三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后浇灌公司的种植基地,面积为70亩的各种农作物的耕作肥田,经处理符合GB8979、GB17607的规定,综合利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建前处理系统沉砂池2立方米;

集水池30立方米;

酸化调节池50立方米;

购固液分离机一台及相配套设施,投资9万元。

2、固体废物处理。

采取以下措施:

猪粪采取干粪收集工艺减少冲洗猪舍的用水量。

堆积发酵后用于种植基地的农作物施肥或出售;

剩余的粪尿采取制作沼气方法,沼渣沼液用于肥田。

处理后符合GB7959的规定。

建厌氧发酵系统:

厌氧发酵池600立方米,建排水道500米,投资13万元。

沼气输送系统:

储气柜5m3及相配套的设施,投资5万元。

购照明、燃烧、取暖三套系统及配套设施,投资15万元。

病死猪通过安全填埋井处理,项目拟建设1个安全填埋井,混凝土结构,深3米,直径1米,井口加盖密封。

投资3万元符合HJ/T81-200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相关要求。

具体投资见下表:

环保项目投资情况

项目系统

数量

单位

金额(万元)

建沉淀池

300

立方米

11

厌氧发酵池

600

安全填埋井

1

照明、燃烧、取暖

系统

13

其他

合计

40

3、绿化。

在场布局设计中考虑到充足的绿化区,在场区道路两侧,猪舍周围种植绿化带,利用绿化植物减尘,减少噪声传播,这样既美化环境又有利于生产防疫的安全。

4、噪声。

选用优质低噪音的设备,在安装运行过程中采取消声、隔声、吸音等装置,并严格控制其噪声,使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5、环境监测。

设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保工作,并建立严格规章制度,使环保工作有效运行,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污水、猪粪的处理,负责排污沟、粪道的清洁卫生与消毒;

监测地下水的卫生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以确保生产卫生环境及周围环境不被污染,接受环保部门监督。

项目建成后,通过上述技术不仅周围环境不会受到污染,而且可以为公司种植基地的农田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促进农牧业良性生态循环。

二、安全生产

(一)在进行平面布置时,设置相应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保证了足够的消扑面。

(二)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制接地方式。

进出建筑的所有金属管道均与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

(三)在防暑降温方面,猪舍采用其它机械通风方式,以加强换气,达到适度降温的目的,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