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3671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梧州市七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评估抽查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这是取经途中经过流沙河时孙悟空对唐僧说的话。

5.下列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运用对偶,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

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船上所见江面的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

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风正”即是风大、风顺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

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景中含情,景中出理。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泊舟后的思乡愁绪。

二、现代文阅读

(一)(6分)

⑴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⑵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⑶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 跳在桌上,①对鸟笼凝望着。

   

⑷妻道:

“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   

⑸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儿,②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⑹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⑺我匆匆跑下去,果然一只鸟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⑻我很愤怒,叫道: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⑼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 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

张婶!

你为什么不小心?

”   

⑽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⑾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⑿三妹在楼上叫道:

“猫在这里了。

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③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

”便逃到屋瓦上了。

⒁④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⒂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

“猫,猫!

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⒃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⑤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⒄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⒅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⒆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⒇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6.下列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①②句中的“凝望”写出了猫对芙蓉鸟的关注,为下文“我”冤枉猫埋下伏笔。

B.③句描写的细节“我怒气冲天地打”和“猫悲楚地叫”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我”对猫造成的伤害之深。

C.④句为心理描写,“愤愤”写出了“我”内心愤恨难平的心理,流露了“我”对张妈没有小心照管好芙蓉鸟的责备之情。

D.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极度的愧疚和自责。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是因为:

第三只猫

因我的偏见和主观臆断而冤死,它的死使我深深自责,觉得无法饶恕自己。

B.文章末是对全文的总结,突出表现了“我”内心的自责与后悔,呼应了文章开头。

C.“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是:

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D.作者通过对第三只猫被冤死的悲惨结局的描述,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客观、公正,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将会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三、文章修改

最难忘记的却是批评

⑴曾几何时,读到过一句话:

“当你的人生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一直陪伴着你的不是鲜花和赞美,而是批评,它是你人生旅途中最有价值的行囊。

”    

⑵我曾一度怀疑过它,而今回想起我三年的初中生活,①却觉得它说的似乎并非有道理。

三年,有些人、事、物早已随风而去,②而唯独这两次批评,却深深地烙印在我脑海当中,挥之不去。

    

⑶那次是一次数学考试,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居然考了个60多分。

更让我郁闷的是我的解题过程步骤结果都是对的,老师却抓住了我格式不规范的小辫子5分5分的扣。

让我一下跌到了倒数。

⑷回到家,我便开始发起牢骚来。

⑸爸爸看了看我的试卷,竟也(A)喜出望外起来。

“你们老师也真是的,我们家儿子这么聪明,才改个60多分。

不就是格式不规范嘛,答案对就行了,凭什么扣这么多分,这分数又不用从她腰包里往外掏,对不对?

这老师也太笨了。

⑹我听着感觉有点不太对劲,便渐渐地低下了头。

“爸,你别说了,我知道错了。

”    爸爸笑了,“知道错就好,改正就行了。

⑺哦,爸爸你那拐着弯的批评,像一根木棒,时时敲打着我自傲的灵魂,让我无法忘怀。

从此我不再(B)我行我素,③而是认认真真地做好。

⑻尔后,又是一次英语考试,我竟作了弊。

⑼当时有个单词默写不出来,我太想考好了,一向很少作弊的我颤抖地打开英语书,又偷偷向教室后面看去,④恰好我的目光和老师的目光相遇,霎时,我(C)惊慌失措起来。

⑽等试卷发下来,我惊呆了,上面竟有个大大的“1000”分,我顿时(D)呆若木鸡。

⑾一瞬间我是多么地惭愧与后悔啊。

我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昏暗的路灯要死不活地闪着光。

天还没完全黑透,却灰得厉害。

几只乌鸦在枯树上一边盘旋着一边怪叫,仿佛也是在嘲笑我,唾骂我。

⑿为什么,为什么我要作弊?

是我那该死的虚荣心作祟,还是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守诚信的人?

那一刻,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我心中的感受,我的心情比什么时候都难受。

⒀哦,这无声的批评!

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从此,我再也没作过弊。

⒁雄鹰历经以生命为代价的痛苦训练方能搏击长空,溪水历经石头棱角的锋利折磨方能汇入大海。

而我们青少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踏入社会之前,我们也必将经受许多的磨难和考验。

它也许会让你痛苦甚至会让你哭泣,但它往往会有助于你成功!

8.文中A、B、C、D四处方框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9.下列对文章画横线语句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句改为:

却觉得它说的似乎并非没有道理B.②句中将“话语”改为“情景”。

C.③句在“做好”后面加上“每一件事”。

D.④句删去“我的目光”。

10.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4)段应删去,这样前后段的内容衔接就会显得更紧凑。

B.第0)段划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内容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没有作用,应删去。

C.文章只要详写其中次“批评”即可突出中心,因此可删去对另一次批评内容的叙述。

D.文章第40段的内容与中心不符,应删去,改为“珍视那些曾让你痛苦的批评吧,它

们将是你人生旅途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作为结尾段,与第

(1)段照应,文章更完整。

四、文言文阅读(11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一项是(2分)

 

A.夫君子之行(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B.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远大)

C.非学无以广才(广:

增长) 

D.年与时驰(驰:

迅速逝去)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诚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

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B.诸葛亮写《诫子书》旨在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殷切期望。

C.“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强调了“躁”的危害,与“静”形成鲜明的对

比,从正面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9分)

14.请你在下面的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情况给分。

(5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5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分)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分)

五、默写(9分)

16.默写填空。

(每空1分,共9分)

(1),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正如《论语》中所言:

,。

(7)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中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游子心境的句子是:

六、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更好的阅读氛围,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

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

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

教室本来就比

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

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

17.假如你是正方,请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含标点120字以内)(6分)

七、现代文阅读

(二)

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

程刚

⑴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

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

⑵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妈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打碎了一切能打碎的东西。

姑妈没有生气,等他安静下来后,带他来到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棵蚂蚁菜花,说:

“亲爱的,它贴在地皮上生长,它是多么矮,甚至没有小草高,可你看它开出的花多美丽呀!

你记住,花儿再小,也要怒放。

”在姑妈的开导下,他渐渐走出了心灵的禁锢,开始敞开心扉,融入生活。

⑶在姑妈的帮助下,他自学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等。

⑷一天,姑妈送给他一本诗集,他坐在路边认真地看着,被里面优美的句子打动了,竟大声朗读起来。

这时,一个马车夫路过,看见矮小丑陋的他正在念诗,不禁大笑起来,说:

“嗨,你这身材更适合赶马车。

”他顿时火冒三丈,拿起小凳子砸了过去,马车夫急忙躲开。

谁知,他愣是一路狂追,追到马车夫的家,大声说:

“总有一天,我要把我写的诗念给你听,并且让你喜欢。

⑸从此,他在学习之余开始涉猎诗歌创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渐渐地,他琢磨出了韵律和格式,也明白了如何把情感融入诗句。

⑹一天,他在一个诗歌大会上动情地朗诵自己的诗作。

虽然出于尊重,大家没有笑出来,但从别人捂着嘴巴的动作和表情里,他明白自己的不足。

他沮丧极了,下台就躲在角落痛哭。

这时,姑妈温暖的手臂抱住他,轻轻安慰他:

“孩子,记住姑妈的话,花再小,也要怒放。

”那一刻,他再次感到心中充满无穷的动力。

⑺功夫不负有心人,12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首诗作。

17岁那年,已在诗歌界小有名气的他,经戏剧家威彻利引荐,结识了伦敦一些著名的文人学士。

⑻一次聚会中,他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当时的文学家斯威夫特提出找人翻译几本古希腊文学巨著。

听到此言,他激动地从座位上跳下来,不想竟一下子摔在地上。

他还没有站起来,便急着对大家说自己可以完成。

众人不信,认为这个小孩虽然有点成绩,但有些年少轻狂。

要知道,很多人都想翻译,却没有人能坚持下来。

⑼出人意料,他真的坚持下来,用五年时间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译作出版那天,记者要采访他,但被他婉拒,他递给记者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以前,我是一朵小花;

现在,我告诉你们,我可以怒放。

⑽21岁时,他出版了《田园诗集》,真的拿着诗集来到那个马车夫的家。

那天,马车夫把他送回家,对他说:

“小伙子,你是我马车上盛开的一朵小花。

⑾生活中,他虚弱到需要侍女扶着才能站立。

一次车祸,他的手指被玻璃碎片切断。

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打碎他怒放的梦想,他源源不断地创作了一大批包括诗歌、评论、戏剧甚至绘画在内的作品。

⑿他叫亚历山大·

蒲柏,英国18世纪的伟大诗人。

蒲柏的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却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界的巨人。

18.请按年龄顺序简要概括主人公蒲柏的“怒放”历程。

19.本文主要写蒲柏,但第(8)段画横线的句子却写了众人的反应,这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

用?

(4分)

20.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的含义。

21.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八、作文(50分)

22、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这天,我回家晚了

题二:

成长如歌,因为我们心中有力量,有信念。

成长的日子里,我们的身边有无尽的

温暖;

成长的故事中,我们的生活有着别样的精彩。

以“成长在春天里”为题写

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梧州市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评估抽查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B

C

8

9

10

11

12

13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15.

(1)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6.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山岛竦峙

(3)夜阑卧听风吹雨(4)思君不见下渝州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示例:

我认为有必要设置“图书角”。

(提出正方观点,1分)读书,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

读书,可以让你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

(提出理由,2分)阅读是学习的一部分,有便于我们学习,节省时间。

合理有序地摆放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至于遗失和损坏,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提出反驳,3分)

18.①12岁那年,发表第一首诗作;

②17岁那年,用五年时间翻译古希腊史诗《伊利特》与《奥德赛》;

③21岁出版《田园诗集》,成为英国18世纪的伟大诗人(每点1分,共3分)

19.这个句子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突出了蒲柏翻译古希腊史诗的恒心和毅力(1分),表现出蒲柏这朵“小花”开放的不易(1分),蕴含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1分)。

20.蒲柏的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却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界的巨匠。

21.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

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

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全卷共8页,23小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

(11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5)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8)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9)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晖(huī)狭溢(à

i)鄙薄(bò

)翻(fān)来复去

B.一霎(shà

)决(jué

)别匿(nì

)笑随声附和(hé

C.安祥(xiá

ng)惩(chěng)戒坍(dān)塌畏罪潜(giá

n)逃

A.黄晕(yù

n)着(zhuò

)落棱(lēng)镜拈(niān)轻怕重

3.对下列各项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加点词是形容词。

B.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我盛情挽留,但他执意要走,声称是其家慈所令,不敢不从。

(加点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D.白求思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加点词是褒义词。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寓言一般较短小,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创作上常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

B.儒家著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

一。

C.《聊斋志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之作。

D.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

风俗。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告诉我们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也引出下文作者对秋的看法。

B.第二句采用了间接抒情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第三句的“排”字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

D.诗歌的前两句运用对比表达观点,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引出诗清。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3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江西钟傅,以勇毅闻于乡里。

好射猎。

一日,有亲属酒食相会,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

去家二三里,溪谷深邃,有虎黑文青质,额毛圆白,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顾望前来。

仆夫见而股栗,谓傅曰:

“速登大树,以逃生命。

”傅时酒力方盛,胆气弥①粗。

即以仆人所持白梃②,山立③而拒之。

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跃,挥杖击之。

虎又俯伏,傅亦蹲踞。

须臾,复相拿攫④。

如此者数四。

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两手抱虎之项。

良久,虎之势无以用其爪牙,傅之勇无以展其心计。

两相擎据⑤,而仆夫但号呼于其侧。

其家人怪日晏⑥未归,仗剑而迎之。

及见相捍,即挥刃前斫。

虎腰既折,傅乃免焉。

一节选自《钟傅搏虎》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