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87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文件下载.docx

点拨提示: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不是铁犁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展。

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2.评价

(1)积极:

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

中国传统农业以__小农户__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

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__国家公有__,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__土地私有制__。

思维拓展:

1.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有哪些?

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广促进生产力提高。

②土地私有制发展。

③各诸侯进行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

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

(3)北魏到唐前期:

推行均田制。

①内容: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__赋役__。

②破坏:

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

2.土地兼并

(1)原因: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

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地租__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

①__地权__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民众暴动。

(4)结果:

①地主阶级:

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②农民阶级:

提出“__平均__”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

2.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导致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

引起社会动荡,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农民起义往往包含平均地权的要求。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

(1)目的:

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__财政支出__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

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

__田亩税__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徭役

(1)基本含义: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积极作用:

使许多大型__土木工程__得以成功营造。

(3)消极作用:

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3.影响

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水利事业的发展

(1)远古:

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

__都江堰__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

__王景__成功治黄河等。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

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2.历史文献

(1)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

(2)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

3.灌溉工具的进步

(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__筒车__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2)宋代的__水转翻车__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

(3)__明清__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你认为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促进的因素:

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生产工具的革新与耕作技术的进步、社会的稳定、水利事业的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

(2)阻碍的因素: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自然灾害的侵袭、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的土地兼并。

主题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迁

『史料』

材料一 司马迁在《盐铁论》中说:

“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然民鮆窳偷生……朝歌暮戚。

材料二 

『思考』

(1)材料反映了荆州、扬州等地采用什么耕作方式生产?

这种耕作方式有何危害?

(2)你认为司马迁关于“荆、扬”民众“朝歌暮戚”原因的分析正确吗?

为什么?

(3)结合《春秋铁铲》《战国铁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等图片,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发生了哪些方面的主要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对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经营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方式:

刀耕火种。

危害:

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经常迁徙;

放火烧山,破坏生态环境。

(2)不正确。

这是由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原始社会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力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

(3)生产工具:

材质方面由使用石、骨、木发展为使用青铜器、铁器制作工具;

工艺方面由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动力方面:

从人力操作到使用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耕作技术:

由刀耕火种发展为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耧车播种;

灌溉技术:

出现水利灌溉。

(4)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取代刀耕火种,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经营方式: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取代集体协作生产,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经营方式。

1.中国古代农具的大体演进及其对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

(1)农具的演进:

①材质的变化是从石木骨等发展到金属。

原始农业直到商周主要是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取代了木石工具。

②农用动力是由完全依靠人力到利用畜力。

借用牛力耕作出现在春秋后期,西汉中期以后,牛耕广泛推广。

③工具的种类和结构不断增多和进步。

由原始农业的石制斧铲、木骨耒耜发展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等多种先进工具;

犁从西汉中期发明犁壁后得到推广,到唐朝又发明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有著名的翻车和筒车等。

(2)对耕作方式的影响:

原始落后的木石农具效率低下,决定了农业只能停留在刀耕火种形式上,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被称为“千耦其耘”。

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经营方式成为可能,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从此这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成为中国农业主要生产模式。

〔对点训练1〕

(2017·

滨州)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

“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

”这说明曲辕犁( C  )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

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变革了耕作方式

【教师解答参考】 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

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只”字绝对化错误,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

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2.对小农经济的认识

(1)形成条件

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主要特点

①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自给自足: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

③生产分散: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

④力量弱小:

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容易破产。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

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政府剥削及社会动荡。

(4)评价

①积极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动力;

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古代中国一切文明的基础。

②消极影响:

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障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是近代中国停滞不前、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5)概念理解

①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不等同于“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

但是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

②自给自足不等同于富足。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③自给自足不等同于与市场没有联系。

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

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需要的食盐等都需要从市场上购买。

〔对点训练2〕

临朐)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

其目的是( A  )

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

【教师解答参考】 本题考查唐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中由唐初“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到唐玄宗时期“男15、女13,听婚嫁”可知,统治者降低婚嫁年龄,结合古代社会我国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降低婚嫁年龄有利于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降低婚嫁年龄对男女平等观念没有影响,故B项错;

降低婚嫁年龄助长了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故C项错;

降低婚嫁年龄与政治统治关系不大,故D项错,故选A项。

1.(2017·

湖南师大附中)《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

“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B  )

A.西周B.春秋战国

C.唐代D.宋代

【教师解答参考】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根据题干信息“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可知,这指的是铁犁牛耕技术,B项正确。

该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耕作方式为耒耕,故不选A项;

唐宋为铁犁牛耕的完善时期,故不选C、D两项。

故本题选B项。

2.东汉崔蹇《政论》记载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效是:

“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该工具是( B  )

【教师解答参考】 “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播种工具——耧车。

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赵过所发明。

故本题选B。

3.(2017·

湘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曾说:

“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

这反映当时苏南( A  )

A.土地呈现高度集中B.地主圈占大量土地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教师解答参考】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租佃制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高度集中,A项正确;

B项是导致土地集中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原因,排除干扰项B;

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

4.《朱子家训》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A  )

A.小农经济,物资匮乏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传统农业,精耕细作D.自然经济,封闭保守

【教师解答参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物资匮乏,选择A项。

5.(2016·

浙江·

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C  )

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教师解答参考】 据材料关键信息“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子桑蓬”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小农户个体经营,故选项C符合题意。

A、B、D各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

全国卷Ⅰ·

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D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教师解答参考】 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2.(2016·

邯郸市三县联考)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C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教师解答参考】 注意限定信息“最早”,依据题干“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可知,这种提水工具是筒车,筒车最早出现于唐代,故C项正确。

3.(2016·

江苏·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B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教师解答参考】 结合所学分析:

水车需要人力带动,排除A项;

水车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

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  )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师解答参考】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

5.(2017·

雅安)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

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

据此可知,宋代( A  )

A.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教师解答参考】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重要地位,由材料文字“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可知这种土地私有权在专制皇权下是没有保障的,而宋代则“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说明宋代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A项正确;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土地私有权由得不到保障到被认可的变化,与土地租佃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无关,B、D两项均排除;

C项表述与宋代“不抑兼并”相悖,排除。

6.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

邑地相参,致治之本。

井税之兴,其来日久;

田莱之数,制之以限。

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

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

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这表明他主张( B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教师解答参考】 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可,根据材料“井税之兴,其来日久;

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可知其主张在保持原来的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抑制过分的土地兼并。

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根据。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

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

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

晋语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教师解答参考】 

(1)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

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

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4)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

四川乐山)《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

“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B  )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教师解答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即“春秋战国农耕……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故由设问要求“主要得益于”即可排除均由B项所致的A、C、D三项,故选B。

山东济宁期中)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A  )

《天工开物》节选

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教师解答参考】 依据材料“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故②错误。

③正确,明朝依然在使用唐朝时期曲辕犁,说明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依据材料“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肥”得出“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

3.《新全球史》写道: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B  )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教师解答参考】 根据“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时间为汉代以后,首先排除A项;

这项制度实施的标准是“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因此正确选项为B。

4.(2017·

江淮十校)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 D  )

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师解答参考】 材料表明,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从西周末年,到战国后期,经历了几百年漫长的时间,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故D项正确。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铁犁牛耕起到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

B项理解片面;

C项中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2010年8月18日,新余绣娘加班加点赶绣出的国内首套《牛郎织女》“夏绣邮票”面世,与真品邮票相媲美,将被中国邮政博物馆收藏。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解答参考】 

(1)牛耕技术。

(2)材料三。

其主要观点:

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

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

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

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优越的自然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