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783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盐的性质及用途(有答案).docx

盐的性质及用途

一、单选题

1.(2015杭州)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2.(2017•湖州)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B.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 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                                    D. 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

3.(2017•金华)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

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现象:

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 盐酸                                 B. 碳酸钠                                 C. 硫酸钠                                 D. 氯化钠

4.(2014·丽水)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

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 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 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 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 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5.(2014·丽水)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

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 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 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 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6.(2014·杭州)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生成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

7.(2013·宁波)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2014·绍兴)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NO3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K2SO4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二、综合题

9.(2016•湖州)食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健康平衡盐,适量食用可维持人体Na+、K+等重要离子的平衡.如图是某品牌健康平衡盐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上,氯化钠和氯化钾都属于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K的质量在2000~4000毫克之间,若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K的质量是2000毫克,其中10%来自该平衡盐,以该平衡盐每100克所含K18克计,他每天需要摄入该平衡盐________克(精确到0.1克)

10.(2014·义乌)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热后发现:

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________ 生成(填化学式)

(2) 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________ (填编号)。

A.NaHCO3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NaHCO3受热易分解:

C.加热时NaHCO3比Na2CO3易分解

D.无法比较NaHCO3与Na2CO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11.(2014·义乌)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

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________ 。

12.(2014·绍兴)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

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

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漏斗、玻璃棒、烧杯   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 。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13.(2014·义乌)科学小组的同学对模拟湿法炼铜实验中得到的铁、铜固体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

称取10克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1)10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________ 克。

(2)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4.(2014·台州)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为原料的新型绿色水泥。

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

新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比如图。

(1)传统水泥和绿色水泥的生产过程分别涉及以下反应:

CaCO3 CaO+CO2↑     Mg3Si2O5(OH)43MgO+2SiO2+2H2O↑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和使用1吨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________ 吨二氧化碳。

(3)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煅烧某种石灰石50吨,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

已知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为80%,杂质不反应。

15.某补钙商品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小明为了检验该产品是否合格,取10片补钙品放入100g稀盐酸中,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剩余固体和液体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质量减少了2.2g,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气体

(2)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g

(3)10片钙片中实际含钙量为________g;

(4)该补钙品含钙量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16.(2013·金华)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________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

(3)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

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

17.(2014·宁波)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

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氧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

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

(2)图中m=________ 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8.(2014·丽水)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请回答:

(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________;

(2)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

19.(2014·台州)“登高取物”游戏规则:

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

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利获奖。

(1)②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0.(2014·台州)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