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62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尔夫音乐活动文档格式.docx

1.热身集体舞:

《围圈圈》

1)组织幼儿和家长手拉手围成圆圈,老师说歌词,带幼儿一起做动作

2)放音乐,拉手围圈走,跟着歌词做律动。

3)歌词:

我们来围圈圈,我们来绕圈圈,

我们来围圈圈,手拉手绕个圈圈。

把小手放进去,把小手拿出来,

再甩甩你的小手呀自己转个圈。

(爱婴提示:

可以把歌词中的小手换成小脚,身体等等)

2.问好歌《Let’sSingHellotogether》(奥尔夫音乐教案)

T坐在前面,小朋友们坐成半圆。

拿手偶问好,唱问好歌:

Let’ssinghellotogether,hello,hello,hello.

2.认识彼此

请宝宝上台一一与小动物拥抱问好,培养幼儿自信心。

二、重点教学部分:

声势节奏、乐器及律动

1.语词节奏:

《土豆歌》(奥尔夫音乐教案)

1)告诉幼儿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变一个魔术,吸引幼儿注意

2)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变魔术,土豆(握拳头)土豆丝(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土豆皮(手掌张开)

3)老师喊口令:

土豆、土豆丝、土豆皮,幼儿听口令做动作

4)加上节奏念词:

2/4

土豆土豆/丝丝/土豆土豆/皮皮/

土豆丝/土豆皮/土豆丝/皮0/

5)两人一组,变念儿歌变做土豆游戏(面对面,手对手)

2.音乐游戏《热土豆》

1)出示实物土豆一个,介绍土豆,让每个幼儿都摸一摸,感觉一下。

2)玩传土豆游戏:

告诉幼儿土豆被煮熟了,非常的烫手,传递时速度要快。

3)T拿土豆示范传递动作,P放《热土豆》音乐,挺音乐尽可能快的传递,不让土豆掉下来。

4)P播放音乐,并控制音乐的停止,音乐停止时拿着热土豆的人跳出圈子,拍手,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为冠军,并奖励一个卡通stick

5)再次播放音乐,P那串铃,T带着幼儿继续传递土豆,听到摇铃声要立刻改变传递方向,传递过程可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

如快快的传,慢慢的传,重重的传,轻轻的传等。

6)复习《土豆歌》,土豆传到谁,谁就拿着土豆敲地板打节奏说一遍儿歌,其他人跟着学动作,并齐说儿歌。

在熟练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变换说儿歌的速度和力度。

3.复习亲子律动《伊比呀呀》

1)两两一组手拉手律动

2)发呼啦圈,两人面对面手拉呼啦圈律动

在律动时不断的鼓励幼儿大声跟唱,并时刻提醒动作的变换)

4.乐器演奏:

《小星星》

1)出示乐器碰铃,T演奏,S聆听声音

2)幼儿到老师前有次序的拿乐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

3)T引导幼儿探索演奏方法,并示范演奏。

4)放音乐《小星星》,用碰铃为音乐伴奏

节奏:

XXXX/XXX-

5)鼓励幼儿边伴奏边跟唱歌曲

6)歌词: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就像许多小眼睛

三、结束部分:

放松音乐游戏《梦之旅摇篮曲》

1.放音乐《梦之旅摇篮曲》,T带着宝宝做伸展和放松律动。

2.宝宝坐在家长腿上,或选择任意自己觉得最放松的姿势,跟音乐摇摆

提示宝宝闭上眼睛休息。

3.复习回顾全课,并向家长总结和点拨全课教学目标。

4.唱再见歌下课(拿小猫眯手偶),并一一与宝宝拥抱告别。

Let’ssingbyebyetogether,goodbyegoodbyegoodbye~

问好歌和再见歌可以一个月换一次,唱熟练了再换新歌。

活动备用游戏:

《走一走》

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小松鼠进行曲》(2008-08-0121:

21:

42)

标签:

分类: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十分吻合的。

奥尔夫音乐活动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性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即兴表现,强调“在即兴的活动中幼儿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做不做才是关键”。

《小松鼠进行曲》是奥尔夫音乐课程中的一个内容。

《小松鼠进行曲》以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特点,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和兴趣,使幼儿在听听、跳跳、做做、扭扭的律动活动中,感受乐曲的固定拍,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音乐《小松鼠进行曲》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幼儿所做的一切身体动作、节奏动作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进行的。

活动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结在一起,让幼儿能兴致勃勃地跳着自己创编的舞蹈,进行着游戏,而我们崇尚的也就是这种情感的直接表露,让幼儿在尽情的表现中体验到快乐。

同时,活动的设计还体现了统合性、游戏性、创造性、节奏感、团体性。

统合性体现在有意识地强化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元素之间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把创编、表演、欣赏三位融于一体,给孩子创造一个全面、丰富的审美经验。

游戏性体现在把幼儿音乐活动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联,强调兴趣性、愉悦性,积极性、主动性,在音乐活动的方式方法方面,强调自由、灵活、多样、在玩中学。

创造性则体现在音乐活动中极其重视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自由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情感、思想。

十分强调即兴式的创作与表演。

节奏感是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幼儿音乐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与源泉”。

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以身体四肢为乐器,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自身的活动去培养节奏感。

(队列练习)团体性体现在活动中强调幼儿间的相互协同合作,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

总之,该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育策略都遵循从幼儿艺术活动的特性出发——也就是让幼儿运用感性和直觉而非通过理性分析进行音乐活动。

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个性。

目标:

1、通过认真倾听乐曲,感应乐曲的固定拍。

2、乐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

音乐CD、图画一幅、场地布置

过程:

一、出示小松鼠出游的图画,讲述引出:

师:

美丽的秋天的到了,松鼠妈妈我呀,想带小松鼠去秋游,我们要排队去,还要去采好吃的果子呢!

亲爱的小松鼠们,你们想去么想去的话,就和妈妈一起来做秋游前的准备吧!

二、律动:

准备出发

想去秋游的宝贝,和妈妈一起快快起床穿衣喽!

听音乐,启发幼儿创编动作,如:

穿衣、扣扣、穿裤、穿鞋、洗脸、刷牙、梳头……

三、方位练习

去秋游的路可不好走,宝贝们先跟妈妈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小脚,锻炼一下本领,才能跟妈妈出门.

幼儿模仿老师原地踏步或转换不同方向走.引导幼儿想出新方法。

四、行进步伐与路线训练

宝贝们,我们本领练好了,让我们踏着松鼠进行曲出发吧!

1、走山路(蛇形路线)

2、过河(双脚分开走)

3、钻山洞或上山坡(跪在地板爬)

4、通过矮树丛(可通过室内的桌子,肢体弯曲及蹲低走)

练习过程中,引导幼儿创造出跟多的步伐和路线。

五、合作抬果子回家,创编洗果子、吃果子等。

六、放松:

小宝贝们,今天跟妈妈秋游累坏了吧,快坐下来歇会儿吧.

(播放舒缓的音乐,师生之间互相捶捶背等)

评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没有一句提到“我们今天来学习某某音乐”之类的话。

整个活动更象是一个在音乐背景下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带着情境的游戏活动。

它自始至终吸引着全体幼儿,也感染着老师。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轻松愉快的。

他们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与教师互动着。

如在环节二准备出发的律动中,幼儿不时地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戴手套”、“戴墨镜”、“戴太阳帽”。

并抢先教师一步创编出相应的动作。

他们享受着游戏过程,更享受着使他们情绪兴奋的艺术语言——音乐。

在这里,音乐的教育功能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弱化了。

教师没有明确提出音乐的学习要求,也没有对音乐和相关技能进行理性分析,音乐在活动中成了游戏背景。

但我们透过表面深入分析一下,可以发现音乐的实际教育功能并没有因形式上的弱化而弱化,从某种角度上甚至可以说它是被强化了。

首先,在教师心中关于音乐的教育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活动中所设置的所有环节:

从讲述引出、律动准备、方位练习到行进步伐与路线训练以及在期间所进行的一切引导、互动都是紧紧围绕音乐的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的。

同时,音乐《小松鼠进行曲》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幼儿所做的一切身体动作、节奏动作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进行的。

幼儿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做音乐动作模仿,幼儿用心去感受,用动作来表现,在教师提供的这种音乐氛围中,每个孩子都会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快乐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是整个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

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

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做动作和同伴打招呼。

2、感受和好朋友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CD音乐

教学过程:

一、肢体点名游戏“宝贝在哪里”

老师:

小朋友们都喜欢和好听的音乐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做好准备了吗手到了吗肩膀到了吗让我们的身体先来唱唱歌。

二、肢体意识游戏,故事引出课题,熟悉感受“好朋友”音乐旋律及节奏。

1、老师:

有一个小朋友菲菲,第一次来幼儿园,很害怕,因为一个人都不认识,没关系,我们小朋友和他一起做朋友,好吗

(第一次听音乐)教师边引导幼儿听音乐,边轻轻叙述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2、刚才小宝找到了很多朋友吗让我们再来找一遍朋友,看看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听音乐第二遍)让幼儿倾听并分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听听音乐里每次长音部分找朋友找了几个呢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在长音部分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动作。

3、刚才小朋友见到好朋友了,怎样和好朋友打招呼啊

还有哪里会打招呼肩膀会吗手会吗

鼓励幼儿大胆随音乐表现并在长音部分做各种打招呼的动作

(第三次听音乐)原来可以找那么多的好朋友啊,做那么多的动作和朋友打招呼呢,一次比一次多呢。

三、集体互动游戏“我的好朋友”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拉手跳舞随音乐游戏两遍,在音乐中长音部分引导幼儿互相用各种身体动作问好打招呼。

(听音乐游戏两遍)结束:

听音乐开着火车和好朋友去外面玩游戏。

毛毛虫和花蝴蝶

2007年09月27日星期四

一只毛毛虫

软绵绵

一伸一缩慢慢爬

不吃不喝不唱歌

小蝴蝶飞来又飞去

唱歌做游戏采花蜜

美丽的花翅膀

美丽的小花朵

猜猜谁最美丽?

宝宝们很喜欢这首歌,特别是乐铭宝宝,一听到这首歌就唱得特别大声,我们都夸他是小小歌唱家呢~

宝宝们都说毛毛虫不棒,小蝴蝶才可爱,又唱歌又做游戏,都希望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蝴蝶。

刚入园的宝宝都像只小毛毛虫,有很多的不适应。

但我们都相信宝宝们不久就会像可爱的花蝴蝶一样快乐的飞舞着。

加油哦!

可爱的宝宝们。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

毛毛虫与蝴蝶

2009-02-1216:

43 来源:

作者:

童心小梳子网友评论0条浏览次数89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而“怎样让幼儿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正是《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幼儿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之所以选择奥尔夫音乐《毛毛虫与蝴蝶》,首先是因为这首曲子很美。

它是由4/4拍子和3/4拍子构成的大小调结构,由缓慢和轻快两种旋律组成的曲子。

整首曲子主要是表现长的不好看的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花蝴蝶的过程,曲子前后两段的情绪特征、速度快慢对比非常明显,曲子的前半部分舒缓、忧伤又执着,后半部分蜕化为蝴蝶后曲风又非常亮丽、欢快,这样的曲子比较符合中班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并能让幼儿在爱听、喜欢听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创造欲望。

所以我尝试以《毛毛虫与蝴蝶》为媒介,为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案例。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和纱巾表现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和蝴蝶飞舞的动作。

(重点)

2.初步感应3拍子,并尝试乐器演奏。

(难点)

3.感应AB段乐曲的不同曲风,体验伤心和快乐的两种情绪。

重难点分析:

本次奥尔夫音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应AB段乐曲的不同曲风(缓慢欢快),体验伤心和快乐的两种情绪。

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让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和纱巾表现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和蝴蝶飞舞的动作。

并在初步感应3拍子的同时,尝试乐器演奏。

因为《毛毛虫与蝴蝶》这首音乐的AB段曲风和旋律都不同,所以在幼儿创编动作和表演歌曲上会有拍子的准确度和节奏感上的差异。

那么,为了降低难度我采用边看图谱边感知音乐来让幼儿体会其中的节奏、旋律特点。

另外,我还采用引导幼儿用手指、脚、身体的某部位在空间上的移动来表现毛毛虫爬的形态,蝴蝶飞舞的动作。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教师只需要帮助幼儿梳理已知经验,引导幼儿主动表现,鼓励幼儿探索创造,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的音乐素养有进一步的提升。

1.事先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图谱、音乐CD、纱巾、刮胡人手一份。

教学法:

(学情预估)

本次活动是富有情节性的音乐活动。

为了能更好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探索和创造,我设计了以故事导入,并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图谱及借助道具——纱巾来展开活动。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直观感受毛毛虫蜕变成蝴蝶过程的同时,又让幼儿感受到了歌曲中不同速度、节奏、节拍所表达的情节。

为了尊重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毛毛虫爬的形态以及蝴蝶飞的动作,我采用分段欣赏、感知音乐及表现音乐来鼓励幼儿自主创编选择肢体语言。

在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的同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同时又参与到幼儿的自主表现活动中。

这样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激情,从而实现幼幼互动、师幼互动,确保幼儿在轻松、自然、快乐中感知、体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听《小蚂蚁搬木材》音乐,律动进场。

二、故事引题

杨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变变变。

她是谁呀毛毛虫想选美大赛,可是

蜘蛛太太嘲笑它。

毛毛虫伤心地爬到树洞里躲起来了。

三、感受A段缓慢的旋律和悲伤的情绪,创编毛毛虫爬的动作。

1.肢体感应:

教师做膝盖、肩膀、头等肢体动作,幼儿跟学。

(音乐A段)

2.手指毛毛虫:

(1)听了音乐,你觉得毛毛虫的心情怎样

(2)它是怎么爬的把你的手指头变成手指毛毛虫,想一想怎么一伸一缩的爬

(3)毛毛虫可以爬到哪里去伸出你的手臂,我们把它变成一棵大树。

让你的手指毛毛虫在上面爬一爬!

(4)毛毛虫还可以爬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去呢它在爬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学学毛毛虫伤心地在小树上爬一爬。

(放A段音乐)

3.身体毛毛虫:

(1)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可以变成毛毛虫爬一爬

(2)请小朋友把你找到的身体毛毛虫全都做给我看看。

4.丝巾毛毛虫:

(1)你能用纱巾变毛毛虫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怎么变的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我们让丝巾毛毛虫在地上爬一爬吧!

四、律动感应B段三拍子,并尝试乐器演奏全曲。

1、丝巾感应毛毛虫变蝴蝶过程:

(1)毛毛虫好伤心呀,它不吃不喝变成什么了

(2)好,赶快把自己变成一只蛹,它要睡觉了。

(放整段音乐)

2、感应B段三拍子:

(1)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的心情怎么样

(2)它是怎么飞的呢(教师讲解图谱:

小蝴蝶在飞得时候是有规律的:

它是飞一下到草地上停两下。

(3)边看图谱边拍手练习三拍子:

飞—停—停

(4)把小手变成小蝴蝶的翅膀,一起来飞飞看:

飞—停—停(由慢到快)

(5)边清唱歌曲边拍手练习三拍子。

3、图谱演示AB段:

刚才发生什么事情了毛毛虫变什么了呢我们把手指变成毛毛虫一起来爬树。

4、乐器演奏:

(1)出示刮胡:

这是什么乐器请小蝴蝶到它身上飞一飞。

想想看,可以怎么飞呢(尝试演奏三拍子)

(2)除了刮奏,还能这样演奏

(3)想一想,刮的方法用在毛毛虫里面,还是用到蝴蝶里面小蝴蝶时应该怎样演奏

(4)现在我们跟着音乐,真的给蝴蝶加油!

(集体演奏)(放整段音乐)

五、结束:

幼儿学蝴蝶飞和客人老师共舞结束。

(放B段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