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6630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5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三项原则营造三个乐于论文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注意力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种属就业驱动型,关注就业市场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

学生的需求给我们鲜明的启示。

(1)职业院校的服务不能千篇一律。

(2)学生的职业教育观需要在学校里引导。

(3)学生的需求是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

2、企业的需求

企业需要职业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企业发展需要新增员工,其二是企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其三是企业的产品销售需要建立潜在的用户群。

我在调研企业和企业家时,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描述,大多数希望培养的标准同他们对员工的要求一致,教育的环境最好同生产的环境一致。

培训的设施最好同时代的先进设施一致。

企业对新员工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基本素质和实用技能;

企业对职工的再教育,则更多地关注培训效益;

企业对潜在用户群的建立,更多地关注职教的品牌效应。

企业需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1)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同步发展。

(2)职业院校必须有特色和品牌。

(3)企业的需求是以企业利益为中心的。

3、政府的需求

各级政府都需要职业教育,朱镕基总理曾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提出职业教育要做到四个服务,即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

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服务;

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政府为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做好服务;

地方政府同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例如,上海市政府今年提出用5年时间率先基本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以适应上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海拥有较好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但上海生源急骤减少,上海可以在西部地区扩大招生,但上海城市的人口总量必须控制;

上海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但上海市民中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群不多,这些社会矛盾促使政府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需求:

即上海的中职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职业培训;

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发展面向全国的职教经验和技术辐射;

限制一点规模扩张等等,政府需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1)职业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

(2)职业院校必须维系社会和谐

(3)政府的需求是以社会利益为中心的

纵观三个服务对象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矛盾的方面,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者,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需求,以我所见,政府处在宏观层面,企业处在中观层面,学生处在微观层面看待职业教育。

从宏观上讲我们必须满足政府对职教的要求,就我们学校来说,2000年由上海市化工学校更名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核心,即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覆盖四个领域,即现代制造业、现代检验检测、计算机应用和商务流通等领域,就是服从上海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更好地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尽管上海的学生都希望考大学,都希望成为白领,但我们学校近五年来始终坚持中职学生以就业为主,努力开劈优质就业渠道,引导学生走先就业再接受继续教育的发展道路,毕业生的升学率控制在1/3之内。

由于一些国际著名公司录用了学生,个别学生放弃了国内名牌大学的入学资格。

我们始终认为国际一流的公司在上海应该能够招到一流的员工,这是我们办学的责任。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战略,我们在世纪之交就开始招收云南、贵州的学生,现已发展到与内蒙、陕西、江西、广西等地的学校合作培养西部的学生。

我校在上海从1993年起就与农委签约,与农村的高中联办,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

这就是在宏观层面满足政府的需求。

在中观层面,我们努力满足企业的合理需求。

企业需求是我校课程建设,就业指导,招生编班,设施配置的主要航标。

不同的企业需求都为我们提供了服务的机会,譬如英特尔公司主要需要招募毕业生,宝钢化工公司不仅要毕业生,还需要在职职工培训,精科公司主要需求让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设备等等。

我认为企业需求为我们职业院校的建设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今的企业用人有很强的时效性,经常发生学生尚未学完专业课程,但企业等着要用,也有一些企业专用廉价的实习生;

某些企业用工对性别、体格、形象的过高要求和对文化基础过低要求等,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因此,我们提倡满足企业的合理需求,就是一种扬弃。

在微观层面,要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我们在校内宣传就业驱动型的学生,引导兴趣驱动型的学生,将他们的兴趣同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人生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使他们的学习目的更趋合理,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指导升学驱动型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升学,对一些这方面不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扬长避短,让他们选择自己的长项,鼓励他们先就业再升学,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他们成才。

每一个学生对家长和学生本人而言是唯一的,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发展,成为杰出的人才。

每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强弱都是重要的,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员工,又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益。

但是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有医生,也必须有护士,有工程师,必须要有技术工人。

人的能力总有强弱,人的特长更是五彩缤纷。

因此,职业教育要为维系这个多彩的世界服务。

就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就必须让一大批人来成为这些劳动者,就必须让他们各自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就必须让这些作用与社会的需要尽可能的一致,这就是我们的服务宗旨。

二、以就业为导向,科学面向市场

教育部多次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办学,面向市场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些需求中一定存在着可以调节办学行为方向的本质需求,这个本质需求就是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

我们学校从1992年起就设立了市场部,市场部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负责招生、就业工作,更重要的是负责市场策划。

策划的本质是学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推动办学模式和机制的创新。

1、建立校企合作的桥梁

我们学校是一所行业办学的老中专,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计划招生,计划分配,学校同企业的关系是“兄弟”关系,我们同属一个“父母”——上海化工局,但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化工行业的几起几落,我们被较早推入市场,取消了计划分配,“兄弟”之间协商,招工就业采用了契约,我们同企业的关系无论业内和业外都是“朋友”关系。

市场部的第一职能就是跟踪上海市、特别是行业内的重大建设项目,当上海市建设30万吨氯碱项目时,我们马上与指挥部签定了400人的培养订单,上海建设城市煤气供应的三联供项目时,我们又同焦化厂签定了200人的培养订单,吴淞化工厂上马TDI项目,我们签了100人的培养订单。

当时我们把这类订单式培养称为“集装箱”和“期货”。

我们按照订单培养是从选择生源开始,按地区,男女比例,工种要求进行配置。

不仅如此,关键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完全按照企业项目的要求,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将项目的工程说明书编制成教材,项目工程师到校给学生上专业课。

通过这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使教师更了解和熟悉企业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企业的实际,学校的系部更密切了与企业的广泛合作。

例如宝钢化工公司同化工系建立了长期的职后培训关系,公司看到新录用员工的培养素质很高,又能与宝钢自身的培训业务紧密结合,就乐于同化工系建立更广泛的员工职后培训业务关系。

2、推动培养模式的创新

市场部的第二职能就是描述好就业市场的需求形态,引导教学模式与其形成无缝配合。

说的形象一点就是要把市场信息绘制成一幅需求“螺母”图纸,必须标注出尺寸和公差要求。

我们的教学部门就是要生产加工与之相适应的“螺丝”,我们的培养模式就是要绘出螺丝的加工图纸。

从市场部成立至今,先后在我校已创建过五种模式。

(1)“订单”模式

完全按照企业订单的要求,进行教育培养,教学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这类模式在用工企业新建项目时采用得最多,当企业大规模扩长时,我们完全采用该模式,例如与焦化、高化、巴斯夫,中国移动等公司的合作。

(2)“超市”模式

当企业从新建走向成熟运转时,往往补充人员数量少品种多,部分企业更希望有“现货”可以类比。

因此,如英特尔、通用、西门子等公司就更喜欢在各校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学生。

我们把这类供货方式称为“超市”模式,作为超市供应,我们就要集中注意力研究顾客偏好的普遍规律,因此,市场部专门调研各大公司选人的标准和考核的要求,细分和归类作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就业市场的导向,使我们的学生在超市中成为抢手货,难怪许多媒体报导,一个国际大公司一年可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五次招募员工。

(3)“2+2”模式

订单模式必须明确培养周期,90年代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预测周期不能太长,以往我们中专都是四年制,四年前签的合同,四年后可能有大的变化,一般周期以二年为好,根据企业用工提出的这种需求,我们从1993年起就创建了“2+2”模式,招生进来的学生前2年学习不分专业,仅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做一些与今后职业分类相关的实践,例如,金工、电工、化工、计算机等实习作为职业试探,2年后企业的订单下达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适应性也明确了,选定专业继续学习效果更好,12年的实践证明“2+2”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中外企业的普遍欢迎。

(4)“OEM”模式

为了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服务,我们学校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探索向西部招生,为西部培养人才的方式。

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基础教育薄弱,基本收入低,实验实训设施差,但又急需脱贫,根据这一市场特点,我们就策划出“OEM”模式,我们同西部地区的职业中学联姻,例如在内蒙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二中,建立第十五分校,用我们的教学方案、技术和标准,在当地实施部分培养过程,降低西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关键的专业技术实训到校总部进行,这样可以较快,较大规模地帮助西部学生就业、脱贫。

(5)“弹性学习”模式

随着上海浦东开发和四个中心的构建,到本世纪初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日益增快,我校市场部在2000年时推荐就业的学生已有70%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必须下企业实习或者是工学交替,面临学业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和间歇性,学校不得不加大了双休日和寒暑假补课,但即便如此,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效益都大打折扣,3—5个学生也必须由一名教师上课,100学时的课也只能在四个星期内上完,面临这一有背教育科学的市场挑战,我们从2003年起开设了新的网络补充学习模式,可以做到什么时候让学生下企业,什么时候开始网上选修续学,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弹性学制走向弹性学习,让学生按时毕业,这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弹性学习”模式。

3、促进选择机制的建立

市场部的第三个职能就是促进教学机制的改革,使教育的选择变成选择的教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已习惯了被选择,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所以层层被淘汰,进入了职业学校。

但教育的服务属性,决定了教育应该是被选择的对象,如何让学生重新学会选择,重新意识到选择的依据不是成绩好坏,而是更适合于自己。

在就业市场中永恒的真理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员工,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做选择,这种选择教育本身必须深入在教学过程的选择机制中,我们让学生有选择专业,选择课程和选择教师的机会,而选择又不能光凭自由发展,每种选择本身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1)选择专业

我们采用“2+2”模式就是让学生在2年的职业试探中学会选择职业,同时我们市场部每年将各专业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向全体学生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的情况,2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和自己在职业试探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专业学习作出选择。

为了更好地做到人岗匹配,我校在重点专业的就读上还设置了心理测试与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倾向,让学生的专业选择更正确,更适合自身的发展。

(2)选择课程

我们从2001年起,专业教学阶段(即3-4年级)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60%的必修课,30%的限定选修课和10%的任意选修课。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师会指导学生选那些限定选修课,例如近年来模具公司大量招募CAD的绘图人员,则计算机类的学生可能选一些机加工和CAD的课程,而数控专业的学生可能多选一些CAD的深入一步的课程等。

通过选课制度,每年约有15%的毕业生提前一年完成学业;

每届毕业生所学的内容更贴近岗位的实际需要,并让部分学生实行工学交替。

从更大的范围而言,还让外校的部分学生选择了我校的课程,俗称跨校选修。

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根据就业导向学会选择学习课程。

(3)选择教师

我们学校开学的第1、2周是最繁忙的教学周,学生在两周中可以走班,即可以在同一时间上课的教学班中选择听教师的课,两周后固定下来听某一老师的课,这不仅对开课教师是一个鞭策,同时也是在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教师。

有的老师讲课严谨细致,适合于对这一学科好钻研的学生,有的老师讲课潇洒风趣,适合于比较调皮的学生,在这种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够唤起一些兴趣。

因此,选择教师也不全为了淘汰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在选择实践中学会选择更适应自己的发展。

因此,就业导向就是引导我们职业院校面向市场,联合企业,创新模式,学会选择,让职业教育的服务更适合社会的需求,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职业院校本身在市场中茁壮成长。

三、 

以能力为核心,合理构建课程

职业院校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课程。

我们学校在迎接新世纪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学生要做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

这种竞争力的构建关键在于课程建设。

一名学生在社会上成长与在我们校内成长的区别就在于其一有我们的校园文化,其二就是我们的课程。

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就业市场服务,关键是要建设好课程。

1、以能力为轴心的课程体系

历史上我国的中专学校都是以行业办学为主,在工业化的起始年代,专业分工不断细化,技术工人的队伍也都趋向专门化,例如一个化工厂操作工分成加热炉工,精馏工,各类泵工,技术员也分工艺员,设备员,仪表员等。

因此,学校的课程分类也以行业为轴心,我们以前叫化工学校,所以就以化工行业为轴心,分设化学工艺,化工机械,化工仪表自动化和化工分析,后来又发展了化工企业管理。

如图二所示,全部课程都围绕化工,对应的工作岗位化工工艺——操作工;

化工机械——设备员;

化工仪表自动化——仪表工;

化工分析——化验员等等。

到21世纪初,我国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特别是上海已进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时代。

现代化工企业已经取消了设备员,仪表工等的岗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DCS集散控制,操作工都要成为总控工,要集成机、电、仪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计算机的控制来操作化学工艺过程。

机加工专业出现了数控机床操作,现代化工分析,大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在线仪器和现代测量设备,即使是企业管理也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

正因如此,我们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必须要发生轴心的变化,我校从2000年起构筑了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轴心的课程体系(如图三所示),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辐射到四个领域,计算机网络、软件、媒体制作是一个领域,化工、数控、电气、电子是现代加工业的第二领域,

工业分析、宝玉石鉴定是一个检验检测领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是第四个领域。

课程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轴心,发展DCS操作,数控操作,宝石检测,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等专业正好同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岗位变迁相一致,因此,我们在过去的10年中始终保持毕业生供不应求。

专业对应市场,课程适应客户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核心,覆盖四个领域,也是我们区别于其它专业类学校的办学特色。

2、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思想。

虽然国际职教界流行的课程模式有模块化课程的代表MES、CBE,核心课程代表双元制,还有英国的BTEC,澳大利亚的TAFE,我国蒋乃平先生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等等,形式各异但本质都符合布鲁姆的教育思想。

我校在过去20年中,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例如,工业分析专业采用CBE,电气运行及控制专业采用双元制,网络和数控技术采用BTEC,现代办公管理采用TAFE,化学工艺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等,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的专业特点。

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用同一种模式,但是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建设都可以遵循能力本位的基本要点。

(1)课程开发必须由行业专家为主来进行;

行业专家并不需要太多的行业领导和高层技术管理者,最好是长期从事所培养岗位的技师。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说清楚这一岗位需要具备何种能力。

(2)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训练每一个阶段最好不要太长,具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并让学生事先明确要求。

课程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必须协调发展。

承认学生都能够学会专业知识和技能,差异仅仅是学习所花的时间长短,关键是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3)职教课程的特点是把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反思思维进行内化,使之成为能力。

因此,课程设计的阶段性节点必须鲜明。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可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凸现职教的特色,国际大公司的人事经理招工名言就是:

“不管你是金领、白领、蓝领、灰领,只要有本领就行,不看你的千证、万证,只要真会干就行”。

能力本位课程就是让全体学生达到社会需求“基线”的保证。

3、以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和模式决定了课程的目标和特色,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和特色,还要设计好有效的方法。

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导向的需求特点,我们着力推进下列三条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1)让教师学会利用6/8的优势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有八个方面(如图四所示)。

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而言,当然大多数是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相对较弱的,否则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数、外的选拔考试,他们早就可以升入重点高中。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发现他们的2/8是弱势,那么6/8就是优势,在6/8中一定能够找到优势,要发展能力应该在6/8中突破,从而扬长避短,恢复学生发展的自信。

我们用职业试探课程发现每个学生的棱角,用一年一度的博学节来发展各自的才华,用专门化班来造就特殊专才,用奖励学分来激励各类技能标兵。

 

(2)让教师学会一体化的环境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环境就是要讲练一体化,我们大部分教师自身在大学学习的模式都是讲课和实验、实习分立的,他们习惯的思维是逻辑演绎,而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更需要行动导向,要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让教师站在一个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立场上来学习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条是我国职教中最难突破的瓶颈之一。

我们采用教室、实验室一体化的环境,引导教师改变习惯,把知识的演绎,变成技术的演示,把逻辑推理变成表象归纳,使大部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3)让教师学会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

职业能力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企业的合作,特别是行动导向课程的设计、教材编写、教学环境营造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如果教师仅仅会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即学校的资料和实验、实训设施,他只用了教师的右手,习惯上都常用这个手。

但是教师若能够利用企业的资源,包括技术、设备和人才等,他就用上了左手。

教师就是要学会用双手辅导学生实习,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

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就是学社会之所需,过程就是展学生之所能,方法就是创职教之所特。

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三条原则,使教师的教学贴近企业的实际、适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学生的成才中获得喜悦;

学生在学习中找回了自信,在就业面试中获得成功,重新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社会在我们学校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是我们的三乐于氛围:

使得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社会乐于用。

我们将抓住职业教育发展这一历史的最好机遇,更好地为企业、学生和政府服务

开放实训中心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徐寅伟

摘要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更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是目前职教发展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在进行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具有中职特点、上海特色,为进一步教学改革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职业教育 协同式学习 开放实训中心 资源整合 运行机制

一、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典型类型

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要求其传授时把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结构变换为知识在行动体系中的结构,即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回顾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已经历过以下四种典型的变化:

1、以企业主导形式的工作岗位学习。

针对企业的某一具体岗位提出具体知识、技能要求,在岗位实际环境中实践中接受教学,采用本原、模仿、直接的方式,教学人员可以是父母、师傅、同事等,以前我国的学徒制明显地具有这种特征。

2、以学校理论主导的线性系统学习。

学习目标是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职业工作进行理论抽象,强调理论的线性系统,附以相应的实践训练,但训练是强调或验证知识,教学地点一般与实践场所相分离,教学人员是在全职教学人员如教师指导下进行,目前较传统的职业教育都具有这种特征。

3、以学校实践主导的环形系统学习。

在学习中模拟社会形态和工作过程,提高工作动机、兴趣和参与度,学习目标是“一体化”的,学习内容是对职业工作的验证,强调认知过程形成的环形结构,学习地点一般是在经功能改进和扩充的学校实习场所,教学人员在经过企业实践环境训练的全职教学人员如教师、有实践经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有这种明显的特征,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较多借鉴和实践的形式。

4、以校企合作主导的协同系统学习。

学习者在把学校形态中的技术学习和企业形态中的工作岗位学习紧密结合,学习目标更是“一体化”地协同进行,通过顾客导向的方式,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创新能力,能灵活运用工作行动应对企业中技术知识和劳动组织日益增加的复合性,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变化,其学习地点在进一步扩展的、贴近市场需求的、按顾客订单的学校教学场所如:

校办企业、学习工场、模拟公司;

具备非集中式的企业学习位置如:

学习站、学习岛、学习角,教学人员是在企业中通过实践而具备相应职业能力的人员,如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这种形式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如校企联合体,设在教学场的企业、企业产品展示室、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