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80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本重点(无广告完整免费版原版要20分).doc

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5个

(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3、工作岗位分析:

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完成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工作岗位分析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形成两种书面文件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信息主要来源:

(1)书面材料

(2)任职者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

6、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

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7、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范、组织规范、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

2)定员定额标准:

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双重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

4)岗位员工规范

8、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可分为:

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作说明书

9、工作说明书的内容(重点)

1.基本资料

2.岗位职责。

3.监督与岗位关系。

4.工作内容和要求

5.工作权限

6劳动环境和条件。

7.工作时间*

8资历

9.身体条件*

10.心理品质要求*

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2.绩效考评*

10、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

这个岗位做什么?

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

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11、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12、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1)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横向扩大工作:

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

纵向扩大工作:

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

工作丰富化的五项要求:

1)任务多样化

2)明确任务意义

3)任务的整体性

4)赋予必要自主权

5)注重信息沟通与反馈

(2)工作的满负荷

(3)岗位的工时制度

(4)劳动环境的优化:

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动作地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操纵)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13、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

(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

包括:

1、程序分析。

2、动作研究。

(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的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14、企业定员含义:

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

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重要发展形式

15、企业定员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6、企业定员的原则: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

2、提供兼职。

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包括:

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

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

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17、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1)按劳动效率定员:

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出勤率)

(2)按设备定员: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X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出勤率)

(3)按岗位定员:

①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

②工作岗位定员。

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

(4)按比例定员: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标准(百分比)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18、定员标准的概念: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

19、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2)行为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1)单项定员标准,亦称详细定员标准.(2)综合定员标准,亦称概略定员标准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

(1)效率定员标准.(2)设备定员标准(3)岗位定员标准(4)比例定员标准(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20、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

(一)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二)依据要科学

(三)方法要先进

(四)计算要统一

(五)形式要简化

(六)内容要协调

21、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

1概述.这一部分应有封面,目次,前言,首页等要素构成.

2标准正文

(1)标准名称(2)范围.(3)引用标准。

3.补充.

22、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23、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的3个特点:

1)因事设人

2)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利

3)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利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

24、制度化管理的优点: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

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5、制度规范的类型:

1.企业基本制度

2.管理制度

3.技术规范

4.业务规范.

5行为规范.

26、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特点:

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由录用、保持(或激励)、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本职能构成。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构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

(区别在于是否设计员工的切身权益)

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

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

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

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

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

员工绩效管理的规定;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

薪酬福利规定;

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

;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

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制度主包括:

工作时间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