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456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正是在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爷爷和父母亲给他的关爱和影响,使他从小就享受到了尊重和皈依文化的快乐和幸福感;

正是在紧张、充实的学校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毛老师和王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使他切实感受到了被欣赏的兴奋和自豪;

正是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劳动的艰辛,使他真正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崇高。

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李先生才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滋生了力量,在主动追求、提升和完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教育家。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二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正是和睦、温馨的生活气息和爷爷、父母亲的善良、宽厚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李希贵,才使他具有了沉稳、淡泊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在学校生活中,正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好老师的赏识和激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李希贵,才使他拥有了温文尔雅的气质和锐意进取的气魄;

在社会生活中,正是工场劳动的艰辛经历和知心朋友的合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历练了李希贵,才使他富有了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李先生才在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教师和校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2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文章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实践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大都是作者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其中有一篇文章《为孩子的思维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李老师列举了四位老师的课,并进行了分析,我感受颇深。

能否为孩子们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职,要给孩子们以想象的空间,思维的余地。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但基本上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老师一路走来,他走到哪里,阅读的种子就播到哪里。

李希贵老师说:

教育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书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一个学生在他相应的年龄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读的书,那是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应该让读书活动伴随孩子一生!

从“爱书的爷爷”到“连环画的魅力”、从“每天10分钟”到“ACT语文教改实验”,从“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到“文章是流出来的”,最后到“百万人家竞读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李老师的这种教育思想,我从真正意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索。

很是为其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所深深打动与触动。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3

读了当代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来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从平等开始

学生渴望的是平等、公平、公正。

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应当建立在平等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裨益。

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

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

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书中讲到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让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让学生参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有学生自己“演戏”。

年底考试,语文成绩却非常好!

在语文课上试验的“包产到户”,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问题。

由此看来,一切的教育都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

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

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

不正是因为没有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才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吗?

就像幼儿学走路,的确需要扶持,但决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学会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开扶持的双手以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4

“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

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

而读书犹如开窗。

”毕业后,很少拿起书本的我终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见这样一句话,心灵那股激流奔涌而出。

身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丢弃读书这一习惯?

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我深感惭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书本,开始了我的读书旅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万物生灵之本也,难道无生命的教育也须如此吗?

如何让教育自由呼吸?

李希贵老师用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答案。

用心读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渊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谈谈几点体会:

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常动笔头写体会。

我想李希贵老师也正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博学,才成为了一名教育专家。

他善于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使我领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领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

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多么有哲理的话语!

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心灵被洗涤被陶冶,也是一种人生乐趣!

不光要读,还要把读来的知识内化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写反思和总结经验,李希贵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这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一个人,萧山银河小学的章建平校长,在一次校长论坛交流中我有幸听了他做的报告,对我震撼很大,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蕴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有灵气的话语才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与吸引。

我也许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断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团队要这样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动必然会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蚁般渺小。

二、要让学生幸福地学

新的课程改革让教育本身越来越人性化,老师的尊严与威严早不是从戒尺与严厉的训斥中而来。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身心的培育与关注,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地学习,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利于其终身发展的目的,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张扬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然而在一切教育行为中,我们都不能忘记要给孩子幸福的体验,有的学校开展了以幸福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或是亮点工程,或许正验证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让孩子在幸福的情绪中成长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

举个李老师的教学事例:

他在高密四中时,为了搞好成绩对学生“严”字当头。

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叛逆。

以致几个学生在周末偷偷爬墙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师逮住训斥时,学生愤怒地喊出:

“老师,除了学习,你到底还允许我们干什么?

!

”学生的反问,对李希贵老师触动很大。

是啊,除了学习,我们还要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干些什么?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些学生不喜欢的事情?

恰在这时,李希贵老师读到了那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

幸福。

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

“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渡过自己的一生。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在下课前问了一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

”当时觉得很有启发,是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是快乐的,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与宽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长!

愿与老师们共勉!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

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主要写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终贯穿了教学、教育、学校管理三条线索。

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想用袁振国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

”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李希贵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实践向我们诠释了怎样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师怎样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工作的快乐。

善于学习,是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对李希贵的第一印象。

李希贵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对读书的执著和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领悟和反思。

家庭的影响使李希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伴随了他46岁人生,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所以,我们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

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

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从李希贵的身上,使我们深知,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其实很简单:

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李希贵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这么一条使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源的成功之路。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他在书的“后记”中引用玛丽?

凯的话说:

“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这既是李希贵先生从教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法门。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6

一本书,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曾几何时,未静下心来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

也只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好奇不断,惊喜不断。

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对教育的认知还真是没有过深入的思考,是你帮我打开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让我知晓,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不是车间生产商品,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性,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评价一个人,不能拿一把成绩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善于学习、有的学生善于画画、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有的学生善于组织。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去发掘自己的独有的人生潜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养考试机器。

那么在现实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对犯错了的学生不是一味地批评惩戒,而应以平等的身份去处理,弄清来龙去脉,找到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让犯错了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

面对品困生,更应该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因为他们的发展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引领,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结合,更需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对应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发展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让我知晓,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要肯给学生发挥的舞台,再难的问题抛给学生,总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再难的活动,只要交给学生,总有出奇的效果。

在你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校园里整个都是学生的舞台,学生自己设计考评制度、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学生自己进行自修课堂,好生热闹,好生自由,就行拥抱自然的呼吸,舒畅省人。

教育就是要回归本位,以人为本,让学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样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样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样的收获才是铭记的、那样的成长才是自由的。

回到我的世界,少点指手画脚,多点你们自己来,胆子要大点,小学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亲子活动,小学生的智慧就会迸发,一次次树叶贴画活动,小学生的美妙世界会让我惊叹,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自由了,教育的发展才会百花齐放,自由不代表放纵,自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也是你让我懂得阅读真的很重要。

很欣赏你对儿子的启发教育,那么小,已博览群书;

那么小,已会洞察秋毫;

那么小,思维已深邃到不可及。

通过看书,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

通过看书,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

通过看书,可以与古人对话,与未来畅聊。

读书需要大脑的深入思考,比其它信息传递对于人的思维深度都要高,读了再写,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为自己的思想,让我们一起阅读下去吧。

为了自由的呼吸,愿解开思维的枷锁,放飞思维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7

初读这本书时,油然而生的是心灵的一次次震撼和感动。

再次沉浸其中,给我带来的则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奋斗的欲望。

真的,就如李希贵老师在书中提及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的切实感受: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我真的感到‘眼前一亮’。

苏霍姆林斯基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娓娓叙来,你丝毫觉察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

那时我的感觉,犹如置身雾气弥漫的原野,找不到路径,看不清方向,忽然间,云开日出,阳光明媚,我这才惊喜的发现了虽和自己近在咫尺,而先前却视而不见的真实的教育风景我终于为自己的漫漫教育旅途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引领者。

这也正是我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的真实内心写照啊!

文章语言朴实真切,道理深入浅出。

李希贵老师将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教育无痕的艺术魅力和个人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读罢让人感叹不已。

在本书中有几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为四十岁作准备!

”这是李希贵老师在介绍高密一中的时候提到的该校校训。

”心中豁然一亮,同时又萌生一种紧迫感――越来越接近四十岁了,我准备好了吗?

列宁说:

“四十岁以前的面容归上帝负责,四十岁以后的面容归自己负责。

”―联想到由于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工作后又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导致文化底蕴欠缺,教学业务不够扎实而带来的无穷遗憾。

此时,每每沉浸于书中,就犹如置身于生命的林子,震撼与感动,激情与希望时时涌上心头。

通过阅读的深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读书对一位老师的个人成长起着深远的影响。

李希贵老师告诉我们: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

”他感慨道:

“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抱着学以致用的思想、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

可每当动起笔来,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样的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常常会很苦恼。

后来静心细想,这文字吐纳的过程也应该是文笔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过程吧!

重要的是:

我在成长,我在写,我的文字印刻着我的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态,找到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教育其实很简单:

”书中,李老师以他最为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案例。

每一个案例中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折射出他教育无痕的艺术魅力。

对待学生成长中的犯错,他没有用成人的是非观念判断学生,也没有用道德的标尺衡量学生。

而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宽容的心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错误。

他告诉我们:

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一个教育案例,那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向来喜欢男孩子打扮,下课也都是和男孩子一起玩。

性格外向,但报复心很强,谁要是得罪了她,她就会千方百计的找机会报复一下,或语言打击别人,或向老师打小报告。

在我发现这个现象后,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于是找到孩子的家长,原来她的父母四十多岁才晚年得女,对她自是溺爱异常。

家族里的兄弟都宠着她,不但带着她疯玩,而且极度偏爱,慢慢地就造就了她男孩子般好强顽皮而又霸道的性格。

家长还告诉我,上了幼儿园后,因为她个头瘦小,父母怕她被人欺负,就告诉她:

“别人要打你,你就打她。

”可是现在每天放学,总有几个家长向他们告状:

“你们家孩子欺负人。

”搞的他们现在都不敢接孩子了。

看来,问题就出在“不能被人欺负,别人要是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一句话上。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态度。

一方面是宠爱、溺爱、“不能被欺负”,导致孩子与人相处,形成不吃亏的心理暗示。

另一方面,是性别认同问题,社会对女孩子的要求是温柔、善良,对男孩子的要求是勇敢、坚强。

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点偏向于男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也自然而然的向这个方向发展。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相应对策:

参加小组活动,让她多和班里表现出色的女孩子一组,互帮互助,从她们身上多发现优点,老师也相机的表扬这些孩子,无形中给她树立榜样。

善于发现她的闪光点,在表扬的同时,再给她提一些小小的建议,这样她就很乐意的接受了。

另外,告诉她的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从自己的言行上影响孩子,爱和管要分清。

经过大半学期的努力,她的言行有了很大的改变。

有一天竟然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上学了,我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就感。

由此,我不由得感悟到:

我们对教育不仅要付出满腔的挚爱,还更应以理性、期待的目光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看到一朵朵花儿次第开放的美丽风景。

“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

”这是李希贵老师引领我们以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解剖成功的内涵,加深对成功的理解。

是的,当我们在工作中的某个阶段取得些许进步或成功时,往往心情是那么的.愉悦,甚至有些陶醉。

很少冷静的思考不足之处,而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就隐藏着无形的危机。

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将会给自己每一个新的起点前,作一个善意的提醒,让前行的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其实这也是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最佳路径呀!

“管理,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

”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尝试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式。

记得我刚到一所农村小学支教不久,看到每次收上来的作业,大都是脏乱的页面,屡次三番的要求学生书写要认真,页面要保持干净。

可收效甚微,心情很恼火。

究其原因,大多数低年级孩子课间喜欢玩拍纸牌游戏,玩的那个尽兴呀,等一上课再看看他们的小手,都已经是脏兮兮的了。

找到了原因,就要想对策。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如何把规定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一次检查家庭作业后,我拿出手工做的小礼物,对孩子们说:

“我要把这个小礼物送给郭子叶,我呀最喜欢郭子叶的手了。

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

”看着孩子们满脸的疑惑,我叫郭子叶走到讲台前,举起她的手,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

“郭子叶的手最干净,最漂亮,所以每次写作业也最干净、最认真!

这就叫‘字如其人’”。

此时,我把小礼物放到了郭子叶的手里。

看到班里学生脸上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

“其实,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美丽的手,我要看看谁最聪明,让我在批改下次作业中,仿佛看到你干净漂亮的手”。

从那以后,上课之前,孩子们都争着到水池前洗手,脏乱差的作业在我们班逐渐消失了。

此时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当规定演化为学生发自生命自觉地习惯,教育管理才能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块巨大的教育磁石,深深吸引着教育战线上的你我他,它给我们的身心注入一股股新生的力量,我们也必将传递着力量,和着行动的步伐一起走向“自由呼吸”的教育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