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61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医大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1Word下载.docx

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

因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并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从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其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它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其四、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进行敲诈勒索以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

慈禧太后竟然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卖国嘴脸。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了。

三答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腐朽的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西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丧失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被西方列强强行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又引起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重点。

需要从两个层次来看,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

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综合国力衰弱;

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列强屡屡侵华,中国却未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答: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中关于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讲述。

主要有中国国土太过辽阔,各帝国主义均无那么多的精力、中国人民的反抗、民主革命的兴起等等原因。

二答:

1。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力量强大。

2。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三民主义学说及其局限性。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①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明确提出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

②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

③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

所以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②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

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简答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

官僚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列强在华势力范围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内各自划定一些享有优先权或独占权的区域。

甲午中日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夺取矿权与铁路修筑权、强占港湾和租借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伙同法、德干涉还辽,把日本挤出辽东半岛,通过《中俄密约》夺取中东铁路修筑权。

1898年3月(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同清政府订立《旅大租地条约》,占据旅顺、大连,取得修筑连接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铁路的权利。

中国东北全境、长城以北及西北地区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在1898年2月迫使清政府承认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并在6、7月间先后同清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订租威海卫专条》,巩固了它在华南的势力。

德国久已垂涎胶州湾,1897年借口山东曹州教案,出兵强占胶州湾,迫使清政府订立《胶澳租界条约》,不仅长期租占胶州湾,而且取得在山东境内修铁路、开矿山等特权,把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法国在1895年以前就取得在广东、广西、云南开矿的优先权,1898年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次年11月和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强租广州湾99年,取得修铁路、办中国邮政等特权,迫使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把这些地区划成它的势力范围。

日本不满足于从中日战争中取得的利益,于1898年4月22日通过驻华公使矢野向清政府照会,要求清政府声明不将福建省让与别国。

清政府即表同意,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意大利也于1899年3月提出租借浙江沿海的三门湾,因列强间的矛盾和清政府的拒绝未逞。

美国因忙于同西班牙的殖民战争,无力插手中国,但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取得了与各国同样的利益。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割裂了中国统一的江山,肆无忌惮地践踏了中华民族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俄罗斯:

东北北部,蒙古,新疆。

日本:

东北南部,朝鲜半岛,琉球,台湾,福建。

英国:

长江流域,西藏,缅甸,广东,东南亚。

法国:

广西,云南,越南,老挝,柬埔寨。

德国:

山东半岛东部。

美国:

吕宋。

此外,还有土耳其总在打新疆的算盘。

4、租界答:

中国土地上划分的外国控制的领土,外国人的活动场所,也是侵略中国的答:

是列强通过金钱或武力威逼利诱当地朝廷,以租借的名义划作它们侨民的海外王国,栖息地。

5、巨额赔款答:

由于过失导致用大量现金来补偿的。

6、公使驻京答:

公使由国家元首任命,在所驻国家代表本国及本国元首,为最高级外交代表,留驻京城。

7、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也有人称之为首都革命,1924年10月23日发生在中华民国的首都北京,发动者为冯玉祥。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

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

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8、领事裁判权:

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9、赫德:

赫德(1835-1911),英国爱尔兰人。

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显赫人物,是那个时代英国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来建设英帝国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赫德在他的权利鼎盛时期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中国的内政外交乃至文化事业,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前期代表英国进行半统治的主要人物,也就是他所自称的清政府的“太上顾问”。

由于他曾参与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外交事件,因此对他所遗留的资料进行研究也就成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手段。

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是通过赫德写给其他在伦敦的代理人金登乾的1437封信,得以了解他的那一段历史。

10、天津教案答: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

11、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处(包括《南京条约》5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10处通商口岸和《北京条约》1处商埠)

12、《南京条约》答: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由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政府全权公使H.璞鼎查在南京签订。

条约共13款。

主要内容是:

①中国割让香港。

②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驻领事,通称五口通商。

④废除“公行”制度,英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⑤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

《天津条约》答: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签订的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5月,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

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议和。

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56款,附约1款;

中法《天津条约》共42款,附约6款

《北京条约》答: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它们把侵略的矛头转向了中国。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

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

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

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打得大败。

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由于清廷的无能于是造就了《北京条约》的必然性。

《中法新约》答:

《中法新约》是中国和法国签订的结束中法战争的条约。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丁·

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10款。

《马关条约》答:

《马关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

(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5)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免征一切杂税。

《马关条约》是日本侵略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副沉重枷锁,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可耻的丧权辱国条约。

《辛丑条约》答: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都被帝国主义控制。

(2)拆毁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线各炮台。

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立“使馆区”。

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大本营。

(4)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员。

(5)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6)清政府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

13、洋枪队答:

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而组成的武装。

因配有洋枪洋炮,故名。

1860年起在上海、宁波、天津等地先后建立洋枪队,由外国人充当各级军官,士兵主要是中国人。

14、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的战役。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

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

二月初,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便于初五派兵夜袭文渊,打乱了法军部署,促使法军在援军未到之前即仓卒发动进攻。

初八晨,法军在炮火掩护下,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冯子材一面令各部迎战,一面通告扣波、幕府各军前来策应。

当敌逼近长墙时,年已70的冯子材持矛大呼,冲入敌阵,全军感奋,一齐涌出,与敌白刃格斗,战至中午,终将法军击退。

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

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神。

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15、赎辽费答“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清政府和清军部分将领的腐败无能,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在我国国内战场总是屡战屡败。

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政府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

威海卫失陷后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由于沙俄等国出面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作补偿。

《马关条约》是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数亿金钱,为其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割占台湾使得台湾宝岛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台湾同胞从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殖民统治。

16、瓦德西:

阿尔弗雷德·

冯·

瓦德西(AlfredGrafVonWaldersee,1832—1904)德国人。

早年入普鲁士边防炮队,参加过普法战争。

后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

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内,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

1901年6月回国。

著有《瓦德西回忆录》,中文节译本名《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17魏源答: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

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

湖南邵阳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

道光进士,官至知州。

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

该书有50卷本、60卷本和百卷本三种。

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编成50卷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扩充为60卷本,次年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问世,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增补为100卷本。

《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

此书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

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略》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18、《盛世危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

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在政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

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见解。

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国的法律和法律的运用无不体现了黑暗与残暴,所以须得向西方学习,他说"

西人每论中国用刑残忍,不若外国宽严有制,故不得不舍中而言外,取外而酌中。

19、《天演论》《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

《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

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

《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

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

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

他将《天演论》导论分为18篇、正文分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并对其中28篇加了按语。

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

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

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一味大弹“夷夏轩轾”(轩轾xuanzhi本义:

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老调,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

《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20、《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21、《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22、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即今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捩点。

23、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24、“百日维新”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积极推动这场运动。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25、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6、预备立宪:

中国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置。

又称筹备立宪。

1905年10月(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